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9100000005

第5章 引子 赵汸的《春秋》学(5)

四因日月以明类

赵汸以为,存策书之大体、书与不书、变文(三)、特笔六者是孔子笔削以明其义重要手法。但是,这六种笔削还不能穷尽天道人事,于是有笔削之七的因日月以明类:

七曰,因日月以明类,上下内外之无别,天道人事之反常,六者尚不能尽见,则又假日月之法区而别之,大抵以日为详,以不日为略;以月为详,以不月为略。其以日为恒,则以不日为变;以不日为恒,则以日为变,甚则以不月为异。其以月为恒,则以不月为变;以不月为恒,则以月为变,甚则以日为异。将使属辞比事以求之,则笔削、变文、特笔既各以类明,而日月又相为经纬,无微不显矣。(《春秋集传序》。《春秋属辞》卷一四说:“盖孔子修《春秋》,凡策书之大体,既以实录而存。其王伯之会、中外之交、父子君臣之间皆有笔有削,以彰其义。至于上下内外之无别,天道人事之反常,史之所书或文同而事异,或事同而文异者,皆假日月以明其变,决其疑。大抵以日为详者,以不日为略;以月为详者,以不月为略;其以日为恒者,以不日为变;以不日为恒,以日为变,甚则以不月为异。其以月为恒,以不月为变;以不月为恒,以月为变,“甚则以日为异。将使学者属其辞,比其事以求之。”)

日月之法本史官所有,但史官纪事,“事以日决者系日,以月决者系月,逾月者系时”(《春秋属辞》卷一四。),只是照实记录。孔子则借日月之法,以示详略变异,与狭义的笔削、变文、特笔互为经纬,使《春秋》属辞比事无为不显。

日月之法与特笔等笔削之法互为经纬,以明其义。赵汸在《春秋集传》与《春秋属辞》中多有发挥。如特笔之十一,据庄公二十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而得出“诸侯敌王命,败绩称人”的条例,赵汸的解释是:

败者称师,卫何以不称师?此《穀梁》发义也,而所释未是。赵伯循曰:“败称人,罪卫之不服王命,故异其文。”得经旨矣。盖非师不言败者,史文也。卫有立子颓之罪,齐桓以王命讨之,而卫人敢于拒战,嫌于敌国同文,故变师言人,明不当较也。史本无日伐之例,惟日战是其恒法,此举战之日加伐之上,日其伐以尊王命,明与他伐国者不同,而不日其战,以罪卫人,明非以主及客可例论也。(《春秋属辞》卷一三。)

卫败不称师,为孔子特笔,而以书日加伐之上,为孔子书日的笔法。特笔加书日的笔法,不仅表示了卫国不能与齐国相较之义,而且表明了尊王命、卫有罪之义。

《春秋集传》释“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篾”,则是特笔加不日的日法以明义:

及者暨也,《穀梁传》曰:“及者,内为志焉而。凡特相盟内之志曰及,外之志曰会。”……仪父,邾子克之字也。……称字者,贵之。……邾至仪父能自列于诸侯,于是隐摄位求好于邾,而其君来盟,故鲁人贵之。……此何以不日?隐能以大下小,异于离盟之非义,故不日以别之。以日为恒,则不日以见义也。(《春秋集传》卷一。)

此处以及为特笔,以记盟内之志,而以不日的笔法来称许鲁隐公的以大下小。

“因日月以明类”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四条讲日月之例:第一条著例是讲日月之法的基本原则:

凡日事其法二,曰有日有不日,曰有日有不日不月。(原注:谓事以日决者史本书日者。)凡月事其法一,曰有月有不月。(原注:谓事以月决者史本书月者。)凡上有系日之事,下有不日之事,嫌于同日,则书月以明月例。(原注:僖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陨石,是月鹢退飞。)下有同日之事,嫌于不日,再书其日,以明日例。(原注:桓十二十一月丙戌,公会郑伯盟,丙戌,卫侯卒。)

此条是处理事系于日或月的基本规则;第二条疑例是讲同月两事等容易引起误解的系月原则;第三条变例是关于一次战役有两次事件发生的系日规定;第四条则是讲日月之法的详略变异的运用原则:

凡日为详则不日为略。(原注:天子崩日,嗣王卒不日,天子葬以日为恒,诸侯葬以月为恒,详尊略卑。内夫人葬日,外夫人不日,内女卒日,王姬卒不日,详内略外。桓文之盟盛时则日,余皆不日,详重略轻。外裔灭国以君归日,自相灭不日,详内略外。)

由上四条可知赵汸所谓日月法的记录原则。而后面十二条讲灾祥类、祸福类等的日月之法,共分十二类,如祸福类说:

凡公即位不日(原注:七),即位不在正月则日。(原注:定公日,食必在月朔,史犹书日。公即位,大事也,虽必在正月朔日,史法亦当书日以谨始。今皆不日者,盖笔削之旨,略常以明变。昭定之间,逾年无君,国家之大变也。(《春秋属辞》卷一四。)

从此条可见赵汸日月法运用于其他类的大略。赵汸的日月之法实袭《公羊传》、《穀梁传》之说,故《四库全书提要》说其:“至日月一例,不出《公》、《穀》之窠臼。”(《四库全书总目》上册,第228页。)

§§§第四节赵汸《春秋》学的价值

赵汸《春秋》学的基本内容大略如前所述。由此可见,赵汸是以鲁史为《春秋》的蓝本,孔子著《春秋》是据鲁史笔削而成。鲁史为策书之体,有确定的笔法,仅仅是对历史的实录;而孔子志存拨乱,笔则笔,削则削,对鲁史有所笔削,以寄托其义。因此,《春秋》既存策书之大体又非鲁史可比,而是圣人之经,寓含着圣人之义。但是,《春秋》又不是孔子毫无根据所创的一家之言,而是依据鲁史而作,在文辞上辞从主人,在内容上存策书之大体。所以,赵汸讲孔子笔削之义以存策书之大体为第一,并且用了一半的篇幅来论说;其日月之法的纪事恒法,辞从主人,也是对《春秋》与鲁史承继的说明。在赵汸看来,不知《春秋》以鲁史为本的联系,就是“不知其本故”(《春秋属辞》卷一五。)。他批评《公羊传》、《穀梁传》,肯定《左传》,就常常从这一方面入手。这表明,赵汸《春秋》学的主要成分是《左传》的以史说经。

但是,赵汸只是讲到《春秋》存策书之大体,而没有把《春秋》视为鲁史,并且把存策书之大体、辞从主人等与鲁史联系的方面,都说成是孔子笔削之义;他认为《春秋》之成为经典并不在于文与事,而在于义,这又与《左传》的以史解经绝异。正是在此意义上,他称赞《公羊传》、《穀梁传》的从义来阐发《春秋》是得其要,抓住了《春秋》的本质。所以,在《春秋》的性质上,他又接近于《公羊传》、《穀梁传》。

赵汸的这一《春秋》学明显带有综合历史上解说《春秋》各派的特点。从《春秋三传》开始,就已经有了对《春秋》的两种基本看法。一是以《左传》为代表,注重从史实方面来解释《春秋》;二是以《公羊传》、《穀梁传》为代表,重在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此后,关于《春秋》的各种解说都是由此发展而来。在汉代,《左传》为古文经学,《公羊传》与《穀梁传》为今文经学,两派势如水火,互不相容。但自东汉末年以后,尤其是唐代以后,多有人兼治《春秋三传》,综合其说;但是,在赵汸以前,人们综合《春秋三传》只是兼采其说,将其混而为一,还没有真正综合为一。赵汸《春秋》学则以鲁史为《春秋》之本,《春秋》存策书之大体等皆为孔子笔削之义,而把以史解经与以义解经统一在了自己的学说中。这在《春秋》学史上还没有过。这是赵汸《春秋》学的贡献。所以,他的《春秋》学才会受到时人的高度推许,被誉为接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下。

虽然赵汸的《春秋》学既取《左传》,又取《公羊传》、《穀梁传》,并以《春秋》的性质是经,其文为史,辞从主人将其统一起来,但是,以史解经与以义解经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路径,所以,赵汸的《春秋》学在兼取《春秋三传》时,又往往表现出既不同于《左传》,又不同于《公羊传》、《穀梁传》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赵汸批评《左传》不知《春秋》之义,而且表现在赵汸对《春秋》之义的解释上,与《公羊传》、《穀梁传》的讲求微言大义常常不相一致。如《春秋集传》释“元年春王正月”,就根本不用《公羊传》的“大一统”说,而《春秋属辞》中也多有批评《公羊传》、《穀梁传》的论述。

仅就赵汸的《春秋》学与《公羊》学而论,就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公羊》学是以《春秋》为孔子所著之书,与鲁史没有关系,而赵汸却以为《春秋》是本鲁史而成的,故他批评《公羊》学以《春秋》为孔子所创的一家之言是“不知本故”。其次,《公羊》学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不是以属辞比事来进行,而赵汸的《春秋属辞》、《春秋集传》等书都是以属辞比事来著作的。再次,《公羊》学最重要的微言大义,如孔子改制、大一统、三世说等,在赵汸的论著中皆没有见到,而且,赵汸解释《春秋》之义,重在异同、嫌疑、是非之辨,反对《公羊传》的褒贬之说,所以,赵汸所发之义许多都不同于《公羊》学。

既然如此,为什么庄存与要以赵汸的《春秋》学为其先导呢?这是因为,自汉以后的《春秋》学,主要是《左传》研究的盛行,而《公羊传》、《穀梁传》一直没落不振,虽有兼治《春秋三传》,但无不是以《左传》为主,《公羊传》、《穀梁传》实无一点地位可言。赵汸的《春秋》学虽然实以《左传》为主,但在性质上肯定了《公羊传》、《穀梁传》的重义得《春秋》之要,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大的突破。这就在《春秋》的性质方面,肯定了《公羊传》、《穀梁传》的胜于《左传》,由此就从义的方面,而不是从史的方面来为论说《春秋》制造了理论依据。尽管赵汸从义的方面论说《春秋》做得是不成功的,但是,却为后来庄存与讲求《公羊传》,开启了通行的绿灯。而且,将《春秋》的性质是经而非史的观念贯彻到底,就必然会走到《公羊传》与《穀梁传》的以讲求微言大义为主的道路上。正是在此意义上,赵汸的经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第五节关于赵汸经学的认识

《孔子研究》2003年第5期,发表了郜积意同志的《论庄存与的公羊学》一文(以下简称郜文)。郜文在论及庄存与的经学时,对赵汸的经学也有所论及,而其中的一些论说似有值得商榷之处,故辨于后。

庄存与自称,他的《春秋正辞》源于赵汸的《春秋属辞》。因此,郜文以《春秋属辞》为赵汸《春秋》学的代表作,并且在论赵汸的《春秋》学时,也基本上仅仅是据《春秋属辞》为说。但是,赵汸曾说:“《属辞》时推削笔之权,而《集传》大明经世之谊,必二书相表里,而《春秋》之旨方完。”(《春秋集传序》。)所以,要较为全面地说明赵汸的《春秋》学应该对《春秋集传》也应有所涉及,而且《春秋集传》是赵汸一生用力最多的著作。

郜文说,赵汸的《春秋属辞》以为,“《春秋》系孔子据鲁史而成,它就不单是史实的完全记录,而且还包含了孔子寄托的深意”;“同时,如果仅仅看待孔子作《春秋》的褒贬之意,而忽略了《春秋》所具备的史书特征,也不能正确的理解《春秋》。”于是,郜文据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春秋属辞》的写作目标,实际上是综合《左传》与《公》、《穀》二传的不同风格,以见出《春秋》系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春秋》有史实,又有褒贬的笔削之义,是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这是郜文对赵汸《春秋》学的基本认识。然而,郜文的说法是不符合赵汸之义的。

赵汸以为《春秋》确是孔子据鲁史而成,但是,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春秋》既经孔子所作,就绝不是所谓史,“非史氏所及也”(《春秋集传序》。),而是体现圣人之义的经典。孔子“乃即鲁史成文,断自隐公,加之笔削,列伯者功过,以明尊天王、内中国之义;贬诸侯、讨大夫、诛其乱臣贼子,以正人心、示王法,盖天之所命也。……故曰圣人经世之书也”(同上。)。所以,孔子虽然是本于鲁史而作《春秋》,但是,《春秋》与鲁史又是根本不同的,鲁史只是对历史的实录,而《春秋》则有孔子之义的寄托。一为史,一为经,而经与史是不可混而为一的。因此,说《春秋》“具备史书特征”,是“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是不恰当的。

由于《春秋》本鲁史而成,所以,鲁史与《春秋》是有联系的。但是,这个联系绝不是所谓“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结合”,因为,《春秋》之所以为经正在其不同于史官之法。史官之法为史官记录历史所必须遵守,而孔子的笔削之旨是孔子所作。而郜文所谓史官之法,其实就是赵汸所说的笔削之旨,郜文说:“赵氏以‘存策书之大体’为史官之法,以‘假笔削以行权’、‘变文以示义’、‘辨名实之际’等为笔削之旨”。赵汸在《春秋集传序》中,十分明确地指出,史官之法即策书之例有十五,而孔子《春秋》的笔削之旨有八,存策书之大体不在史官之法即策书之例中,而在孔子笔削之旨中,而且是笔削之旨的第一项。《春秋属辞》八篇(十五卷),就是分别对孔子笔削之旨有八的说明,其第一篇(共七卷)也是专门论述存策书之大体的。郜文是据《春秋属辞》论赵汸经学的,但对赵汸如此明确的论说却视而不见,明明是孔子的笔削之旨的八个方面,却将其“一分为二”,说存策书之体是史官之法,笔削以行权等才是笔削之旨,郜文关于赵汸经学的全部立论也以此为基础,其论说的结果自不待言。至于说赵汸的《春秋》学是“以策书之体解说《春秋》”,就与赵汸的孔子笔削之义有八相去甚远了。把本来是赵汸说的孔子笔削之义有八二分,一分为史官之法,一分为笔削之旨,是郜文对赵汸经学错误论说的根源所在。

当然,郜文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有原因的。他看到了赵汸的《春秋》学承认《春秋》与鲁史联系的一面,但是,却没有看到这种联系绝不是史官之法与笔削之旨的联系,而只是《春秋》的存策书之大体,即孔子对鲁史笔而不削的一面与鲁史有所联系。存策书之大体经孔子的笔而不削,就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鲁史,而是圣人之经的组成部分了。赵汸的孔子笔削之旨有八种,不仅存策书之大体,而且辞从主人,日月之法的著例等都是与鲁史有所联系的。赵汸讲笔削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笔削包括笔削有八的八个方面,而狭义的笔削仅指笔削有八的一个方面,即所谓假笔削以行权。郜文以假笔削为行权等为笔削之旨,将存策书之大体排斥在笔削之旨之外,而误以为是史官之法,不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且把本来是赵汸所说的孔子笔削之旨也说成是史官之法了。

郜文是从赵汸与庄存与联系的角度来论其经学的,所以,必然要涉及赵汸《春秋》学与《公羊》学的异同问题。但是,由于对赵汸经学的误说,就只能从“存策书大体与笔削之旨的区分”来讨论这个问题了。其实,这样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公羊》学并没有所谓史官之法的存策书大体之说,而是以发挥微言大义为宗旨。郜文说:“其一,赵氏所归纳的策书之体并不符合《公羊》学的说法”,这是无的放矢,《公羊》学本无《春秋》有史官之法的策书之体一说,当然就无从符合不符合的问题了。“其二,即使是策书之体,在《公羊传》的解释中也包含了另一层涵义,即孔子所寄托的深层思想”,这是无根之说,《公羊传》根本就无所谓策书之体之说,自然也就无所谓对策书之体的解释。“其三,在涉及《春秋》深层涵义时,赵氏关于孔子笔削以行权的解说与《公羊传》并不一致”,原则上说郜文这样讲是对的。但是,郜文忽略了赵汸讲笔削之旨常常引《公羊传》为说,并认为这是得“说《春秋》之要”(《春秋属辞》卷八。)。同时,对赵汸经学的错误认识,使他在具体论说时,也往往出现错误。如郜文说赵汸认为《春秋》具有“褒贬之义”,然而,此说正好是赵汸所激烈批判的。赵汸在《春秋属辞》目录后序中说:“为《公羊》者遂以《春秋》为夫子博采众国之书,通修一代之史者,于是褒贬之说盛行,又有以为有贬无褒者,又有以一经所书皆为非常,而常事不书者,有谓黜周王鲁者,有谓用夏变周者,其失在不知有存策书大体之义而已,说经昧其原委一至是哉。”(《春秋属辞》卷一。)类似批评褒贬说的说法在《春秋集传》与《春秋属辞》中有多次论及。赵汸讲笔削之旨,却批评褒贬说,这是赵汸与《公羊传》的一个区别。郜文不仅没有看到,反而以赵汸也有褒贬说。

同类推荐
  • 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是海明威一本颇有鲜明个人风格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如果你在年轻时有幸生活于巴黎,那无论你在哪里度过余生,巴黎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在这本书里,海明威叙写记忆中早年巴黎的人与事,写他在丁香园写作,在莎士比亚书店借书,在塞纳河边散步,去卢浮宫、先贤祠、卢森堡公园……和庞德、乔伊斯、菲茨杰拉德夫妇、斯泰因小姐、西尔维娅·比奇、福特·麦多克斯·福特们的交往……阅读、聚会、赛马、饮酒、美食、滑雪、拳击、猫……本次出版以巴黎莎士比亚书店认证定本全本译出,译者张佳玮常居巴黎,从事写作和文学翻译。本版收录1920年代巴黎街景及日常生活影像,附彩印“爵士时代”巴黎都会地图,更好读懂经典。
  • 现代名家散文经典(散文书系)

    现代名家散文经典(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友情·无言的温暖

    友情·无言的温暖

    没有人能说清楚,友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或者我们可以从它的一些特质上来说明,比如它是那种只有付出关爱,付出真诚才能得到的东西;它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收获。它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可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它就像一种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的东西。《
  • 一路花开

    一路花开

    《一路花开》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女性,通过作者姜光丽个人工作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一路花开》从女性视角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折射社会前进的脚步,聆听时代敲响的足音。
  • 松山大战

    松山大战

    松山,是血腥和悲壮的象征。它的故事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传说它下面埋藏着无数的武器和财宝……五十年前的松山大战,是武力的拼搏,更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该书27万字,再现1944年夏秋时节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之役的血战历程,为段培东先生所著“抗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热门推荐
  •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作为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使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 我们都是自己的人生引路人

    我们都是自己的人生引路人

    所有你渴望的想要的,没有一样是可以轻易得到的,这就是我们要努力的理由。我们成长的公平在于,每个人都会见识到现实的残酷,每个人都会在经受世事淬炼之后变得温润。你要试着将所有喜怒哀乐渐渐调成静音,变成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本书是写给千万年轻人的心理治愈大书,希望他们能把喧嚣芜杂的俗世活得睿智而淡然。54篇文章,54次与自己内心的和解。这世界没有什么好怕的,你要过的人生,由你自己去闯去拼。待我们经历过才明白,人生哪有什么指明灯,哪有什么人生导师?
  • 全球论剑

    全球论剑

    重回江湖…… 血雨腥风! 追逐‘一帝二后三王七侯’三年之久的陈凯心; 《全球论剑在华山》大赛前夕,不料被阴险小人灌醉,随后被轮白到新人阶段,彻底错失跻身江湖顶尖强者行列机会! 万念俱灰之下,凯心黯然退出《江湖》。 迷醉伤神的雷雨夜,陈凯心一梦三年……重回学生时代。 本书YY号:269493(开放);QQ群号:63976833(满)11639601(满)125391384(新)
  • 绝世兽王

    绝世兽王

    孟白穿越后,成为了御兽师学院的学员,由此开启兽王之路。“来来来,小麻雀,跟我三年,我让凤凰给你当小弟。”“好久没吃龙肉了,那个毛毛虫,去给我抓两只神龙来。”“啥?你不小心一个屁把麒麟给崩死了?你这仓鼠,别一言不合就放屁啊。”
  • 毒宠:病夫遇上变态小娇妻

    毒宠:病夫遇上变态小娇妻

    她,泥底重生,使出浑身解数,勾魂夺魄;他,坐于轮椅之上,却杀伐决断,俯瞰蝼蚁;他们,从主仆之别,宠物之戏,到相伴相扶,情入骨髓。她如履薄冰的小心经营,只因想和他站在同一片天空下,看粉红蛇蝎一样的重生女如何摆平傲娇偏执病夫!
  • 换个角度,换份心情

    换个角度,换份心情

    从《换个角度,换份心情》之中,换一种角度,你会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停止迷茫;从《换个角度换份心情》之中,换一种心情,你会找到前进的力量,从而迎接挑战!
  • 如果爱你只有这一次

    如果爱你只有这一次

    三年前,他毁掉了她的婚姻,夺走了她的孩子,害得她绝望跳江而死。原以为不爱她,却在她死后整整三年,梦里徘徊不去她的脸。再相逢,她是别人的未婚妻,他却对她穷追不舍:“宋妍,我们还有一个儿子,你怎么能嫁给别人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朝本记

    皇朝本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恋上孪生姐妹花

    恋上孪生姐妹花

    一边是美丽优雅多才多艺的校花妹妹另一边是活泼大方专门跟他作对的毫不起眼的姐姐丑小鸭,他一个校草级的痞子帅哥究竟是败在柔情似水的妹妹手里还是败在傲慢无礼的姐姐手里?一段美丽有些搞笑有些伤感的校园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