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4200000005

第5章 为政第二(2)

【解读】各种器具,包括今天的计算机,它们的功能和用途都是有限的。孔子对君子提出“不器”的要求,是希望君子自强不息,在学习知识和修身为人上矢志不渝,使自己成为具备多方面才能的人才,从而为国家和民族建功立业,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当今社会,不同学科、行业的专家学者,其知识、能力也是有限的,具备全才的人是罕见的。因此,孔子当年提出“不器”,并不是要求君子成为全才、通才,而是要求君子成为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识广博的人。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①。”

【译文】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应该先履行要说的话,然后再说出来。”

【注释】①行:履行,实行。从:跟随。之:指要说的话。从之:这里指行而后言。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有本质的区别。他提出的“行而后言”的观点,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之一。今天,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作为做人之本,已成为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凡是言而不行、言而无信的人,都会受到世人的谴责和鄙视。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②。”

【译文】孔子说:“君子忠诚守信而不勾结偏袒,小人勾结偏袒而不忠诚守信。”

【注释】①周:忠信。《诗·小雅·都人士》:“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比:朱熹《论语集注》:“比,偏党也。”这里指勾结,偏袒。②小人:指行为不正派的人。

【解读】宋代学者朱熹说:“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为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孔子把君子与小人的做人处事进行对比,表明了他敬君子而远小人的态度,是和非,美和丑,不言自明。李泽厚先生说:“《论语》中常有这种对偶短句,言简意赅,表达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的对立,颇便于传诵、记忆。中国文字的对偶美,但望在今日能有所保存、延续。”(《论语今读》)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有危险。”

【注释】①罔(wǎng):通“惘”,迷惑。②殆(dài):危险。

【解读】“学思结合”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治学方法。这一方法,滋养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学人,使他们在学与思的结合中跋涉书山学海,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殿堂里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学思结合的方法,与温故知新的方法一样,是孔子在认识论和教育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闪耀着哲学思辨的光芒。

2.16子曰:“攻乎异端①,斯害也已②。”

【译文】孔子说:“攻击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主张,这是有危害的。”

【注释】①攻:攻击。异端:指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主张。朱熹《论语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②斯:此,这。也: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已:语气词,用于语尾,表示确定。

【解读】和谐、包容是孔子一贯的思想。孔子主张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应该交流、争论甚至碰撞,这体现了孔子学说求同存异的宽容精神,这正是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原因之一。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的做法,有悖于孔子求同存异的主张,但在儒学的倡导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吸纳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甚至佛学典籍中的不少有益成分,并进而形成康有为、谭嗣同为代表的近代儒学。可见,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宽容精神,是学术繁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人类进入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这种精神尤为重要。

2.17子曰:“由①!诲女知之乎②!知之为知之③,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

【译文】孔子说:“子路,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求知的态度。”

【注释】①由:即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他是孔门政事科的高材生,比孔子小九岁。②诲:教导。这里指告诉。女:通“汝”,你。知:动词,求知。之:助词,无义。后文的两个“之”同此。③知:知道。④知:求知。这里引申为求知的态度。

【解读】孔子所倡导的求知态度,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的学人。他不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在探求未知世界时虚怀若谷的精神,堪称后世学者的楷模。李泽厚先生说: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人必须认同自己的有限性,才可能超脱;认识自己‘不知’,才可能‘知’。这才是智者……孔学之‘极高明而道中庸’,于此可见一斑:它不只是高深道理,而且更是生活修养”(《论语今读》)。

2.18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疑②,慎言其余,则寡尤③;多见阙殆④,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⑤,禄在其中矣⑥。”

【译文】子张学习求官职、获俸禄的方法。孔子对他说:“多听不同意见,保留有疑问的意见,谨慎地说那些自己赞同的意见,就能减少过失;多看别人处事,不做危险的事情,谨慎地做那些自己认可的事情,就能减少懊悔。说话少过错,行为少懊悔,官职俸禄自然就有了。”

【注释】①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四十八岁。干:求取。禄:古代官吏的俸给,即俸禄。②阙疑:对疑难未解者不妄加评论,即存疑。③尤:过失。寡尤:减少过失。④阙:古代用作“缺”,空。殆:危险。阙殆:指不做危险的事情。⑤寡悔:减少懊悔。⑥在其中:在这里面。意思是自然就有。

【解读】孔子对子张的回答,说明了做官必先学会做人的道理。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必须做到两点:首先,要善于听取意见,并分析权衡,采纳正确、合理的意见,保留有疑问的意见;其次,要善于处理问题,采纳别人成功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说话少过错,行为少懊悔”,应该成为官员修养的重要内容。从孔子一贯的思想和风格来看,这种为官谨慎的思想是积极的,是有利于社会和民众的。古今官场,不乏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利欲熏心、阿谀逢迎之徒,他们的为官之道,显然是与孔子提出的谨慎为官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2.19哀公问曰①:“何为则民服②?”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道:“怎么做民众才会服从?”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把他们安置在邪恶者之上,民众就服从;举用邪恶的人,把他们安置在正直者之上,民众就不服从。”

【注释】①哀公:姓姬,名蒋,鲁国国君,鲁定公之子,“哀”是他的谥号。②何为:怎么做。③举:举荐,提拔。错:通“措”,安置。诸:“之于”的合音。枉:不正直,邪恶。

【解读】“以德治国”是孔子治国思想的核心,“公平正义”是孔子治国思想的表现。要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用人是关键。为此,孔子提出了“举直错诸枉”的用人原则。举用正直贤能的人,废弃邪恶无能的人,才能构建吏治清明的社会,自然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戴。从古今历史来看,任用邪恶无能之人执政的情况屡见不鲜,因而导致了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可见,孔子提出的用人原则,作为他的理想和愿望,要真正得到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2.20季康子问①:“使民敬②、忠以劝③,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④,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⑥,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道:“要让民众恭敬、忠诚并努力,应该怎么办?”孔子说:“用庄重来对待民众,他们就恭敬;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忠诚;举用正直善良的人,教育品行不好的人,他们就努力。”

【注释】①季康子:鲁国大夫季孙氏,名肥,鲁哀公时的正卿,“康”是他的谥号。②敬:恭敬。③劝:勉励,努力。④临:面对。引申为对待。⑤孝:孝顺父母。慈:慈爱幼小。⑥不能:无能。这里指品行不好的人。

【解读】孔子回答鲁国大夫季康子的话,提出了他所倡导的德治和礼治的部分内容和措施,体现了他从待人行事的具体情况出发,而不空发议论的说理风格。治国之道,应在以法治国的同时,对民众进行德治教化。德治的措施,一是待人以庄,即庄重诚恳待人;二是孝长慈幼,富于爱心和孝道;三是任用贤能,纠正劣行。孔子提出的这些措施,受到了后世执政者们的重视,“云梦秦简《为吏之道》也有‘慈下勿凌’、‘恭敬多让,宽以治之’、‘宽裕忠信,和平毋怨’等等词语……这倒可作陈寅恪以秦政乃儒学理想之实现说法的佐证,即秦汉政制及观念主要仍孔门儒学即荀子一线的发展开拓”(李泽厚《论语今读》)。

2.21或谓孔子曰①:“子奚不为政②?”子曰:“《书》云③:‘孝乎惟孝④,友于兄弟,施于有政⑤。’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⑥?”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呀!只要孝顺父母,又能友爱兄弟,就会影响到政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为什么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注释】①或:有人。②奚:如何,为何,疑问词。为政:参与政治,从政。③《书》:指《尚书》。④乎:助词,表示赞叹。惟:只有。⑤施:延续。这里意思是影响。⑥其:助词,无义。《诗·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其忧?”为为政:前一个“为”指做官,后一个“为”指参与。

【解读】孔子引用《尚书》上的话,说明孝悌伦理对政治的影响。孔子认为,参与政治有多种途径,做官从政是参与政治,尊崇孝道、倡导人伦也是参与政治。从孔子一生的经历看,他曾先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司寇等官职,后周游卫、宋、陈、楚等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晚年回到鲁国,从事教育和古代文献整理,并创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学说。可以说,孔子的一生都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积极入世的观念,在他一生的经历中得到了诠释。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孔子的为政思想,实际是从做人来强调的。在孔子看来,不论为政者也好,不为政者也好,首要的就是要学会做人”(《论语今读》)。

2.22子曰:“人而无信①,不知其可也②。大车无③,小车无④,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作为人却不守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就像大车没有横木两端的木销,小车没有横木两端的销钉,这车怎么能行驶呢?”

【注释】①而:连词。却。信:信誉,信用。②其:代词。那,指上文所说的事。③(ní):古代以牛车为大车,牛车辕前横木两端的销子叫。④(yuè):古代以马车为小车,马车辕前横木两端的销钉叫。

【解读】忠、信是孔子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以牛车、马车横木两端的销子为喻,说明“守信”是为人之本。在人际交往中,自己首先守信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当今社会一度出现的信任危机,其根源在于不守信,缺乏诚信。许多商家以次充优、以假乱真,大赚昧心钱,一旦真相被人揭露,最终落得关门、受罚的下场。可见,要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要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必须在恪守信用上下功夫。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增加了“诚”的内容,诚、信合一,丰富和发展了孔子“守信”为本的思想。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①?”子曰:“殷因于夏礼②,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④,虽百世⑤,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今后十代的制度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制,所增减的可以知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所增减的也可以知道。那么,有继承周代的人,虽然历经一百代,也可以知道它的礼制。”

【注释】①十世:指十代。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②殷:上古朝代名,亦名商,公元前16世纪灭夏后建立,公元前11世纪被周所灭。因:因袭,沿袭。夏:相传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由禹的儿子启在公元前21世纪建立,公元前16世纪被商所灭。礼:礼仪、礼制。③损益:增减,改动。④或:代词。有人。⑤百世:百代。疑为极言其多,并非确指。

【解读】孔子对子张的回答,说明他对礼制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他从殷、商两代对前代礼制的增减,推测如果有继承周代礼制的人,则可以知道以后数代的礼制。他所提出的礼制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认识论思想。后来的秦代虽重法制,推行法家学说,但仍部分沿袭了周代礼制。汉代在推行法治的同时,仍然强调礼制,并大力推行儒家学说。从汉代至清代,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政治体制,既有新的内容,又有对前代礼制继承的部分。可见,任何变革都不能简单地扬弃,而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①,谄也②。见义不为③,无勇也④。”

【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家族的祖先而去祭祀,这是献媚。看到合乎义的事不去做,这是怯懦。”

【注释】①鬼:古人称人死为鬼。这里指自己家族的祖先。②谄:献媚。③义:合理、适宜的事称义。④无勇:无勇气,怯懦。

【解读】祭祀祖先,体现的是“仁”,即通过对已逝先辈的追思,启示子女对父母应行孝道;见义勇为,体现的是“礼”,要求人们遵循礼制,维护社会公德和正义。“前者塑造关于个体的情感、信仰和气质;后者有关社会的正义、公平和合理。”(李泽厚《论语今读》)孔子要求祭祀自己家族的祖先,其立足点是“孝”,目的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与古今一些人迷信鬼神、相信命运的思想截然不同。孔子鄙视“见义不为”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善恶、是非观,以及维护社会公德和正义的价值诉求。

同类推荐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记载和评述了乾嘉道咸间各经学家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收罗甚博。此次整理本以《辛巳丛编》6卷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光绪八年《敬跻堂丛书》12卷本对校,并以广雅书局校抄本参校。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开心国学800问

    开心国学800问

    本书所选的国学知识难易适中、活泼有趣,犹如身临其境《开心辞典》,让人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文化修养。糕点为什么叫“点心”?“五福临门”究竟是哪“五福”?“黄花闺女”的“黄花”到底是什么花?婚礼上为什么一定要放鞭炮?
  •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本书收入四种崇明地方名人著作。《秦约诗文集》是辑录了秦约的诗文作品;《海运奏疏》收录了沈廷扬关于开海运的多封奏疏;《求己堂诗文集》是清末崇明诗人施彦士的作品,乃合《求己堂诗集》与《求己堂文集》而成;《沈汝梅诗文集》则是辑录了民国著名教育家沈汝梅散见于地方报刊的诗文作品。四种著作并收入了辑录的相关生平传记资料。
热门推荐
  • 唐宋之家

    唐宋之家

    时隔三年,唐宋联姻再次被提及,女主角的身份却扑朔迷离某男问:你说唐宋之后……某女非常自然地接话:元明清啊,怎么了?某男:……我觉着我们该换个女主角人说执念是苦,可放下了,我和唐珈陌之间就真的再也不剩什么了
  • 一世凰途

    一世凰途

    她倾尽所有,用尽一生的厚爱却未换回他转身的薄情。妹妹的鸠占鹊巢,夫君的狼子野心,似冰椎刺心,万箭穿目,让她身心皆受地狱之火折磨。她不惜耗尽元力,染白了一头青丝,寻出七世龙骨下落,助他一统天。他还给她的,却是冰冷的铁链,绝情的抛弃,甚至是不屑一顾地讥讽,唐子烟你不过是一颗棋子……
  • 琴断口

    琴断口

    该书由六位名家所著的中短篇小说组成,囊括了方方、林那北、徐则臣、陈河、雪静、王雪梅等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作家的得意之作。这些中短篇小说构思精巧,语言风格独特,内涵深刻,视角独特,色彩斑斓,处处藏着智慧与玄机,能让读者被复杂的故事情节牵动,引发相应的共鸣与思考。
  • 宝贝乖乖只宠你

    宝贝乖乖只宠你

    倒了哪辈子霉,竟然被一个情场高手缠住,阿弥陀佛,我离远点,这类“毒品”可不是自己的菜。嘿,这人怎么这么烦啊,走哪跟哪,难道去女厕所你也要跟着吗?!不行,躲下去不是办法,既然你无耻厚脸皮,那我就得来点绝的,看咱们谁能斗得过谁!走着瞧,把老娘惹火了,可不好收场!
  • 重生明星音乐家

    重生明星音乐家

    音乐教师带着记忆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秦放歌身上,这里没有贝多芬,没有肖邦。有着巨大音乐知识宝库的他,会在这个世界创造怎样的奇迹?流行天王?歌唱家?钢琴家?作曲家?民乐家?不,他的目标是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没有之一!
  • 给心灵洗个澡全集(最新版)

    给心灵洗个澡全集(最新版)

    本书通过许多富有哲理的生活故事,让人们明白如何才能在当今社会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把书中的指导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 关于异世界如何寻找百分之百恋爱

    关于异世界如何寻找百分之百恋爱

    恋爱就要我百分百付出吗?恋爱就要百分百真心吗?如果两者都要,请你在成为百分之百的美少女同时在和我来提这种过分的要求!有着这样想法的安忆诚穿越异界,遇到百分百美少女的故事。
  • 狐媚君心

    狐媚君心

    一只白狐在受到师傅的惩罚后,变成一个美丽的女子,决定来到人间。来到人间后,遇到了自己的白马子。然而,公子是被诬陷的叛臣之子,被打入死牢。为了拯救公子,白狐来到朝堂,做了妃子。在后宫经历了很多苦难,她坚持下来,为的是帮助公子复仇。经历了生生死死,太多的爱恨情仇!精彩不断哦!
  • 神医如倾

    神医如倾

    (正文已完结,可以放心看了,另外,此书已经出版,淘宝当当开始预售,名《不负韶华不负君》,有签名版和独家番外,还有精美明信片)风如倾,流云国第一纨绔,她貌似无盐,霸男欺女,却仗着有皇帝老子疼爱,不但棒打鸳鸯,强嫁给丞相府公子为妻,更是气晕婆母,最后因一旨休书而伤痛欲绝,就此了结了一生。再睁眼,锋芒毕露,她不再是胸大无脑,横行霸道的纨绔公主。……听说,公主府的奴仆都是灵兽,而那废柴公主每日喝的都是万金难求的灵药膳。听说,丞相府的公子前去找公主复合,被公主横着踢了出去。听说,昨日又有美男心甘情愿的上门,要为公主的奴仆,结果差点没被国师给打死。听说,公主把天下第一美貌的国师给打了,现在国师正到处找她要让她负责……
  • 管理越简单越好(全集)

    管理越简单越好(全集)

    最少的监督,最少的决策拖延,最灵活的竞争。懂得简单行事的管理者才是出色的管理者。管理越简单越好就是要寻找一种最直接、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速度、效率和静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