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2100000003

第3章 初秋·绝色红菇季

走进森林,如同进入一座无边无际、琳琅满目的蘑菇博物馆。

在一片疏朗的林中草地,见一大朵一大朵的浅烟褐色或淡土黄色蘑菇,散生在落叶层上。有的已长成有皱褶及裂口的浅圆杯形状,有的初具凹伞雏形。贴近嗅闻,有温暾柔和的干爽椴叶香气。大杯伞,美味可口的食用菌。一只只捡入背篓,共十五朵。

隆纹黑蛋巢菌比黄豆粒还小一圈,须趴在地上屏息观看。此菌虽小却异常精美,颜色呈纯正的咖啡色,形状酷似羽衣娇艳的长尾粉红雀小两口营造的杯形巢。巢用柳叶绣线菊的细枝、小春榆的韧皮、线麻的长条纤维、茜草和莎草的茎与叶编织而成,巢底铺垫细丝般纤柔的草茎。此巢精致小巧,一对小鸟辛勤操劳十余天才完成。同鸟巢一样,在蛋巢菌巢底部,有数粒洁白扁圆的“蛋”,这是蛋巢菌的孢子。当一滴露珠或雨点滴落在娇小的菌杯上,孢子随水花泼溅,散落在周围的苔藓层或腐殖土上,形成邮票大小、一片连一片的蛋巢菌群落。

我曾在原始林中的这条小径走过数十次,还曾趴在这小片蛋巢菌旁边拍摄过草芍药盛开的花朵。如果没有王老师指点,万万想不到路边竟隐藏着一个令人惊叹的隆纹黑蛋巢菌微型群落。我不能说这片小小的群落具巧夺天工之美,因为它自身即为天地所生,是亿万年漫长岁月微雕精琢的自然极品。

再行半里路,王老师停下脚步,“这是‘死人指’,学名叫多型炭角菌。”

看过许多鬼片的女儿乍见此菌照片,马上瞪大眼睛“哎哟”一声。这种菌的长相挺可怕,有的成一簇从地下腐根中钻出,似数根黑色的手指从地底伸出来,抓握地面一根枯枝;还有的紧贴在腐朽榆树根桩上,似在向上攀爬,给人恐怖印象。此菌广泛分布于北温带森林,十分常见。可以想象,一个采蘑菇的大嫂钻进阴森的云杉角落,突见一丛丛黑手指从腐叶和苔藓中伸出,呈现抓取、握拳、伸张、勾曲等各种活灵活现却又僵死不动的人指形态,肯定吓得尖声惊叫,狼狈逃窜。

再抬头,幽暗的毛榛丛中,一座湿朽斑驳的老残桩上,数朵红火苗熠熠生光。不对,它们并非燃烧而是静止不动,五株长着篝火般鲜红伞盖的橘红光柄菇并蒂而生。

7月29日,光柄菇属真菌的出现宣告盛夏的来临,同时也是生长在次生林地上红菇属菌类的节日。蘑菇和森林动植物一样,可预告季节的来临和变化,甚至预报下一年的年景与收成。

我认为森林有自己的历书,我叫它森林历。森林历与农历迥然不同,农历为人类耕作农作物制定时间表,几乎尽人皆知。森林历却是山中所有动植物生命周期的见证,与林中万物的生命循环相和相应。这不,托盘节(悬钩子果实成熟期)刚刚启幕,高山蓝莓大批成熟季节紧接着到来。雨后的森林宛如初夏的草地,各种色彩缤纷的红菇如百花绽放。

大红菇也称革质红菇,硕大夺目,成熟时有的伞盖呈现深沉的朱砂红,亦有耀眼的鲜红和晚霞般的粉红;干燥时革质菌盖出现无数纤细裂纹,似大理石的细密纹理。肉色红菇盈盈透明,菌盖水浸似的从里往外洇出活泼泼的水红。玫瑰红菇有浅淡的绯红,飘逸着枫、桦的干爽木屑气息。花盖菇是种大蘑菇,又叫蓝黄红菇。颜色似旺燃的火炭,紫中透红,蓝中透紫,暗红正炽,亦有如同燃后未尽的褐黑。矮胖的菇腿米白色,形态憨拙讨喜且属美味佳肴。金红菇也称红斑黄菇,洋溢着夕照般明亮的橘红或橘黄色泽,中央凹陷颜色愈烈,或呈浓浓酒红;也有国画般朱砂色中点缀数朵金黄亮斑。美红菇似赤芍灼灼绛红,至中心透出近乎黑夜般的重紫。黄孢花盖菇也叫黄孢红菇,菇盖似熟透的苹果,泛出陈年朱砂老旧油彩,或现醇厚的紫葡萄酒色,带有贝类气味,可选鲜菌食用。沼泽红菇是沼泽林地的特有品种,形态高壮,火焰般燃烧的亮橙红光彩引人注目,有林地土与断草的混合菌香,为上品美味。朱红菇又称大朱菇、红菇,初生时艳艳纯红,过熟后深至凝血般的暗沉沉的紫红。变色红菇也叫全缘红菇,菌面色泽多变,有嫣红、土红、栗褐、紫丁香、藕粉等色,菌肉结实,有杏子气息,可食用并味美。辣红菇大亦醒目,微微水果味却含毒;悦目的柠檬黄色菌褶与紫茉莉色菌盖和暗绯红菌柄之间色彩对比鲜明。红菇又叫美丽红菇、鳞盖红菇,菇伞有的好似海中珊瑚般彤红,有的宛如鲜石榴般红艳,中心凹处有绒絮或轻覆白粉;菌肉厚实洁白,具薄荷味辛辣气,味鲜可食。玛丽红菇呈光滑的海棠红,散发清淡的蜂蜜气息,常见蛞蝓等黏虫啮食菌伞留下的蜿蜒痕迹,人却绝不可食用。毒红菇从初生至老熟由浅荔至茜红至酒樱桃红,光鲜悦目,如此靓丽一旦误食则恶心呕吐,故又名呕吐红菇。

2008年初秋,正沉迷于华丽美艳的红菇世界,忽接妹妹短信,问一种土名叫青盖子的蘑菇。她在辽宁一小镇温泉疗养地,见街边有人出卖此蘑。我转身问王老师,他笑而不答,行几步路,从落叶和青草中撷得一朵蘑菇,“喏,就是这个绿菇,也叫变绿红菇。”

此菇土名还有青顶子、青面梨菇、青菌、青蛙菌、绿豆菌、青头菌、青汤菌。它绿松石色的菇盖上仿佛蒙着一层薄雾般灰蒙蒙的细绒毛,还带有古代青瓷那种雅致的龟裂状鳞纹,菌柄白色,细细嗅去,一缕清淡似嫩豆荚的润润菌香飘至鼻端。

当即给妹妹回信:可食用菌,好吃。

原来,红菇属蘑菇不但种类众多且色彩纷呈,有个体从菖蒲的翠绿到剪秋罗叶的蓝绿到山荷叶的灰绿到野山楂树的淡黄绿,颜色深浅变化多端的叶绿菇;有洋溢着水果香气,通体乳白后变幻为米黄或蛋壳色可食用的大白菇;有娇嫩可人惹人注目,闪耀着鲜黄色光泽的湿地红菇和林地上极为常见,却不事张扬,调子略暗的琥珀色黄白红菇;有色似鸢尾花一团紫靛或紫罗兰色,伞心近墨而菌褶菌柄白似奶油对比强烈的黑紫红菇;有土名黑菇、火炭菌,色泽仿若马鹿冬毛棕灰至深棕灰色的烟色红菇;还有从初生的污白长大变灰再大暗褐至老熟变黑的密褶黑菇与稀褶黑菇等等……据菌类专家不完全统计,长白山区红菇菌类有5个类群共35种。

我的蘑菇课就这样开始了。

蘑菇课的上法很简单,课时四至五小时,由王老师引路,在他行走过无数次的原始林或早年的采伐迹地漫步,把看到的每一种蘑菇都记录并拍摄下来,同时侧重对有特色菌类做讲解。每天下来可记录二十余种蘑菇,认识两三种形态和色泽有突出特征的蘑菇。

王柏老师是长白山科研所的菌类专家,在当地工作四十余年,1986年与人合著《长白山伞菌图志》。第二年我得到此书,对多姿多彩的菌类世界憧憬已久,20年后终于得偿夙愿。

同类推荐
  • 西雅图睡不着

    西雅图睡不着

    西雅图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海洋性气候和高纬度内陆季风巧妙平衡下,成为一个水气丰盈,却无潮湿之害的美丽城市。依山傍水的地点在亚热带国家也许是乏人问津的居家之处,但是在西雅图却是炙手可热的好地点。西雅图的浪漫非比寻常,诚如作者所说,对西雅图的感觉是绝对需要人来分享的,否则一个人承受不了!
  • 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高晓声的鱼水情

    高晓声的鱼水情

    这里所谓的“鱼水情”,是指高晓声对鱼和水的感情。高晓声的家乡是江苏常州武进。这里是典型的水乡。河浜纵横交错。高晓声从小迷恋水和鱼。对家乡的水和水中的鱼有超乎寻常的感情。在新文学作家中,沈从文对水的描写早为人称道。也生长于水乡的汪曾祺,在作品中对水也有独特而精妙的表现。而高晓声对水的表现,绝对不在任何人之下。至于写鱼,在中国作家中,我没有见过可与高晓声媲美者。可以说,高晓声是把水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之一,而是把鱼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没有“之一”。高晓声的散文《我最熟悉的地方》,对家乡有过介绍。
  •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里面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热门推荐
  • 海的那一边

    海的那一边

    平凡而又有梦想的姑娘张未兹凭实力考上美国文理学院,以优异GPA、高分LSAT和精彩面试成绩获得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知名学府offer,如今在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继续她的西游记。
  • 愿陪愿等愿爱

    愿陪愿等愿爱

    讲述金乔在高中经历的人情冷暖,在冷漠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真心。金乔,女,爱好体育运动,担任小组长,体育委员,英语课代表,班长唐安,男,班主任兼生物老师罗王云莉,女,金乔视为亲人的好朋友,金乔对她的特称“罗王”黄加冰,男,金乔的异性好友王明雀(小),金乔的朋友
  • 眼泪成塔夜微凉

    眼泪成塔夜微凉

    一个用淡淡的冷漠的骄傲来伤害她,一个绞尽脑汁地温暖了她。猫又长相俊美,厨艺精湛,歌喉更是出众得不得了。又仿佛生来,就是对她好的一般。对过去一无所知,就犹如一个新生的婴儿,清洁纯净到不含瑕疵。江城,无论他满身利刺,当知道他内心小小伤疤,知道他的爱而不得,知道那些所谓的“恋母”来源于爱的缺失,她便更想要温暖他,靠近他。当猫又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少年,但往日他不变的微笑也不复再见,当江城屡次忽视她,看不见她一颗摇摇欲坠的心……她没有任何办法阻止一切的发生……
  • 绝世高手再闯江湖

    绝世高手再闯江湖

    重出江湖?开玩笑,有什么比混吃等死的日子更舒服!
  • 大唐神捕之伽蓝草

    大唐神捕之伽蓝草

    一队侍卫巡逻经过宫门前,迎面遇上了刚从外面进宫的宫女晓云。晓云低下头退到一旁,右手紧紧攥着左手的袖子。若是有人多观察她几眼,定能从她脸上看出慌张来。不过侍卫们并没有注意她,很快就走远了。眼看着侍卫们离开了视线,晓云捏了把冷汗,摸了摸左手袖子里藏着的一捆药材。这东西是太妃让她偷偷带进宫的,要是被人发现了,可是砍头的罪名!打从杨贵妃魂断马嵬坡之后,李隆基对她是朝思暮想,想得都病了。
  • 悟真篇

    悟真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AT的战争与和平

    BAT的战争与和平

    硝烟无处不在,BAT们之间尤甚。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佬,成为无数创业者的唯一理想。除了偶然的机遇和政策的扶持,能够在众多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自然也有大佬的能力和手段。可惜《南方周末》从不销售兵法和攻略,也无意于贩卖成功学。在本书中编者集结了南方周末近几年来所有关于BAT的精华文章,是对历次记者对BAT们著名事件的调查报道的一个总结。其中有腾讯阿里激烈的金融之战,也有阿里上市的历程,甚至还有近期炒得颇为红火的百度莆田之争。读者大概可从历次南方周末记者的报道中窥探到大佬们崛起轨迹,也可感受一下巨头们竞争逐利的激烈。
  •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关系史研究(1895—1945)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关系史研究(1895—1945)

    本书以台湾与大陆关系史中日据时期的此一断层进行研究,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若干空白点,方便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整体了解。针对前期研究偏向于台湾义勇队、台湾籍民的状况,增加譬如两岸人员往来、经贸联系、文化交流等等的探讨,从总体上把握该阶段海峡两岸关系的各个领域的特点;在书中作者还搜集藏于各地的稀见史料,包括原始档案、报章杂志等,提出了对日据时期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的看法:尽管日本殖民当局的隔离政策使得海峡两岸的往来受到种种限制,但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仍然在夹缝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 地煞魔杖

    地煞魔杖

    混沌初始,魔神乱,人族的太始何以掌控星域,笑傲宇宙,看看人族的太始三皇的传奇即可明了。
  •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