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900000022

第22章 伐申取邓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是苏轼写的一首回文诗。

回文诗也写作回环诗,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也是诗人心情欢畅时卖弄文采的俏皮之作,表达一种意兴盎然的美感。

惹是生非的楚楚武王病逝以后,中原诸国喜大普奔,长舒一口气,觉得楚楚武王死了后,中原可以高枕无忧,而楚国就应该和死了郑庄公的郑国一样,国势由盛而衰,因为继位的楚文王熊赀(zī)从小养尊处优,钟情打猎,不喜政事,或者宅在宫中,整天同外教申国人葆申待在一起胡天乱侃、指点天下,由他当政,南方也可以稍微平静一点。

从楚文王以往的表现来看,那些诸侯们得到的情报很准确,楚文王一直默默无闻,大军出征时自己偷跑去丹地找美女,屈暇死后也没见楚文王找机会露个脸上个位,一有机会便出门旅游,曾经三个月不见踪影,同时保持着一年不上班的记录。

楚武王公务太忙,也没功夫搭理他,但他的老师葆申还是很负责任的,气的要拿鞭子抽他,他却同老师顶嘴:“我生来便位列诸侯,打不得。”葆申打的轻了,他又嬉皮笑脸:“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

一脸的流氓劲。

据说他刚即位没多久,就找到原来献宝的卞和,要走了那块璞玉,后来经匠人打磨,发现真是一块宝玉,于是爱不释手,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成为先秦时期四大美玉之一(战国刘向《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后来和氏璧成为传国玉玺,再后来被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玩丢了。

从这些的事迹来看,楚文王兴趣广泛,是一败家的主。

但凡事也有例外。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强调,男孩子从小不调皮,长大没出息。

人的许多强项都是在小时候培养的——不务政事、不图表现是为了好恶不溢于面,韬光养晦,看似风流纨绔,实则胸有丘壑;流氓匪气是经过了足够的社会历练,看透了事物本质,勇于承受压力、变的成熟的一种外在表现;打磨和氏璧是为了坚持寻求真相,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感觉“坏坏”的人,请一定珍惜,因为表征认知不等于个体实质,楚文王同他父亲楚武王一样,虽表征不同,一个霸气凌人,一个匪气十足,但都是个意志坚强和雄才大略的君王。

楚文王继位第一年就把国都从荆山之侧的丹阳迁到郊郢,鉴于楚国以后经常迁都,而所迁都城都叫做“郢”,所以这次所迁都城也称为宜郢(今宜城楚皇城)。

楚武王后期,楚国的大多数行政机构的办公地点就已经设在宜郢,只是一些旧势贵族不愿意搬迁,认为宜郢容易遭到其他势力的攻击,没有丹阳安全,楚武王也乐此不疲的经常跑到丹阳去祭祀祖宗。

后来碰上了楚文王这个比较懒惰的,没有楚武王那么大的耐心经常去丹阳祭祀,强行把贵族和宗庙一起搬到宜郢。

宜郢,地处汉水上游,东接大洪山余脉,西临荆山余脉,南北通透,为南阳盆地进出江汉平原要道,楚文王定都于此,既能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区域的管辖,也能北望中原,标志着楚国的战略姿态从原来的“守势”转变为“攻势”。

从迁都的这个架势来看,楚文王打算同过去那些不良嗜好说拜拜了,准备放手一搏,毕竟对于男人来说,对战争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第二年(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准备攻打南申国(今南阳),打开进入中原关口。

整整五十年前,楚武王为图中原,也打过南申国,打了三年没打下来。虽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楚国现在的实力今非昔比,但楚文王从没用过兵,不知自家实力如何,为增加胜率,便谨慎行事,准备联合巴国一起伐申。

巴国(今重庆),是一个神秘的国度,神秘的原因是他们的国民都不识字,没有留下关于巴国的任何文字记载,被秦国灭后,巴人又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只留下了璀璨的巴蜀文化。

巴人的璀璨文化里面,有一项特殊技能——制盐。

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我们知道,盐对于碳基生命的重要性,人不吃盐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便不能进行生产活动,例如打仗之类的,所以各国对盐的需求很旺盛。

目前困扰巴国的事是盐多了运不出去,汉阳诸侯封锁楚国的同时,也把巴国封锁了,巴国也急需打开中原市场,用盐来换一些生产生活用品,当楚国邀请巴国一起打南申国的时候,巴国一口答应。

联系好了外援,楚文王又暗中联系了另一股势力作为内应——彭氏贵族。

彭氏贵族是原彭国(今房县)遗民,被南申国灭掉后迁于国内,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势力,但这股势力却对申侯言听计从,因为他们的领军人物彭仲爽被申侯作为人质囚禁。

楚文王暗中联系彭氏贵族,除了作为内因,也还有其他用处。

攻打南申国,楚巴联军必须经过邓国,邓国现在的国君是邓祈候,是楚文王母亲邓曼的亲哥哥,即楚文王的亲舅舅,是个亲情观念比较浓的人。

虽然两国有时候发生点小摩擦,但摩擦过后也如往常一般和睦,于是楚文王开口向邓祈候借道伐申,邓祈候满口答应,并安排宴席宴请这个外甥。

席间,邓国的三个大臣骓甥、聃甥和养甥把邓祈候拉到一边,建议趁此机会将楚文王杀了。三甥劝说邓祈候,楚文王狼子野心,做事不择手段,阴谋诡计很多,今天有胆打申国,将来必定要打邓国,不如现在除掉以免后患。

三甥说这话心里也没底,楚文王一直不引人关注,为人如何谁也不敢妄下定论,之所以这么怂恿邓祈候,是因为三甥中的聃甥和养甥在楚巴伐鄾时,曾经带兵帮过鄾国,此时担心楚文王报复,才出此阴招。

邓祈候哈哈一笑,觉得绝无可能,哪有外甥不认舅的?杀了他,邓曼非找他拼命不可,再说现在杀了楚文王,城下那些楚兵如何善罢甘休?到时不止我们性命不保,全城百姓估计也得遭殃。

三甥又建议将楚文王囚禁,胁迫楚国听命于邓国。邓祈候大怒,质问三甥,哪有亲舅舅能干的出这样的事情?

第二天,不知情的楚文王酒足饭饱之后,嘴巴一抹,继续北上伐申。

由于在外援和内应的双重加持下,南申国很快溃不成军,不出一年,南申国灭。

灭了南申国,就面临分地盘的问题。

前面章节已经阐述过,南申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北靠伏牛、东扶桐柏、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三面环山,同邓国(今襄阳)南北相望,夺取南申国,南阳盆地如囊中之物,随枣走廊形同虚设,从此中原将无险可守。

这么好的一块地盘,巴国提议要和楚国分享,一边分一半。楚文王觉得有难可以同享,有福可以借一步说话。

巴国虽然不识字,但也不是傻子,都是带着目的性才和你走到一起灭了南申国,事成之后不分点地盘,对上对下也不好交代,尤其是打开进出中原的通道后,可以同中原诸侯直接做食盐生意,不用像往常一样,转几道经销商而被剥削利润,从此以后何愁不锦衣玉食。

巴国存有这样天真的想法就是把楚文王当傻子了,楚文王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分给巴国地盘,最多也是给你自由贸易的权利。

于是楚文王认真的与巴子协商,南申国虽灭,但此地不宜划分,如若划分,必然势弱,到时周王室各个击破,岂不是前功尽弃?

今南申国原为鄂国的一部分,想当初鄂国实力多么强大,周厉王动用宗周六师和殷八师都不能打赢。后来鄂国被周王室分割成了南申国等若干小国,楚巴联军才有可能险胜,如今楚巴决不能效仿周王室做法,将南申国进一步划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啊。

然后楚文王非常体谅巴国的难处,认为巴国距离南申国路程遥远,管理不便,长驾远驭必然耗费国力,虽然巴国距离楚国仅几步之遥,但是楚国也不愿独享胜利的果实,然后向巴子建议将南申国设县,为申县。

最后,楚巴共同委派第三方——诸如原申国的俘虏彭仲爽为县尹,并由其所属的彭氏贵族对申县进行接管,人权事权兵权全由彭县尹说了算,每年上缴点赋税,由楚巴两国按比例平分。

同时巴国拥有进出申县自由权,可同中原商贸自由。

巴子看中的就是自由贸易的权利,对地盘的需求也没那么旺盛,另外巴国同巫咸国的矛盾还没理清,也无多余兵力外派,这时楚国又非常体谅的提出解决办法,便非常爽快的接受了楚文王的提案。

皆大欢喜。

最欢喜的还是楚文王。

楚文王事先已联络彭氏贵族,彭氏贵族也表态只要能让彭氏一脉不再居人篱下,便世代效忠楚国。也就是说,所谓的第三方,其实就是自己的人。

后来彭氏贵族信守不渝,为楚国的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同时申县的兵也成为日后楚王能够直接调动的亲兵之一。之二是后来所灭息县的兵。

彭仲爽也因为能力出众,后被不喜政务的楚文王官拜令尹,成为楚国历史上唯一异姓令尹,并赐广地,世为楚大夫。

而向巴子许诺的自由贸易一事,实际操作完全是另一回事,凭楚文王心情来决定,高兴了让你自由贸易,情绪低落了便让你打包回家——人回去,包留下。

总之,不明就里的巴国吃了闷亏,楚国占了大便宜。

若干年后,等反射弧较长的巴国反应过来,同楚国拉清单的时候,楚文王也没占到多大便宜,甚至把命也丢了。

还是那句话,做人要厚道,欠的总归要还。

楚文王灭申,震惊天下。楚国的兵锋所指,不再止于秦淮之南,而是准备同姬姓诸侯一起,逐鹿中原,问鼎天下。

一切安置妥当,楚文王凯旋班师,归国途中又留在邓国吃饭。

上一次是讲客气留在邓国吃饭,这一次是主动要求留在邓国吃饭,因为楚文王还有事情同邓祈候商量。

邓祈候大喜过望,自己的亲外甥打赢了强大的南申国,还把南申国纳入自己疆域,设置成了县,如此英明神武,做舅舅的脸上也贴金。

席间,邓祈候满面红光,意气风发,拉着大臣不停的向楚文王和随行武将敬酒,楚文王和武将表示出征在外,滴酒不沾,连连推辞,以茶代酒,邓祈候也很体谅,便同自家大臣喝的顶顶大醉。

楚文王和武将不喝酒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在等,等一件即将发生的大事。

酒过三巡,屋外突然杀声震天,火光四起,邓祈候诧异这时候怎么会有金戈之声时,一军士慌张来报:“主公,楚军杀进来了。”

邓祈候更加不解,楚军?楚王就在这里同我喝酒,哪来的楚军?随后瞅了瞅楚文王,发现楚文王面露愠色,威而不怒,邓祈候顿时酒醒大半,心中惊道:“完了,这个外甥不认舅了。”

邓祈候酒醒的时候还是很明智的。

片刻,楚军包围大厅,楚文王站起身来,环视一周,走到邓祈候面前,乐呵呵的对邓祈候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邓祈候表示言重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今我军凯旋归来,忘了一件大事——祭天”,楚文王正色言道,“当初先祖熊绎建国祭天,奈何国破民穷,便去邻国偷了一头牛,怎知偷牛回来天色已晚,所以我楚同中原不同,中原是白天祭天,我们则是晚上祭天,眼看天色将白,我还来不及准备祭天的物品,特向邓祈候借用祭天之物,还望邓祈候不吝。”

邓祈候悬心落地,满口应承,十头牛都行。

如此凯旋,用牛祭天显得小气,楚文王竖起二指,指了指一旁的聃甥和养甥说道:“白日经祭司占卜,此二人符合要求。”

邓祈候大惊,当即打算拒绝,但望着楚文王诡异的笑脸,心中五味杂陈,自己的性命已经被楚文王挟持,想救下二人等于痴人说梦,权衡利弊下,便依着楚文王行事。

看着熊熊火光,楚文王内心暗道:“道朔兄(被鄾人杀害的楚国大夫),今日,朕给你报仇了。”

被祭天的聃甥和养甥这时才看清了楚文王的为人——不仅阴险狡诈,而且心狠手辣。

看着一旁瑟瑟发抖的邓祈候,楚文王赶紧上前安慰:“你是我亲舅舅,怎么可以对你不敬呢?我这次来,主要是向你借几块地用用,以后楚国来去申县也不用劳烦舅舅了。其他的事不用舅舅操心,你还是做你的邓侯,舅舅在一日,邓国绝不会成为楚国疆域。”

说完拍拍邓祈候肩膀,扬长而去,只留下孤单的邓祈候原地发愣——“我死以后呢?谁来祭祀先祖呢?”

十年后(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十二年),邓祈候死,楚文王出兵接管邓国,毁宗灭祀,邓国亡。

同类推荐
  •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我们北京的老爷们儿,甭管到哪儿,必须倒下是一座碑,站着是一面旗!活,就要活出一个人样来!”北京青年任义穿越到明朝永乐初年,成了大将柳升府中一名最底层家丁武六七,从此开始了他平步青云成为大明第一北漂的欢乐传奇。五湖四海皆朋友,三教九流有亲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贞观太上皇

    贞观太上皇

    李源穿越了成了唐高祖李渊。玄武门之变后,看着已经年迈不堪的身躯,他悲痛不堪;看着床上娇滴滴的妃嫔,他不胜腰力;......于是,他决定做点正当事情,比如造反。可是意外的金手指觉醒了,“恭喜发明一架纸飞机,获得一天寿命。”望着千古一帝的李二,他决定从孙子辈开始造反,劳资要熬死你,可是谁知熬着熬着,熬了一个大唐工业帝国! 群:扣扣,九四九七零八七九三。
  • 大晋太宰

    大晋太宰

    留下羊车望幸典故的晋武帝司马炎撒手人寰,司马衷登上帝位。诸侯王蠢蠢欲动、门阀世家筑起壁垒,内附胡人待机而动。此时、四帝共治的罗马,君士坦丁大帝蓄势待发。此时、南亚大陆上,笈多王朝庇护的婆罗门教扭转颓势,重新占据主流。此时、萨珊王朝将要开启波斯第二帝国的黄金之世。此时、司马季还在躲避过分热情的燕王府侍女……他强任他强,老子诸侯王。
  • 三国全史(全集)

    三国全史(全集)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烽火连天,刀兵四起的时代。三国,一个智计并出,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的时代。鲁迅曾说,中国是一个有三国气的民族,一直以来,受文艺作品《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以及易中天《品三国》的影响,人们对三国所发生的事都似乎早有定论,但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被误读误解?南门大守耗费20多年时间遍查史籍、分析史实,亲历数十处三国古遗迹,用正史的笔触、全史的概念,数易其稿,撰写了皇皇巨作,为读者讲述三国的历史真相!真相往往会颠覆观念,超出想象!让人大跌眼镜!
  •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主要内容: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热门推荐
  • 心理学称霸世界3(大众篇)

    心理学称霸世界3(大众篇)

    世界级心理学之父勒庞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揭示心理操纵的真相!勒庞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著称。他认为人群集时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群集时有一种思想上的互相统一,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law of the mental unity of crowds),这种统一可以表现为不可容忍、不可抵抗的力量或不负责任。群体行为可能是突然的和极端的;智力过程可能是初步的和机械的。这是当时盛行的几种“群体心理”理论之一。在群集情况下,个体放弃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而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进而,放弃了责任意识乃至各种约束,最有理性的人也会像动物一样行动。
  • 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源自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读”和“我思”是最好的对应。著名出版人俞晓群搜集两年多专栏文章,除后记外共计九十九篇文章,结为此集。全书从出版人、名作者写到媒体人、书装者;从论选题、约稿写到书出版、逛书店。书人江湖,逸闻轶事,皆亲切有味,涉笔成趣。其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出版业细节趣闻,“在场”的记述、特色的点评和解读,无不体现了一个出版人的“书之爱,出版之爱,文化之爱”。
  • 阴阳师妖行录

    阴阳师妖行录

    行走于平安世界,讲诉每一只妖怪背后的故事……(本书纯属脑洞,请勿照搬原设定)
  • 冒牌女神

    冒牌女神

    前,她是光鲜亮丽的公主;人后,她是质朴的邻家女孩。作为一个资深的“冒牌女神”,范琳每天都能在这两种模式间自由切换、乐此不疲。拥有贴心完美的闺密、进入心仪的时尚杂志社工作、邂逅百分百男神程效许……生活似乎就这样沿着她预想的轨道蒸蒸日上。然而,假扮的人生一旦出现裂痕,轰然崩塌也不过是一眨眼的事情。职场遭人陷害、梦想被人打碎、爱情出现动荡,就连一向引以为傲的友情,到最后都只是一场处心积虑的算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范琳第一次觉得自己一直坚持的东西,那么苍白无力。生活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没有人知道,洗心革面、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范琳,小心翼翼摸索出的,究竟是甜蜜,还是苦涩……
  • 神魔大唐之无敌召唤

    神魔大唐之无敌召唤

    【读者群qq:213221788,欢迎各位书友加入。】李承乾手握命运天碑,召唤华夏千古英杰!赵云:“七进七出有何难哉?且看某杀穿诸天!”薛仁贵:“吾有三箭,请品鉴!”冉闵:“华夏唯一,某在,世间无异族!”项羽:“前世,某可举鼎,今世,某可擎天!”多年后,李承乾立于诸天之巅:“看,这都是朕的江山!”
  • 末世重生之溪晴

    末世重生之溪晴

    【无男主,烂尾,慎入】 继被亲妹毒死、被重生女配溺死后,楚溪晴又达成了被挚友背叛,死在垃圾场的成就。 一句话简介:女主她又双叒叕重生了。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萌妻嫁到:无良废材妃

    萌妻嫁到:无良废材妃

    【完结+美满】一朝穿越,古灵精怪的她待嫁为妃。她戏帅哥,玩暧昧,占便宜,偶尔吃个醋,假装在乎。可是快活的日子没过多久,麻烦事却接踵而来。风流倜傥的俊王爷身份有待补充,温文尔雅的帅皇帝另有心机,刁蛮任性的俏小姐又是处处针对……嘿!她可不是吃素的。既然要玩,那就玩把大的,俊男美女统统都到碗里来!
  • 那时花开谁人知

    那时花开谁人知

    三年前,她遇见她的男神,以为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谁知却是一场令人伤心的骗局。三年后,他遇见她,莫名觉得自己的身体熟悉她。还有谁来告诉他,他这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女儿是个什么鬼?千辛万苦找回记忆,才发现自己三年前做下的人神共愤的事……后半生怎么办?只能开始宠妻无度……争取宠得人神共愤……
  • 凤霸江山

    凤霸江山

    她是古往今来最可怜的皇后,出嫁当日夫君病亡,太后谋权,她被迫成为怀孕工具,却被告之生产日便是她的死期。十月辛苦却做他人嫁衣,她化身狠毒女人,血染锦衣,白骨为阶!她从权利旋窝中涅磐重生,执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