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4900000002

第2章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再思考(代序)(2)

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欧洲绘画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将东方器物作为描绘的对象,即欧画中直接反映东方物品。这些物品多系中国、日本、印度等地盛产,包括瓷器、丝绸、漆器、毡毯、家具、乐器等,中国产品居多,特别是中国瓷器,一直是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画坛表现的热点。15—17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画品为安德雷亚·曼泰尼亚的《马哥斯僧朝拜圣婴耶稣》、乔凡尼·贝利尼的《群神宴》、奥西亚斯·贝尔特的《盛在中国碗里的草莓和樱桃等静物》、彼得·盖里茨·凡·鲁斯特拉滕的《银灯和茶具的静物》等。八角形图案或其他对称型图案缀有风格化动植物的近东或南亚地毯,从14世纪中期以后,就出现在欧洲的绘画作品中了。东方的某些文学作品传到欧洲也被视觉艺术化了,这在宗教领域特别突出。11世纪复制的《凯德蒙诗集》中一幅《挪亚方舟》插图就是根据西亚文学中的巴比伦洪水故事的描述创作的。教堂中取材于《旧约全书》的壁画比比皆是,圣马可教堂前廊中若干圆顶的一整套镶嵌画,始作于1220年左右,到13世纪末才最后完成,表现了从创世纪到摩西传“创世说”的全部场景。

在造型艺术方面,炙手可热的中国瓷器曾引导掌握了造瓷术的欧人对中国盘罐杯壶等餐饮具和高颈瓷瓶以及人物塑像的造型式样的广泛模仿,德国的迈森瓷窑、法国的尚蒂伊瓷窑和梅纳西瓷窑、英国的切尔西瓷窑均有一批从形似到神似的华瓷仿品。

在建筑艺术方面,中世纪期间,对西方影响最深的是阿拉伯建筑。阿拉伯建筑风格,如在立方体房屋上覆盖穹隆,形式多样的弓架结构、叠涩拱券,以彩色琉璃砖镶嵌和精工细镂的雕刻装饰以及高耸的尖塔等等,其源流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西亚和南亚,特别是波斯和印度,有的甚至可以寻根至远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阿拉伯建筑所体现的是泛亚洲的建筑特色,它的构架、内部装饰和外形在欧洲都留下了仿造的影子。圆弓形结构被西方人称为摩尔式弓架结构而广泛袭用,尖头式弓架结构又成为西方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清真寺的圆顶式外形也被欧洲各地有意识地模仿,在法国、英国、德意志等国都有参照清真寺外形仿造的一些教堂。

另外,中国瓷在建筑业方面的应用,也将欧人的注意力由追求单一的瓷具艺术的器物美转而为复合的装饰艺术的结构美,由器物、器具的局部艺术美升华到建筑装饰和整体艺术美。中国人的瓷饰艺术将西方人引入了又一座新的艺术殿堂,它极大地丰富了欧洲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的内容,为瓷制品在欧洲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促使欧人艺术的审美观念进一步升华。

四、东方地理学在西方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作用

中世纪东方地理学研究在精确制图学方面一直领先于西方。远东的中国,“计里画方”是传统的制图方法,自从魏晋的裴秀提出“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制图六论”以后,就确立了矩形网格的科学制图学,这种网格制图法沿用到元、明时代,并不断西传,不仅为莫斯陶菲、葛兹维尼等阿拉伯学者所应用,使阿拉伯制图学走向网格化,并经由阿拉伯影响西方,而且还通过马可·波罗等人直接传播到西方,马可·波罗曾以网格制图法草绘过一张欧亚大陆轮廓图,这张图随他带回欧洲以后,新的制图方法启发了一批欧洲学者制图的新思路,不久,意大利学者马里努·萨努图在他所著的《十字军战士地理学》的附图中便采用了这种计量定位的便捷方法,与此同时,这种制图法对需要精确定位的欧洲各国实用航海图学的形成,也起了推动作用。13世纪末,在地中海已开始使用罗盘绘制航海图,罗盘的方位线与中国早已使用的针路相似,14世纪欧洲大量出现的实用航海图,是受中国网格地图、航海地图和针路的启发与推动的直接结果。

中世纪的东方,也注重描述性的地理学研究,这与东方频繁的多边和居间商业贸易、朝觐宗教圣地以及由此养成的善于旅行、远游风习有关。特别是阿拉伯人,从9世纪的苏莱曼到13世纪的雅古特,留下了大量的游记,这些描述性地理学珍贵的原始资料对西方人认识东方的区域地理、地形、地貌以及绘制世界全图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直到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一些西方人还将各种游记视为绘制地图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1490年发行的马特卢斯世界地图的绘制利用过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坎蒂洛地图关于亚洲南部海岸的绘制也是基于阿拉伯航海图和游记提供的素材。

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大地扁平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曾淹没了古代业已存在的大地球形理论。5—6世纪在印度出现的大地球体说,一度支持了阿拉伯人通过翻译大量希腊著作接受古希腊的地圆学说,并将大地球形理论加以发挥,认为世界有一个“顶点”叫“艾林”,与四个方位的基点距离相等。“艾林”理论被介绍到欧洲,曾影响了新航路开辟时代的一批航海家。哥伦布正是从1410年出版的一部拉丁文著作中接受了这套理论,相信大地像一个梨子,给他下决心西行探航印度相当的理论支持。

东方的地理学研究成就也促使了欧人对东方区域地理的正确认识。直到16世纪末,西方仍然没有一幅准确的关于中国的地理概念图,奥德利乌斯于1594年所著的《地理大观》曾收录了一幅展示中国疆域轮廓及山川水系的中国地图,但掺入了许多想象成分,舛误不少。稍晚,布拉厄兄弟编著的《新地图集》中的中国地图,定位不准的错误也还相当明显。17世纪上半期,欧洲两位著名学者和地理学家马尔蒂尼和卜弥格到中国后,在对中国具体考察的同时,吸收了中国区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借鉴了中国制图学的若干方法,分别完成了《世界新图》、《中华帝国图》、《中国新图》、《中国地图集》的绘制,这是给欧洲以正确的中国概念的地图,有的还标出了分省图以及附文对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的介绍,《中国新图》被西方学者誉称为“地理学上的里程碑”,马尔蒂尼被推崇为西方的中国地理学之父。

可以说西方在中世纪向近代转变过程中,地理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融进了许多东方人的意识和智慧、研究成果和方法。

五、东方影响下的西方药物学和医学

西方的药物学、医学和医学思想附随着希腊、罗马文化创造过古典文明的辉煌,随着中世纪文化潮汐的退落而衰萎,沿袭古代希腊和近东地区医院建于寺院周围,唯僧人以慈善之心,尽护理伤病人之责的习惯,中世纪西方医学保留在闭塞的修道院内,修道院医学兴盛于蒙特卡西诺,这里保留着一些重要的古典医学稿本,通过本尼狄克特的教徒们将医学知识传布到西欧各地修道院中。药物学知识仅限于残存书稿的零散介绍和修道院种植园内栽培的药草而已。涂圣油、祈祷、忏悔与诊治、医疗相结合,阻碍了医学科学的顺利发展。

东方医学的西传始成为欧洲医学复兴的动力。中国、印度、波斯等东方国家的传统医学通过阿拉伯这座桥梁对西方施以影响。中世纪早期,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黄连、大黄、肉桂、生姜、土茯苓、沉香、麝香等药材便先后传到了中亚,10世纪,阿拉伯著名的科学家阿维森纳的《医典》载药800多种,其中500余种产于中亚,不少药材原产于中国。这些在异地培植成功的药材,其药用性能为阿拉伯人所掌握,中国医学的医理和诊治方法也逐渐为阿拉伯人重视,并被有效地吸收和应用。《医典》中记录了48种脉象,其中35种与中国王叔和《脉经》中的论述相同。一些疾患表症的描述也与中国医书的记载吻合。因削鼻是印度一种常见的刑罚,故印度的医学长于整形外科,这一医术,也汇集到包容了希腊、波斯医学精髓和中国医学成分的阿拉伯医学中,经过阿拉伯人的临床发挥和系统整理,在融汇若干东方国家医学成就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阿拉伯医学体系。11世纪末,阿拉伯医学主要经由南部意大利开始明显的影响西欧。随着非洲人君士坦丁等一批阿拉伯学者、医生向意大利内腹的迁徙,大量的阿拉伯医书在蒙特卡西诺等地被译成拉丁文。如阿里·伊本·阿巴斯《皇家医学》的理论部分、《论忧郁症》、《论胃功能紊乱》等。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L. 桑代克指出:“12—13世纪西欧用拉丁文修撰的医学和自然科学著作,大量引据君士坦丁译本。”可见,西方医学最初试图在集东方医学成就的阿拉伯医学中去寻求复兴之辙。12世纪后期和13世纪后期,并称为阿拉伯医学三大翻译家的另外两位,热拉尔和萨林,又先后将阿拉伯的一些重要医著诸如宰海拉威的《医学宝鉴》、拉齐的《曼苏尔集》和《医学集成》、伊本·西那的《医典》、伊本·兹莱的《养生表》等译成拉丁文。中世纪的欧洲能够认识阿拉伯的医学,主要应归功于这三位翻译家和一位善于汇集阿拉伯医学材料的学者阿诺德。伊本·西那的《医典》被称为“医学圣经”指导西欧医学发展,享誉500年。丹尼尔这样评价善于辑录、汇编阿拉伯医学研究材料的阿诺德:“经过他笔下的阿拉伯著作,引出了几乎欧洲全部的医学文化及其成就。”

在东方国家中,中国的医学文化起步早、根基厚,系统、完备,自成体系,在欧洲近代化过程中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以前,除了像马可·波罗那样长期留居中国的少数西方行商以外,欧人认识中国医学往往都是通过阿拉伯人间接完成的。其间,难免支离破碎,甚至背离“本经”。

西欧人获得系统的中草药知识和较完整的中国医学理论是与中国直接通商后到中国学得的。利玛窦在中国期间经过长期的观察认为中医医术甚佳,可惜只在日记中留下只言片语赞许,而没有周详的评述。1618年由葡萄牙来华的邓玉函曾收集考察过大量中草药并作过详实记录。稍晚来华的卜弥格编著了《医钥》、《中国医法大全》等书,详细介绍了中医诊病的切、望等法(脉学、舌诊等),灸治法,还附有经络、脏腑的版图173幅,列举中药289种。欧人对中国医学的系统了解和全面认识,并饶有兴趣地进行研究是从这本书开始的。此书先后以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出版,流传甚广。尔后,中医药和中医学的专著陆续出版。根据马堪温教授统计,17世纪西方共出版中医学通论1种、脉学医书3种、药物学书籍1种、针灸治疗5种,共计10种有关著作。欧人在中医药物学方面认识的飞跃是李时珍《本草纲目》问世以后,《本草纲目》在动植物分类学上早于西方一个半世纪,是16世纪以前中国药物学和医学的总成,同时涉及古代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1590年行刊以来,在国内翻刻30余次,欧人所知的有1596年、1609年等版本,这些翻刻版自1647年被译成拉丁文以后,又相继被译成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洞开了欧洲药物学研究者的视野,同时为世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关东方的详实资料,达尔文称之为《中国百科全书》,在其著作中提到和引用中国医药学和植物学方面达104处之多,直接支持了他的进化论的立论。

如果说汇集东方医学成就的阿拉伯医学成功地启动了西方中世纪医学的复兴,并完成了向近代医学的转变,那么,中国医学不仅丰富了人类的医学思想,充实了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内容,为近代欧洲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为人类的植物学、动物学、博物学、分类学等近代科学以及生物进化、人类起源重大科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石。

六、东方器物、物类的西传及其影响

自上古以来,东方器物就不断地西传欧洲。15—16世纪,西欧国家出现了一批与东方联系密切的中心城市,东方的器物和各类物品主要通过馈赠、贸易、殖民掠夺等多种形式经由这些中心城市传播于西欧各国。由此形成东方的器物文化对整个西欧的辐射。葡萄牙的里斯本是西欧航海家、商人和水手云集之地,这里是东方航运的起点,与南亚、东南亚和东亚直接通航,接受东方物品得天独厚;西班牙则通过在菲律宾建立基地的方式将东方器物远运西属美洲再辗转运往伊比利亚半岛,马德里虽不是海港城市,却因是西班牙的经济文化中心而留下很深的东方文化印迹。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先后创造了尼德兰历史上接受东方文化的辉煌,曾使德意志伟大的艺术家奥尔布雷克特·杜赖等人慕名游访。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亦是东方商品的主要市场,相对而言,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之前,伦敦始终不及欧洲大陆诸城市对东方问题敏感和活跃。在德意志,奥格斯堡和纽伦堡是两个著名的文化中心,路德派的萨克森人最初通过香料商人们认识亚洲,天主教的巴伐利亚人则通过耶稣会会士和商人们保持着与亚洲的联系。由拜占庭、大马士革、雅法、贝鲁特的欧亚传统贸易通道与北到威尼斯,南到巴勒莫的所有意大利东方港口均有联系,特别是威尼斯、拉文纳、安科纳和巴勒莫与东方的接触更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东方器物文化的影响也相对大得多。

来自东方的各种物类所涉及的区域包括西亚、中亚、非洲沿岸、南亚、东南亚、东亚、大洋洲等若干国家和地区,器物和物类可大致分为四类。

(一)生活类用品

包括家具、纺织品和用品。家具有中、日、印等国木制床、桌、椅、凳、屏风、箱盒等各类漆具、竹制器具、藤制器具。纺织类用品有锦缎、塔夫绸、卷曲黑纱、宽幅白布、上浆白布、宽幅棕布、白色和棕色横帆、雨篷、华盖、床罩、毡毯、刺绣品、极乐鸟羽衣及东方鸟类羽毛制品、印度丝巾、白绞丝、生丝等,最令人惊叹的是中国丝绸,被称为“富有流质感的纺织品”。用品又分为奢侈用品和一般用品,前者有金银器具、精瓷、琥珀、碧玉、玛瑙、光玉髓、毛粪石、珍珠及各种珠宝玉器,后者有陶瓷器皿、角质器具、搔痒的小骨器、剃刀、小刀、匕首、梳子、棕榈叶扇、赌板、染料,树胶、松香、乌木、象牙等东方质料制作的十字架、念珠和猴牙项链等。

(二)艺术和文化类用品

主要有质料不同的各种塑像和雕塑品、中国画、印度画、镶嵌画、刺绣画、各类东方书籍、地图、棋类、中国乐器、日本乐器、东方铸币、面具、宣纸及一般植物纤维纸、墨水等。

(三)兵器及军用器具

主要有刀剑、弓弩、盔甲、铠甲、鱼皮盾、作战护手等。

(四)各类动植物及制品

同类推荐
  •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可能是留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资料,收录了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系列政府文书,包括如周公、周王这样的重要人物的讲话。在商周时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载体。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诰》为例,在杨照的解读下,我们感受到了焦虑打败了“大邑商”的周人的焦虑,他们反复确认上帝(天)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战战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诫子孙千万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辙。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产业已经列入中国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基本问题。本书正是从这一视角,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初步回答。从理论上着重概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从实践上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力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性质、特征及内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基本经验,新实践等九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目前云南省的文化建设及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本书这些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对于在全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
  •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礼教本身就是祸乱之源!墨子雄辩滔滔地向儒家阵营发起攻击。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本书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为线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轮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阶级,却主张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动乱的根源;墨子雄辩滔滔,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猛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各国,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 北雁南飞

    北雁南飞

    万里长征,辞去了五朝宫阙,暂住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这是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开头的四句歌词。悲凉而坚定的旋律,倾述了这所后来闻名世界的大学,于离乱之际仓促迁徙的一段历史。“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华北形势陡转: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同日,天津城在遭日军炮火轰击中,其城南八里台的南开大学首当其冲,这所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私立大学很快沦为废墟。据时为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在《被日寇洗劫的南开大学》一文中回忆:“29日拂晓,驻在海光寺的日军开炮了。第一炮打河北省政府,第二炮打南开大学。接着就是对南大各建筑连续的炮轰。”
热门推荐
  • 凤舞帝业:江山恋美人

    凤舞帝业:江山恋美人

    前世,因为一场误会,她跳崖自杀,他殉情而亡。今生,她是北冥家族的嫡长女,他是东方家族的嫡长子。两人幼年相遇,少年相爱,狼烟四起的大陆,两人携手征战。然而,她成全了他的帝业如画,他却违背了初心,负了她的红尘眷恋,她失望之下抛下帝后之位,怀着孩子远走天涯。直到枕边凉透,直到清晨的湖畔再也看不见那抹魂牵梦绕的身影时,他才知道,他这一生,真正想要的不过是她。那一刻,前世的记忆铺天盖地而来......冉冉,这一次,我再也不要放开你的手。
  • 女人一生的健康计划

    女人一生的健康计划

    美丽,是女人一生的功课。利用美丽一生的法则有意识地生活,你就会看到生活在发生变化,看到自己通过滋养心灵而得到支持。美丽是一种魅力,美丽也是一种力量。这本书说的不仅仅是美丽与健康,它还告诉人们,怎样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不要因为年龄的关系束缚自己的生活。健康,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经营的事业。虽然知道病痛不免敲门,衰老不可避免,但我们总还希望能将更多的风景留住。想让美丽的景色更长久,你需要打开一扇门,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作个计划。计划从现在开始爱惜自己,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关心自己的饮食,学会自我随时调整情绪,无论在家里还是家外。
  • 历代碑铭

    历代碑铭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历代碑铭》中记载的这些凝聚着深邃而精湛智谋的碑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大片,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历史长卷。成为了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历史绝唱。
  • 快穿之拯救不完美

    快穿之拯救不完美

    懦弱胆小……来来来,系统你个坑货,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缺陷?带着这些奇怪的属性去攻略主角,你确定能行?而且,为什么去攻略主角还不能表现出对主角有感情?这又是什么鬼设定?看小狐狸如何带着宠物升级,玩转世界吧!
  • 穿越

    穿越

    后宫永远是女人无烟的战场,她的母亲幸运的赢得了帝王专宠,却仍然不幸的成为她人的牺牲品,使她一出生就被沦落冷宫,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命运的轮回总在不断的流转,那一曲让她重新赢得父皇的尊宠,众星捧月的公主,敌人亦在暗处无时无刻的盯着她,危机四伏,新一轮的战争正在酝酿……【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书生驾到

    书生驾到

    陈朝已立国一百三十二载,外部李氏、耶律、完颜,轮番登场,内部义军、匪患、流民从未间断。名臣武将、忠臣奸臣、新党旧党……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演绎一出清明上河图与万里江山图交织交错的盛世余晖。东南明州,本朝龙兴之地,一个意外到来的人,正在过着没羞没臊的舒服日子……(简单来说,可以当做一本北宋末年的架空历史来看,简介无能,不要太在意。)
  • 魔兽战神7:神兽麒麟

    魔兽战神7:神兽麒麟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每一次历劫成神登顶巅峰之时,就会被神秘的莫家人打下神坛,噬其命魂圆满自身。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
  • 庶妻诱爱:误惹薄情首席

    庶妻诱爱:误惹薄情首席

    七年前,因为长得太雷人,内心自卑的她放弃了爱,但是,却不断的追寻着他的身影。可是,为什么,自己寻觅追寻的时候,你不出现。可是当自己嫁人的时候,却让自己以弟妹的身份出现在你的视野中。当遭遇丈夫惨无人道的折磨,身患癌症,对人生绝望的时候,你为什么不顾身份的再次闯进了自己的生命。
  • 小宇宙:细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小宇宙:细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细菌,才是主宰地球生命进化的关键。马古利斯在本书中,将前所未有的演化思维呈现在我们面前:动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竟然曾经是独立生存的细菌?单细胞生物间互相捕食的过程,也许是多细胞结构的起源,甚至形成了复杂的动物,例如人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本书是回顾生命进化的时光机,带领我们回到创世之初,看充满岩浆的炙热的不毛大地,如何冷却成浩瀚的原始海洋;而最早的无生命物质,又如何生成有秩序的生命结构?《小宇宙:细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让我们看见细菌如何引领地球的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微生物到我们。
  • 萌妃娇妻:王爷轻轻亲

    萌妃娇妻:王爷轻轻亲

    她往后退,“你财大气粗颜值爆表,我貌丑无颜身材枯槁,咱俩不般配。”他圈她入怀,“我不嫌弃你。”她几次逃之夭夭,都被他抓回来,她怒,“混蛋!”他无视她的怒意,还强迫她跟他拜堂,“惹了我,就得对我的终身负责,给我造个小混蛋。”冷情霸道睥睨天下的他,将一世的宠爱全都给了眼前的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