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4500000007

第7章 当头棒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1)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相传,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大众都不晓其意。惟有佛的大弟子,迦叶(“叶”读音:Se,瑟,即大殿里站在佛像一侧的年长比丘)尊者,从佛陀的拈花微笑里,顿时体会到了宇宙人生最为神圣的真谛。他情不不禁地发出会心的微笑。

释迦牟尼佛用拇指与食指拈着花茎,其余三个指头微微翘起——他的手,就宛若一朵含苞欲放的、美丽纯洁的花蕾!佛陀以这种高雅的姿态展示着那朵金莲花,然后对迦叶说道:

“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释迦牟尼佛将自己身上那件金缕袈裟解了下来,给迦叶披上。佛陀对迦叶谆谆嘱咐道:“我把禅的秘密玄旨传给了你,你要好好护持,今后将之传授给阿难,并要一代代传下去,千万别使之断绝了!”

后来,有一个学僧问灵山禅师:“佛祖拈花是什么意思?”

灵山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学僧又问:“迦叶微笑是什么意思?”

灵山马上回答:“口是祸门。”

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将要逝世时,文殊菩萨请他再为大家说一次。

佛安详地笑了笑,说:“我在世49年,又何尝说过一句法?现在你让我再讲授一次,难道我曾经讲授过什么吗?”

■感悟——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灵山的解释是:言语说出,就像驷马难追,追回来的必然不是原先的意思。真理是不可言说的,在心里是真理,一说出来,便成为谬误。所以禅宗传法,每每用无言的方式。

《楞伽经》里面,大意菩萨对佛祖提出了一百零八个问题,整部佛经都是佛祖对大慧的回答,明明是问似流云答如沛雨,但是最后经书里面却说“不说一字,不答一字”,这和佛祖自称“吾49年在世,未曾说一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手指和月亮

无尽臧尼有一天对慧能说:“我研读佛经多年,却仍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慧能:“你说出来我听一听,也许我可以帮助你。”

无尽臧尼不禁笑了:“你怎么帮我呢?你不识字,连佛经都没有读过,怎么能了解其中的真理?”

慧能答道:“佛性和文字没有关系。”

他看见无尽臧尼惊讶地看着他,进一步说道:“佛性好比是天上的明月,文字就像我们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却不是明月本身,看月亮也不一定非得通过手指。”

无尽臧尼把佛经念给慧能听,慧能真的为她解决了多年的疑问。

■感悟——

历史上的慧能确实是个不识字的文盲,当然不会读过佛经,因此,无尽臧尼自然会不相信他。但慧能的比喻确实入木三分:佛性好比明月,文字语言好比手指,既然识得明月,何须还用手指?慧能正是用这种明心见性的简便功夫,了悟佛性。因此,“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也便成了禅宗的基本教义。禅宗经书《坛经》中就有很多错别字,可见,禅宗对文字语言是很不重视的。

“谁替你拖个死尸来?”

高峰妙祖是南宋时期的禅师。有一天,他师父突然问他:“谁替你拖个死尸来?”这个可怜的家伙不知道怎样回答,因为师父很严厉,常常打人。后来,有一天他在梦中想起他的另一个师父曾要他参悟所谓“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意旨,这使他六天六夜没有睡觉。

在这种内心极度紧张态之下,有一天他看到五祖法演对自己画像的题词,其中一段说:

百年三万六千朝,

返复元来是这汉!

这使他突然打破了“拖死尸者是谁?”的永久疑团。他整个改变了,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他在语录中告诉我们那些日子他的心路历程:

“有一天夜里,当我熟睡时,突然间注意到‘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个问题。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使我忽略了睡眠,忘记了吃东西,而且不辨东西,也不分昼夜。当我摆餐巾、摆饭碗或上便所时,不管走动或停下时,不管说话或默不作声时,我整个生命中都充满着这个‘一归何处?’的问题。我的心不曾想到别的事情,即使要稍微想到一些与这问题无关的东西,也不能够。我像是被钉住了或胶住了,不管我怎样想摆脱,却根本无法动一下。虽然我置身于许多人或集会中,总觉得好像一个人独处似的。从早到晚,从晚到早,我的感觉是如此的清楚,如此的平静,如此的超越一切事物之上,绝对地净纯而一尘不染。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心思,外界是如此的宁静,我是如此的忘记他人的存在。六天六夜就像白痴傻子一样过去,最后当我跟着大家来到三塔(佛徒埋骨所)讲经时,偶然抬头看到五祖演师的诗句。这使我突然间从恍惚迷离状态中醒悟过来,而从前老师所问的问题即‘谁替你拖个死尸来?’的意义,也在忽然之间领悟了。我感到这个无边的空间似乎破为碎片,而大地也完全毁灭了。我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这世界,它好像是一面反映另一个世界的镜子。我试验过我所知道的几个公案,发现它们是非常的明白清楚,我不再迷惑于般若(超越的智慧)的妙用。”

后来,当高峰见到他以前的老师时,老师一见他便问“谁替你拖个死尸来?”高峰便喝,老师想拿棒子打他,高峰便把住棒子说:“今日你不能打我。”老师说:“为什么不能打你?”高峰便拂袖而出。

第二天,老师问他:“万法归一,一归何处?”高峰回答说:“狗舔热油锅。”老师又问他说:“你从那里学着这些无佛话来?”高峰又回答他说:“正要和尚疑着。”老师便高兴而去。

■感悟——

“谁替你拖个死尸来?”与“万法归一,一归何处?”都是著名的禅门公案。高峰的老师莫名其妙地向高峰提出“拖尸者”问题,很有点像今天周星驰演的电影一样“无厘头”。倘若你要按照常人的思路去解答这个问题,就必然会陷入逻辑的圈套,永远走不出来,这也就是高峰为什么苦思六天六夜未果的原因。禅宗反对逻辑的论证,提倡顿悟。所以,顿悟后的高峰并没有按照逻辑去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不予理睬。禅宗的教义之一就是反对文字语言。

掉进井中的人

有一年轻学僧问性空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性空禅师回答道:“假如有人掉进千尺深的井中,你能不凭借任何东西把他救出来,我就告诉你。”

学僧叹了口气,说:“近日湖南的畅禅师去世了。他也是像您这样,讲的话总不合乎常识。”

性空禅师就叫仰山慧寂禅师把学僧赶了出去。

仰山对老师的话也很纳闷儿,后来忍不住问耽源禅师:“依你看,怎样才能救出那井中的人呢?”

耽源禅师反问道:“痴汉,谁在井中?”

仰山无法回答,可是并不死心,又跑去问沩山禅师道:“老师!依你看,怎样才能救出那井中之人?”

沩山禅师出其不意地大叫—声仰山的名字:“慧寂!”

仰山立刻下意识地应道:“在。”

沩山禅师说:“从井里出来吧。”

■感悟——

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千尺深的水井。然而学僧的根器不足以听懂禅师所说的话,反而认为老师讲的话不合常识。其实,禅宗就喜欢用这种“不合常识”的言行来促迷者醒悟。性空所说那“掉进千尺深的井”的人是指迷失了自己本性的人,要救他们,当然不能绳子之类,而是要给以当头棒喝,使其顿悟。祖师西来意,也就是度人出“井”。

一与二

高高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位禅师,说了两句偈子,‘绵绵雨天两人行,天雨不淋一个人’。你们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一个弟子说:“其中一人穿着蓑衣,另一个人没穿。”

第二个弟子说:“因为一人走在庭院里,一人行在廊檐下。”

还有一个弟子说:“东边日头西边雨,一人干来一人淋。”

你议我论,你争我吵,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列举出一个充分的理由,但结果一样:一个人淋成落汤鸡,另一个人滴雨也未沾。

老和尚大笑,笑够了,弹得那一个个光头“叭叭”响:“你们这些秃瓢里面装的都是糨糊吗?所有人都执著于‘不淋一个人’的表面文字,如同被葛藤缠住,当然无法发现真理。其实,‘不淋一个人’,不就是说两个人都淋湿了吗?’

弟子们恍然:“噢——”

“噢你个头!”师父不是用手指,而是用禅杖敲打那一个个锃亮的脑瓜。

“哦!我明白了!”有弟子体会到了禅宗之所以不立文字的奥妙。

“哇,真有一个不挨淋的!”有人豁然感悟到了自性——我们内心的主人公,无论何时也不动不摇,不干不湿啊!

■感悟——

禅宗不喜欢文字,更反对文字游戏,因为我们观照本性(佛性),根本不需文字。相反,有了文字,使我们与本性之间多了层隔阂,徒增了迷障。比如上面的那句偈,因为理解上的不同,可以有很多种解释,这些解释都可以说是正确的。也正因为它们正确,就很有可能把人引入种种歧途,而偏离佛性。

虚空以何为体

一个和尚问首山禅师:“虚空以何为体?”

首山回答:“老僧在你脚底。”

和尚问:“为什么在学人脚底下?”

首山说:“知道你是个瞎子!”

■感悟——

古人将虚空视为一种客观的实在,这和尚问什么东西(虚空之体)支持这个虚空。这问题的真正意义并不关涉虚空之体,而是关涉这和尚自己的心境,这心境是他长期禅定之后达到的。像很多信佛者和凡夫一样,他自然以为,虽然无法加以界定,但却有一个东西,总可以视为无支持者的支持者。

这和尚的问题提得相当难解,如果首山是位哲学家,他会加以详细议论。但是,因为他是一个接触日常经验事物重视实践的禅师,所以只提到自己与弟子之间的空间关系。若不了解这一点又向他提出另一问题,他就会感到厌恶。于是他用轻蔑的话打发了发问者。

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有一次,一个和尚对首山说:“学人久处沉迷,请师一接。”

首山粗率地回答说:“我没有这个闲功夫。”

这和尚对此回答自然感到不满,于是他又问首山:“和尚为什么如此?”

首山回答说:“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感悟——

这是非常简单的,他是完全自由自在的。他不需做任何思虑。在他的行为和意念之间,没有任何道德的或理智的中介,没有“心”介入其中,因此,也没有问题来扰乱他内心的平和。首山的回答只不过确切地表达这一点。

“把心拿来,我给我安!”

禅宗二祖神光,法名慧可,河南武牢人。神光自32岁起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修静定八年,见有一神人指示他向南方寻道,于是就前往嵩山去寻达摩。

慧可在拜见达摩祖师时,曾提了安心的问题。原来慧可在研读佛法以及坐禅的时候,内心总是纷纷扰扰,静不下来。为此他感到非常痛苦不安,便要达摩为他安心。

达摩问道:“一切诸佛的法印,向来不是向别处寻得的。你来找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神光说:“我心不能安,求师你给我一个安心法门!”

达摩道:“你把心拿来,我给我安!”

神光思索良久,说:“我想找心,实在是什么也找不到。”

达摩说:“那么,我已为你安心了。”

■感悟——

慧可“心不安”的症结所在,是把肉团心、妄想心作为本心来追求、来安放了。达摩“把心拿来,我给你安!”这声厉喝如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如利刃斩断乱麻,慧可闻声一震,顿悟到本心与妄想心、肉团心的区别——实际上心也是个虚妄的假名,种种思念不过是虚妄的作用。

“你得到了我的髓”

印度达摩大师来中国传授佛法,若干年后欲回国。回国前把所有弟子召齐,进行考试。首先应试的是道副和尚,他说:

“我们不应执著文字,也不应舍弃文字,因为文字乃求道的工具。”

“你得到了我的皮。”达摩说。

接着是名叫总持的尼姑,她说:

“佛国也不过如此,一见便不再想见。”

“你得到了我的肉。”

道青弟子说:

“地水火风,四大皆空,眼耳鼻舌身,五蕴不实,整个世界,不存一法。”

“你得到了我的骨”。

慧可和尚直到最后还是一语不发,仅向师父敬一礼。达摩说:

“你得到了我的髓”。

于是达摩把拟表传承的袈裟交给神光,又授以《楞伽经》四卷。神光成了禅宗二祖实则为中国禅宗的始祖。唐德宗赐为“大祖禅师”,大祖即一祖。

■感悟——

禅宗反对文字语言,因为文字语言不能准确表达思想,容易失真。禅宗提倡直指人心,靠自性觉悟。道青等人虽然明了空的意义,在心境上却无法离开种种法相,只有慧可确实了无所得,绝言扫相,所以得到了达摩的最高认可。

神光断臂

有一天雪夜,神光参见达摩,希望得到开示,但达摩一直没有理他。神光并不觉得失望,因为他知道过去所有伟大的精神领袖,为了求道,莫不经过许多摧胆裂心的考验。他站在雪中希望获得达摩的注意,最后积雪掩盖了他的双膝。

终于,达摩看到他并问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说:“我来是求和尚开示,希望和尚打开慈悲之门,普度苦难的人们。”

达摩回答说:“只有经过长时间磨炼,忍世界上之最难忍,行世界上之最难行,才能体会诸佛的无上妙道。小德小智岂能了解,只是徒事劳动而已。”

神光立即以所携利刃切断左臂,放在达摩面前,以表示自己追求诸佛妙道的诚意。于是达摩说:“诸佛法印,不可从别处得到。”

神光大悟。

■感悟——

据说,佛在前生某一世曾经舍身于吃人的恶魔口中以求得道。同样,由于禅是实践的,所以禅也希望我们能够为了觉悟和永恒平和,而以同样的决心牺牲我们的生命。因为禅告诉我们,当我们有了这种决心以后,它的大门就会打开。在禅宗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愿意失去身体的一部分来求道,真理比生命更重要。达摩大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说“诸佛法印,不可从别人处得到”?为什么要刺激神光断臂后才肯说出?事实上,神光正是通过断臂,才发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只有抛弃了肉体,才能得到那永恒的本性。

断腿求道

云门是唐末一位伟大禅师,六祖的六传弟子,云门宗的创始人。他为了悟见那产生了整个宇宙并包含他个人在内的生命真谛,丢掉了一条腿。

他想参拜他老师黄檗门下临济的大弟子睦州,结果到第三次才蒙接见。

睦州问:“你是谁?”

他说:“我是文偃。”文偃是他的俗名,而云门则是他后来所取的法名。

当这位求道的和尚被允许进入门内时,睦州便抓住他叫道:“说呀!说呀!”

云门犹豫不决,睦州便把他推出门外说:“啊!你这个无用的东西!”

当房门很快地关上时,压断了云门的一条腿。

但是,云门却由此开悟了。他悟见了那伟大的生命事实。

■感悟——

断腿的剧痛提醒了云门,正是在这种痛苦的残酷打击下,在绝对孤立无援中,他领悟到人生和宇宙的生命真相。失去的是一条腿,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他不再是一个焦虑乞怜的和尚,他所获得的了悟,超过补偿他断腿的损失。后来,睦州让云门去参访雪峰大师,两人一见心下默契,从此,雪峰便将禅宗的心法一一传授给了云门。云门成了雪峰的法嗣。

“把你的罪业拿来,我给你忏悔!”

禅宗三祖僧璨投奔二祖前是位居士,身患风疾,他以为这是前世罪孽所为,于是在见到二祖时恳求为他忏悔罪过。二祖的回答在反问中同样震人心魄:

“把你的罪拿来,我给你忏!”

三祖言下略有省悟,就又问道:“今天见了和尚,知道什么是僧,可佛、法又是什么?”

“你那个想忏罪的心,就是佛,就是法。佛、法与心哪有什么分别呢?”

三祖一听恍然大悟,说道:“今天我才知道,所谓罪,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罪性就是心性,心里有罪才是罪,心里没罪就不是罪。”

不久,风病痊愈。

■感悟——

同类推荐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为克利亚瑜伽大师尤迦南达修习克利亚瑜伽的经过及其对瑜伽思想的感悟,首次于1946年出版。在本书当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一连串生动有趣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前往西方国家传播克利亚瑜伽的经历,写出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开悟圣人生平的体验及内在的感情世界。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修行诸法:洗心禅3

    修行诸法:洗心禅3

    眼睛所见受物质世界限制,如何达到心所见而无所不及?何又为佛家“五”眼?如何禅坐,才能由身体的平静达到心灵的静谧?贤宗法师尽毕生修行所悟,引据佛家典籍,为读者们讲述如何看透尘世苦难,开阔心境,收获快乐人生。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这个女神有点冷

    重生之这个女神有点冷

    上辈子千叶怎么都没想到从小一起长大被她当做亲妹妹的千雨会在背后捅自己一刀。重生一世,看清人世冷暖被最亲的人背板,千叶心想除了打造自己的帝国已准备孤独终老。但是这个无赖的男人怎么像块狗皮膏药。一向冷静的千叶怒了:"叶莫,你给老子滚。"叶莫邪邪一笑:"娘子,听你的。"......
  • 快穿之戏精别撩了

    快穿之戏精别撩了

    桃夭本是父神亲手种下的桃树修炼成仙,因实力不俗又辈分极高。平时为人最是不正经,极爱撩拨上界的小仙子。受天帝所托前往万千小世界收集天界战神云泽上神的神魂碎片和尚:并非风动并非幡动是我心动,只对施主一人心动光明神:光明和黑暗本就不可分割,又从何说起的堕落。就算堕落也只因为你每个世界男主女主名字都是一样的别问问就是懒he双洁沙雕
  • 海贼之文斯莫克

    海贼之文斯莫克

    天地神人鬼,妖魔乱世间,六道轮回空,九变天妖决!这是一只小小的麻雀一步步修炼踏上巅峰,想要领略一下世间所有一切。《九变天妖决》,还请多多支持!!带着RC细胞来到了海贼世界,赫子和霸气的结合,又能够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羽赫,飞天群杀无往不利;甲赫,包裹全身防御无双;鳞赫,缠绕身体不死之身;尾赫,力量强大杀人利器!不过这里的RC细胞不需要吃人,吃的是海贼世界之中的强大海王类嘿嘿嘿嘿!!因此大家不用怕!
  • 天才狂医

    天才狂医

    鬼医谷鬼生的关门弟子唐钰拥有一身精湛的医术和高超的武艺,因缘际会救了美女林菲菲的命,从此身边美女环绕,艳遇不断。不管你是何方神圣,哪路妖魔,我遇神杀神,佛挡杀佛,誓要在这花都闯出一片天!
  • 法神帝尊

    法神帝尊

    一个神秘的龙首挂坠从天外而来,蕴含着无尽魔法的奥秘,与贫民窟的落魄少年融为一体,一头闯进这个精彩缤纷的魔法世界。读者QQ群:261025322
  • 幸福的闪电

    幸福的闪电

    单身女子蓝翎从小县城考研到了北京,工作、生活。以蓝翎为中心,存在三个三角,蓝翎、左恩与楼下的男人,蓝翎、左恩与左恩的太太,蓝翎、楼下的男人和楼下男人的太太。蓝翎是三个三角的旋涡,蓝翎与左恩之间的纠葛是真实的,左恩苦苦追求蓝翎已好多年,但蓝翎与楼下的男人之间无其实,唯存在于蓝翎的梦中和潜意识中……
  • 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第五人格SwanLake

    第五人格SwanLake

    【主杰盲/副裘机、鹿祭、佣空、社园】 【正文已完结】 曾追逐过光明,却坠入了黑暗。你不知道,你一直都是我渴望的光明。在光明和黑暗中不断被拉扯。在迷惘中泯灭最后一点希望。我虽十恶不赦,但我只忠于你。我宁愿伤害我自己,也不愿意伤害你。我是恶魔之子,没有人救赎我。当然,我也不需要别人救赎。只要是你,无论黑暗与光明,我都愿意陪着你到最后。我将打动你的心,让它为我而跳动。即使我是黑暗的存在,我仍要把光明双手奉上。“小姐,绅士跟淑女很配哦。”
  •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边地

    边地

    七里沙沙城在沙岗的后面,过沙,足七八里,便是清河了。登船,竹篙一点,数丈开外,清流破处,堆起一蓬碎雪,望得见对岸掩在丛绿中的泥墙、瓦舍、草垛。树呢,则团团状状,抱了屋舍,绿得庄重。多是独院,一重瓦檐不经意探出一角,鸟儿扑过,生机勃勃。牛哞声则悠悠长长,惹人向深处去。野花偎岸,堆得台阶一般,倾斜至河岸,铺展开来,洇濡一片,随了河风灵秀,湿漉漉的,拧一把,水淋淋的,扑上岸,渗入瓦墙,青苔茸茸;袭上面庞,浸入肌骨,香了清河。舍船,一投足,便是秦砖汉瓦的皇天厚土了。缘岸迤逦,烟柳雾中,足点花深,香湿鞋袜时,猛抬头,已是胡天胡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