登陆注册
11317000000001

第1章

我老觉得,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人是幸运的。为什么这样讲?谈这个问题,就得打个比方。同样一盆热水,是直接把手插进去热呢,还是先把手放进冷水里半天再拿出来立即放进热水里热呢?回答当然是后者。我第一次听这个,是上小学时一位语文老师讲的。那时候,农村刚刚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开始享受到吃饱穿暖的好处,生出这样的联想自是不言而喻。我就是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早几年的,受足了苦头,压根儿就谈不起幸福;晚几年吧,又没有这种苦难生活的体验,对幸福的感觉缺少反差。所以说,我们这一茬人,时常能够感到幸福,岂不幸运。

然而这样的感觉都是长大以后才有的事情。在当时,大部分时间里,甚至可以说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我的第一件事或者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想法跟母亲索要一些“好吃的”。所谓“好吃的”,不过是春节后母亲戚下来的一些已经哈喇的麻花,再就是一些平时用来走亲戚蒸捏的花馍。放现在,孩子们是不屑一顾的,在那时,却是绝对的香饽饽,母亲是要把这些东西悬挂在高高的屋梁上。母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我去偷吃,可那东西又绝对是给我留下来的,只是指挥不动我时才从里面取下一块,在我眼前晃一晃,说,给,跑个腿。

那情形,颇似马戏团表演时驯兽师面对一个不听话的狗熊一样。

我狡黠地眨眨眼,趁母亲分神,跳个高,从她高举的手中一把夺过“好吃的”,扮个鬼脸,掉头便跑开了。跑远了,耳朵里还萦绕着母亲的咒骂,气死我了,你这个多头!

母亲骂我是“多头”,自有她的理论。我在家排行老末,上有俩哥俩姐,都是母亲非常听话的孩子,偏我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真是多头,不知道要这个娃干什么!愤愤地,母亲便经常在父亲跟前这样叨叨。父亲却总是眯了眼,说,小时淘气,长大出息。如此轻描淡写,如此胸有成竹,似乎他的小儿子马上就能做了什么官一样。

理论不过,母亲也不再多说什么,却又像下了决心一样马上从屋梁上取下那篮子来,把里面的“好吃的”用旧报纸裹了,一边往北屋外墙上的壁窑里塞,一边赌气说,我叫你吃,我叫你吃!

这一下算是把我给瞪眼了。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应该熟悉,那壁窑,是供奉土地爷的所在,位于堂屋门口的一侧,本无可怕之处。只是在我们家却不同。父亲在那壁窑的两角挑檐处各挂了一只风干的蟾蜍,就村里人俗称“癞蛤蟆”的,浑身疙里疙瘩的让人起鸡皮疙瘩,像是瘟神把门,哪里还敢靠近。

多少年以后,偶翻《本草纲目》,才知蟾蜍皮上的疙瘩能够分泌一种液体,叫蟾酥,可治多种疾病,尤其对小儿疳积很有疗效。我就想起,那时候,经常就有人带了小孩来我家找父亲,问明情况后,父亲就从那风干的蟾蜍身上刮下一些白屑来,或是涂在小孩的外患处,或是用旧报纸裹了,交与来人,然后再叮嘱几句。大概是教如何用法的吧?来人总是要说几句感谢的话,父亲听了,很是受用,眯了眼欣赏那两只癞蛤蟆,仿佛在欣赏他的杰作一样,说,没有啥,完了再来取。

于是,很长时间里,那壁窑门口经常就挂有两只令人生厌的癞蛤蟆。我不干了。毕竟那里面的“好吃的”诱惑太大,有一天,家里人都不在,我找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把那两只父亲的杰作挑下来扔到柴禾堆里,然后从壁窑里将“好吃的”悉数取出,忙不迭地一顿狼吞虎咽。饕餮之后,我便跑出去在外面疯玩了一整天。

不过担心还是有的,因为家总是要回的,母亲的责骂怎么也免不了的。然而事情远比我预想的糟糕得多。晚上回家,忐忑不安的我刚一进门,便遭到母亲劈头盖脸的一顿暴打。我还没哭,二姐却早就嘤嘤地哭个不停。原来,母亲生火做饭时,差二姐去抓柴。可怜仅比我大三岁的二姐,一双小手触到了柴堆里的两只癞蛤蟆……

天哪!

母亲质问父亲,说,这个多头,你倒是管不管?父亲依旧眯了眼,小孩子嘛,又没有惹多大的祸,骂一骂就行了,打就不应该了。过半天看母亲脸色没有好转的意思,又说,这样吧,过几天,送他去书房得了。

一边说,一边像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两块糖来,塞到二姐手中。二姐的哭声渐渐弱了下来。大约做父亲的都偏爱女儿,做母亲的又都偏爱儿子。在我们家,父亲总是惯着两个姐姐,至于我,却得不到母亲的宠爱。看着二姐手中的糖,我开始委屈了,泪水忍不住要夺眶而出。父亲朝我挤挤眼,瞧你那点出息。说着,趁母亲不注意,悄悄地把一块糖飞速塞到我的手中。

我却丝毫打不起精神来。比起母亲的暴打,父亲要把我往书房里送,才是最大的惩罚。父亲管学校叫书房。何谓书房?在我最早的印象里,应是小人书里书生读书的地方,而这地方又往往与女鬼联系在一起。是鬼,总要谋害人的,昼伏夜出,只闻其声不见其影,那声音,总是幽幽的,忽高忽低,忽远忽近,让人的头发不由竖起来。

那一夜,我嘴里噙了糖块,眼角挂了泪珠,满脑子恐怖,什么时候睡着的也不知道,大概最后实在乏了吧。第二天,我对父亲说,书房,我不去!

不去!父亲愕然,为什么不去?

书房有鬼!

平生第一次,父亲郑重其事地打量着他的小儿子,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脑子里竟然有着如此稀奇古怪的想法。先是觉得可笑,再看我一脸认真,父亲说,哪里有鬼,都是人编造的,你哥哥姐姐不都去了书房吗?别人家孩子不都去了书房吗?

反正我不去。他说他的,我却只是拗。

之后一段时间,父亲用了各种办法,给我买好吃的,买好穿的,最后骂也骂了,打也打了,依然未能奏效。父子俩过来过去就两句话,去不去?不去!

拗不过,父亲恼怒了,继而失望了。不去书房,那好,就关家里吧。

接下来的日子,我的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这犹不消说,最最难熬的是,父亲命我背九九乘法口诀和《三字经》,背不过不让吃饭。口诀好说,很快就滚瓜烂熟。《三字经》却难,哥哥姐姐们教一句我背一句,转过脸又忘个一干二净。父亲回到家里,听我背两句“人之初,性本善”便卡在那里,很是生气,说,这也背不过,吃什么饭!

哥哥姐姐心疼,小声提示我。父亲听见了,厉声道,谁在说,不想吃饭了?大家便都噤了声。

背不过归背不过,《三字经》里面有些句子我还是能够明白的。比如“香九龄,知温席”是说一个人孝顺父亲的;“融四岁,能让梨”是说一个人跟兄弟姐妹吃东西时谦让的。我一个人机械地一遍一遍地背着《三字经》的时候,耳朵里响着的却是院子里果树上鸟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循着鸟叫声,我抬了头望鸟雀飞来飞去。树枝摇曳婆娑,目光透过树隙晃得人眼睛里影影绰绰,有些晕。忽地,不知受了什么惊吓,一群鸟雀全都飞走了,我的眼睛里只剩下了方方的一块天空。老屋高高的,院墙高高的。这时候,墙外传来小伙伴们散学归来欢快的打闹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很快又都消逝了。我幼小的心灵便隐隐有了些许惆怅。

打那时起,我对我家老屋就开始不大喜欢了。

老屋是父亲一手盖起来的,三间北房四间西房,在那时也只有十几年的光景,尚不算老,又高大又宽敞,相形四周一片低矮的邻舍,便显得有些“鹤立鸡群”了。与我的不大喜欢大为不同的是,父亲对他亲手盖起来的老屋充满了自豪,因为,有了这样出众的房子,他已经给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顺利地订下了两门“娃娃亲”。

九哥呀,九叔呀,常常能听到人们这样和父亲打着招呼。父亲在他的叔伯弟兄当中排行老九,人们习惯称他“九哥”或是“九叔”,大家和父亲打完招呼后总会问上一句,你还得再盖一栋房子啊?

这样正好呀,我们两口子住北房,老大老二各住两间西房。父亲这样回答道。

那老三呢?

老三呀,没有他的份儿,我要他考大学进城里工作,村里还要什么房子呢。

我当然知道老三说的就是我了。难道果如母亲所讲,在这个家,我真的就是多头了?哦,我明白了,父亲的打算里,老屋原本就没有我的份儿,怪不得他要求我去书房读书是那样地强烈。但他说的考大学和进城里工作,在那时对我来说,都是再遥远不过的事情。我的愿望,只要每天能有“好吃的”,完了再去野地里痛痛快快地玩耍,什么《三字经》,什么九九乘法口诀,统统都滚一边去吧。

我懒懒地靠在墙角,百无聊赖,目光在院子里游走。桑、枣、杏、桃还有石榴等,凡树上结果子的,父亲都在它的根部用荆棘围了起来。哼,说是防猪狗啃啮,倒不如说是防我去攀摘。最可恨的是那两棵桃树,用荆棘围就围了,还要把树干用刀子割了一道道口子,流出来的浓汁凝结成块,一嘟噜一嘟噜,就像癞蛤蟆身上的疙瘩,让人直觉恶心。突然我就对吃的索然无味,傻傻地望天空飘过的白云,心里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啊?

这一年,我六岁。六岁的我哪里懂得,父亲之所以把桃树的树干割了一道道口子,让那浓汁流出来,只是为了让桃树多活数年,年年多结桃子。

同类推荐
  • 北宋,从太和岭口陨落

    北宋,从太和岭口陨落

    代州太和岭口这个地名,除代州人熟悉得没灵性要追溯它为何叫太和岭外,史学家和方志学家从没意识到,或干脆不愿意去深入解读它在北宋这个历史阶段曾经有过一个怎样重要的历史定格、或座标;更不愿意或根本不想明白地把这个座标画出来,并把这个历史定格点的文化意蕴、历史价值彰显出来。所以,历代《代州志》的编撰者只蘸着悲情和无奈记了一笔:“靖康二年,钦宗被掳逾太和到五国城”。《宋史钦宗纪》则更为悲愤地记作《北巡猎狩纪》。
  • 抵达昨日之河

    抵达昨日之河

    这是一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融入乡村最终失败的故事。教师之子、城镇知青刘彤在文革中受挫折,作单个知青插队下放,像一片叶子飘到南方小乡村窑岭。窑岭正掀批斗高潮,窑岭人挖坟,与祖先决裂,不要自己的历史,也讳言自家的历史。刘彤内心渴望革命却行动消极,受到大队冷落,落入窑岭生活的底层。他既是窑岭的旁观人,又是窑岭的新居民,接触窑岭各式各样的人,他慢慢知道了窑岭的历史,建立了对它的记忆,也由此融入窑岭。
  • 朝天关风云

    朝天关风云

    本书是把张献忠当成一个犯有严重错误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来定位的。书中只对他进行了侧面描写,虽如此,也是肯定与批评并重。这并非用今日之标准苛求古人,只是想从他的失败中得到一些教训。
  • 等你来

    等你来

    有的人见上一面就会误了终生,比如宋佳和管羽风。宋佳是典型的狮子座女生,哪怕爱到骨子里,也要保持傲气,你若不来,我可以等,但绝不会送上门去。偏偏让她遇上喜欢欲擒故纵的管羽风,历尽艰难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虽说亲情难舍占了很大原因,但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骄傲的性情。虽然讲的主要是管羽风的故事,但里面的配角,不管是孙小鱼还是沈南,或者唐茜,他们心里都有一句潜台词,那就是“我在等你来”。可是这句话,自始至终,谁也不曾说出口。
  • 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

    做过县重点中学校长的贺世普退休后,被贺家湾丰寸村主任隆重地请回老家,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长。贺世普一心想把现代法制观念引入村民心中,让村民懂法、守法并自觉遵法守纪,减少纠纷。可在自己小姨妹因家暴喝农药自尽后,他想依照法律,把小姨妹的丈夫、自己的远房兄弟、邻居贺世国送进监狱,却遭到了来自村庄“就活人不就死人”的习惯法的阻挠,最后弄得自己十分尴尬。然后,他又遇到了一桩涉及自己的建房纠纷。贺世国在建房时,将二层楼房建成三层,并且还要在上面盖人字形的屋顶。这样严重影响了贺世普房屋的采光。贺世普拿起了法律武器维权,将贺世国告上法庭。官司虽然打赢了,贺世普却被村人普遍疏远,最后不得不离开村庄……
热门推荐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对资产证券化方式的思考

    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对资产证券化方式的思考

    本书正是基于上述现实焦点问题来研究资产证券化与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希冀对证券化方式下具有典型意义的风险事实做出合理解释,结合对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阶段性特征及其成因的解析,为实现我国房地产金融层次提升与风险规避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全书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勾勒出研究框架:一是证券化条件下房地产金融风险生成机制有什么新变化,二是在中国特殊国情下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是怎样的。旨在从一般情况与特殊国情两个层面来考察资产证券化手段是否为化解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良方。研究的重点在我国,研究的中心是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
  • 杨家将

    杨家将

    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 今天依然喜欢你呀

    今天依然喜欢你呀

    已发新书《易先生是我的了》 【青春校园系列文】某天,“凌学长,我喜欢你,超喜欢你,巨喜欢你,你愿意做我的男朋友吗?”落某人不自信的说道。下一秒,“等……等一下,不管你同不同意,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男朋友了(^-^)!”闻言,某校草心中乐开了花。1v1甜宠文,欢迎入坑~
  • 拥抱香格里拉

    拥抱香格里拉

    本书讲述药物专家林鹤鸣发明了治疗白血癌病的方法,但由于缺乏资金不能进行临床试验,侯一龙以优厚的条件作诱饵,把林教授骗到了泰国。由此,良知与诱惑、贩毒与走私、爱情与友谊,悬念丛生,扑朔迷离。这是一部跨境侦破国际犯罪的小说。作家曾在《小说家》、《天津文学》、《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了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出版长篇文学作品《关系》等十余部,先后获各种文学奖六十多次,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十四届高研班学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最是惊艳民国范

    最是惊艳民国范

    民国时期,古老中国根深蒂固的东西依然存在,但民主之风吹进中国,现代社会新元素登上历史舞台,社会在变革中动荡,人们在迷乱中求索,各种思想杂陈,各样异事叠现,各方奇才辈出。其中,有治世之能臣,也有乱世之枭雄;有投笔从戎赴汤蹈火以报国之书生,也有宦海失意后钻进书斋潜心治学之政客……于是乎,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领域风云际会,好戏连台,惊艳惊悚,沙场官场文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民国史比以往任何朝代的历史都更有看点。本书发掘民国奇人奇事的耀眼点,述写民国人物与事件的未解之谜,揭示民国知名人物的情感经历,品评民国往事的悲喜结局。
  •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炼神皇

    百炼神皇

    神道,是以为主宰;修罗之道,是以为战无止境;宁天启之道,始于仇恨,源于抗争!魔界不敢留,冥界不敢收,神界不能容!此乃宁天启的孤天之道!一把断刀,让他死而复生,获得了定天刀魂,从此带着刀魂炼尽天地间的神兵鬼器,踏上洗仇与抗争之路!一统人界,血洗五行天,踏平冥魔两道,威震神界!此乃宁天启的孤天之道!
  •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是一本意大利哲学、文化研究文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20世纪意大利产生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克罗齐、葛兰西、贝林格和帕累托的评传;着重阐述他们的理论思想,还介绍他们所处时代、在时代大潮中的活动、其文化背景及思想演进的轨迹。第二部分收录的是关于葛兰西、克罗齐、马基雅维利、布鲁诺、拉布里奥拉和蒙台梭利的学术论文以及对意大利学术名著的批评性评论。第三部分收录的学术性随笔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艺术史和翻译实践。
  • 打黑

    打黑

    国内首部全景展现打黑风暴的纪实小说,深入第一线揭秘黑社会幕后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