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0500000002

第2章 中华文明的曙光(1)

中国大地上的远古人类,最早出现在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总面积在500万平方公里以上,仅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和冲积平原就有70~80万平方公里。从远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生存发展。

中华大地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中国的地形,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最高一级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中间一级包括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在海拔2000米到3000米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以及云贵高原以东属于第三阶梯,海拔降到500米以下。中国的气候,包括了热带至寒温带多种类型:最南部的台南、琼西和滇南河谷地区属于热带;此线以北至秦岭、淮河、一线属于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至秦长城以南以东,即辽东、河套、陇西为暖温带;秦长城以北、以西为中温带;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寒温带。在更新世(距今180万年至1万年之间),我国气候发生过多次周期性变化。冰期到来的时候,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低4~7摄氏度或更多,间冰期气温则比现在高。受地形、气温和季风的制约,中国各地区降雨量差异很大。东南地区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台湾东部年降雨量达到65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降雨量递减,包括内蒙古西部、甘肃西北部和新疆在内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其中大面积沙漠地带年降雨量不到50毫米。在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我们的远古祖先发展了自己的文明。

中国四境有着天然的地理壁障。西北是高寒的帕米尔高原,西南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东南有横断山脉和热带雨林,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北面有广袤无际的沙漠和草原,四境之内自成完整的地理区域。这种情况使得我们远古祖先基本上走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史前文化。

远古人类的足迹

最早发现的元谋人

元谋人及其文化遗迹于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在这里曾发现两颗人牙化石,同属于一位青年男性的上中门齿。据古地磁方法检测,元谋人大约生活于距今170万年前。同时出土的还有多达29种的各类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以草食动物为主,而元谋人则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它们。从这一古迹遗址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的萌芽。

直立行走的蓝田人

距今98万年前,在我国现在的陕西省蓝田县公主岭地区,生活着一批原始人。其人体特征是头骨壁极厚,前额低平,额部明显后斜,尚无额窦,眉脊骨粗壮,间骨高度较小,脑容量为778毫升。

他们打造的石器与元谋人的相比,有不同类型石器分工的迹象,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已能完全直立行走,这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最早的直立人。

人工取火的北京人

北京人化石首次发现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从历次发掘化石中可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结构已构成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但仍然残存着某些猿人的特征。

北京人的身材矮小,男性平均身高只1.558米左右,女性平均身高约1.435米。他们和现代人相比较,面部稍短而嘴巴特别前伸,看不见下颏,前额比现代人低平,有点向后倾斜。他们的脑壳比现代人厚,大约是现代人的两倍,头盖靠下部膨大,上部收缩,平均脑容量是1075毫升,仅仅是现代人平均脑容量的75%。但是,他们比现代类人猿的平均脑容量大一倍以上,类人猿的脑容量只有415毫升。

北京猿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使用的工具有骨器、木器,更多的还是石器。根据石器不同的形状和用途,大致可分为刮削器、砍斫器和尖状器等几种类型。有的石器用来砍斫和修制狩猎的木棒,还有一些较锋利的石器用来割兽皮和兽肉。考古学家们以北京猿人制造和使用的工具为依据,证明他们跟动物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已经具备了人类的某些特征。

北京猿人还有一个更为进步的举措是已经会人工取火,这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在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数米的灰烬层,说明篝火在这里连续燃烧的时间很久,也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保存火种,不需要火时用灰土盖上,使火阴燃,到下次要用火时,扒开灰土,添上草木,经风一吹便能引燃。灰烬中被火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朴树籽,则证明北京人已经能使用火烧熟食物。

令人惊叹的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1933~1934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之中,距今1万~2万年。遗址中的化石分属,这些化石表明,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相当进步,其头骨最宽处已在顶骨结节附近,额部倾斜,牙齿较小,下颌内曲明显,下颏突出,脑容量已达1300~1500毫升,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约为1.59米。其总体特征代表了原始的蒙古人种,并与中国人、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十分接近。这一发现,不仅对于认识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认识中国人、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之间的体质上和文化上的亲缘关系,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山顶洞人的石器工艺有了明显的进步,在石器的制作中增加了修理台面的工序,能够用间接打击法制造出细长的石片,还能用压制法制造出细小的石器。石器中除了原有的刮削器以外,开始出现了石钻、石镞等石水复合的工具。

同时,山顶洞人的遗物中骨、角器大量出现,有骨锥、骨针、骨刀、骨铲和骨制的鱼叉等。这些骨器是用锯、切、削、磨、钻一系列工艺制作出来的。石镞的出现表明当时已发明了弓箭,有了弓箭就可以在较远的距离猎取野兽,这与遗址中的大动物遗骨,一致反映出狩猎经验的发展。而鱼叉类工具的出现表明捕鱼业的进步。前所未有的是,山顶洞人的住处与墓地是分开的,山顶洞“上室”是住处,“下室”是墓地。人骨化石全部发现于“下室”,人骨周围撒有红色赤铁矿粉末,还有装饰品随葬,说明山顶洞人已有灵魂的观念。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很多,有小石珠、小砾石、海蚌壳、青鱼上眼骨、兽牙等。他们在这些物品上钻出小孔,串起来佩戴,装饰自己,反映了审美观念的萌芽。

原始的文明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县仰韶村而得名,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清晰地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的面貌。

仰韶文化的主要区域在河南西部、陕西省中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它的分布非常广阔,南达汉水中上,北至河套地区,西及甘肃境内的渭河上游,东及山东。在这些地区散落着母系氏族时的很多村落遗址。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在氏族中的地位非常高。有一些地方发现了将女性主要地位的埋葬习俗。陕西省华县元君庙和华阴县横阵村,置于发现很多母系氏族的迁移合葬墓。这些同坑埋葬的死者,全部是被迁移来合葬的,人数并不是十分统一,男女老少都有。迁移合葬的程序比较复杂。人死后,大致是先把尸体进行临时处理等,遇到母系氏族中某个地位较高的妇女死后,就先直接把她的尸体仰卧埋在葬坑主要位置上,同时将和她同氏族的早死者的尸骨迁移过来,排在一起,同墓合葬。这种以妇女为中心的葬俗,表明女性在氏族中占有重要地位。还有,从半坡遗址和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墓葬的随葬品推测,女性一般比男性多。这种现象也说明了妇女社会地位很高。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群岛,存在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的生产工具主要有骨、木、石质三类,而以骨质工具的数量最多。从出土的工具用途上分析,渔猎、农耕等工具一应俱全,许多工具都制作得精巧适用,透露出南方文化的特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以水牛肩胛骨加工而成的骨馬,这是当时生产的主要农具。

在河姆渡遗址中还发现有大量野生动物遗骨骨镞、木矛、骨哨、石弹丸等狩猎工具,说明渔猎业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农耕生活的补充经济成分,当时的家畜饲养业主要饲养猪、狗和水牛等。

河姆渡文化居民居住的是一种高杆栏式的地上建筑,这种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的发现为最早。它与北方地区同时的斗区穴式房有着明显差别,成为当时最具代表的特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另一条主线,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并不相同。

龙山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间的一千年间,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铜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我国的原始文明发展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的晚期阶段。又由于这一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是龙山文化及其同时代的良渚文化,所以在考古学上又称之为龙山时代。

龙山时代的制玉业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当时的玉材多采用有着美丽色泽和温润质感的透闪石、阳起石系列软玉,加工过程大体上包括载料,成形,作孔,施纹和抛光等工序。

在良渚文化的玉琮中,最深的钻孔长达30~40厘米,可见了其穿孔技术之发达。当时的玉器施纹方法主要是雕刻,具体工艺又分为透雕、浮雕和线刻等。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中,最典型的纹饰是神人兽面纹。具体说来,背景纹饰是一个戴羽冠的神人,其脑部、乳房和肚脐部分通过浮雕手法强调成兽面形,兽面上又有阴线刻纹。值得注意的是,良渚玉器上的阴刻线纹,一般都极其精细,最细者仅有0.7毫米,已经具有微雕性质。

龙山时代居民住宅形式的改进也可以大体上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其一是前文所及的地面建筑的增多和高台建筑的出现;其二是住宅平面形式由过去的以圆形或方形为主逐渐演变为以长方形为主;其三是住宅的结构以多室房屋更为流行。

同类推荐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蛟川闻知录

    蛟川闻知录

    镇海,古称蛟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后梁开平三年闰八月(公元909年9月),吴越王钱镠在浙东甬江口两岸设置望海县至今,1100多年来,镇海人民在这片甬江三角洲秀丽富饶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幸福美满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 中庸(全集)

    中庸(全集)

    《中庸》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战国子思所作。它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它作为平民哲学,其核心是修养心性的中庸之道。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因而此书既是一部处世宝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为了便于读者读懂、读通《中庸》这部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本书吸取了其他《中庸》版本的精髓,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现代活用的体例,进行了全面细致、有总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读,以此引导读者理解其中精要,运用“中庸”的智慧修养心性,完善自我。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热门推荐
  • 创界之我的弼戒党

    创界之我的弼戒党

    黑暗无处不在,你们真不应该希望发生在我的身上!他们以为我会有恐惧,但事实上他们充满了对我的恐惧!还有,爱情什么的不应该只是性和力吗!的确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 The Thesmophoriazusae

    The Thesmophoriazusa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金暖妻:慕少,请节制

    千金暖妻:慕少,请节制

    她,颜家最孤傲的养女,却嫁给了全城最矜贵的慕氏帝少,坐上了人人艳羡的位置。人前,恩爱,人后,酸楚。她嫁,只为报恩,保颜家安然。他娶,只为复仇,解心底怨恨。“到底要怎么样,你才能放了我?”“休想!除非你死!”恨的开始,只能以死来结束。当他心底里深爱的女人,带着他们的女儿重新归来。而她,怀孕六周,在她想要守住这段婚姻时,他却选择放弃她。一纸离婚协议,让两人的关系彻底了断。多年后,她以顶尖设计师的身份再次回归,他将她堵在墙角,“颜念曦,谁许你带着我的孩子离开的?”“慕少,谁说孩子是你的?”她,矢口否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水而行

    逆水而行

    霍品从鸡心湖缩回目光,眼睛又涩又胀。侧过头揉揉,眼前顿时一片模糊。一个人向霍品跑来,霍品怎么也看不清。到跟前儿,是刘会计。霍品问这么慌张,出啥事了?刘会计边揩汗边说吴乡长让霍品开会。霍品说知道了,却不动弹,目光再次抛向鸡心湖。湖水刚刚融化,泛着青色的光泽,在湖水映照下,岸边那排红房子格外刺眼。刘会计焦急地说,吴乡长让现在就去。霍品不答,却瞅着刘会计脖子上的伤痕问,又挂彩了?刘会计捂着脖子嘿嘿笑,不再催促。霍品这才往回走,慢悠悠的。霍品前后当了二十多年村长,乡政府大门进了无数次,现在却挺犯愁进去。不想见吴石。
  • 梦幻同人之现世再聚

    梦幻同人之现世再聚

    纷争的过往已成回忆,曾经的英雄们也渐渐的归隐于各地。曾经那无数场惊世的救世之战也慢慢的变成了老人与小童讲述的传说。曾经的那些存活下来的英雄们再无人知晓,更甚的那些失去元神的英雄石躯上......
  • 复仇

    复仇

    复仇是隐秘的。在书中,作者对这两个字惜墨如金。然而,可怕的复仇在字里行间暗潮涌动。在《监狱》中,隐藏多年的仇恨在血淋淋的命案后慢慢浮出水面。姐姐对妹妹开枪后,真相扑面而来。在《不速之客》中,陌生人悄然来到美国北部的一个小镇,一位酒吧老板在莫名好奇心的驱使下展开调查,揭开陌生人是杀人凶手的真实身份,并把他交付给仇家。就这样,没有警察,没有审判,小镇又悄悄地恢复往日的宁静。西默农钟爱的麦格雷在面对外国人时也会慌了阵脚。异乡人的行为,似乎有着麦格雷琢磨不透的独特逻辑。在《麦格雷与纳乌赫事件》中,麦格雷起初无法理解异乡男子的作案动机。真相大白之后,他才发现,血案的背后是经年累月的屈辱……
  • 作女

    作女

    张抗抗编著的《作女》是一部女性自我肯定、自我宣泄泄、自我拯救的“她世纪”档案,现代版花木兰对独立与自由的精神宣言,作女说:我“作”故我在。 讲述了女主人公“卓尔” 和一群京城女性“作”的故事。每个“作女”都各有各的“作”法,都有一段精采的故事,她们既认真又能干,既聪慧又矜持,活得风光,过得潇洒,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体现了对几千年来的男权社会戒律、规则的颠覆与反抗。只要你睁大眼睛,就会发现,其实本书故事的主人公“作女”卓尔就生活在你我身边:或是妻子、情人,或是同事、朋友,甚至就是你的女儿、姐妹。 “她”和“她们”挑战社会、永不安分。一路吸引着男性的目光、公众的诧异,身后有事业的辉煌,但更多的是两性废墟。然而,我“作”故我在,“作女”不需要 同情,她们心中永远有一张翠绿翠绿的爱床……
  • 宫杀:最毒女人心

    宫杀:最毒女人心

    一个姿色平庸的妃嫔,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长姐死在宫闱的阴谋中,为了报仇,为了让自己在后宫这片荆棘地存活下去,她拒绝了心爱的男人,伸出自己纤细柔美的双手,伸向欲望的深渊,一切的一切究竟只是为了报仇还是为了告诉自己原来是活着的?……(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QQ群:32893122)
  • 落第士子鸣冤路

    落第士子鸣冤路

    黄昏时候,怪石嶙峋古木参天的山道上出现了一支三十多人的骑兵部队,士兵们一个个箭上弦刀出鞘,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队伍中间是一乘双人抬的轿子,上面坐着五品顶戴的同州知府汪天仁。此刻,他悠闲地闭着眼睛,肥胖的两腮随着轿子的颤动一下一下地跳着。军官刘俊看着晚霞渐渐隐去的山林,心里禁不住犯起愁来。此地名叫“惊魂岭”,时常有盗贼出没杀人越货,是南江道上第一险路。临行时,章巡抚左交代右叮嘱,说汪知府是科场舞弊案最重要的人证,千万出不得半点差错……可汪知府拒绝骑马,人抬着轿子无论如何也走不快。他一个小小的巡抚院军官,面对这个骄横的朝廷命官,却也是无可奈何。
  • 妒记

    妒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