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6400000012

第12章 读《毁灭》(2)

要说明他这种人生观是很长的,在这篇当然不能包举,所以即此为止了。但即使所称引的是这般简略,我想读者们已可以看见作者对于生活的意念及其对于人生问题的思索:他把一切的葛藤都斩断了,把宇宙人生之谜不了了之,他把那些殊途同归的人生哲学都给调和了。他不求高远只爱平实,他不贵空想,只重行为;他承认无论怎样的伟大都只是在一言一语一饮一食下工夫。现代的英雄是平凡的,不是超越的;现代的哲学是可实行的,不是专去推理和空想的。他这种意想,是把颓废主义与实际主义合拢来,形成一种有积极意味的刹那主义。他观察人生和颓废者有一般的透彻;可是在行为上,意味却不相同了。看第六节上说:

况我也终于不能支持那迷恋人的,只觉肢体的衰颓,心神的飘忽,便在迷恋的中间,也潜滋暗长着哩!真不成人样的我,就这般轻轻地速朽了么?不!不!

他反对这种颓废的生活,共有三个理由:(一)现实不容你不理它。(二)迷恋中间仍有烦闷暗暗地生长着。(三)自己不甘心堕落在这种生活中间。这是读《毁灭》之后人人可以觉到的。他给我的信上也说:

……他不管什么法律,什么道德,只求刹那的享乐,回顾与前瞻,在他都是可笑的。这正是颓废的刹那主义。我意不然!我深感时日匆匆的可惜,自觉从前的错误与失败,全在只知远处,大处,时时只是做预备的工夫,时时不曾做正经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十一,十一,七,信)

颓废的生活,我是可以了解的;他们也正是求他们的舒服,但他们的舒服实在是强颜欢笑;欢笑愈甚,愈觉不舒服,因而便愈寻欢笑以弭之;而不舒服必愈甚。因为强颜的欢笑愈甚与实有的悲怀对比起来,便愈显悲哀之为悲哀,所以如此。(十二,一三,信)

这些话尤其痛快,更无解释之必要了。所以他所持的这种“刹那观”,虽然根本上不免有些颓废气息,而在行为上却始终是积极的,肯定的,呐喊着的,挣扎着的。他决不甘心无条件屈服于悲哀的侵袭之下,约言之,他要拿这种刹那观做他自己的防御线,不是拿来饮鸩止渴的。他看人生原只是一种没来由的盲动,但却积极地肯定它,顺它猝发的要求,求个段落的满足。这便是他惟一的道路。其余的逃避方法,如火热的爱恋,五色云里的幻想,玄冥像伏流一样的沈思,迷迷恋恋的颓废生活,小姑娘的引诱大力士的压迫的死,……都只是诱惑的纠缠,都只是迷眩人的烟尘而已。他虽不根本反对这些麻醉剂,但他却明白证明它们的无效。无效这两个字,已足毁灭那些诱惑而有余了。所以我说佩弦的刹那主义是中性的,是肯定人生的(他说,“对我有一种趣味”),是能见之行事的。这三个特色正是近代科学的特色,别人对于这个有何批评,我不知道;我自己呢,得益已多,故不能默然而息。回忆在去年春我即有这种感想,常和佩弦说:“我们要求生活刹那间的充实。我们的生活要如灯火集中于一点,瀑流倾注于一刹那。”但何谓充实?怎样方能充实呢?我当时可说不出来,但他却已代我明白地喊出了。在今年一月十三日的信里,他还有几句很痛快的话:

我只是随顺我生活里每段落的情意的猝发的要求,求个每段落的满足,因为我既是活着,不愿死也不必死,死了也无意义;便总要活得舒服些。为什么要舒服是无庸问的,问了也没人能答的,直到永远?只是要舒服吧了。至于怎样叫做舒服,那可听各人自由决定。我意就是“段落的满足。”……

人生问题在我们心中只是这么一个样子。(我冒昧地代他说话。)

“你为什么活着呢?”

“我已经活着了,我且愿意活着。”

“你怎样活着呢?”

“我愿意怎样活着便怎样活着。”

这原来简陋得可笑,且不值得哲学家一笑的。可是我们决不能硬把明白单纯的化为艰深繁复,这真是没奈何的事情。渺小的我们,一生中的大事,只是认定“什么是我们的愿意!”这真是容易极了。在我们却也不见得很容易呢。

总之,《毁灭》这诗所给我们的至少有两个极重要的策略,在人生的斗争方面:第一个是“撇”字,第二个是“执”字,撇是撇开,执是执住,凡现在没有人能答的,答了等于没答的问题,无论大的小的,新的老的,我们总把它们一起撇开,且撇得远远远远的,越远越好。因为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答,答了也无用;这简直是本来未成问题。即勉强要列入,也总归是个愚问,何如不答为佳。远远的将来时代我们原不能逆料,但我们留些问题给他们,也未必即是偷懒,也未必即是无用。宇宙间一切的问题,我们想包办不成?

至于执字,却更为重要。我们既有所去,即不能无所取。取什么呢?能答的问题,愿答的问题,必要答的问题,这三项,我们不但要解决它们,且要迅速地充足地解决它们。再说清楚一点,我们要努力把握这现在。刹那主义的所谓刹那,即是现在这一刹那。这一层意思,他也说得极为圆满:

我觉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往往只怅惘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工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又添了以后怅惘的资料。这真是自寻烦恼。……譬如我现在写信,我一心只在写信上,更不去顾虑别的,耽误了我的笔,我要做完了一件才去想别件;我做一件,要做得无遗漏,不留那不必留的到以后去做;因为以后总还有以后的事。(十二,一,一三,信)

你如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可是明天有明天的事呢?我们既肯定生活,―即使懒懒地活着,——就不能没有“执着”。希望一方面营生活,而又要屏去一切的执着,这完全是绮语,不但我们决不信,且这即使是可能,我们也觉得毫无所取。生活原是一种执着,我们既然已经活着,就不得不执着。我们所喜悦的只是老实而平常的话语。伟大的声音,在弱小的弦上不起共鸣;因此弱小忘了它的弱小,而伟大也无从见它的伟大。我们很相信,如自己肯承认是痴子,即使不是聪明人,也总可以少痴一点。

“撇开”是专为成就这个“执着”的。因为如不撇开那些纠缠,则有所牵萦,便不能把握这生命的一刹那,便不能使现在的生活充实而愉快。老子说得最好:“无之以为用。”这就是《毁灭》的根本观念:必摆脱掉纠缠,然后才能还原了一个平平常常的我。《毁灭》便是生长。《毁灭》正是一首充满了积极意味的诗。我谨以此语贡献于读者诸君,不知是否有当于作者的原意,有当于读者们之心否?

我们要充分了解一件作品,除研诵本文以外,不能不略考作者的身世―成就作品的境遇。《毁灭》的中心思想既有如上所述;但这种思想意念决非突然而来,且非单纯地构成的二无论何等高远的思想,其成因必在日常生活上面很微细的事情。所以玄言哲理从表面上看,极崇高而虚浮;从骨子里看,极平常而切实,哲学只是从生活事情反映出来的(从文字谈说两方面传抄来的,只是门面活,不得谓为真的哲学)一种倾向,一种态度;所以人人应当有的,人人必然有的,不算什么稀罕事,若过于把它看得高大,则离真相便愈远了,故我希望读毁灭的人也只作如是观。

波特来尔说得好:“生命是一座医院。”所以哲学,如老实讲起来,只是治病的药方。(药方的好坏当然看治病的能力而定,不能看它药名的多少,签字医生的名气。)凡好的,真的哲学必是能治病的——能治一人一时的病——换过来说,就是哲人都是病人。我们对于一切的慧观,实在只是呻吟罢了!文化是一个回波,当人生感到不幸的时光,斗然奔沸着的。

除思想上的影响不计外,《毁灭》作者的病源,我所知及他自己说过的,至少有两个:家庭的穷困冲突与社会的压迫。这是凡读到《毁灭》第七节都可以知道的。我们读《笑的历史》(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六号),至少能领会一些。这使他感受无限的隐痛,养成他的一种几乎过敏的感受性,和凄怆眷恋的气息,往往从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周君志伊的《读毁灭》有句话说得很恰当:“……不是狂吼,不是低吟,只轻轻地带着伤痕似的曼声哀叹……”我意亦正是如此。

佩弦为人柔而不弱。我们只听他被家庭社会两重的压迫以后所发出的声音,可见他的本性绝非荏弱易折的。他现在所持态度,正是他自己的一服对症的药。以他家庭状况的不安,自己成就的渺茫;所以要一步步的走,不去理会那些远远远远的。以人生担荷的过重,迷悟的纠纷;所以要摆脱掉纠缠,完成平常的自我。他承认解脱即在挣扎的本身上,并非两件事;所以明知道挣扎是徒劳的,还是挣扎着。他的人生观念——在《毁灭》及其他诸作中所表示的,是呻吟,也就是口令,是怯者的,也是勇者的呼声;总之,决不是一面空大鼓敲着来吓唬人,或者给人玩儿的。这对于他自己,对于同病相怜的我们,极容易,极切实,极其有用,不敢说即是真理;但这总是我们的一服药。

五色的花在灰色的泥土上烂缦着,银雪的涛在巉利的暗礁间涌沸着;读《毁灭》的是赞颂还是咒诅呢?象垂巨齿,鹿挺巨角,孔雀曳巨尾,作《毁灭》的自喜还是自怨呢?

一九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同类推荐
  • 高适集

    高适集

    《高适集》主要内容: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诗歌的广阔视野,尤其表现了那种长期戎边浴血苦战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高适的边塞诗有的抒发保国安边的豪情,有的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有的更是多方面地描绘了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高适是盛唐诗人中较突出的一个,他以极大的同情写出戍卒所遭受的苦难境遇,表现久戍思归的哀怨。
  • 戴明贤集(第一卷):石城安顺

    戴明贤集(第一卷):石城安顺

    《石城安顺》系《戴明贤集》第一卷,也是本套书的开启,主要是描述戴明贤孩童时期的所见所闻,以一个孩子的眼睛描绘出安顺这个小城中普通市民的动荡生活与世俗百态。本书并未大而化之地去写这个城市或者他的童年,而是具体到一个个的小人物小事件,将如此丰富多彩的关于战时教育、文化艺术、商业、警务、宗教,关于民间习俗、餐饮、缝纫、娱乐……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具体而微地呈现着这座小城永远不变的散淡、潇洒的日常生活。这种描写,让这座小城与人,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韵味,凸显出它那种在充满动乱与战争的时代中异常坚韧的生命力量。
  • 忘忧草

    忘忧草

    人是情感动物,在我的这部书中,我所要表达的,或许就是我的一种思念、一种理解、一种心情,甚至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们是我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我创作的客体与主体。
  •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生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生

    本书收录了吕麦女士精心创作短篇散文,文字清新犹如心灵鸡汤,滋养读者的身心,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
  • 毛泽东的字条

    毛泽东的字条

    本书收录作者在大陆出版的《文艺报》、《中国电视报》、《中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人民网、楚汉文学网等及香港出版的《文艺报》、《中国文学》等76个单位刊载的作品。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杂文、随笔、评论等共165篇,有26篇获奖。
热门推荐
  • 桑利修道院

    桑利修道院

    本书为西方恐怖小说经典作品选集。不仅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故事情节曲折、诡异,除了恐怖元素,还体现了对人类情感、道德的探讨,可引起读者深思,很有意义。 《诅咒村》一篇,讲述了孙子在爷爷灵魂的引导下重返村庄,终于带领村民走出愚昧,重拾幸福的故事,令人深思感叹。 《失心之灵》是一篇复仇故事。阿布尼先生为了寻求长生,不惜杀害儿童以获得他们的心,却终被孩子的灵魂夺去生命,揭示了善恶有报的道理,引人唏嘘。
  • 不必再说爱

    不必再说爱

    “我愿是你后园温婉歌唱的小鸟,只为你的深情而婉转动听。”当深情不再,便可以不必说爱。一桩令人掩卷深思的婚姻,一段让人揪心的爱情,一个你我身边的故事。 如果爱,请深爱;如不爱,请离开。谁能在婚姻里做到如此淡定洒脱?终究是彼此牵绊着都累了。他终于先走出了背叛的一步,却不料世事如此无常,同一家酒楼,他和姐姐在包间里私会,她却和弟弟在大厅纠缠。真相让她心碎,盛怒之下铸下大错,深深地伤害了那个深爱她的人。她能挣脱爱的羁绊,从此不必再说爱吗?
  • 叛逆的夏草之缘定三生

    叛逆的夏草之缘定三生

    玄幻民国言情!一万头草泥马,我真的能看到死去的奶娘?三界,功德高尚的人进天界;没做过坏事的人投胎做人;有过错的人投胎做畜生;犯过罪的人按罪责进地狱。她亦仙亦人亦妖,亦正亦邪经过一系列的商业斗争的蜕变。夏家公馆家大业大,纺织业在上海做的水深火热。但却两代单传,到了第三代,生四女却无子。太太王丽萍恃宠专权,老爷夏重光无意间遇见太太小学时的同学叶君如,产生爱恋,将她从“欢仙园”赎出。懦弱的、又感有愧于王丽萍的叶君如进入夏家以后,并非享受着二姨太的待遇,原来,她只是王丽萍用来续夏家香火的生育工具叶君如忍辱负重,原以为是儿子,诞下的却仍然是女婴,女婴被取名叫“夏草”,也因为难产,导致叶君如再无生育能力
  • 缱绻时光

    缱绻时光

    时光缱绻,情深久伴,厚爱无言,当尘埃落定,铅华褪尽,他们,依旧如初。
  • 小冤家很凶萌

    小冤家很凶萌

    新书《枭妻诱入怀:景少,轻点宠》已发哟!第一世,她姣花照水,被他摘了。第二世,她破茧成蝶,被他捉了。第三世,她转为玉兔,被他烤了。第四世,她终成人形,看着让自己前三世都不得好死的罪魁祸首,复仇小火苗熊熊燃烧:“沈易初,我要你血债血偿!”“血债肉偿可好?”高贵冷邪横扫六界神兽之首的他倾城一笑,……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就是一对被下了诅咒的冤家吃来吃去最后携手打破诅咒造包子的故事……【君易欢,爱如初,三生六世吃掉你】【沈家系列三】
  • 幻世独行

    幻世独行

    一个从小山村中走出的小子,走上了不平凡的路。
  • 和亲公主:腹黑王爷藏太深

    和亲公主:腹黑王爷藏太深

    穿越第一天就遇上了美男和正太,可是她怎么就成了和亲公主呢?好吧,和亲就和亲,反正对方是个小鲜肉,说不定她的后宫称霸之路就此开始了......可悲剧的是,半路竟杀出刺客,她好好的一个和亲公主变成了逃婚公主,不过幸好,能与美男再次邂逅,既然无缘后宫称霸,那就闯江湖呗。欣赏欣赏美男,调戏调戏帅哥,再逗逗小正太......可是她怎么也没想到,一直在她身边深藏不漏的腹黑男竟是敌国的“战神”王爷......这算是羊入狼口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个姑娘不寻常

    这个姑娘不寻常

    她是一个被命运困住的女子,自生下便被认为是祸乱家族的根源,从此颠沛流离,苟且偷生,但她始终冷静自持,颜值与智商齐飞,待她羽翼丰满,必定展翅高飞,这乱世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姑娘,大事不好了,有人来砸场了。”某小丫鬟说。某姑娘:“淡定淡定,咱们砸回去。”“姑娘,姑娘,大事不好了”某小丫鬟又说。某姑娘:“淡定淡定,什么事啊”“砸场的夫人说不把她相公交出来,就告官,让我们青楼的生意再也做不了了。”某姑娘“去看看是哪位姐姐在招待她相公,传个话,先把人放回家,跪了搓衣板再来玩。”某丫鬟“……那位相公是专程来捧姑娘你的场的,在楼下等着呢。”某姑娘“……”淡定不了了。
  • 蓝筹股

    蓝筹股

    贺亚江这人有毛病,我们说他是“毛”有病。贺亚江的毛病在哪呢?他是个卷毛,一头黑发卷得异乎寻常。卷毛在欧美非洲可能不算稀罕,在我们这里却基本可称异相,本地民谚有所谓“一斑二矮三卷毛”之谈,说的是凡男子有此三相者,应当予以特别注意,因为与常人有异。三相中所谓“斑”指面有胎记,类似前苏联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脸上那东西。所谓“矮”者可类比武大郎,按照民间传闻,古时候此郎曾卖炊饼于东瀛,据说还往日文里塞进若干错别字。所谓“卷毛”指贺亚江这种天生自来卷,不是现今美容店里用火钳或者化学药水在时髦男女头上手工制造的那种。
  • 逃婚笔记

    逃婚笔记

    易天峰是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但是他有爱的女人,可是女人需要婚姻作为保障,因为这不是他心甘情愿的婚姻,希望能有人帮自己解脱,原来新娘的背景能帮他在金钱和权利的世界中提升自己的地位,但是心里还一些不甘心,于是他才会在咖啡屋买醉中找到那份久违的爱情,他能找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