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8600000005

第5章 導論“文學自覺”問題與漢末魏晉文學的變遷(5)

所以,“文學自覺”的成立,當主要具備三方面條件:一是文學面貌發生了不同以往的巨大變化,其不但表現出對前代文學的變革,同時還規定着後世文學的某些重大發展傾向;二是文學改變了以往“不自覺”的面貌,作為文學創作主體的“文士”、乃至全社會開始認同文學,“文學”成為社會上一種普遍的重要的文化勢力,開始為人們所重視;三是“文學自覺”並不是隨意發生和成立的,既然由“不自覺”轉變為“自覺”成為文學發展歷程中的一次重大變革,那麽這一文學變革現象的出現必定是與重大的社會變革聯繫在一起。幾乎歷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文學變化都絕不僅僅是文學內部的自然發展,而總要表現為外來重大社會變革力量的推動,“文學自覺”的發生也不例外,它是由具體的社會變革機制來推動完成的。

簡言之,考察“文學自覺”主要涉及三個維度:一是文學變化情況;二是文人變遷情況;三是社會的政治、思想變動。“文學”是由“文士”來創作完成的,“文士”是支撑“文學”變化的根本,“文士”在某一社會時期的存在狀況和變遷情況會直接影響“文學”發生變化,而文人群體較大的變化在根本上又是由社會的政治、思想變動決定的。

所以,“文學自覺”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文學現象,“文學自覺”說的概括,實際是以整個漢末魏晉時期文學的變化為考察对象的。“文學自覺”說的成立,已不僅僅局限于文學範疇,它是把文學置於整個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的動態變化中來認識的。因此,欲較為深入地把握“文學自覺”問題,有一個前提工作是必須完成的,那就是對漢末魏晉時期文學變遷的歷史狀況進行考察。其中,不但要揭示“文學變遷”的情況,更要考察支撑“文學”發生變化的“文士”的變遷,同時還要對影響“文人”變化的深層社會運動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梳理。

二、本书的思路

傳統文學的生成、發展是一個很特殊的文類變化過程,這一特殊性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有關。

“文”在歷史上是一個出現較早、也非常重要的文化範疇,其內涵和外延豐富、廣泛,包羅萬象(關於“文”義的發展變化,于迎春在《漢代文人與文學觀念的演進》(東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章《“文”在先秦的意義及其對後世文學的奠定》中有詳細的論證,可參看。)。《周易·繫辭下》云:“物相雜,故曰文。”《賁》云:“……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則天地自然、社會人事等現象統統納入“文”的範疇。《論語·八佾》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則“文”又包含了周代之思想道德、禮樂典章以及由此體現出來的德治主義、人文精神等。又《論語·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茲乎?”朱熹《集注》謂“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朱熹《四書集注》,嶽麓書社1985年版,第138頁。),則“文”又為“道”之外現,具體表現為禮樂制度。至於後世常謂的言語辭章之義,也是“文”的應有之意,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綜合古代“文”之情況,劉師培概括說:“蓋‘文’訓為‘飾’,乃英華發外,秩然有章之謂也。故道之發現於外者謂文,事之條理秩然者謂文,而言詞之有緣飾者,亦莫不稱之為文。”(《論文雜記》之十,前揭《劉師培中古文學論集》,第235頁。)

綜合言之,傳統文化之“文”,其終極指向為“體道”,即為“道”之外現;具體到現實生活之中,“文”又透露着禮樂制度及其所體現着的人文精神等內在意味;至於後世所言言語辭章之“文”——最接近現代所謂的“文學”之“文”,在長久的早期歷史發展中,雖有某些“文學”因素在緩慢地發展,但此意卻是最纖弱的,人們更為重視的是“文”之“天文”、“人文”內涵,更注重探討的是禮樂制度、經籍典章中所透露的對個體及社會具有緣飾、教化、指引功效的人文信息。這一傾向由於傳統社會特定的需要,在長久的歷史文化積澱中形成了文化群體根深蒂固的終極追求指向,化為文化群體內在的文化基因,潛在地影響着人們觀念的發展。

正是基於以上的“體性”,在後世的由“文”成“學”、再到“文學”的發展過程中,“文”始終難以擺脫與高者如“道”,具體者如政治、人事等的糾葛,“文”意在演化的過程中,始終要深深地印上傳統文化所賦予它的複雜的文化背景、鮮明的文化意味。現代所謂的“純文學”,是在剔除傳統文化特定的、複雜的影響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甚至在這一過程中,“純文學”觀念與傳統複雜的人文觀念還表現出激烈的衝突。“純文學”觀念乃至現代意義上的“文學學科”的建立,自有其特定的歷史價值,為深入理解“文學”一科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方法論角度。不過,僅以“純文學”視角來梳理傳統文學顯然是有所缺失的,傳統文學不但包含着純文學因素,更包含着傳統特定的文化生成信息,甚至,如果研究試圖逼近當時真實的“文學”發展歷史,傳統文化的促生因素既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也是必須首先予以考慮的。“純文學”之說更適宜在“文學文本”的層面存在,“文學”一旦被視為“文化”,進入到文化的範疇,則其之所資以形成的文化特性就不能不被突出出來予以考慮,中國的傳統文學尤其如此(章太炎曾概括說:“文學者,以有文字著於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學。”(章太炎《國故論衡》中卷《文學總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9頁)章氏作如上論述,顯然不是憑空設想,其憑資以形成結論的正是傳統文學發生、變化及存在的實際狀況,也就是本文這裏所揭示的傳統“文”之特性及文化之特性,就這一層面而言,章氏之論具有極大的合理性,更接近于傳統文學實際的存在面貌。有人說章氏是“中國傳統的雜文學理論體系的總結人”(黃保真《中國傳統文化的雜文學理論體系的終結——章炳麟文學思想論略》,《文學評論叢刊》第二十二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381頁)是有道理的。至於章氏論說所針對之時代現象以及以後文學發展之趨勢及現實,這裏没必要展開,不過章氏的思考對合乎實際地認識、理解傳統文學確實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值得研究者注意。)。

傳統文學的發展,確實存在着一個不斷“純化”的過程,但與其說這一過程體現着對傳統“文”之特質的逐漸“背離”,倒不如說是以傳統“文”之特質為基因對新體類进行的不断建構。正是基於這樣的邏輯及上述“文”與國家政治、制度、思想意識形態等緊密關聯的特性,本书認為:一、尤其是在文學發展的上升時期,階段的文學變化必定與此階段的政治、思想意識形態變革有密切的內在聯繫;二、由於上述傳統“文”之特質,“文學”之變化必然實際反映着該階段文化觀念、文化格局的整體變動和調整,“文學”必定是在這一整體的文化格局變動中調整自己的位置、形成自身的特點的;三、某段落的文學變化往往表現為文學新質的出現,但這種“新質”絕不會是橫空出世的全異因素,既然其生長在傳統文化的母體當中,就必然具有其所以能成為傳統“文”變歷程中和諧一員的內在基因,其與新質的結合方形成此期文學的新貌,甚至可以講,傳統“文”之特質更為內在地規定着文學新貌特徵的形成。

因此,在下面的論述中,本书重點關注階段的政治、思想變革、文化格局的整體變動、文學新貌形成的內在基因及其對文學新貌特徵的內在規定。

三、支撑文學現象的深層社會運動與文學變遷之關係

如果上述揭示的是文學變遷與其依存之文化傳統之間必然的影響關係,那麽這裏再提及一下漢末魏晉文學變遷發生的具體邏輯過程。

文學是人學,其總要由作家、作者來創作完成,故所謂文學變遷,實際上就是作者創作的變化,作者創作的變化又是由作家群體的認識、思想決定的,而作家群體的認識、思想又具體由其所居的社會層次、所面臨的生存環境、所具有的意識形態所規定,所以,認識文學變遷,不但要認識文學自身發生的變化,更要考察支撑其變化的作家群體的變動。

在階級社會中,社會人群總是劃分為階層或層次的,社會特定人群有他們大體一致的思想意識形態,階層劃分為上下,思想意識形態也隨之表現為核心與邊緣、主流與非主流。这當然不是指被區劃的層次之間截然而分、互不發展,這樣的表述依然是就其常態大略言之的,兩者之間也存在着變化。社會穩定時期,兩者間也存在着交互影響,表現為人員的互有出入,意識形態的彼此吸收,但這種變化並不關乎人群主體及核心意識形態的改變。社會劇變時期,各階層人員主體及核心意識形態的變動也是劇烈的,某些社會群體的上下變動是正常的,表現主體思想的意識形態也隨着形勢的變動而發生變化。在封建社會的初期,作家——主要是較為“專業”的作家,是一個特定的社會存在團體。與後世文學完成社會化、文才成為社會各層次人員均具有之才能的社會狀況不同,作家在社會人群構成中地位、存在狀況的不斷變化深深地影響着其創作的變遷,而其地位及存在狀況的變化往往與重大的社會變動有關。

具體到漢末魏晉,該時期社會、思想變革都相當劇烈,漢代所形成的經學士夫的政治統治格局和經學“大一統”的學術局面在漢末發生了鬆動。以皇帝為中心、以宦官和外戚為助翼的內廷集團與以士大夫為主的外廷集團為爭奪政治統馭權發生了激烈的對抗,對為政治鼓吹、呼號的文化話語權的爭奪也隨即展開。士夫重經術,閹宦尚術藝,兩個集團在意識形態方面最顯著的交鋒之一就是“鴻都門學”事件。文學正是藉助閹宦“尚文辭”這個機緣,由經學士夫指為“小技”、視為末流的思想下層一躍而到了意識形態鬥爭的前臺,這一趨勢被曹操集團所繼承並有了實質性的發展。曹操倡術藝,並重經術,曹操政治集團的構成,正多有傳統士夫和擅術藝之士。隨着曹操政權的擴大和勢力的增強,政治的這種撮合使當時上層士人內在的文化“品質”發生了變化,“文學”開始脫掉皂服,擠到文化的上層中來,可與經學“坐而論道”了。文學的這一變化經由曹魏政權的推動、西晉政權的改造,延至東晉時期已逐漸為士人所接受,晉升為表現文化品位和才華的重要憑藉。兩晉期間,士庶之别漸嚴,門第成為區别上下的顯著標誌,寒素之士欲改變自身處境,“文學”倒成為可憑藉之資,如其“文才”斐然,恃之或可游于士人之間,這些情況說明,“文學”確與以前的“末流”、“小道”不同了。與上述變遷情形相應,作家這一群體的社會屬性開始走向開放,社會各層次人員均有參與到作家行列中者,即“文學”成為全社會人員共同的文化構成成分,文學的變遷及人們認識的轉變,使人們對於社會文化結構構成展開新的思考與重構,於是社會文化分類構成由《七略》或《漢書·藝文志》格局向“四部”格局轉變。

同类推荐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2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2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来生活所感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浙江省十一地市风土人情独到的见解,文风戏谑,多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以片段的形式对每一城市进行描述,令读者得以快速阅读中体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文化与英国、日本文化一样,也是一种被大陆文化持续同化的岛屿文化。但作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海南文化,历史上从未出现反大陆化或去大陆化的现象。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陆移民长期源源不断地落籍海南,大陆封建制度、统治政策及其主流文化逐渐深入海南,使黎族本土文化、村落家族文化、贬官仕官文化、异域宗教等张力元素之间,从冲突到妥协,从对抗到合作,逐渐形成一种根性模式,即由祖先崇拜、宗法社会、实用理性、边疆心态诸多根性所组成的蓝色的农业文化。这些来源于又不同于大陆文化的根性模式,不仅规范着海南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规范着海南女性角色的塑造,并在其现代化的历程中与时俱进,发生了重要转捩。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做高效能管理者:管理者应该向狼学习的9条管理哲学

    做高效能管理者:管理者应该向狼学习的9条管理哲学

    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如同狼的生存环境一样,竞争不断,险象环生,别说发展,就连最起码的生存都不再脊易 那么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 太后悠着点

    太后悠着点

    不想当太后的清穿女不是好清穿女,皇帝什么的太麻烦了,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就算让你当了皇后,底下那些小妾还会想法子算计你,还不如直接架空皇帝当太后,这才是宫斗最正确的打开方式。青菀本想学一回冰凝,架空皇帝当太后,没想到一穿过来就是太后,这可肿么破?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居官日省录

    居官日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岛主到国王

    从岛主到国王

    经营海岛,将海岛变成国家!大海纵横,大海是他的乐园,海底有无数沉船宝藏,......!加勒比海盗的宝藏,南中国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地中海威尼斯商人的沉船宝藏,波罗的海维京海盗的沉船宝藏,.......丛林冒险,发现失落的文明,......。印加帝国的宝藏,埋藏的夏墟,传说中的大西洲,地球史前的文明,地心的世界,.....。夏后氏之璜,传国玉玺,圣物金约柜,草剃之剑,佛舍利,.....。从陈锐获得孕海珠开始,一切变成可能。这是一个从岛主到国王,一个冒险者的故事。剧情合理,适度YY,绝对爽文.
  • 被遗忘的人姐姐日记

    被遗忘的人姐姐日记

    她最恨,自己爱而不得的,别人弃如敝履。最讨厌,明明自己才是最好的,别人却不闻不问。
  • 绝宠逃妻:毒手俏公主

    绝宠逃妻:毒手俏公主

    同名同姓,是因为前世的缘分没尽。七次回眸,穿越七次成为花月公主,独特的际遇引她命中注定的人。他,天下第一聪明人,生得一副令女子羡慕的面孔。世人皆图利己,而将她百般刁难,只有他为她屡屡舍生忘死。然而心思背离,即便是玡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做出了那样的决定。她的眼里容不得沙子,他错了就要他付出代价……且看他们心计对上阴谋,上演一出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
  • 超级仙帝重生都市

    超级仙帝重生都市

    前世因心魔作祟让叶枫在被万族围攻时,天劫劈身而死,幸运的是他重生回到一千年前!重活一次,他要横扫一切强敌,脚踩一切天骄,以最强横的姿态,回归仙界,横推万族,都市中称帝。你是玩弄各路美女,目中无人的帅气富家大少?那就一脚踩你脸上。你是号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修炼天才?那和我对上一招,我后退半步算我输!
  • 萌学园之神转飞扬

    萌学园之神转飞扬

    在神与人之战后,萌学园或者说是魔法世界恢复了和平,但在神界,一场巨大的阴谋以及战争慢慢袭来。萌学园的萌骑士幻之星、炎之星、十之星、月之星、梦之星加上在神界的智之星会在神界激起怎样的火花呢……
  • 妾身不为妃

    妾身不为妃

    命为丫鬟,此生既定。侍候主人,陪同出嫁。一入侯门,再无回寰。此女本非婢,却因祸成奴,只求逃离深渊,重获自由之身。美梦可否成真?也许命中注定,难逃王侯之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