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2900000007

第7章 修身篇(6)

荣华富贵如果是从强取豪夺中得来的,那么就像是花瓶中插的花,美则美矣,可惜美不了多久。没有收服人心,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起来反对。用权力获得富贵,当别人起来争夺掌握权力之后,那这富贵也跟着失去。没有人民的真心臣服与拥护,荣华富贵势必短暂。如果是通过自己努力,立下无数功劳、建功立业,这样取得的荣华富贵相对长久一些。而且因为是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富贵,享受这份荣华富贵时心中没有愧疚之感。尽管如此,这份富贵依然不能长久享有,时时有失去的危险。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得到所有皇帝的喜爱。当皇帝换人时,臣子往往也跟着换,受以前皇帝信任的臣子,未必能得到新皇帝的信任。这样一来,荣华富贵也就有了转手的危险。何况即使皇帝不换,这份功名也未必能长久拥有下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皇帝掌控生杀大权,一个不谨慎得罪了皇上,那么不仅荣华富贵保不住,项上人头也有可能丢。

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

原文: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译文:自然界如果没有风月花柳等事物,也就不是创造、化育万物的大自然了;人类如果没有感情欲望以及各种嗜好,也就不是真正的人了。只能以我为中心来支配万物,而不能让外物来控制我,这样人的各种欲望嗜好成了天然灵机,世俗之情蕴含着玄妙理境。

解读人生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有掌握万物,而不是被万物控制的能力。人类的各个行业都需要从业的人有控制局面,掌握外物的能力。三国时,曹操曾率领大军南下,准备灭了刘备,同时掌控东吴。刘备地盘小,可利用的士兵也少,不足以抵抗曹操大军。诸葛亮为刘备出了一个主意,他建议刘备联合东吴共同抗击曹操。刘备采纳诸葛亮建议,诸葛亮亲自到东吴说服孙权。孙权手下本分为两派,一派主和,另一派主战。孙权本已有心一战,在诸葛亮的一番积极鼓动之下,坚定决心,答应与刘备联合抗击曹操。刘孙两家的兵士共同迎战,与曹操的大军在赤壁相遇。曹操率领的大军,不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一时间生病的兵士很多。而且曹军也不善于水上作战,曹军出师不利,受了挫折。周瑜与将士想出一条杀敌妙计,老将黄盖分析说曹军多是北方人,他们很不习惯水上作战,因此曹军将船只都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减少船的颠簸,使他们少受晕眩之苦。曹军这样做了,也就给了对手可趁之机,假如使用火攻,那么船只连接在一起也就不利于分散灭火。周瑜认为这个建议可行,于是就决定采取火攻。赤壁之战,火烧曹营,曹军果然遇火难逃,伤亡惨重。孙权与刘备获得了胜利。这一场胜利,全靠周瑜诸葛亮等人善出妙计,能巧妙利用天时地利,使水火都为孙刘所用。

去心中冰炭,随地有春风

原文: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译文:大自然运动变化中的寒冷与炎热都容易躲开,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却很难消除;即使人世间的世态炎凉能够消除,我们心中的冲突斗争也难以消除。如果能消除心中的矛盾斗争,那么心中充满祥和之气,自然能时时感觉如沐春风。

解读人们常感叹世态炎凉,感叹生活不容易,人与人相处常有各种误会,如何与人相处有时煞费苦心。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人情确实是一门学问,想达到洞明与练达的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经验越来越丰富,那么对于世事人情也就能有更深刻认识。有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在谈及自己的人生经验时,她说幸福其实很简单。要拥有幸福,就不能过于计较,要有宽容豁达的气度。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要用自己的错误去惩罚别人。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为我们是凡人,所以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假如自己犯了错误,就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心中好像有滚沸的开水与结冰的冰水在作战,时刻不得安宁。这样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犯错误真诚改正即可,没有必要时时刻刻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搅扰得自己心神不宁,这样做实在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讨苦吃。

贫士肯济人,闹场能学道

原文: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闹场能学道,方为心地上功夫。

译文:贫穷的士人能够帮助别人,这才是天性中具有的恩泽;能够在吵闹的环境中学习,这才是心灵深处的本领。

解读假如一个人自己拥有许多财富,拿出一些来帮助别人,这是值得称赞的行为。然而假如一个人自己都处于贫困之中,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还能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这样的行为就更值得称颂了。林则徐是一位民族英雄,他虎门销烟的事迹光耀史册。少年时候的林则徐,家庭生活是清苦的。他虽然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但是祖父与父亲都以教书为业,收入非常有限。他的母亲与姐妹们时常做一些针织刺绣的活计来补贴家用。家中过得很俭省,平常家里油灯只点一根灯芯,过大年的时候才有两根灯芯。素炒豆腐算是美味佳肴,平时不能够吃到,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素炒豆腐。有时候没有钱买油灯芯,林则徐不得不去当铺当衣服买灯芯,这样才能在夜里继续读书。林则徐还曾经做过兼职,为知县抄写一些东西,换取一点钱贴补读书费用。就是这样的清苦生活中,林则徐的父母还时常帮助他人。当别人遇到疾病葬殓等困难时,林则徐父母会竭尽所能帮助他人,虽然他们自己家中也十分清贫。林则徐小时候曾经看到父亲把家里的米送给一贫如洗的亲戚,父母却忍着饥饿,并且告诫林则徐不要让那位亲戚知道林家也没有余粮。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

原文: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译文:细微的地方不疏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情,穷困潦倒时不荒废懈怠,如果能做到这些,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

解读遇到非常重要的事情,人们往往会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待,而当遇到不怎么重要的细微小事时,人们容易放松警惕,由此容易犯错误。从一个人对待细微小事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个人品质如何。假如一个人无论是面对重要大事,还是面对不怎么重要的小事,都能保持仔细认真态度,那么这个人至少是一个可靠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年轻护士,参加了一个著名医生主刀的手术。这个医生资格很老,是他们专业领域里的权威,很多人都争抢着请他诊治。这个小护士的工作是帮着清点所有的手术器械与辅料。当手术结束之后,小护士对老医生说,我刚才清点了,只有10块消毒棉,您在手术时使用了11块消毒棉,所以还有一块消毒棉我们必须找到。老医生说:消毒棉我都取出来了,现在开始缝合。老医生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很有自信,话语中饱含着不可抗拒的权威性。小护士有点胆怯,但是她仔细想了一想,坚持说还有一块消毒棉必须找到,现在不能进行缝合。她话语中虽然流露着怯意,态度却是非常坚决。老医生慈祥地笑了,看着小护士,他伸展开自己的手,手中握着第11块消毒棉。这是一场事先安排好了的考验,小护士通过了考验。一块消毒棉虽小,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如何。

喜奇无远识,苦节须恒久

原文: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之操。

译文:喜欢奇怪异常事物的人,没有远大的见识与志向;坚守节操,不被世俗污染的人,要有能长久坚持的品行。

解读喜欢奇怪异常事物的人,没有深远宏伟的志向与见识。也就是说有高深远大见识与志向的人,表现恰恰很平常。他们没有怪异之处,第一眼看过去只觉得平淡无奇,相处久了才了解他们的不平凡之处。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他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学博识,锲而不舍。

宋光宗即位后,杨万里任秘书监,他立朝刚正,连上三札,要求光宗爱护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曰勤,二曰俭,三曰断,四曰亲君子,五曰奖直言”(《第三札子》)。一次,他因地震而上书朝廷,给皇帝提了十条意见,提醒光宗要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触怒了光宗,被贬为江东转运副使。

杨万里实际上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帚,随时准备唾弃。刚做京官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盘缠锁置箱中,又嘱家人不许买一物,以免一旦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杨万里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缉,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回到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区,仅避风雨。他为官清正廉洁,人们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这正是他坚守节操的真实写照。

怒欲处转念,邪魔变真君

原文:当怒火欲水正腾沸时,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得是谁?犯着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知真君子矣。

译文:当一个人怒火上升欲念翻滚的时候,虽然自己也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可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知道这个道理的是谁呢?明明知道却故意触犯的又是谁呢?假如在这个紧要关头能够转变念头,那么邪恶的魔鬼也会变成真正的君子了。

解读在很多场合下,忍耐一下,事情的结果就会改变。有这样一则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周末,在一个人与车流量非常大的路段上,有一辆公交车被堵在十字路口。公交车里面人非常多,大家挤在一起,天气闷热,很多人变得烦躁易怒。等了一段时间,终于等到绿灯,司机发动汽车,这时候有些乘客没有扶好,随着车开动跌倒,撞到了旁边的人。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被另一个穿红色运动服的小伙子撞了一下,被撞的小伙子有些不耐烦地喊了一声“哎呀”。随着这一声“哎呀”,穿红色运动服的小伙子挥起拳头,照着被撞的小伙子脸上就是一拳。这一拳把被撞小伙子的眼镜打飞,眼眶打出血来。车里的人都愣住了,大家实在想不到穿红色运动服的小伙子会打人,而且下手居然还这么狠。车停了,打人的小伙子扯着被打的小伙子下车,要被打的小伙子和他去医院包扎。无论是打人的还是被打的,都只有损失。一个皮肉受苦,浪费时间。另一个花费时间与金钱,且会受到一定惩罚。如果当时双方都能忍耐一下,结果就不会是这样。虽然过错主要在那个穿红色运动服的小伙子身上,被打的小伙子最初那声非常不耐烦的“哎呀”也是诱因。

一念犯鬼神,言行须谨慎

原文:有一念而犯鬼神之忌,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译文:有时候一个不良念头就可能触犯鬼神的忌讳,有一句话说得不对就可能破坏人世间的和气,有一件事做得不恰当就可能为子孙后代惹来祸事。这些都要深深引以为戒。

解读每次考试,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可以用“如临大敌”来形容老师与学生们。

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黄仿佛有些格格不入。他觉得无论是考试还是不考试,都应该使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计划,按照计划稳步进行,而不是一遇到考试就突击学习。他觉得突击学习不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而且小黄还认为频繁的考试对于学生学习是不利的。在这样的认识下,每次遇到考试,小黄总是不紧不慢不会特别准备。他教的学生考试成绩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处在中等水平。所以每次考完,分析成绩的大会上,小黄不会受到表扬也不会受严厉批评。小黄办公桌的对面是白老师,白老师很重视考试,他教的学生成绩非常好。

有一次,年级组长打电话过来,通知下个月某天要进行考试,这次考试是校长特意安排的,老师们都没有准备。年级组长要大家准备一下,不要临时慌乱。小黄接的电话,听了年级组长的通知,当时就向大家转述了电话内容。因为当时办公室里人很齐全,小黄通知过后也就把这件事情忘在脑后了。但是那天白老师请假不在,也就不知道要考试的事情。过了一段时间,白老师看到别的学科老师在忙着准备考试,于是问大家是不是要考试了,听到别人说是小黄通知大家要考试的事情。这样一来,白老师对小黄就有了意见,他认为小黄为了在考试竞争中胜出,所以故意不告诉自己要考试的事情。小黄虽然完全没有这个念头,但是忘了通知白老师确实是自己不对,而且自己也知道辩解也不足以令人信服,只好忍耐下来,从此小心注意从别的事情上弥补。

不为世法染,气味迥然别

原文:山肴不经世人灌溉,野禽不受世人豢养,其味皆香而且洌。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译文:山间野菜没有经过人们的栽培灌溉,野外的动物没有受到人们的饲养,它们的味道浓香醇厚。我们人不被人世间功名利禄以及各种欲念所污染,那么品位、趣味与德行必定与那些受到污染的人有明显区别。

解读大自然中的植物与动物,没有经过人类的培植与驯养,保持着自然纯净,其味道格外鲜美。这里强调了自然的事物最好,无拘无束自由生活的可贵。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本身也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当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各个方面都有了比较完善的发展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人工的胜过自然的。现代化生产与生活,使得人们崇尚科技发展,崇拜先进高端技术。人类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保护自然非常重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无论科学技术怎样发展,都是以自然为基础。于是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又开始在生活中崇尚自然。

肯定自然为贵,不是否定发展科技与普及教育的重要作用,而是在承认教育科技以及人类社会其他各个方面成就的前提下,提倡自然为贵。如今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见到人们崇尚自然。人类的食物,天然的要比非天然的更受人们欢迎。在菜市场中,随处可见号称无污染、纯天然的肉菜价格更高,更受顾客欢迎。服装市场中,天然对人体无危害的衣饰更受人们青睐。选择住房时,人们将住房周围是否有绿色植物,居住环境是否良好无污染作为选择住房的重要条件。总之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开始重视自然,崇尚追求自然。

同类推荐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别在意别人走多快,专注于自己走多远

    别在意别人走多快,专注于自己走多远

    这个世界有时像个漩涡,稍不留意就被卷入其中。你看着大家都在做的事,听着大家都在说的话,不知不觉,你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大家”一员。突然有一天有人问你,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就像被远射灯照射的迷途小鹿,一脸茫然与惶恐。你似乎什么都想做一点,又好像什么都做不了。一时间,专注成了一件难事。有人相伴固然很好,但别让太多嘈杂迷失了自己;有时候你需要关上一些窗户,独留一扇自在呼吸。专注你想做的事,心无旁鹜且乐在其中。
  •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筮占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有“群经之首”之称。《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无数人学会了它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易经》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信,通过此书,你能从《易经》的处世智慧中,找到人生中的自我,从中吸取力量,以此为指导,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本书结合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及个人的感悟等,详细剖析了为人处世、为学识人、为官为政等问题,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的危机、人生的苦恼以及中国的前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于天下大同、在于人类可持续、在于超越阶级、民族、国家。因此孔子之学是天下学,论语不仅是中国人的圣经,更是人类的圣经。
  • 庄子大讲堂

    庄子大讲堂

    两千多年后,我们的人生依然需要庄子透视古今的超凡智慧。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约束,所以他才强调逍遥。
热门推荐
  • 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戴尔·卡耐基说:“假如你的品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譬如你是一个律师,它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它帮助你吸引顾客。”“有许多人,因为他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产生于说话艺术。”
  • 遗失的位面之失落大陆

    遗失的位面之失落大陆

    肉身破灭的桃花谷谷主李行芳,灵魂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成为华氏家族大少爷华长清,华长清却成了李行芳的刀灵,且看两人如何闯荡这失落大陆!
  • 佛说决定义经

    佛说决定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救命书

    救命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与旧·长河(沈从文小说全集)

    新与旧·长河(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新与旧》《主妇集》《长河》三个子集。《新与旧》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集,1936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首次出版,体现了在那个神秘血腥的湘西世界里,新时代的变迁,旧时代的烙印,通过一个沉重的故事展现一个新旧交错的纷纭时代。
  • 陪伴的力量

    陪伴的力量

    本书记录了作者一路悉心陪伴儿子熊壮壮成长的真实故事,也有她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思考和感悟,不仅涉及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长、习惯养成等常见问题,还从富养精神、艺术启蒙、眼界开拓等促进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给父母以指导。
  • 全宇宙最强最牛最厉害杀生系统

    全宇宙最强最牛最厉害杀生系统

    “姐姐,有人叫我杀神一号,有人叫我救世主,有人叫我包租公,有人叫我村委会主任,有人叫我木镇长,有人叫我木掌门,有人叫我赌神,有人叫我机灵小旋风,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救世主。姐姐,你可以叫我老司机!”木小风说道。“你怎么会有这么多名字?”“这个……我……呃……大概是因为我长得帅吧!”“……”古幻玉。“姐姐,一会儿天就要黑了,我的小木屋里只有一张床,怎么办?”古幻玉有些懵逼。什么怎么办?“咳咳,姐姐晚上不睡觉,姐姐要修炼。”“姐姐,修炼有什么意思?睡觉比修炼好玩!”“……”古幻玉。群号:922862145,欢迎各位道友加入!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紫色密码

    紫色密码

    已改编成电视剧《对手》,赵文瑄、冯远征、黄维德、邬倩倩主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方设立了“紫色密码”情报中心,由山本武夫少将亲率。为尽快破译”紫色密码”,中国军方集中了全国密码研究专家,联合组建“军事委员会密电技术研究室”,军统更是从美国高薪请来了美国海军密码之父钱德勒,组建第二梯队。于是,一场鲜为人知的中日两军间的密码大战就此展开。山本武夫派王牌间谍清田惠子潜入重庆,在内奸“豌豆尖”的配合下,从事反破译活动,并调来妹妹清田芳子色诱钱德勒,以窃取秘密情报;中共地下党员林平为了将文为均从香港获得的有关日军“紫码”三号新式密码机结构图带回,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 Moonshot!

    Moonshot!

    "The future belongs to those who see the possibilities before they become obvious… This is the most exciting time ever to be part of the business world."Throughout history, there are some events that stand out as so groundbreaking that they completely change life as we know it. The Apollo moon landing of 1961 was one of those events—the invention of the Apple personal computer was another. In this book, John Sculley—former CEO of both Pepsi and Apple—claims we are in an era that is giving birth to numerous groundbreaking events and inventions—moonshots—that will change the way we live and work for generations to 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