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4500000006

第6章 方便法门——直指人心,顿悟成佛(6)

妙空禅师说:“那你可能是在虚空中,你到虚空中找找看吧。”无根禅师进入虚空中寻找了很久,仍然凄切地说:“虚空里也没有我啊!我究竟在哪里啊?”

妙空禅师指着水桶说:“大概在水里吧?”无根禅师自在地进入水中,不久,哀伤地出水说:“我在哪里呢?水里也没有啊!”

妙空禅师指着火盆说:“你在火里面。”无根禅师进入火中,但仍然很失望地出来了。

这时妙空禅师才认真地对无根禅师说:“你能够入土、下水,也能进入熊熊火中,更能自由自在地出入虚空,你还要那个浑身肮脏、处处不自由的空壳子做什么啊?”

无根禅师听了之后,猛然省悟,再也不吵闹找“我”了。

■感悟——

每一人都是由灵与肉两部分构成。肉体不过是个躯壳,而灵魂才是真正的自己。我们的肉体是不自由的,因为它有形体,充满了欲望;我们的灵魂是自由的,因为它无形无体,纯净明朗。

我们的灵魂本来是自由的,可以上天可以入土,可以下水可以蹈火。但我们为什么会不自由呢?因为,我们往往关注肉体,而忘了自己的灵魂。就像这则寓言里的无根禅师一样,一直吵闹着要寻找自己的肉体,我们完全是自己束缚住了自己。

步步不迷失

湖北大阳警玄禅师是宋代的禅匠,他跟随叔父智通出家,19岁受戒后即有禅机,如听《圆觉经》时,即问何名圆觉;拜访缘观禅师的道场,即问怎样是无相道场。他的禅风是任何事情都好问,见僧迁化,问向什么处去;见僧种瓜,问甜瓜何时熟。但如有禅者问他,他都以诗偈回答,他不但禅风超逸,文字造诣也极高。

罗浮山的显如禅师初访大阳山警玄禅师,大阳禅师问:“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啊?”“益山。”显如禅师回答。

大阳禅师问:“益山距离这里有多远呢?”“五千里。”显如禅师回答。

大阳禅师问:“你怎么来的,还曾踏着地吗?”“不曾踏着。”显如禅师回答。

大阳禅师问:“那你会腾空了?”“我不会腾空。”显如禅师回答。

大阳禅师问:“那你怎么到达这里啊?”“步步不迷失,通身无辨处。”显如禅师回答。

■感悟——

显如禅师从五千里外的四川盆州到湖营来参访他,五千里路所以不踏片土是因为禅无时空,禅无远近,有禅心指引,就会步步不迷失方向。

盗贼与禅师

山下村子里有个偷盗成性的人,家家户户几乎都被他偷遍,所以人家时时刻刻防着他,他很难再有得手的机会。长时间没偷到东西。他心里实在痒得难受,于是就想到了山上住着的无名禅师。夜半时分,他轻轻潜入无名禅师的茅屋,然而,他翻遍了屋里的每一个角落。连一件有价值的物件都没有。他正准备开门出去,躺在禅床上的禅师却说话了:“喂,你这家伙,顺便将我的房门关好。”

小偷说:“你这和尚这么懒,难怪连一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呢!”

无名禅师说:“难道我老人家辛辛苦苦,化来钱好让你偷吗?

七里禅师每晚的功课是念诵佛经。一天深夜,他正在诵经时,一个强盗闯了进来,用尖刀抵住七里的胸膛说:“把所有的钱财统统交出来!否则……”

七里禅师平静地说:“钱都在破筐子里,你自己去拿,别打扰我老人家念经。”

强盗果然在破箩筐里找到了银两。他急急忙忙将所有的银子都塞进了自己的腰包。这时,一直全神贯注念经的七里禅师说话了:“你一定把所有的银子都拿了吧?也不给我留下明天的饭钱?你呀,要记住,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

强盗见他未抬头就能猜透自己的行为,心里“咯噔”一下,真的留下了一些碎银,悄悄向门口溜去……

“回来!”七里禅师忽然喊道,“难道,你就这么走啦?”

再没有比强盗更想赶快离开刚作过案的地方了,他不走还等什么?七里禅师说:“你这家伙,收了我老人家的礼物,怎么连个谢字都没有?”

强盗啼笑皆非,尴尬地愣住了。他,何曾遇到过这样镇静、这样风趣的失主呢?他不由地回转头,认真打量了七里禅师几眼。他发现,禅师神态坦然,面色安详,眼里清澈如水。目光相交的一瞬间,强盗感到自己格外肮脏。他鬼使神差一样给禅师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赶紧跑开了。

几天之后,精神恍惚的强盗被逮住了。作为他的受害者之一,七里禅师也被官府找去当面指证。然而,七里却说:“别的案件我不清除,但在我那儿,此人并没有抢劫。那些银子,是我送给他的,他已经向我道谢过了。”

几年后,强盗刑满释放,他马上找到七里禅师,剃度出家了。

■感悟——

我们一定惊讶于禅师们面对盗贼时的从容。何故?因为禅师们心里很清楚,钱财乃身外之物,就由它去吧。但禅师的境界并不仅此而已,他们更可贵的是,在自己丢失钱财的时候,还不忘“度人”。这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

紫柏尊者悟道

真可禅师原名达观,号紫柏,晚年,他自己改名为“真可”。而世人根据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事迹,认为他是圣僧再来,所以称他为“紫柏尊者”。

真可年轻的时候,在一座深山古寺听到一个无名禅师吟诵一首悟道偈:“断除妄想重增病,移向真如亦是邪。”年轻气盛的真可,自以为精通佛法,开口说道:“错了,这偈子有违佛理,应该改成‘断除妄想方无病,移向真如不是邪’。”

“你错,他不错!”无名禅僧高深莫测地一笑,不屑一顾地扬长而去。

那不过是淡淡的一笑,却成了真可刻骨铭心的记忆。无名禅僧虽然杳如黄鹤,一去无踪,却把一个硕大的疑团留给了真可。

他百思不得其解:佛教本来就是要断除妄想的,为何是“重增病”?真如即是佛性、觉悟,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觉悟,要证得真如,怎么“移向真如亦是邪”呢?

真可将这两句偈子抄写在寮房(僧房)墙上,废寝忘食,昼夜参究。一次斋罢,痴痴呆呆的他端着瓦钵忘了放下,直到手腕发酸,他才发现自己的荒唐。由此,他恍然大悟!

吃过了饭,还端着饭碗便是累赘!同样,妄想本空,刻意断除妄想之念,也是妄念;禅心空灵,真如无形,刻意执著,即是乖张,即是邪道!

真可无限感慨地说:“禅,是这样平常!倘若我是在古代临济、德山大师座下,只要一巴掌就能醒悟,何必如此纠缠不清!

■感悟——

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妄想乃觉悟之根,没有妄想没有迷茫,何来觉悟?断除妄想,也就断除了觉悟之根,刻意断除妄想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所以说“断除妄想重增病”。同样,邪魔与真如是一体两面,因此,移向真如当然也就是移向邪魔,所以说“移向真如亦是邪”。禅,应该是放下“断除妄想,移向真如”的执著心,换上一颗空灵无形的平常心,这就是佛性、真如了。

一尘不染

一年,真可来到五台山。在一座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一位老得看不出年龄的老僧,寂寂孤坐。真可铺开拜具,按照宗门规矩大礼跪拜。然而,老僧眼皮未睁,不理不睬。尽管被冷落,真可并未拂袖而去,依然虔诚地合十请教:“一念未生时如何?”

老僧倏地伸出了一根手指。

好一个“一指禅”!

真可追问道:“既生之后如何?”

老僧展开双手。就像真的有一道禅门随之洞开。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年,或许那不过是一瞬,真可从空灵状态中醒来,蓦然回首,老僧杏如黄鹤,早已没了踪影。

万历元年,真可来到北京,参拜当时的佛门龙象遍融大师。传说,遍融大师是弥勒化身,明末四大高僧,有三位受过他的熏陶、锤炼。真可来到方丈,见到遍融大师端坐在炕上,庄严得就像法王高踞狮子座。他恭恭敬敬礼拜之后,尚未站直,遍融开口了:“你是何人?”

真可回答说自己是江南一位贫寒后生。遍融再问他来京城干什么?他说是为了跟随高僧学习经论,融会贯通佛教经典之后,代佛宣化,普度众生。遍融大师不动声色地说道:“你当清静说法。”

真可敏锐地从中感受到了禅机,他机锋凛冽地说道:“我本来就一尘不染!”

遍融猛然从炕上跳了下来,一把揪住真可的僧衣,喝道:“说是不染一尘,这大好衣衫又是什么?”老人家指着旁边的僧人说:“衣衫应当布施给他!”

真可脑子里一片空白,机械地脱下僧衣。遍融见他里面还穿着内衣,指着他的身体大笑道:“脱了一层又一层!”

真可闻听此言,如同惊雷贯耳!轰然一声爆炸之后,他觉到自己身上的皮肤都脱落了,看到了自己活生生的本来面目。

■感悟——

禅宗讲“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因此,当真可向五台山老僧请教时,老僧只是用“一指禅”等形式让真可自己去悟。见遍融大师时,真可说自己“一尘不染”,这就有“执空”之嫌,即执著于“空”也是魔,遍融大师脱掉他的衣服是要他放下这颗执著心。没有了执著心,才是“清净说法”。

来去自由

万历三十一年,德清大师被诬陷入狱,并以“私建寺院”的罪名发配岭南。真可立即星夜兼程,不远千里奔赴金陵,与德清相会于江中旅泊庵。在这里,真可对苍天明誓:“老憨(指憨山德清)不归,则我出三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

从此,真可为了给憨山德清昭雪,为了废除朝廷欺诈百姓的矿税,毅然决然再度入京。他明明知道,这一去,不啻赴汤蹈火,而且很可能因此丢掉性命,但他抱着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信念,义无反顾而去。

德清之所以身陷冤狱,是皇帝、太后宫廷争斗,明神宗钦定的铁案,怎能轻易推翻?而陷民众于水火的矿税,更是神宗的“杰作”,岂容他一个和尚指手画脚!明神宗数十年不上朝,军事、经济、官吏,无论大小事情一概置之不理,惟有派宦官征收矿税最为热心。真可这位在民众中颇有影响的高僧,为拯救德清、废除矿税在京城奔走呼吁,触怒了皇帝以及其他既得利益者。

弟子们听到了风声,哭泣跪请真可赶紧离开。真可说:“我当年断发之时,就已断头,今天更何有头颅可断!”

终于,万历三十一年,真可大师被诬陷入狱。真可大师面对酷刑,如同春风拂面,不但不哀号求饶,反而谈笑风生,神情自若地为周围的人讲说佛法。《紫柏尊者全集》卷首所收录的“圜中语录”就在他受刑期间,对御史曹学程的开示记录。

被捕仅仅15天,真可大师便被判罪。他知道,执事者欲置自己于死地,感叹道:“世法如此,久住何为?”他挥笔写下九首偈子,其中之一日:

一笑由来别有因,哪知大块不容尘。

从此收拾娘生足,铁橛花开不待春。

偈中透露出了他意欲辞世的消息。果然,十二月十七日,他沐浴更衣,念了几句佛号,腿子一盘,潇洒而逝。曹学程闻讯赶来,大呼一声:“去得好!”

已经死去多时的真可大师却又睁开了眼睛,与之一笑而别。更神奇的是,真可大师的遗体安葬后的第二年,京郊大水,他的坟地被洪水浸泡了一夏一秋。弟子们担心他的肉身为水所腐,启棺视之,他的遗体端坐如生。

■感悟——

冷眼看红尘,热心救众生。

这就是禅的精神。真可禅师虽然看破了红尘,超脱了生死,更不需要像寻常百姓那样为生计奔波,但他并没有把自己个人的解脱作为终极目标,而是以众生脱离苦海为己任。所以,他能置生死于度外,为禅门奔走,为百姓呼号。

先要肯定自己

潭洲慧朗禅师最初参访马祖禅师时,马祖禅师看到就问:“你来求什么?”

慧朗禅师说:“参求佛的知见。”

马祖禅师说:“佛已经超越知见,有知见就是魔。”

慧朗听了,恭敬礼拜。

马祖禅师又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慧朗回答说:“我从南岳来!”

意思是说他从湖南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那儿来的。当时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大振禅风,石头希迁禅师在湖南阐明心要,因此当时学者不是向江西马大师问道,就是向湖南石头和尚请法,来往“江湖”成为一时美谈,“江湖”一语也就延用到现在。

马祖不客气地指示说:“你从南岳来,辜负石头的慈悲,你应该赶快回去,其他地方并不适合你去!”

慧朗于是再回到石头禅师那儿,请示说:“怎样才是禅啊?”

石头禅师回答:“你没有禅性。”

慧朗禅师满怀疑惑的问:“蠢动含灵、蚂蚁苍蝇都有禅性,为什么我没有禅性呢?”

石头禅师说:“因为你不是蠢动含灵、蚂蚁苍蝇。”

慧朗禅师说:“难道慧朗不如蠢动含灵、蚂蚁苍蝇吗?”

石头禅师说:“因为你不肯承担!”

慧朗终于言下大悟。

■感悟——

佛是不可求的,越求越不可得。慧朗和那些在“江湖”上来回奔走的人一样,到处求道,却一无所得。于是,石头开示他说“没有禅性”。其实不是慧朗没有禅性,人人都有禅性,只是我们都不肯向内心去寻找,而是总希望让什么“高僧大师”帮我们超度,这就是石头讲的“不肯承担”。

同类推荐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

    《基督教传行中国纪年(1807—1949)》为介绍近代基督教在华传行历史的编年体工具书。从公元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写起,至公元1949年停笔,涉及在华基督教相关人物和团体机构近19000个。所收内容包括:一、各国来华布道的差会——名称、国别、宗派、开教、立会设堂等;二、历年来华的传教士——姓名、身份、驻在地、调转及相关事工等;三、教会所办医院、学校、慈善机构、报纸杂志及社会文化团体;四、相关教案;五、编者认为应该收录的其他资料。书末附有人名及教会团体机构汉字音序索引、西文原文索引,方便检索。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那女孩真可爱

    那女孩真可爱

    李沐沐觉得,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每天醒来,面朝栩尘,甜甜一笑
  • 幸福一生的理财规划

    幸福一生的理财规划

    理财就是“生财、聚财、用财”之道。理财不等同于投资,应包括开源,即不断寻求合法赚钱门道,将个人资产不断升值;也包括节流,也就是科学地消费,不让个人资产无谓地流失。理财的精髓在于用财之道,赚取钱财并妥善运用钱财。本书根据家庭理财的特点,详细阐述了人们的理财目标及侧重点。书中既有概念介绍又有提示建议,既有理论讲解又有案例分析,力求将知识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是家庭理财必备的书籍。
  • 你情我愿

    你情我愿

    本书已出版上市,出版名《我也可以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当当,淘宝等均有售!年少的同桌时光,让她对他信任有加。男友出国深造,嘱咐他代为照顾她。他会对她冷言冷语,也会在得知她生病的时候心急如焚。一个猝不及防的吻,打破了他们之间纯净的“友谊”。之后他步步紧逼,她节节败退。她以为他只是一念成了魔,殊不知,他却早已情根深种。八年来,细细绵绵的时光里,她已成为他最缠绵的伤口。……三个月后,她“男友”归来,分明是同一张脸,却有着不同的温柔。当她渐渐的迷失,才发现这份温柔的背后,竟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仓皇而逃,而他,却拦住她的去路,微笑着说:“你看,其实我也可以变成他,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 突破平凡:改变命运的9项砺炼

    突破平凡:改变命运的9项砺炼

    成为命运的主人,最佳的激励方式,掌握选择的权利,勇于尝试失败,决不接受“不”,坦然面对嘲笑,敢于争取,拥有百折不挠的心,重新塑造自我。做自我竞争的赢家,从内心改变自我,关心自我成长不断修正自我,挖掘自己的金矿,重新改造你的个性,给自己的人生找准定位,以低姿态获大成就,从小处改变自我。
  • 中国意象:回到时间开始的地方

    中国意象:回到时间开始的地方

    本书以中国意象为主题,以时间为轴心,在分秒间不停追赶,在流逝的光阴里惋叹,烘托出中国文人对时间的一种敬畏,一种反思。
  • 傻王的代嫁丑妃

    傻王的代嫁丑妃

    她是西楚国丞相府不受宠的庶女沐心冉,天生丑颜成笑柄,受虐多年含恨终;她是现代的顶级杀手,亦是妙手神医,却因一枚硬币,魂入异世,重生在沐心冉身上,睁开双眼,未及适应,已被塞入花轿代妹出嫁。*新郎是谁?是年仅十三岁便成为天下四公子之一的西楚睿王爷!难不成天上掉馅饼?错错错!曾经的天才王爷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傻王爷。丫的,还奇怪她这个爹不疼娘不在的庶女一朝成凤了,原来是只被拔光了毛的落魄凤凰!靠!姐为一毛硬币舍身忘我,一个偌大的王府竟然给姐吃咸菜稀粥?还有这些比主子还嚣张的狗奴才打哪里来的?老虎不发威,千万别当是病猫;拔毛的凤凰那也是凤凰,岂是尔等小杂碎能欺压的!治恶仆,惩毒妹,进了宫里找皇上,干什么?算账呗!“皇上,这是您十年来欠王府的账!”掏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字。钱有了,奴才听话了,闲来无事捣鼓捣鼓草啊药的…嗯,生活似乎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娘子——”一声软软的呼唤传来。擦!忘了还有个傻王爷夫君没甩掉!*“娘子,我要和你一起。”某男抱着枕头过来。“滚回自己窝去。”某女小脚一踹,某男瞬间滚到床角下。“娘子——”某男从地上爬起来,两眼泪汪地叫道。某女很霸气地吐出一个字:“滚!”“娘子,管家把门锁了。”某男无奈地叹了口气。某女沉默了一会儿,掏出九根金光闪闪的长针,“要在这也行,先让我在你身上扎几针吧。”某男抽了抽嘴角,小心翼翼地瞟了眼她手上耀武扬威的金针,忽的嘴角一扯,笑得好不灿烂,“行!等我把他叫醒,扎完了再换回来。”【简介小白文不小白,请看正文。】
  • 谍影重重

    谍影重重

    《谍影重重》间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徐径窃取情报,也进行颠覆、暗杀、绑架、爆炸、心战、破坏等隐蔽行为;被派谴或收买来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
  • 菜鸟三剑客

    菜鸟三剑客

    先天缺陷不适合练剑的星家独子,家庭惨遭变故的林家千金,迫不得已做卧底的冷家少爷,他们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