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错觉最早是在19世纪被编织工人所发现。1894年,孟斯特伯格在他的错觉收藏集中描述了这种他称为Psedoptics的错觉,并且提出了一种最早的解释它的理论。从那以后,这种错觉就被称为孟斯特伯格图形。
孟斯特伯格认为这种错觉是由互相侵入引起的:线条上方和下方的白色区域“侵入”黑色区域,所以每个短区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看起来有些倾斜,以至于整个的效应就使得线条显得有些倾斜。这种解释错觉的理论在1856年曾被H.赫尔姆霍茨提出。
HistoricalIntroductiontoModernPsyclology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加德纳·墨菲(GardnerMurphy)
作者简介
加德纳·墨菲(1895—197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奇利科西(Chillicothe),逝于美国华盛顿。他是美国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史家之一。194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年被授予美国心理学会金质奖章。
墨菲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度过了大部分童年时光,深受其母亲家庭的强烈影响。1919—1923年就学于浩其柯斯学院及耶鲁、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2—1925年担任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员职位。1926年与后来成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露易丝(LoisBarclay,1902—2003)结婚。1926—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0—1952年在纽约市立大学创办心理学系,并任系主任。1952年起任门宁格基金会研究所所长。1967年退休后,又接受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教授职位,直至1973年。
名著导读
该书以哲学和自然科学为背景论述近代心理学历史发展,对近代心理学的产生过程及各心理学流派做了较详尽的论述。该书论述较广,内容丰富全面。特别对东方心理学思想进行了专门论述。全书共分4篇27章。第一篇:近代心理学的前驱;第二篇:研究精神的兴起;第三篇:现代的入口,20世纪的心理学体系;第四篇:当代心理学的趋向与学科。该书对于研究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其后,墨菲和柯瓦奇又重新做了修订。这本新版的心理学史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是以哲学和自然科学为背景来论述近代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对于近代心理学的产生过程论述较详,对于心理学中唯物、唯心及二元论等各哲学流派的观点均有所介绍,脉络也比较清晰。其次,论述的范围比较广泛,取材相当丰富,既有历史深度,又能着重反映当代概貌。作者也比较重视东方思想,中国古代著作中的心理学思想也有所涉及,至于这些看法是否恰当,是可以讨论的。在论及今后发展趋向时也着重提出了“东方与西方的结合”问题。当然,在篇幅比重的安排上,该书重点在于近代、现代,“时间越接近当代,所占篇幅也越大”。从修订版的情况看,20世纪以来的材料要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其中第四编的各章都是前两版所没有的新材料,这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此外,还应提及,新版第四编中论述苏联心理学的一章,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西方对苏联心理学的看法,第二编中改写和充实了论述进化思想发展的一章,这些也是该书的特色。
理论精读
墨菲在心理学界的影响最初是通过他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随后他便转入了社会心理学研究,1931年出版《实验社会心理学》一书,获哥伦比亚大学的巴特勒奖。墨菲从社会心理学入手,深入研究人格问题,提出了“生物社会的人格理论”,认为将心理学与生物科学或社会科学分离的做法不仅是武断的,而且可能是有害的。心理学研究整个人,所以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在人格中是统一的。他企图以此理论为基础来整合所有的人格理论。
墨菲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我向思维:指满足于需要的认知过程倾向。
(2)疏通作用:指某种需要或动机与使之得到满足的手段或对象一旦在经验中联系了起来,它们之间就会像被疏通成一条“渠道”那样形成一种特殊的、固定的联系,并指导和促进以后的行为。
(3)三方面发展:指所有现实都倾向于从无差别的同质条件,经过有差别的异质现实,朝完整的结构性的现实发展。
(4)反馈:指来自外界的信息提供了事实检验的基础和摆脱我向思维的自欺性。
(5)场理论:指人格是有机体环境场,场的每一方面与其他每一方面处于交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之中。
墨菲还就上述观点,与其学生在20世纪40年代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为50年代所兴起的认知新观点,即强调认知过程中的情绪和动机因素的观点奠定了基础。
趣味扩展
墨菲不光是美国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史家,他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一书与E.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齐名。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师。由于他善于启发学生的研究精神,据统计,他创办的纽约市大学心理学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同美国各大学心理学系比较,是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最多的一个系。
而且,墨菲是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194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年被授予美国心理学会金质奖章。他还曾任美国东部心理学会、美国西南部心理学会、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伦敦心理研究协会和美国心理研究协会主席。他的出版物包括25本书和100多篇论文。
AHistoryofPsychology
《心理学史》
托马斯·哈代·黎黑(ThomasHardyLeahey)
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黎黑,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史专家,曾获伊利诺斯大学博士学位,弗吉尼亚公共健康大学心理学教授。
名著导读
该书是托马斯·哈代·黎黑所著的一本大学教材。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哲学。这和作者的哲学立场分不开。作者在叙述心理学的发展时,能紧紧扣住哲学的发展主线,使读者能够从科学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心理学的发展。
由于作者的观点受到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图尔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思想的影响,所以全书自始至终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同时,竭力指责实证主义哲学,认为这种哲学根本不能指导年轻科学的心理学。作者再三强调库恩的范式论可以为革命的态度作辩护,可以促进心理学革命的成功。作者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新的科学哲学的方法论来论述它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该书共4编15章,内容新颖,涉及面广。第一,它考察了一些一般的元科学概念,用以探讨心理学概念史的发展。第二,它通过从泰勒斯到穆勒,从阿尔克米尼到达尔文,讨论了心理学的概念背景。第三,它从学院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论述了弗洛伊德、詹姆士及格式塔运动。第四,它研究了行为主义及认知心理学等流派的发展。最后,它还简明扼要地回顾了心理学长久的过去,并指明了当代心理学所存在的危机。
理论精读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心理学史的研究浩如瀚海。心理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时代精神的缩影,心理学史的研究摆脱不了时代精神的影响。但是,许多心理学家理解的时代精神仅仅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及伟人的杰出成就。事实上,时代精神的内涵并不只这些,它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及大众的生活。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的思想、行为都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而且正是这些被忽视的普通人的生活谱写了时代的主旋律。心理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大众生活的折射,心理学家的研究蕴涵在现实生活之中。可是,以往许多心理学史研究偏重于阐述心理学的思想逻辑,以及心理学家的个人成就,把心理学思想的现实性与日常性割舍了。事实上,心理学的发展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心理学的历史不仅仅是心理学观念的历史,也不仅仅是心理学家的历史,而且还是现实的历史,是大众的历史。
黎黑认为,在当今西方心理学史界,有两种撰写心理学历史与体系的方式,即“旧史”和“新史”。所谓“旧史”,是指“自上而下的历史”,集中讲述大人物和大事件,用编年史的体裁描述个别心理学家的奋斗和成就,主要涉及政治、外交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俗称“伟人历史”;所谓“新史”,是指“自下而上的历史”,它试图描述被“旧史”所忽视的无名群众的生活,集中讨论心理学创立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和人类活动,俗称“时代精神”(平民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心理学史的编撰是以旧史的形式进行的,波林编著的《实验心理学史》是旧史的代表,一直是西方心理学专业的标准读本。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新的心理学史,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得很顺利,LaurelFuromoto宣称新的心理学史已经完全成熟,并对新心理学史进行了如下的描述:“新史倾向于评论性而非礼仪性,倾向于事件的背景分析而非各种观念的历史,倾向于超越伟人的研究。新心理学史利用第一手资料和档案文件,而不是依赖第二手资料。新史试图深入探讨某个阶段的思潮,从而看到各种问题在当时发生的情况,而不是寻找现时观念的前身,或从该领域的目前背景往回撰写历史。”
可以看出,旧史与新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时代精神的不同理解上。旧史更多地关注心理学发展的内在思想逻辑,从历史的大事件和大人物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心理学的发展,而新史则从心理学发展的阶段思潮与背景出发,降低了个人的作用,从一种更加现实的角度来阐明心理学的发展。
从旧史到新史的转变,不单单是心理学史的编写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变体现了心理学对自身的一种反省,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其中蕴涵了心理学家对“心理”的理解,反映了对“心理”的理解上的进步。
趣味扩展
在当今西方心理学史界,关于撰写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主要有旧史和新史之分。旧史是自上而下的历史,集中讲述大人物和大事件,史称伟人历史。这类编年史的方式,由于描述个别心理学家的奋斗和成就而令读者振奋。新史是自下而上的历史。它试图描述被旧史所忽视的无名群众的生活,集中讨论心理学创立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和人类活动,史称时代精神。这类编年史的方式,降低个人的作用,把心理学的历史视做非个人的力量所创造。作者编写该书更是试图探索新史风格的一个典范。其新意在于:
(1)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心理学的理论模型,预示了科学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三种趋势:句法观点、语义观点和自然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