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4200000005

第5章 为政第二(2)

【解读】各种器具,包括今天的计算机,它们的功能和用途都是有限的。孔子对君子提出“不器”的要求,是希望君子自强不息,在学习知识和修身为人上矢志不渝,使自己成为具备多方面才能的人才,从而为国家和民族建功立业,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当今社会,不同学科、行业的专家学者,其知识、能力也是有限的,具备全才的人是罕见的。因此,孔子当年提出“不器”,并不是要求君子成为全才、通才,而是要求君子成为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识广博的人。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①。”

【译文】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应该先履行要说的话,然后再说出来。”

【注释】①行:履行,实行。从:跟随。之:指要说的话。从之:这里指行而后言。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有本质的区别。他提出的“行而后言”的观点,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之一。今天,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作为做人之本,已成为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凡是言而不行、言而无信的人,都会受到世人的谴责和鄙视。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②。”

【译文】孔子说:“君子忠诚守信而不勾结偏袒,小人勾结偏袒而不忠诚守信。”

【注释】①周:忠信。《诗·小雅·都人士》:“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比:朱熹《论语集注》:“比,偏党也。”这里指勾结,偏袒。②小人:指行为不正派的人。

【解读】宋代学者朱熹说:“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为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孔子把君子与小人的做人处事进行对比,表明了他敬君子而远小人的态度,是和非,美和丑,不言自明。李泽厚先生说:“《论语》中常有这种对偶短句,言简意赅,表达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的对立,颇便于传诵、记忆。中国文字的对偶美,但望在今日能有所保存、延续。”(《论语今读》)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有危险。”

【注释】①罔(wǎng):通“惘”,迷惑。②殆(dài):危险。

【解读】“学思结合”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治学方法。这一方法,滋养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学人,使他们在学与思的结合中跋涉书山学海,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殿堂里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学思结合的方法,与温故知新的方法一样,是孔子在认识论和教育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闪耀着哲学思辨的光芒。

2.16子曰:“攻乎异端①,斯害也已②。”

【译文】孔子说:“攻击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主张,这是有危害的。”

【注释】①攻:攻击。异端:指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主张。朱熹《论语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②斯:此,这。也: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已:语气词,用于语尾,表示确定。

【解读】和谐、包容是孔子一贯的思想。孔子主张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应该交流、争论甚至碰撞,这体现了孔子学说求同存异的宽容精神,这正是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原因之一。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的做法,有悖于孔子求同存异的主张,但在儒学的倡导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吸纳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甚至佛学典籍中的不少有益成分,并进而形成康有为、谭嗣同为代表的近代儒学。可见,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宽容精神,是学术繁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人类进入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这种精神尤为重要。

2.17子曰:“由①!诲女知之乎②!知之为知之③,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

【译文】孔子说:“子路,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求知的态度。”

【注释】①由:即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他是孔门政事科的高材生,比孔子小九岁。②诲:教导。这里指告诉。女:通“汝”,你。知:动词,求知。之:助词,无义。后文的两个“之”同此。③知:知道。④知:求知。这里引申为求知的态度。

【解读】孔子所倡导的求知态度,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的学人。他不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在探求未知世界时虚怀若谷的精神,堪称后世学者的楷模。李泽厚先生说: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人必须认同自己的有限性,才可能超脱;认识自己‘不知’,才可能‘知’。这才是智者……孔学之‘极高明而道中庸’,于此可见一斑:它不只是高深道理,而且更是生活修养”(《论语今读》)。

2.18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疑②,慎言其余,则寡尤③;多见阙殆④,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⑤,禄在其中矣⑥。”

【译文】子张学习求官职、获俸禄的方法。孔子对他说:“多听不同意见,保留有疑问的意见,谨慎地说那些自己赞同的意见,就能减少过失;多看别人处事,不做危险的事情,谨慎地做那些自己认可的事情,就能减少懊悔。说话少过错,行为少懊悔,官职俸禄自然就有了。”

【注释】①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四十八岁。干:求取。禄:古代官吏的俸给,即俸禄。②阙疑:对疑难未解者不妄加评论,即存疑。③尤:过失。寡尤:减少过失。④阙:古代用作“缺”,空。殆:危险。阙殆:指不做危险的事情。⑤寡悔:减少懊悔。⑥在其中:在这里面。意思是自然就有。

【解读】孔子对子张的回答,说明了做官必先学会做人的道理。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必须做到两点:首先,要善于听取意见,并分析权衡,采纳正确、合理的意见,保留有疑问的意见;其次,要善于处理问题,采纳别人成功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说话少过错,行为少懊悔”,应该成为官员修养的重要内容。从孔子一贯的思想和风格来看,这种为官谨慎的思想是积极的,是有利于社会和民众的。古今官场,不乏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利欲熏心、阿谀逢迎之徒,他们的为官之道,显然是与孔子提出的谨慎为官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2.19哀公问曰①:“何为则民服②?”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道:“怎么做民众才会服从?”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把他们安置在邪恶者之上,民众就服从;举用邪恶的人,把他们安置在正直者之上,民众就不服从。”

【注释】①哀公:姓姬,名蒋,鲁国国君,鲁定公之子,“哀”是他的谥号。②何为:怎么做。③举:举荐,提拔。错:通“措”,安置。诸:“之于”的合音。枉:不正直,邪恶。

【解读】“以德治国”是孔子治国思想的核心,“公平正义”是孔子治国思想的表现。要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用人是关键。为此,孔子提出了“举直错诸枉”的用人原则。举用正直贤能的人,废弃邪恶无能的人,才能构建吏治清明的社会,自然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戴。从古今历史来看,任用邪恶无能之人执政的情况屡见不鲜,因而导致了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可见,孔子提出的用人原则,作为他的理想和愿望,要真正得到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2.20季康子问①:“使民敬②、忠以劝③,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④,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⑥,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道:“要让民众恭敬、忠诚并努力,应该怎么办?”孔子说:“用庄重来对待民众,他们就恭敬;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忠诚;举用正直善良的人,教育品行不好的人,他们就努力。”

【注释】①季康子:鲁国大夫季孙氏,名肥,鲁哀公时的正卿,“康”是他的谥号。②敬:恭敬。③劝:勉励,努力。④临:面对。引申为对待。⑤孝:孝顺父母。慈:慈爱幼小。⑥不能:无能。这里指品行不好的人。

【解读】孔子回答鲁国大夫季康子的话,提出了他所倡导的德治和礼治的部分内容和措施,体现了他从待人行事的具体情况出发,而不空发议论的说理风格。治国之道,应在以法治国的同时,对民众进行德治教化。德治的措施,一是待人以庄,即庄重诚恳待人;二是孝长慈幼,富于爱心和孝道;三是任用贤能,纠正劣行。孔子提出的这些措施,受到了后世执政者们的重视,“云梦秦简《为吏之道》也有‘慈下勿凌’、‘恭敬多让,宽以治之’、‘宽裕忠信,和平毋怨’等等词语……这倒可作陈寅恪以秦政乃儒学理想之实现说法的佐证,即秦汉政制及观念主要仍孔门儒学即荀子一线的发展开拓”(李泽厚《论语今读》)。

2.21或谓孔子曰①:“子奚不为政②?”子曰:“《书》云③:‘孝乎惟孝④,友于兄弟,施于有政⑤。’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⑥?”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呀!只要孝顺父母,又能友爱兄弟,就会影响到政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为什么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注释】①或:有人。②奚:如何,为何,疑问词。为政:参与政治,从政。③《书》:指《尚书》。④乎:助词,表示赞叹。惟:只有。⑤施:延续。这里意思是影响。⑥其:助词,无义。《诗·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其忧?”为为政:前一个“为”指做官,后一个“为”指参与。

【解读】孔子引用《尚书》上的话,说明孝悌伦理对政治的影响。孔子认为,参与政治有多种途径,做官从政是参与政治,尊崇孝道、倡导人伦也是参与政治。从孔子一生的经历看,他曾先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司寇等官职,后周游卫、宋、陈、楚等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晚年回到鲁国,从事教育和古代文献整理,并创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学说。可以说,孔子的一生都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积极入世的观念,在他一生的经历中得到了诠释。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孔子的为政思想,实际是从做人来强调的。在孔子看来,不论为政者也好,不为政者也好,首要的就是要学会做人”(《论语今读》)。

2.22子曰:“人而无信①,不知其可也②。大车无③,小车无④,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作为人却不守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就像大车没有横木两端的木销,小车没有横木两端的销钉,这车怎么能行驶呢?”

【注释】①而:连词。却。信:信誉,信用。②其:代词。那,指上文所说的事。③(ní):古代以牛车为大车,牛车辕前横木两端的销子叫。④(yuè):古代以马车为小车,马车辕前横木两端的销钉叫。

【解读】忠、信是孔子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以牛车、马车横木两端的销子为喻,说明“守信”是为人之本。在人际交往中,自己首先守信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当今社会一度出现的信任危机,其根源在于不守信,缺乏诚信。许多商家以次充优、以假乱真,大赚昧心钱,一旦真相被人揭露,最终落得关门、受罚的下场。可见,要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要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必须在恪守信用上下功夫。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增加了“诚”的内容,诚、信合一,丰富和发展了孔子“守信”为本的思想。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①?”子曰:“殷因于夏礼②,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④,虽百世⑤,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今后十代的制度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制,所增减的可以知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所增减的也可以知道。那么,有继承周代的人,虽然历经一百代,也可以知道它的礼制。”

【注释】①十世:指十代。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②殷:上古朝代名,亦名商,公元前16世纪灭夏后建立,公元前11世纪被周所灭。因:因袭,沿袭。夏:相传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由禹的儿子启在公元前21世纪建立,公元前16世纪被商所灭。礼:礼仪、礼制。③损益:增减,改动。④或:代词。有人。⑤百世:百代。疑为极言其多,并非确指。

【解读】孔子对子张的回答,说明他对礼制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他从殷、商两代对前代礼制的增减,推测如果有继承周代礼制的人,则可以知道以后数代的礼制。他所提出的礼制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认识论思想。后来的秦代虽重法制,推行法家学说,但仍部分沿袭了周代礼制。汉代在推行法治的同时,仍然强调礼制,并大力推行儒家学说。从汉代至清代,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政治体制,既有新的内容,又有对前代礼制继承的部分。可见,任何变革都不能简单地扬弃,而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①,谄也②。见义不为③,无勇也④。”

【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家族的祖先而去祭祀,这是献媚。看到合乎义的事不去做,这是怯懦。”

【注释】①鬼:古人称人死为鬼。这里指自己家族的祖先。②谄:献媚。③义:合理、适宜的事称义。④无勇:无勇气,怯懦。

【解读】祭祀祖先,体现的是“仁”,即通过对已逝先辈的追思,启示子女对父母应行孝道;见义勇为,体现的是“礼”,要求人们遵循礼制,维护社会公德和正义。“前者塑造关于个体的情感、信仰和气质;后者有关社会的正义、公平和合理。”(李泽厚《论语今读》)孔子要求祭祀自己家族的祖先,其立足点是“孝”,目的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与古今一些人迷信鬼神、相信命运的思想截然不同。孔子鄙视“见义不为”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善恶、是非观,以及维护社会公德和正义的价值诉求。

同类推荐
  • 百家姓

    百家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 了中华姓氏的起源、类别、特色、郡望和堂号,以及中华百家姓。
  • 开心学国学(习俗卷)

    开心学国学(习俗卷)

    本册主要从中国古代礼制、节日礼俗、婚葬礼俗、日常生活礼俗、交际礼俗、华夏图腾及符号、民俗信仰、禁忌风俗八个方面来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习俗知识。不仅如此,在介绍日常礼俗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俗语,这些更加增强了本书的趣味性。相信本书将会在普及国学知识等方面,给广大的读者带来帮助和指导。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开心学国学(科教卷)

    开心学国学(科教卷)

    本册从科学发明、数学成就、天文历法、农业科技、中医科学、纺织科技、教育科举、古代学校等几个方面入手,详细地阐述了中国的科教知识,多角度地展示了科教的精华,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是入门级的科普读物。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热门推荐
  • 天才王爷的废材妻

    天才王爷的废材妻

    圣乾第一害:白丞相第三女白夜,无才无德,十窍通九窍只余一窍不通,拥有钟无艳之颜,夜叉之脾性。引得坊间下注,赌注其一,赌她无人敢娶;赌注其二,万一有那不怕死的送上门,婚后一定活不过三天。圣乾第一美:宁王七殿下花未央,美姿颜,文武风流。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叹,自幼不良于行,殿下扶风弱柳之体。再叹,殿下性情太过懦弱,加上病残之躯,怕是要英姿天妒。这天,平地一声惊雷。让京城的小老百姓多了无数谈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好了,自家初长成的少年不怕在大街上被抢去丞相府做倒插门了。同时也为宁王祈祷,愿他长寿无疆…原来,天子布告,白夜赐婚给宁王花未央。蛛丝马迹就像野火燎原般在下面风传。不得了了,母夜叉果然发飙,扛起斧头就要去片了那个敢祸害她的‘王八病秧子’,丞相大人无奈之余,出动无数护卫终于把她关起来了。又出事了,还没成亲呢,那宁王突然重病,急坏了一干人等。皇帝慎重的决定,大婚提前!冲喜!新婚第一天,宁王府很安静。新婚第二天,宁王府还是很安静。新婚第三天,依旧安静。众人猜测,莫非母夜叉已经害了宁王而后逃之夭夭了?赶紧回家关好门窗。第四天,大事件了,母夜叉绑架了一位皇子,说是回去做自己的男侍。第N天,母夜叉扛着斧子把皇后追得投了湖,怒道,老娘的男人你也敢欺负!这是怎么回事?【简介白了点,实乃正剧。痴情系,开始需慢品。女主不弱,也不是超人。有血有泪,正常人范畴。一对一结局。一切都还在发展中,淡定。】推荐自己的文:【黑道懒后】【傻王的嗜血冷妃】*【浮生未歇】作品:【圈养总裁】红粉胭脂【爱妃要出墙】上官玥儿【小小蛇妃好狂野】小年糕【鬼宝贝与辣媽咪】跳舞的狐狸*推荐好友的文:【寝奴】烟烟【蛇妃18嫁】木妖【花花皇后】熏熏【扑倒魔尊】小佳【废后训夫】果冻【黑道傻后】越江天【神医小懒妃】水水【神偷小逃妃】小糖糕【嗜赌小狼妃】小雪糕【芭比少奶奶】小熊饼干【风流皇后爱爬墙】明明【纨绔少爷太无耻】秋儿【妖孽相公多多多】苏苏【腹黑老公霸娇妻】秋儿【腹黑皇帝的刁蛮丫】檰花糃*【猫的读者群:76171663欢迎亲们加入。】
  • 立世繁华之本妃无常

    立世繁华之本妃无常

    据说韩府二小姐是个无才无能的大奇葩,性子懦弱无比,有爹生没爹疼?某公主斜眼瞅着窝在某王爷怀里吃葡萄的韩洛隐。奇葩倒是真的,无才无能谁说的!名满京城的红衣姑娘知道是谁吗?韩洛隐!懦弱无比谁说的?知道灭了明芜国的是谁吗?韩洛隐!有爹生没爹疼?某公主看了眼坐在那里两眼放光的韩老爷子,心里无限哀叹,传闻不可信啊!一朝穿越,却碰上了上一世杀死自己的凶手?韩洛隐简直想拍手叫好。本想报完仇后就出去潇洒快活,却没料到,在自己还未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被大国师盯上了。算计,暗杀,随着身份一层一层被剥开,所牵扯的,也越来越多……
  • 新世纪主宰

    新世纪主宰

    2040年,地球巨变,灵气复苏,人类该何去何从……叶青天发现前世得到的一颗珠子竟然能够穿越时空,它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 艳龙

    艳龙

    现在,西宁老城也有一条朱子巷,那里的许多老人,只要是有点文墨的,一提到祖籍,都要号称南京,自谓江滨西迁人士。高通达就是其中的一个……
  • 阴冥记

    阴冥记

    新书《从文抄公到全大陆巨星》发布,感谢新老书友支持!“大家好,这本书如果不让你笑,你就退出去就行了,生活解压放松书,嘻嘻,谢谢支持!(书友交流Q群,158440336,欢迎大家加入)
  • 我的心愿契约

    我的心愿契约

    面对生活中感情的变质、深重的执念或是猝不及防的失去,我们总是无能为力。给你一个机会,神秘网站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帮助你挽回感情,失而复得,放下执念等等,但你将会因此付出未知的代价。你,准备好了吗?
  • 重生之王夫凶猛

    重生之王夫凶猛

    前生,朝堂上他是桀骜不驯的左相,处处与女王作对,最后被定叛国之罪。她身为女王被亲人背叛,杀子,篡位夺权,丧命!当一切回到初遇的时光,他却要全心守护她。“为什么,你对我的真心视而不见?你究竟有没有一点点感动,一点点喜欢过我?”他绝望地咆哮。“对你,我只有恨,只想要你死!”她咬牙切齿地说完,转身,却止不住泪湿衣襟。洛轻尘,你想要无视我,甩开我,杀掉我?没有那么容易!哪怕你是千年冰霜,我也要你融化在我的掌心!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初见余生我陪你

    初见余生我陪你

    她是夏氏集团的千金,气质非凡,是整个上流贵族认为最美的女孩,由于小时候被人换走,直到十八岁才回到夏家。他是顾氏集团的总裁,权威滔天,但为了寻找心里挚爱的女孩,一世苦苦的追寻……
  •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