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9900000008

第8章 交际的魅力(2)

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能唱歌,不能说笑话,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闹架拌嘴,总之,什么开心的事也不能做。世界最酷毒的刑罚要算幽禁和充军,逼得你和你所常接近的人们分开,让你尝无亲无友那种孤寂的滋味。人必须接近人,你如果不信,请你闭关独居十天半个月,再走到十字街头在人群中挤一挤,你心里会感到说不出来的快慰,仿佛过了一次大瘾,虽然街上那些行人在平时没有一个让你瞧得上眼。

人是一种怪物,自己是一个人,却要显得瞧不起人,要孤高自赏,要闭门谢客,要把心里所想的看成神妙不可言说,“不可与俗人道”,其实潜意识里面唯恐人不注意自己,不知道自己,不赞赏自己。世间最欢喜守秘密的人往往也是最不能守秘密的人。他们对你说:“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他不能不告诉你,却忘记你也不能不告诉人。这所谓“不能”实在出于天性中一种极大的压迫力。人需要朋友,如同人需要泄露秘密,都由天性中一种压迫力在驱遣。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不满足就可以威胁到生命的健全。

益友和损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第十六》)

【今译】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朋友直爽,朋友信实,朋友见闻广博,这就有益了。朋友虚浮,朋友圆滑,朋友夸夸其谈,这就有害了。”

【评注】

朱子曰: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便,平声,习熟也。辟,婢亦反。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善柔,谓工于媚而不谅。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三者损益,正相反也。尹氏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而其损益有如是者,可不谨哉?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关系是重要的人际关系,友谊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友谊能带来温暖,友谊能带来力量,通过朋友这扇窗,你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人人都渴望交到一位好朋友,人人都渴望获得一份真友情,但朋友有好坏之分,好朋友帮助你,让你成长更成功;坏朋友麻烦你,引你走上歪路。所以一个人在交友时需要慎重,需要有所选择。

孔子告诫说,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要亲近正直、诚实、博学的益友,远离虚伪、谄媚、言过其实的损友。

和正直的人交朋友,我们会受到他的人格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做人有责任感,说真话,做实事,对于任何事物,既心态平和又坚持原则,这样,能给我们带来许多财富: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

友谅,就是诚实的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就说什么;心里头怎么想的,就让它怎么表现出来,这是诚实的表现。诚实最主要的在于不假不欺,这里的不欺是“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诚实的人,言行一致,不文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诚实的人总是以真实的一i面出现在朋友面前,不管什么人,也不管什么时候,所以诚实的人总能赢得朋友的信任。

多闻,就是见闻广博,知识面宽,就像“诚实”和“守信”联系在一起一样,“多闻”和“博学”也常联系在一起。博学多闻的人总让人敬慕。博学多闻的人,在事业上屡有建树,因为他们知识丰富,胸襟远大,思路开阔,不但不会死守条条框框,而且有明确的目标和犀利的目光,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增长我们的见识,多闻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的助益。

相反,不能和虚伪的人交朋友,不能和谄媚的人交朋友,不能和言过其实的人交朋友。

虚伪的人是危险分子,他爱掩过饰非,喜欢做作,谦逊过分如俗话说的“过谦者多诈,过默者藏奸”,皮笑肉不笑,嘴里像抹了蜜,然而,甜言蜜语的背后却是虚情假意、关键时刻只顾自己。

谄媚的人笑里藏刀,内心恶毒,喜欢背后说人的坏话,挑拨离间,行动诡秘,态度暧昧;当面奉承,背后诋毁;貌似朋友,热情扑面,实则利用,借刀杀人;造谣生事,心狠手辣,自以为手段高明,得意非凡。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双面人,”十分可恶,当面对你和颜悦色,恭维奉承,背后却对你捅刀子,诋毁你,其心理十分阴暗。

言过其实的人人天生一副伶牙俐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但实际上他肚子里没有多少真东西,华而不实,“绣花枕头一包草”。

无论做人做事,还是为人处世,我们都要亲近益友,远离损友,朋友的好坏不是商品标签,贴在脸上一目了然。孔子要求我们用知识去体会,用经验做对比,提高对人和事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明亮的眼睛明辨是非,美好的心灵感悟是非,坚持不懈地努力实践检验是非,结交益友为自己储备能量,远离损友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友谊的距离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第四》)

【今译】

子游说:“事奉国君,太烦琐,便会受到羞辱。对待朋友,太烦琐,便会遭到疏远。”

【评注】

胡氏曰: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止。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范氏曰:君臣朋友皆以义合,故其事同也。

子游,名言偃,子游是他的字,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颇具管理才能。

数,读shuo,宋代学者程颐解释为烦数,也就是烦琐,子游说,辅佐领导,历数其事而频繁进谏,这是自取其辱啊。朋友交往,多次劝导他的言行,反而会使朋友感到难堪不快而疏远自己。

有一篇《豪猪的哲学》寓言,说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了尖刺,大家挤在一起过冬,它们老有一种困惑,就是不知道大家在一起以什么样的距离取暖最好,离的稍微远一点,冬天就冷,互相借不到热气,大家就往一起靠,结果一旦靠近了,彼此的刺尖扎着对方了,于是又开始远离对方,但是再远的话大家又觉得寒冷,又想借助别人的体温取暖,就再靠近,看看又受伤了,然后再拉远距离,多少次磨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论语》里无处不有哲学,朋友的问题就是哲学的问题。子游说的“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向我们传达的讯息是,无论对领导还是对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远近的分寸,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亲人朋友之间也应该保持,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一旦没有这种尊重,越过了尺度,一切过于亲近,亲近得彼此都不独立了,这就潜藏着隐患,这就离疏远不远了。

有人说,好朋友之间也要保持距离。既然是好朋友,那为何还要保持距离,这样不就彼此疏远,缺乏诚意吗?

人为什么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就是因为被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在同性还是异性之间都一样。但两个人不管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彼此所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没有差异那就是两人同体了,就不存在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了。

正如一对处于“蜜月期”的新婚男女一样,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触碰彼此的差异和缺点,并且这种差异表现得越来越多,结婚之前,他们一直在求同,眼里闪烁的尽是对方的优点,而经过一个阶段后,求同的动力变小,差异就显露出来,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直至最后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相互挑剔、批评,然后人离情散。

朋友之间交往的艺术与夫妻之间相处的艺术有些共同之处,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你有了好朋友,与其因为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适度保持距离,以免碰撞,而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关系。所以,我们交友时要多参考子游说的那句话。

我们怎样与朋友友好相处呢?子贡也曾就此问题咨询过他的老师,孔子的答复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第十二》)看到朋友有做得不对的地方,犯了错误,你要忠心地加以劝告,善意地加以引导,如果他不听劝告,也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孔子与子游都是讲与好朋友相处要有个度,要保持距离。朋友之交在于信,在于义,但是朋友之所以为朋友,在于保持适度的距离,不要以为自己的见识就是唯一,别人就必须听取,我们的意见可以坦诚提供给朋友参考,我们有义务为朋友提供帮助,但是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朋友一定服从于我们的意志。

称得上是朋友的人,是志同道合的人,是容易交流沟通的人,更是坦诚相待直言相告的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所以自以为是朋友,关系很铁很深,两个人一帽子厚,每当看到朋友不妥之处的时候就由不得要发表意见,要求对方改正,以为这才是对朋友负责的表现。

但孔子说在与朋友交往中要很好地把握“度”:对朋友要忠,要及时忠告,还要善道之,注意讲求方式方法,做恰当的引导,尤其要点到为止,不可一意孤行,否则很可能事与愿违而自取其辱。

孔子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朋友是两个相互独立而平等的主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处于“和而不同”的状态。因此,当发现对方有缺点时,要负责任地为其指出来,开导、引导、启发,帮其改正,但不能包办,因为你不能代替他思考,更不能代替他行动。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谁也不能代替谁思考,谁也不能代替谁选择。我们只能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委婉地告诉朋友,至于听取与否,取决于他自己,由他自己决定,你不要凌驾于朋友之上,替朋友设计。任何人都是独立的,朋友更是独立的,他们都是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他们对生活的感受都是独特的。

不必强人所难,也不要自以为是。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是故亲得以合者,乃得以亲而离。”(《庄子·山木篇》)孔子也在《论语》中点名赞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的交友之道,他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平仲,即晏婴,史书称他为晏子,也就是“晏子使楚”中的晏子。这位晏子很善于与人交朋友,虽然交往很久,仍旧保持恭敬。庄子的“淡如水”,孔子说晏子的“善与人交,久而久之”就是朋友间保持一定距离,讲原则。这样孰是孰非,善恶曲直,易于评判。有错则改,无错则勉,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双方是心存敬意的,这样才可能长久。

我们是一家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第十二》)

【今译】

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做一个君子,严谨而不放纵,对待别人恭敬而合乎礼制,到处都可以是兄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评注】

胡氏曰:子夏“四海皆兄弟”之言,特以广司马牛之意,意圆而语滞者也。惟圣人则无此病矣。且子夏知此而以哭子丧明,则以蔽于爱而昧于理,是以不能践其言尔。

司马牛发出的这个感慨在《左传·哀公今十四年》有详细记载:宋国桓魋,也就是司马牛的哥哥依恃受到景公宠爱而变得骄盈自大,景公感到他这样做终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暗中谋划想杀掉桓魑。

还没来得及实施,桓魑先行策划谋反,景公要司马牛的另一个哥哥向巢率兵去讨伐桓魑,向巢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兄弟动手呢?他带着军队和桓魑一起叛乱。最终两人都失败了,被迫逃向国外。司马牛因为两个哥哥的事情在宋国也呆不下去了,便拿出封地和玉玺买了一条命,四处流亡。

有一次,司马牛很感伤地说:“别人都有好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听到这句话,于是劝他放开胸怀,冥冥中自有安排,不要想太多,一个人只要为人做事严肃认真,不出差错,与人相交恭谨有礼,这样,天下之大,到处都不缺朋友,何必为没有好兄弟而伤心呢?子夏的意思是,在恭敬礼义这些共同原则的基础上,大家可以和谐相处,像兄弟似的,一家人相亲相爱。

人在家里或在一个环境中生活久了,父母兄弟朋友都很了解你,这种因相知而相爱的感情是美好的。但是人难免要去新的地方开辟新的生活,这时候一片生疏,该怎么办呢?《礼记》上说:曾子的学生要离开老师、同学到晋国去工作,很动感情,说:“我没有知己了!”曾子说:“何必这样呢?

轻松地去吧。到那里能与你相知的人以朋友相处;不能与你相知的人,同样,以礼义相处;宽厚待人,把事做好,少发议论,大家就能像兄弟一样在一起共事了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这种交际方式可以说是很重要的。

一位老太太坐在小镇郊外的马路边纳凉。有个年轻人来到老人面前问道:“请问老人家,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正打算搬来住呢!”老太太看了一下年轻人,反问道:“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年轻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里没快乐可言,因此我打算到这儿来住。”老太太叹口气,说:“小伙子,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儿差不多。”年轻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

过了一会儿,一位姑娘来到老太太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她。这位姑娘说:“哦!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的工作发展的小镇,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老太太面露笑容,说:“姑娘,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好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正如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为人处世能力。”在今天这个讲究人际关系的时代里,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也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融洽相处。

能够与人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大度的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

救人要救急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第六》)

【今译】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为子华的母亲请求小米,孔子说:“给六斗。”

冉求请加一点,孔子说:“给十六斗。”冉有却给了八十斗。孔子说:“子华到齐国去,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贵重的皮大衣。我听说过,君子救人只雪中送炭,而不锦上添花。”

【评注】

程子曰:夫子之使子华,子华为夫子使,义也,而冉子乃为之请。

圣人宽容,不欲直拒人,故与之少,所以示不当与也;请益而与之亦少,所以示不当益也。求未达而自与之多,则已过矣,故夫子非之。盖赤苟至乏,则夫子必自周之,不待请矣。

子华姓公西,名赤,子华是他的字。在年龄上,他比孔子小上24岁。

同类推荐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本书分为两部分:《孟子与滕文公》、《孟子与告子》。在这本书里,南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论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应有的立身、处世精神,结合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阐发。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怵惕。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人权哲学导论

    人权哲学导论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西方人权思想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马克思的发展源流,对人权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哲学解读,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客观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与研判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该书从哲学角度系统梳理并解读了古希腊至今中外人权思想的发展源流与理论内涵,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了客观评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研判了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作者指出,人权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权利问题。不管是作为具有高度价值统摄作用的哲学范畴,还是作为具有实际价值参照作用的法治范畴,人权实践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社会基础。人权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生命真谛就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理想,而且更是一种行动。从世界范围看,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肆意破坏和践踏人权原则的托词和借口,人权价值理想的普遍性绝不能成为某些国家或利益集团推行强权政治和文化霸权的标签和工具。国际间的人权保护与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协商的基础之上,严格依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说人权是西方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还不如说是东方的四合院,和合相生。
  • 知行合一王阳明,修身养性曾国藩

    知行合一王阳明,修身养性曾国藩

    本书集王阳明和曾国藩的精华于一炉,将他们立世、做人、修身密切相关的语录精华采撷,并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解释,辅以经典的古今中外事例论证。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热门推荐
  • 阿P新传

    阿P新传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豪门恩宠:前妻不要跑

    豪门恩宠:前妻不要跑

    母亲意外坠海,尸骨无存,在救援的七十二小时里,他却一分也没有出现,回到家里,却发现他正与小三恩爱,急促走到两人面前,一巴掌扇在那女人脸上,随而转头对着他吼道:“从此,我们毫不相干!”她直接冲了出去。她一夜未归,他派人到处寻找,翌日,他却在房间里发现了离婚协议书,只女方处正规正矩的签着她的名字。而紧接着便又收到手下那传来她跳海的消息……三年后度假村庄偶然相遇,两人四目相对……她逃,他追。“女人,既然你没死,就给我滚回家带孩子去!”
  •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中三个故事都深深刻下了抗日战争的印迹。这是我们民族不应也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作者在故事中进行了文学艺术化的反映——不论是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雪祭》),抑或是出家希望求得解脱(《禅悟》),甚至是新的世纪以后到东瀛的留学,都可看出近八十年前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伤口还隐隐作痛,更可看出作者并非出于个人情绪的痛苦记忆和深刻反思一直在持续。这样的反思对中华民族来说永远不会过时,对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来说也是如此。尽管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期距今已久,但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题新昌所居

    题新昌所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把微笑留给孩子

    把微笑留给孩子

    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育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现出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或记录着教师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展现出教师奉献爱心的热忱。
  • 我欲屠天

    我欲屠天

    无极大陆,大周皇朝衰败,七国征战无数年,家族、宗门林立,是时百家争鸣,无数强者幡然崛起,大陆乱,各族争霸,荒兽窥探,人族生灵涂炭。强者享天地封号,掌御众生;弱者命如萍草,无立锥之地。且看一代废柴少年,如何逆天崛起……
  • 记游

    记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决定毗尼经

    佛说决定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洗冤师

    洗冤师

    人有冤,抱恨终生;鬼有冤,难下九泉。我是一名洗冤师,专替冤鬼还愿,送亡者上路。我的诡异经历接连不断。鬼玺、蛙人、双鬼拍门、公鸡下蛋、人面狗,总之是举头三尺有冤魂。别喘气,别瞪眼,跟我走进那个神秘诡谲的地方。
  • 掌门要逆天

    掌门要逆天

    新书《我能把你变成NPC》已发布,请支持!武道世界亘古传说:灵潮起时,众生疯魔!三千年一轮回,血色一甲子!如今,武道世界在武盟的统治下已经三千年,灵潮将起!值此大变之际,沈奇魂穿少年掌门之身,且看他手握系统,收如星天才,捡如山宝物,演无穷神功,带领玄门弟子不断创造奇迹!逆天崛起!直抵永生!(武道境界:后天、先天、虚境、神通···)【书友裙——260206320,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