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900000057

第57章 叛逃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这两句诗截取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临路歌》,表达了诗人遭遇挫折后后劲乏力,暗含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邲之战的惨败让晋国失去了中原霸主之位,楚围宋一役又使得晋国失去了东方宋、鲁二国的支持,国势日下让晋景公整日“漫嗟陀”。

为了稳住东方势力,晋景公于楚庄王死的前一年(公元前592年),派时任中军佐的郤克出使齐国。

郤克,姬姓,郤氏,名克,谥献。

作为能有谥号的大臣来说,郤克也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史曰其博闻多能、惠而内德、智能翼君,有赵衰、士会之风,不过他也有一个很明显缺陷——有点跛。

齐顷公一直想与晋、楚二国搞好三边关系,于是准备在朝堂之上用最热情的方式接待郤克,郤克很激动,一激动便把上朝的步子迈大迈急了点,走路一偏一拐的幅度更大了,看起来一蹦一跳十分滑稽,齐顷公的母亲看见郤克高一步矮一步走路的样子,忍俊不止,“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后来直接捧腹大笑。

身有缺陷的人本来就很敏感,非常不喜欢别人谈论或者关注自己的缺点,齐顷公的母亲在严肃的朝堂上公然嘲笑自己的缺陷,让郤克很不爽,憋着气办完公事后怒火中烧的提前回国。

齐顷公的母亲叫做萧桐叔子,不是倭国人,是萧国人,萧桐是姓,叔为排行,子为姓。原是齐惠公一小妾,身份卑微,也没文化,说话做事不分场合,嘲笑郤克也是无心之举,没有恶意的。

但郤克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萧桐叔子不仅是在笑身为晋国上卿的自己,也有嘲笑晋国朝中无人、国势中落之意。回国以后,郤克天天央求晋景公伐齐,以报此行的奇耻大辱。

晋景公也觉得一国的上卿受辱,有损国体,但在怎么说也只是关乎个人恩怨,人家母亲笑一笑也没恶意,犯不着向齐国宣战,再说楚庄王还在后面盯着在,为此小事出兵恐怕不合时宜,便断然拒绝了郤克的提议。

估计当时萧桐叔子笑的太有水平,余笑绕梁,给郤克造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见晋景公不同意伐齐,便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安心工作,天天闹事,把朝堂闹得鸡犬不宁,还私自动用自家武装力量骚扰齐国。

中军将士会对郤克的性格、为人、做派非常的了解,也非常欣赏他,见平常聪明能干的郤克被愤怒蒙蔽了双眼,变成了一只凶狠好斗的大公鸡,非常的体谅他,认为君子在大喜大怒的时候,其言语行为不经大脑,合乎礼法的少,离经叛道的多,只有找到了发泄口,才能阻止祸乱的进一步扩大。

像郤克这样身处朝堂二把手常委,如果发泄口发到了齐国身上,情况还好;如果发到了自己国家身上,只怕会造成分裂,祸乱晋国,于是士会整理好国家朝务、确立国家法制后,作出一个惊人之举——退役,让位郤克,“让他有机会去攻齐国,使他的愤怒得到发泄,这样也许能挽回晋国的祸乱吧!”

晋国就这样在平静的政治氛围中,完成了高层的换届。

郤克接任中军将(正卿)后,脾气有所好转,很多事情也理性的从国家层面来考虑,虽然始终将伐齐作为晋国的第一要务,但也不得不堤防楚国的动向,于是安排自己的侄儿郤至进入外交部,密切注视着楚国的一举一动。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病逝,次年其子熊审继位,是为楚共王,时年不满十岁,由其叔叔令尹子重等一班旧臣辅佐。

子重,芈姓,熊氏,名婴齐,字子重,楚庄王二弟,个高体胖,性情温和。

楚共王即位后,子重按照楚庄王遗嘱,清查户口、免除欠税、救济老弱、赦免罪人,使楚国内部趋于和谐安定;对外同齐国签订友好盟约,加强了对中原东部的势力掌控,楚国的霸业得以延续,应该说他为人处事还是相当勤恳的,但他也有一个特点——记仇。

子重掌权之后,申公巫臣坐不住了,因为他原来得罪过子重。

公元前594年,也就是楚围宋之役后,楚军班师回朝。在路过申县时,子重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向楚庄王请求以申、吕两地以为赏田,楚庄王当时也很兴奋,便答应了子重。

前面讲过,申县乃是楚国进出中原的要道,扼守南阳盆地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楚王能够直接调动、领导的军事力量之一,更重要的是,申县当时是申公巫臣的管辖范围。

如果子重得到此地,申公巫臣也就下岗了,于公于私都不合理,于是申公巫臣马上向楚庄王提出反对意见:“楚国大部分依靠申、吕这两个地方征兵、收赋税,也凭借这两县抵御中原国家的侵略,如果把这两块地分封私人,必疏于设备,那么晋国和郑国必然会进攻此地,一定会攻打到汉水的,到时候楚国就危险了。”

楚庄王一听,觉得申公巫臣讲的非常有道理,于是收回了封赏。到手的肥肉就这样被申公巫臣夺走,子重因此而开始怨恨申公巫臣。

楚共王二年(公元前589年),子重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对申公巫臣展开报复行动——派遣其访问齐国。

在楚共王元年的时候,鲁国新继任的鲁成公便开始抛弃楚国,死皮赖脸的同晋国交好,其谄媚程度连鲁国史官都难以启齿下笔,左丘明更是叹气“鲁讳之……”

赴齐必先经过鲁国,现在子重派申公巫臣访问齐国必然不安好心,巫臣也觉得子重是把自己当做第二个申舟(被宋国杀死的大夫),等自己被鲁国杀害了后有理由出兵伐鲁。

当面请辞更怕是会惹怒子重,巫臣思考再三,决定还是接受命令,亲赴齐国,因为他想到一个办法——到达宋国境内后让宋国护送自己访齐,毕竟此时的宋国同楚国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正当申公巫臣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的时候,宋国传来消息——宋文公去世,执政大夫华元专国,想到华元同子重的关系非同一般,巫臣又开始打退堂鼓了。

从宋文公去世开始,中国封建体系下的丧葬文化开始实行厚葬,除了棺有翰、桧等装饰外,还有一些精美的明器,并且也诞生了我们所熟悉的、非人道的殉葬方式——活人殉葬,华元就是制定这种制度的起草人之一。这种殉葬的制度直到明英宗驾崩之前才取消。

留在国内是个死,出访齐国也是个死,申公巫臣突然联想到一个人——夏姬,此时的夏姬因为巫臣的一句“吾聘女”还在苦苦守候,申公巫臣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准备借助郑国的力量访问齐国,顺便留在齐国寻求政治避难。

决定好了以后,申公巫臣带上家眷向郑国行进。

还没到郑国,申公巫臣又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回血近三年的晋国中军将郤克终于找到一个理由,率领晋、鲁、卫联军伐齐。

刚开始,晋景公准备派出七百乘战车,郤克说不够,加一点,晋景公说加一百乘,郤克说行。

两军在鞍地摆开架势准备干仗,开战前,齐倾公意气风发,早饭也不吃,抒发豪言壮语说“灭此朝食”——打赢了晋联军再吃早饭,于是盔甲也不穿,带兵亲自冲锋。

事后证明,在干大事前不喝酒是可以的,比如温酒斩华雄,但不吃早饭是绝对不行的。

在齐倾公身先士卒的感染下,齐军很厉害,一箭射中晋军主帅郤克大腿,血流到了靴子里,留满了,郤克担心又要跛一条腿,命令驾车者解张往回跑去找医生包扎。

解张,晋文公时介子推的邻居,其人直言无讳,见郤克一副窝囊劲,让其不要丧了士气,建议郤克“忍之”,安慰其两条腿都跛了也就平衡了。

晋军时常同狄人作战,练就顽强勇猛的作战风格,在郤克“忍之”的鼓舞下,士气高涨,齐军势衰,齐倾公此时运气也不好,车被树木挂住,让晋军司马韩厥逮着了。

司马韩厥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大夫,有傲骨但无傲气,捉住了齐倾公马上以君臣之礼见过,结果一不小心让齐倾公跑了,只捉住了逄丑父回去交差。

晋军一直追齐军到马陵,齐军大败,鞍之战结束,两国在爰娄结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便因为一个人的身体缺陷而嘲笑他,这不但不道德,也可能召来致命的报复。

申公巫臣见齐国战败,觉得自己不能“处不胜之国”,于是把心一横,到郑国迎娶了夏姬,投奔晋国而去。

巫臣,本名屈巫,芈姓,屈氏,名巫,字子灵,叛逃晋国后改名巫臣,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楚国诸侯,曾经参与过楚国大大小小的对外作战,熟悉楚国军事的薄弱环节,更是对当时中原最为强大的晋国了若指掌。

到了晋国,晋景公非常高兴,委以重任,让他做了邢地的大夫。

楚国的司马子反听说申公巫臣娶了夏姬叛逃晋国,非常生气,当初就是因为听申公巫臣得话才没有娶夏姬,没想到申公巫臣自己的小算盘打得那叫一个响,感觉自己被狠狠地摆了一道,于是和令尹子重一起朝见楚共王,让楚共王诛其全族。

楚共王年纪虽小,但政治水平极高,他告诉两位叔叔,申公巫臣叛逃晋国已成事实,但其在楚的族人不会不被他所挂念,这一因素的存在会使他永远不能全力事晋,但如果其族人受到楚国处罚,必然会把巫臣逼到全力事晋的道路上,这将给楚国带来莫大的不利。

子重和子反见楚共王拒绝,便再要求楚共王向晋国贿赂点钱,让晋国永不录用申公巫臣。

楚共王本就宅心仁厚,在识人方面有独到见解,他知道申公巫臣叛逃晋国也是因为自己的两位叔叔的原因,想以自己宽容的做法留申公巫臣一个台阶,让其重新回到楚国,于是他机智的安慰两位叔叔:“他为自己打算是错误的,但他为楚国、为先君(楚庄王)所做的一切则是忠诚的。忠诚,是巩固国家的精神基础,相信巫臣即使在晋国,也会对楚国忠诚。而且他如果能有利于晋国,虽然送去重礼,晋国会同意永不录用吗?如果对晋国没有好处,晋国将会不要他,何必求其永不录用呢?”

分析判断一个政治人物,应该把其为国之事和为己之事区分开来,主要看他在为国之事上的立场、态度、能力和实绩,而不要过分考究其处理私事的枝末细节,应该“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显然,对于申公巫臣一事的处理,楚共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仇恨一个人是有快感的,因为仇恨还给了我们一个合理释放攻击的理由。

子重和子反见楚共王决意宽容申公巫臣,便决定释放快感,先斩后奏——诛杀巫臣留在楚国的族人子阎、子荡和清尹弗忌等家族,连同夏姬有染的襄老的儿子黑要也一并杀害,然后几个人平分了家产。

因为自己叛逃而使得族人被诛,巫臣得知此事后,异常愤怒,从晋国写信给子反、子重两个人,并发毒誓说:“你们用谗慝贪婪事奉国君,杀了很多无罪的人,我将来一定要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事实证明,巫臣不仅是一个重色轻国的人,而且还是一个说话靠谱的人,不久以后,巫臣依靠自身能力,成功的成为楚国中衰的关键人物。

同类推荐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 大宋风雨情

    大宋风雨情

    主人翁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北宋,上演了一幕跨越时空的爱恋,因看不惯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国家积贫积弱、被周边小国欺辱的局面,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一步步走上权利的高峰,随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强国强军的序幕。疆土扩大导致与当时的欧洲强国所接壤,一场决定世界格局的对弈就此展开……
  • 魔画师在汉朝

    魔画师在汉朝

    一个爱画画的少年本想在汉武帝时代悠闲生活,却踏上了绚丽多彩的星空之路。(事先声明:本作者只是出于爱好写写书,不以此为业,大家看着开心就好。我按我的心意写,你按你的心意看)
  •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巴比伦文明。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会怎样触及我们的心房?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上)

    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垂垂欲动的藩镇,更有契丹铁骑的肆意掠劫,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公元927年至公元951年,大宋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了解这三十年,就明白何为野蛮与残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豺狼纵横、铁骑肆虐的兵场,是藩镇割据、分庭抗礼,阴谋与残暴罪行的发生地,是文明沦丧、道义尽失,让世人噩梦不断的炼狱。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灾的动乱史,一部被鲜血与悲情遮蔽的中国人的苦难史。了解这三十年历史,看清五代乱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明白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
热门推荐
  • 事故的寡妇

    事故的寡妇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惊魂四记

    惊魂四记

    不知何年何月,何州何县。城外有一座山,山脚下有一座道观,观里有一个老人。那座观荒僻了许久,杂草丛生,蛛网尘封,有一些鸟兽在其中筑巢。当人们从附近经过时,会被草丛中悉悉索索的声响惊动,猛回头间,会发现毛茸茸脑袋上一双精亮的眼睛正瞪视自己。在深蓝色的夜晚,许多人曾看见过,一只雪白的狐狸蹲踞在大殿屋脊上,仰头眺望月亮,一动不动。
  • 皇尊枭宠小兽妃

    皇尊枭宠小兽妃

    【全文完】【新文已发:《系统求卸载:快穿男神有毒》】她是强悍无匹的赤金凤凰王,突发惊变,为了保护夫君与刚出生的儿子,不得不涅槃灭敌。千年后,她以二十一世纪王牌的身份强势回归,洛家废物四小姐?呵呵,露露天赋,放放魔兽,吓SHI你!但丢去了记忆的她,却让某男跟某包子感到很头疼。“什么?你是本小姐的男人?放屁!“什么?你是本小姐的儿子?滚粗!本小姐连男人都没有,哪来的小包子!”“什么?懒死不走?关门,放魔兽!”……这是一部某男追妻血汗史,这是一部包子认母心酸史,这是一部废材崛起奋斗史!
  • 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魔君的宠后武则挪

    魔君的宠后武则挪

    她是武则大帝得宠的小女儿,可是活了100多岁,还只能在地上挪动他是六界令人闻风丧胆的魔君,却身染怪癖不能人事一千年中,他们第一次相见。他手握魔剑,她手提拨浪鼓,“哥哥,你好美。”结果她被他一掌挥出,掉了两颗门牙。三千年后,他们再次相逢。她惊艳了他的眼,“做我的皇后!”这次轮到她小手一挥,却没让他伏地不起。被拐十年后,他兽性大发要诛仙灭人只为换她回头。她剃仙骨入轮回只为不复遇见他轮回路长,做人为兽他统统照收不误。“女人,纵使你像毛毛虫挪动千年,也须在我身边。”“挪动作甚?魔君矫情了。”…
  • 三生三世萌萌仙

    三生三世萌萌仙

    她,魅影,半仙半妖之躯又不是她的错,委屈的藏于天界又被人陷害落入弱水,本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失去了记忆她本活得无忧无虑,可是,偏偏遇上了那个冤家....【片段一】望着茫茫无际的望川河水,她担忧的看着掌心中呈现的毒线:“如果我毒发身亡会不会魂魄直接便会回到这奈何桥上?”他稍稍沉吟了下:“如果真是那样,我便向阎王商协下,直接让你来这奈何桥,省去那些通审的繁文缛节。”她呆了呆,他又道:“哦,你也没必要担心这副身躯,那时我可以帮你收尸。”他的眼里噙着点隐隐的笑意,指了指渡头:“你若再这么踟蹰不前,那么我们可在渡船好生商讨下日后你这身躯要葬在哪里稳妥些。”
  • 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

    当我们翻开书,去努力寻找时,才恍然发现,那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常识是最基础的、最朴素的,但同时也是最丰富、最深刻的。《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立意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本书《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就是《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之一。它通过知识+故事的形式,让你轻松悦读,并掌握文学常识。
  • 命运之誓

    命运之誓

    “我知道,从本来的命运上来说,我应该被永远地囚禁在塔里,这家伙也应该死在无数的暗算之下。但是我觉得命运这种东西从本质上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托词而已,怎么说呢——对,就像是我每次和齐格飞吃饭的时候说自己没带钱一样,都是一种很无聊的借口罢了。”梅林笑了笑,举起了手上的大书:“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我身为人类那一部分的勇气和智慧,一直到今天也不例外——说一句那些该死的英雄史诗小说里最常见的台词吧,其实我还一直挺想说一次这句话的......”“命运的洪流,绝不可能击溃我的意志。”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