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3000000012

第12章 上卷(12)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①。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②。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③。方来应时,以合其谋④。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⑤。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⑥。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揵⑦。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⑧。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⑨。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⑩。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11;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12;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13;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14。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15。必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16。

【注释】

①内:同“纳”,即被君主接纳。

②隐度:暗中揣度。 循顺:沿着,依循,顺从。

③阴虑:暗中考虑。 明言:公开地讲。 御其志:指迎合君主的心意。

④方来应时,以合其谋:指来进言时,一定要顺应时宜,以合乎君主的心意。

⑤来揵:前来进献的计谋。揵,举也,此指进献谋略。 往应时当:这里指既迎合君意又合乎形势。

⑥切:切磋,琢磨。 从便所为:指便宜行事,便利实施。 其:此指进献的决策。

⑦内:此处同“纳”。 管:钥匙。 揵:同“键”,锁。

⑧言往者:讲历史。 顺辞:顺从君主心意的言辞。 说来者:讨论未来。 变言:有变通余地的话。

⑨地势:指地理形势。 通于天:指明于天道。 化四时:指改变自然顺序。 使鬼神:此指掌握变化。因神鬼善变。

⑩结:两心相结。此指认可、执行我们的决策。阳:此指表面。 阴:此指内心。

11阴德:德,同“得”,得君心,指暗中相得,即心意相合。

12事中来:指决策合于君意,于是离开后又被招回。

13施:措施,此指解决问题的决策。

14合于谋:计谋相合。

15不见……为之:指不被君主宠信却代为决策。 见逆:被排斥。 见非:被否定,被诘难。

16术:方法,手段。 此用:即“用此”,指用上述方法。

【译文】

所谓“内”,即进献说辞以取得君主的接纳、宠信;所谓“揵”,就是独擅替君主决策的大权。想要游说君主时就必须暗中揣度君主的心意,出谋划策时也必须顺应君主的意愿。暗中掂量我们的决策是否符合时宜,公开言明此决策的优劣得失,以邀宠于君心。我们的决策必须既合乎时宜,又合于君意。还必须让君主觉得我们进献的决策既合形势又合他意。若其中有不合君意之处,这决策就难以付诸实践。此时就要重新揣摩形势的需要,从便利君主实施出发,求得决策的改变。如此让君主接受这经过变更的决策,就好比用钥匙开锁那样一举即得了。在与君主谈论过去的历史事件时,要用“顺辞”,即顺着君主的心思给予合情合理的诠释;而与君主讨论未来的事件时,却要用“变言”,即采用有变通余地的话以随机应变。能自如地改变决策的人,必须审知地理形势,明于天道,又有随顺、运用固有法则的能力,善于应变,且能契合于阴阳变化规律,从而驾驭天下百姓。在观察君主谋划大事时,就能从中洞悉其意愿志向。若我们的决策不合君主的意图,与之不一致,那是因为我们对君主的某种心意、某些情况掌握得还不够;若表面上我们的决策得到了同意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得到施行,那是因为君主与我们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亲密,实际上却很疏远;若决策不合君意,圣智之人也难以将决策付诸实践。由此而论,与君主身远反而却被亲近的,是因为能够与君主的心意暗合;与君主身近反而被疏远的,是因为与君主志趣不投;投奔君主却得不到进用的,是因为决策不得君心;离去却反而被再次诏求的,是因为其智谋被后来的现实证明是可行的、合乎君意的;天天都活动于君主面前却不被信用的,是因为其计谋、规划不合君心;被君主远远听到名声就思慕其归来的,是因为其计谋与君主暗合,君主正等待他前来决断大事。所以说,没有得到君主宠信、君臣不相和就进献计策,必会遭到斥退;不了解君主心意就随便去游说,必定不能实现目的。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了对方的真实情况与意图,才能够把握住内揵之术,如此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进退自如,随心所欲了。

【原典】

(三)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①。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②。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③。外内者,必明道数④。揣策来事,见疑决之⑤。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揵而内合⑥。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⑦。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⑧。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⑨。若欲去之,因危与之⑩。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11。

【注释】

① 立事:谋事,决策。 先知:先了解情况、掌握信息。

② 由:循顺。 《诗》:《诗经》。 《书》:《尚书》。 混说:此指笼统地说。 议论:此指内心盘算。

③ 内:指上边论述的向君主取宠的方法。 外:指不向君主苟合取宠。

④ 道数:此指取宠术和制君术。

⑤ 策:同“测”。 决:决策、解决。

⑥ 策:此指对付君主的计策。 建德:此指建立基业。 治名入产业:治名,代指整顿朝纲;入产业,代指治理民众。 内合:与君主心意暗合。

⑦ 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指君主昏庸不理朝政,臣下作乱而无所觉察。 揵而反之:指我们举荐的计谋必不合君心而被拒绝。

⑧ 内自得而外不留:自视甚高,自以为贤明而听不进外人的意见。 飞:飞扬,褒奖,赞誉。

⑨ 御之:指驾驭、控制君主。

⑩ 因危:趁乱。

11环转因化:指依据不同类型的君主、根据不同的政治情况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仪:法,秘诀,原则。

【译文】

所以,圣智之士行事成大业,都是凭着预先全面把握信息而驾驭、控制世间万物,进而顺合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的种种规范。(对于君主的决策,)我们可以先引用《诗经》、《尚书》中的立论、教诲为之论证,笼统地说些添添减减的修改意见,同时在内心里衡量一下此决策与自己决策的差距大小,以决定离去还是留下。如果想要留下,就必须深知君主内心的意图赢得君主的宠信,想要离去就不用管这个。无论取宠还是不取宠,都必须明晓取宠术和制君术,具备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以及决断疑难问题的能力。只有我们在这些方面运用决策时没有失误,从而建立功业,树立德行,整顿朝政,治理民众,才叫君臣相得、决策谋划合乎君意且卓有成效。若碰上君主在位昏庸不理朝政、奸臣当道不治民众而无所觉察的情况,我们谋划的决策就不可能适合当权者的口味。若碰到那种自视甚高、刚愎自用而听不进外人意见的暴君,我们不妨先逢迎他,为他歌功颂德,博取其欢心后再逐步说动他。总之,我们若被君主诏用,就先迎合他的心意再设法逐步掌握他;若觉得某位君主实在不堪凭依而想离之而去时,就趁乱离开,伺机退隐,以保全自己不受伤害。要圆转灵活地根据面临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我们的策略、变换我们的手法,让外人摸不透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就是进用和退居的根本原则。

【以史为鉴】

苏秦智用妾喻得信任

苏秦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他曾为燕昭王效力而出使齐国,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将十个城池归还给了燕国。

当他志得意满地返回燕国,以为立下了此等大功燕昭王肯定会对自己礼遇有加时,却没料到燕昭王偏听偏信那些嫉恨自己的人所进的谗言,非但没有以相国之礼相待,反而对他心存成见,日渐疏远。苏秦面对此种尴尬处境,不禁深感委屈,但他顶住了压力,积极地想方设法以寻找机会摆脱这一困境。

有一次,在拜见燕昭王的时,苏秦进言道:“最近我听到了一个故事,很是发人深省,愿意和大王您一起分享。”

燕昭王一时之间弄不清楚苏秦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好耐着性子漫不经心地答复道:“说来听听也无妨。”说完就闭上了眼睛,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苏秦也不计较燕昭王的态度,因为他深知只要自己有讲话的机会,就很有可能逆转形势,从而改变自己当下的处境,所以就专心致志地讲起故事来:

“从前,有一位男子,他们家世代经商。为了让自己的家人可以生活得更好,自己常年在外做生意,只剩下原配夫人和一个小妾在家中独守空房。可是他的夫人耐不住寂寞,竟和一个游手好闲的男子私通。小妾虽然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但是她什么也不能说。一天,原配夫人和那名男子正在房中商量她的丈夫回家后应该怎么办。女的说:‘只有他死了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双宿双飞。到时我备下一杯毒酒招呼他,一切就好办了。’不巧,这番密谋被刚刚路过这里的小妾给听去了,从此记在心上,日日忧虑不已。

不久,丈夫回来了,还给妻子和小妾带回了许多金银首饰。两个女子忙碌着迎接丈夫,端上一道道美味佳肴。当一切都备办停当,原配夫人就吩咐小妾为丈夫倒酒。此时的小妾左右为难:不倒,害怕丈夫和夫人说自己不懂礼法规矩;倒吧,又害怕真的毒死了丈夫,说不定连自己也要牵扯进去;而要是直接说明酒里有毒,又担心夫人当场抵赖,自己还落下个陷害的罪名,更不用说被夫人反咬一口了。到底该如何是好呢?她灵机一动,假装被脚下的东西绊了一下,打个趔趄,故意把手中的酒壶摔破了。可那不知情的男主人见状却破口大骂,后来还打了小妾一顿。”

燕昭王渐渐被吸引住了,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后,他沉思了片刻,似有所悟地问苏秦:“你当然不仅仅是要和我分享这个故事吧?你到底想说什么,不妨明言。”

苏秦见大王已有几分明白,便笑着进一步解释道:“我是想说,在大王您身边有许多人就像那位小妾,对大王忠心耿耿,而您却还不能像对待原配夫人那样信任他们,更何况想陷害小妾的原配还不止一个!身陷小妾处境的那些人最终将会被大王遗弃啊! ”

燕昭王闻言意味深长地看看苏秦,对他会心一笑,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

不几日他便赏赐苏秦,并以相国之礼厚待他。苏秦因此终于逃脱了“小妾”的命运。

所谓“必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此处苏秦一看形势就知道了是燕昭王身边有人进了自己的谗言,这便是“得其情”,需要找机会在燕王面前澄清自己,于是便想到了智用妾喻的“制其术”。而且因为苏秦采取的策略比较有创意,巧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终于重新获得了燕昭王的信任。

张良巧借贤士保太子

如何在进言之前察言观色,先行试探,以彻底了解对方的人情所好,使得自己的进言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最终达到预期效果,这实在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大学问!唐朝的纵横家赵蕤在其名著《长短经》的《钓情》篇里就此总结了七条诀窍:一是以物钓之,看喜欢何物;二是以言钓之,看喜听何话;三是以事钓之,看如何待事;四是以志钓之,看志趣何在;五是以视钓之,看眼神如何;六是以贤钓之,看如何待贤;七是以色钓之,看形色如何变化。

而内揵术中也说道:“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二者所言各尽其妙,殊途同归,都充分肯定了“必得其情,乃制其术”的无穷妙用。下面我们不妨用一个例子来窥斑见豹。

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而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此,许多大臣向他进谏力劝不可,但他都听不进去。吕后得知此事后,十分着急,便请留侯张良出主意。张良为她细细分析道:“这是难以用口舌争得胜利的。皇上有四个招不来的人,这四个人都已经很老了。只因皇上待人轻慢无礼,他们逃入山中,不愿做汉朝的臣子。但是皇上一直认为这四人很高尚,不爱名利。现在不妨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持太子的亲笔信,用卑谦的言词诚恳地请求他们入宫,这样做他们会来的。入宫之后,要以贵宾之礼相待,让他们常常跟着太子入朝,并让皇上能看到他们。这样对太子的地位是会有帮助的。”吕后采纳了张良的计策,将四人请进了宫。

(15 张良)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时,刘邦病情加重,这时他更迫切想改立太子。太傅叔孙通向他谈古说今,甚至不惜以死相诛,皇上表面上同意了他的意见,而内心却仍不改初衷。一次宫中举行宴会,太子也参加了。其左右有四个随从,年纪都已八十多岁了,眉须雪白,衣着潇洒,神姿伟岸。刘邦很奇怪地问他们是什么人,四位老人走上前来各自报了自己的姓名: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皇上大为吃惊地说道:“我找你们好多年,你们都躲着不肯出山,今天为什么主动跟随我的儿子呢?”四人都回答道:“陛下您轻视士人,喜欢骂人,而且喜怒无常,臣等不愿受辱。听说太子仁慈孝顺,尊敬贤士,天下有才之士没有不翘首以盼,想为太子效命的,所以臣等就来了。”皇上对他们说:“既然如此,烦请公等帮忙扶助太子至终吧!”四人为皇上祝福之后,便匆匆离去了。皇上目送他们远去,叹息道:“太子翅膀已硬,现在很难动摇它了。”于是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这就是一个以贤钓情的典型例子。正因为张良准确把握到了高祖刘邦的心意,知道光靠进言劝谏是于事无补的,所以选择了以贤钓之,最终让高祖自己权衡轻重改变了初衷,从而保住了太子。

晏子顺水推舟谏景公

春秋时期,齐景公在位时,齐国政治清明,国力进一步强盛,在众多诸侯国中实属屈指可数的大国。这不仅因为齐景公开明、有作为,还得力于齐国名相晏婴的辅佐,君臣相得,国家强盛。

晏婴是一位家喻户晓、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人们皆尊称其为晏子。他博闻强记,知古通今,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世,执政长达五十七年,不管是在朝上还是朝下,都能尽忠进谏,对国君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以谓之为将内揵术运用得出神入化的成功典范。

一次,有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发脾气,盛怒之下,竟下令将那个人绑在大殿下面,要将他一节节地砍下来。这可是一种残酷万分的刑罚。

并且,齐景公还同时下令:谁都不能来劝阻这件事,如若有人胆敢劝阻,就和那人同罪,也要被肢解。作为国君,他的话可谓一言九鼎,谁都不愿意冒这个险去进谏。

晏子听了以后,也没说什么,而是出人意料地把袖子一卷,摆出一脸凶狠的样子,抄起刀来,一把将那人头发揪住,同时在鞋底下磨刀,活脱脱一副要亲自动手杀掉此人、为君王泄愤的姿态。比划了一阵之后,晏子抬起头来,向坐在上面余怒未消的景公煞有其事地询问道:“大王,我看了半天,但却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好像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过,尧、舜、禹、汤、文王这些贤明的君主要肢解杀人时,到底应该先砍哪一部分才对。对这个人应该从哪个部位下手去砍,才能做得像那些圣主们一样好呢?”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这番话,立即警觉,自己若要做个明君圣主,又怎么能用这种残酷的方法杀人泄愤呢?所以他对晏子说:“好吧!是我做得太过了,放掉他吧!”

同类推荐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全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商场等领域比较多,主要讲述有关游说、辩论、韬略的理论,另外,还讲述了如何修炼自身、养神蓄锐;其中修炼自身、养精蓄锐部分,是全书其他部分内容的基础。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热门推荐
  • 竹泉生女科集要

    竹泉生女科集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清服气口诀

    太清服气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把意为“美的”中的“美”当成美是什么问题的“美”这一学术问题,根据自己总结的“神经元群理论”解决了在美学中一直争论不休的对动物来说是否有“美”与“美感”问题,并且驳斥了罗素的“自然界是无色无光无声无味的”这一被人们当成真理的理论。作者取得的这些理论成果,对解决美是什么问题或理解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来说,十分重要。本书也说明了,作者给出的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即“美”的定义,与事实符合。
  • 盛宠弃妃:夫人,太嚣张!

    盛宠弃妃:夫人,太嚣张!

    重生醒来,她发现是在他们成亲那一晚,她狼狈的被他拽在手里,冷冷道:“你别想从我身上得到任何感情之类的东西。”可是,他沦陷了,对她说:“嫁给我。”她挑眉:“我目中无人,很嚣张。”他道:“我以天地为媒,江山为聘,随你嚣张。”她沉默,将一张写有天地二字,一张写有江山二字的宣纸仍在他脸上,还能好好玩耍不。乱军围剿,她替他挡下所有的箭,素白的衣服染成了耀眼的红,他颤抖着双手心疼的将她抱进怀里,说:“缓缓,我们回家。”烈日的艳阳下,他仿佛看到了她坐在院子里正在‘指点江山’,指着‘太子’道:“以后你就娶我了吧。”那一年她七岁,他亦十二岁,他只是一颗棋子,她亦是另一颗被安排到他身边的棋子。
  • 大阪圭吉推理小说精选集

    大阪圭吉推理小说精选集

    大阪圭吉既非江户川乱步和横沟等所谓宗师,也非小栗虫太郎般的推理大将,所流传下来的小说却不知为何特别令人怀念。本书精选了在读者圈中广受好评的5篇推理小说:《花束之虫》、《石屏幽灵》、《闯入者》、《百货公司的绞刑官》和《三字旅行会》,希望能让读者享受精彩的烧脑盛宴。
  • 祸妃倾城:妖逆天下

    祸妃倾城:妖逆天下

    孟琦夏,在一次车祸后被一只千年修行的猫所救,人身虽死魂却穿越到北辕王朝,成了当朝丞相的嫡女——闻人七夏!可是娘亲早逝、爹爹不疼、姐姐陷害的,这嫡女怎会是这般的待遇?无所谓,她体内有猫妖内丹一枚,能懂所有动物的语言,养只麻雀当宠物,没事给她收集信息去,再有猫妖来相助,她要一步一步的变强大,好让那些欺负她的人都知道她不是好惹的!一副天真无邪可爱无敌的模样,却是腹黑无比,在别人要嘲笑之时,她让那些嘲笑的人无地自容,在别人要陷害之前,她就先陷害过去,总之,一切都是先下手为强!好吧,她这是要逆天了!
  • 生命的写照

    生命的写照

    在明长城脚下盐池西部,有一座古老的惠安堡镇——那是父亲出生的地方。据说奶奶刚生下他时就得了一场大病……我爷马真奇为了挽救大人的性命,只好下狠心把孩子送到北边五十里外的海子井山庄,给一户有钱的人家马吉遥当了儿子。九岁上就学会了放羊。民国年间,马吉遥老爷子是这个村落的甲长。光娶老婆就是四个。我的母亲马富英就是他第四个老婆从山西林河农场带过来的丫头。后来由于老爷子的专横跋扈,四奶奶被迫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跟着来海子湖驮盐的骆驼队离家逃走了,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
  • 废墟

    废墟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几部经典的短篇小说。作者善于叙事,对故事的把控力强,让读者能深入其中。作者为青年作家,文字清新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故事生动,广受青少年的喜爱。
  • 绝世毒妃有点狂

    绝世毒妃有点狂

    (全文已完结)【女强男更强+扮猪吃老虎+腹黑爽文宠文】她,天才高手之女,可却是废物一枚,没爹疼没娘爱,最后被族姐欺凌而死涅磐重生,废材变天才!丑女变美女!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带着萌宠和毒药报仇去!他妖孽腹黑,翻手云覆手雨,嗜血无情,却唯独对偷了他传家宝的她情有独钟!某男耍无赖道,“你不但夺了本王的初吻,还抢了本王的聘礼,所以你要对本王就要负责!”某女发飙,“次奥!明明是你自己送上门来的!”
  • 为长生

    为长生

    吾住青湖边,颇有名气。远道而来的诗人在湖边吟诵着:一叶扁舟横,万点金光散。但见李仙缘,此生无可叹……醉意横生的文士在岸边高歌着:有波拍岸惊百里,不能渡我归家,有浪乘风横千丈,愿可荡吾生涯……文人墨客求见者络绎,赞美湖景者不绝。他们不知夏天水蚊子的狠毒,不知冬天冷风如刀刺骨……更不知吾之寿元不足一年。书生浩然之气,修士灵气之力,佛道功德香火,万民信仰。何以得长生?夜深人静时。远处湖泊寂静萧索,近旁湖面冷清无声。收拾行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购置,绝尘而去。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欲求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