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
这一年的国庆游行,以极其鲜明的特色镌刻进我的记忆。
在此之前,所有的国庆游行都依循着固定的标准,着装一律,动作统一。而1984年的国庆游行却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大学生的游行队伍,着装并不统一,步伐也不整齐。他们没有按照千篇一律的模式手举鲜花,高呼万岁,而是走得洒脱而随意——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当经过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畔时,几位大学生突然将一条事先准备好的横幅高高地拉开,面向着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尽情展示。一刹那,全中国人民都看见了横幅上四个赫然醒目的大字:小平您好!
1984年,那是刚刚从极“左”思潮中突围出来的年代,那又是光明和希望正日益降临的年代。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已经很难想象,为什么中国人民会以如此的激情盼等光明、渴望变革——要知道,那些突然拉出横幅的大学生和此后几十年中的大学生完全不同,不仅具有完全不同的经历,而且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如果说此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家庭到学校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批大学生们基本都来自生活的底层,他们都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是对各种思想、路线和理论有过切身的思考和比较,进而在艰难的锤炼中形成了自己独立思想的一代人!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或许相对欠缺,但他们对中国社会、民族未来这些事关全局的问题的把握和选择,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理智与清醒。他们已经在“碱水”里浸泡过多次,已经饱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的灾劫!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大学生们之所以能够完全自发地举起这条横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思想认识上已经完成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他们已经洗尽浅薄,变得深刻!
当人们的目光被“小平您好”这四个字吸引的时候,另一个同样具有深刻内涵的场面却被许多人忽略了——这就是游行队伍中有一支农民方阵。农民方阵是伴随着轻快而激昂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走来的,他们同样打出了一幅标语。这是一幅写有五个字的标语。
后来,我曾多次问过当年在黑白电视机前观看过这次国庆游行的人,这五个字是什么。
令人遗憾的是,问了十个人,竟没有一人能答出。
我告诉他们,标语上写的是“联产承包好”。而且这幅标语一经出现,立即引得广场上一片轰动,许多人情不自禁地喊起来:中央一号文件好!
听者都有些茫然:什么“一号文件”?
这令我愕然。
再下来,我以口头抽样调查的方式,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爱好的人提问: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每年都出台了“一号文件”。这些“一号文件”都是些什么内容?
同样问了十个人,又是无一人能够答出。
当我告诉他们,整整五年中,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每年发出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农业的,其中前三年的“一号文件”又都是关于落实生产责任制和推行包产到户的,十个人中竟有近一半的人感到不解:这又怎么了?
是啊,这又怎么了?
不就是中央下发个文件吗?
整整几个月的时间,“这又怎么了”竟像一柄重锤,不停地敲击着我,也像一把利刃,不断地刺痛着我,以致我时常有一种困惑:
中国人,难道真的如此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