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7000000013

第13章 诗歌的青年意气(3)

李白曾说过诗歌应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将清新自然作为诗歌的语言风格,使诗篇呈现出一种明净、清纯之美。例如《宣城见杜鹃花》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清灵幽静;如《赠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朴实真诚;《早发白帝城》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流畅自然。它们都有一种经过提纯之后归于明净的美,一种浸润着飘逸的灵动之美。

李白之所以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不仅是因为他把屈原之后的浪漫诗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他歌颂理想,蔑视权贵,形成了高傲而独立的人格,让许多生活在尘俗之中的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他特立独行的勇气,赞叹他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表达了他对李白、杜甫的倾慕之情。此后李贺、苏轼、陆游、辛弃疾、龚自珍等都深受李白诗的影响,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浪漫情调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的地位还在于他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也是六朝以来诗歌发展道路的集大成者。一方面李白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廓清了齐梁诗风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充分吸收了六朝诗歌的精华,特别是鲍照、阴铿、庾信等诗人和南朝民歌的清新自然,从而形成了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李白的才力和诗情,正是六朝诗歌讲究天工和思力相统一的产物。李白是幸运的,他成长于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经历了一个欣欣向荣、充满乐观精神的时代,从而成长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四、杜甫:历尽沧桑的人生书写

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浪漫精神的体现,那么杜甫则代表了安史之乱前后大部分士人的忧患意识和写实精神。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天宝年间繁荣的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危机,也遭逢了天下大乱的颠沛流离,品尝到了国破家亡的悲欢离合。他们在突如其来的社会动荡面前,失去了浪漫的幻想,变得苍老成熟了许多。他们不再单凭少年精神去讴歌理想,而是更加现实地思考国家的危亡和百姓的安乐,用他们充满沧桑感的笔触去刻画风雨飘摇中的社会和人生。在这种背景下,唐诗发生了变化,开始向着深沉、苍凉的方向发展,仿佛天气由夏入秋,渐渐带有一丝凉意似的。

杜甫就是处在这一转变中的诗人(图1-11)。他一方面继承了盛唐诗歌的博大、宽广和浑厚,并在其中加入了更多的辛酸和沧桑,使盛唐诗歌的清新明快带有了深沉忧郁的基调;另一方面,他更多采用思力来写诗,充分利用格律、技巧来推动诗歌形式的完善,从而成为唐代具有集大成性质的诗人,成为唐诗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杜甫(712—770),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远祖杜预为西晋名将,曾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杜甫一直引以为豪。后家族迁居巩县,祖父杜审言为“文章四友”之一,父亲杜闲曾为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母亲是崔融的女儿。在这样的家庭里,杜甫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自己很小就开始学习诗歌,十五岁就能与当地的文人们交往。二十岁以后,他便开始漫游,先去吴越,后走江南,再返洛阳。他参加过进士考试,考场失意后,又漫游齐赵,天宝三年(744)又回洛阳。在洛阳,他遇到了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二人同游梁、宋,遇到高适,三人一起又游玩了大半年。然后杜甫到兖州探望父亲,与李白分开。

天宝五年(746),杜甫到京城长安寻找出仕的机会,但李林甫把持朝政,嫉贤妒能,于是杜甫只能蹉跎无奈地等待机遇。第二年,朝廷举行制举考试,李林甫没有录取一人,却向玄宗汇报说“野无遗贤”。在接二连三的挫折中,杜甫不仅精神上受到打击,而且经济上也日趋困难。他屡次三番干谒达官贵人,希望能获得他们的引荐和帮助,但毫无结果。他甚至利用朝廷祭祀大典,写文章呈献,但最终还是石沉大海。在这种百般无奈的等待和无边的失落中,杜甫逐渐由一个士人变成了一个生活困顿的市民。饥寒交迫,使他与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他说自己“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①,在见识了贵族的骄奢淫逸和百姓生不如死的社会现状后,特别是回到奉先县家中,“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②,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对社会的观察更加理性,对百姓的痛苦体会得更加深切,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考也更加冷峻。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先把妻子儿女从奉先县安置到白水(今陕西白水县)。不久,白水被叛军攻打,杜甫又携着家人向北逃难,以难民的身份,尝遍了流浪和逃亡的全部酸辛。等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他立刻把家人安置在鄜州,打算只身投奔。他的《春望》、《哀江头》、《月夜》等诗作,就是困在长安时感慨国破家亡、思念远方妻儿时所写的。

后来,杜甫寻找机会逃出了长安,衣衫褴褛,在凤翔见到了唐肃宗。肃宗看他赤诚投靠,任其为左拾遗,担负劝谏和荐贤的职责,杜甫的奔波总算得到了回报,做了这个从八品的官。但不久,他就上疏替自己的布衣之交、因兵败被降职的房琯说情。这件事惹火了肃宗,经过一番审讯,虽然宣告他无罪,却被打发回家探亲,这说明统治者已经疏远了他。杜甫一路走,一路看,写下了长诗《北征》。该诗记述了兵荒马乱下诗人的困苦。长安收复后,杜甫和妻子儿女回到长安,继续担任左拾遗。第二年,他被调到华州做司功参军,管理祭祀、教育等事务。在这一连串的政治失意中,杜甫越来越多地关注下层百姓的生活,他用沉重的笔触记述了其所见所闻,完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等诗作,奠定了自己诗歌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可惜杜甫只在华州工作了一年多。由于关中地区发生大饥荒,杜甫一方面迫于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感到自己在这里并不会有什么出路,就辞职西行,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入蜀,到达成都。上元元年(760),他在高适等人的资助下,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了草堂,总算结束了四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在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资助和举荐下,杜甫一度担任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在成都的这五六年间,是杜甫心境较为平静的时期,他和农民交往,作了一些平和的田园诗,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春夜喜雨》。但严武去世后,杜甫便失去依靠,只好顺江而下去寻求新路。由于沿江的湿气太重,杜甫得了肺病和风痹,脚部有些麻痹,只好在夔州停滞了一年九个月。这是杜甫身心憔悴的时期,也是他晚年诗歌创作的高峰,特别是经过一生的磨难,他形成了沉郁苍劲的诗风;而一直不懈的创作,又使他对七律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把这种诗体的艺术容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顿挫的结构中抒写情志,用凝练的笔触描写景物,《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充分代表了他律诗的最高成就。

大历三年(768),杜甫的病情稍轻,他就出三峡至江陵,因兵乱未消而不能回归洛阳,只好流落在江陵、公安、岳阳、长沙、衡州一带。他没有亲朋,只能在船上度日,衣食无着,贫病交加,于大历五年(770)冬,死于漂泊的小船上,终年五十九岁。

李白潇洒飘逸、自由不羁,是一个值得羡慕的人;杜甫则深沉执著、宽厚博大,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用赤诚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国家、百姓、亲朋好友以及妻子儿女无尽的关怀和担忧。

以饥寒之身而忧怀天下,是杜甫最为崇高的品质。杜甫早年,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充满了进取精神和浪漫情结。但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困顿,使他对达官贵族失去了希望,也使他开始面对下层百姓。特别是在逃难和漂泊的过程中,他得到了最下层百姓的帮助,使他意识到了自己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因而他常常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上,去写他们的困苦和遭遇。但杜甫也始终没有忘记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他在冷静的观察中思考,在无穷的焦虑中沉思,仍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他用诗歌来记述当时重大的事件:如用《前出塞》论拓边战争的残酷,用《兵车行》写百姓的生离死别,用《丽人行》讽刺权贵们的骄奢淫逸,用《春望》记述国破家亡的沉痛。虽然自己衣食无着,他仍怀着“穷年忧黎元”的炽热情怀,忧国忧民,而不是像当时有些诗人那样,在遭逢失意以后,不再关心民瘼,而是抱着“独善其身”的观念,躲到寺院或者别墅中诵经,以自我保全。

以宽容精神善待人生,是杜甫最为博大的襟怀。杜甫虽然历尽贫寒,却总对朋友、亲人、邻里甚至自然山水充满无尽的热爱和关心。他与李白是好朋友,常常赞叹李白的“飘然思不群”,先后作了十几首诗来思念他。他还作了大量的赠别诗,来勉励每一个朋友,或要勇于承担责任,或要靖国安民,或要清正廉洁,或要保重身体,处处流露出对朋友的无尽牵挂和真诚期待。或许是常年漂泊,他对妻子儿女总是牵肠挂肚,他不仅在烽火连天中思念家信,而且在月夜中想念妻子,还痛惜小儿的早夭,笑看儿子的顽皮,体现出一个丈夫和父亲深沉的责任感。此外,他对山水美景的赞叹,对一草一木的观察,也都充满了深厚的怜爱之情,无论景色开朗明媚还是阴沉伤感,都令他诗情涌动,都成为他情志得以表述的最好媒介。

杜甫之所以成为一个集大成的诗人,是因为他用史诗一样的笔触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真切地表现了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状,也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幸的遭遇和心路历程。他的描写细腻真实,客观冷静,因而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而且他的诗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凝聚了这段历史最为深刻、惨痛的一幕幕,使我们在体察历史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诗歌所能达到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感染力。

善于叙事是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的重要原因。任何文学作品都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社会现实,抒情诗书写的是一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哲理诗则表达的是人们的思考和认识,但叙事的作品则更为直观地展现一个时代的社会形态。杜甫充分利用叙事诗特别是乐府诗这一体裁,多角度地展现了安史之乱中人们的喜怒哀乐,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仿佛经历了一段段历历在目的生离死别。例如在他典型的叙事诗《新婚别》中,杜甫选取了新娘和新郎的暮婚晨告别这一镜头,用这种特殊的遭遇来刻画新娘的心理状况。面对刚刚成亲却要面临离别甚至不知能否再见的丈夫,新娘一方面表达了他希望和丈夫不分离的情感,希望能随丈夫一同到军营,“与君永相望”;另一方面也表述了她在家国危亡时的理性,她担心自己到军队会影响士气,因而希望丈夫不要挂念自己,“努力事戎行”。该诗作通过塑造这样一位忠于爱情又通情达理的妇女形象,既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表达了人民希望平息战乱的愿望。这种典型的艺术概括,还体现在他“三吏”、“三别”的其他篇章中。叙事作品所塑造的鲜明形象、所展现出来的社会环境以及故事流程,能够表现出历史进程中最为深刻、独特的一角,因而杜甫的叙事诗成为我们了解唐代历史的一个灵动的窗口。

这种把论断和情感寄托在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使杜甫的叙事诗具有感人的力量。诗歌叙事不同于历史叙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诗歌叙述客观事件时,常常要浸润着许多主观的情感、论断,以寄予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观念。杜甫常常充分利用细节描写来激发读者的感情,如《兵车行》中的“爷娘妻子走相送”,渲染出一幅妻离子别的出征场面,国破家亡的惨痛、作者的同情和伤感跃然纸上。诗人能通过简单的描述寄托深厚的情感。他还多借用对话或独白的手法塑造人物,如《垂老别》以一位老人口吻叙述自己的从军经历,《无家别》以一个单身汉的自言自语来写其不幸遭遇,而《新安吏》、《潼关吏》则通过对话来叙述。言语之间,主人公的遭遇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传达。特别是《石壕吏》先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又写“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看似客观的叙述中,隐藏着作者鲜明的爱憎倾向,结尾写“独与老翁别”,更寄托了作者的沉痛之感和无奈之意。

将沉郁顿挫的风格贯穿到各种各样的诗体中,是杜甫成为集大成者的又一原因。杜甫诗歌在形式上博采众家之长,其所创作的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甚至绝句、乐府诗都被后人推崇①。例如五古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七古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洗兵马》,五律的《月夜》、《春望》,七律的《秋兴八首》、《登高》等,乐府歌行体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都充分发挥了各种体式的声情意蕴,把这些诗体的艺术容量发展到极致。它们或雄浑奔放,或悲壮沉痛,或清新自然,或简朴古直,多彩多姿,但总体来看,却总有沉郁之气、顿挫之感。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他认为沉郁是他诗歌的意境内容方面的特征,而顿挫是他的诗歌技法所表现出来的声情感。这是有道理的。杜甫的诗歌意境雄浑深沉,气氛悲凉苍茫,章法曲折多变,音韵抑扬顿挫,语言凝练含蓄,即词约意丰、言简意赅。在内容上,他把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形式上,则对此前各种诗体进行探索,特别是对七言律诗的技法作了全面的创新,使之成为后代诗歌创作的重要体式。

杜甫虽然也有高超的才情,但由于生活经历和性格的原因,他的诗歌更多的不是表现飞扬的才性和浪漫的诗思,而是带有一种思力的安排。我们常常能够深入到他的诗歌内部,看出他在诗歌意境、声韵、词汇上面的刻意追求。因而他的诗歌总带有一种思致的、沉淀的和凝重的美感,区别于李白的巧夺天工、无迹可求。这一方面反映了杜甫在学习前代诗歌、继承盛唐精神的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并确立一种新的诗学规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谢灵运所开辟的重视思力的诗歌发展道路得到了更为鲜明的凸现。此后,白居易、韩愈、李贺、黄庭坚等都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试图从各个方向通过“笔补造化”的方法,在“盛唐难续”之中,寻找诗歌的自新之路,从而拉开了唐宋之际诗歌转型的大幕。

同类推荐
  • 中国的眸子

    中国的眸子

    在一个新时期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处境还是心境,我们这代人是中国土地上一批最复杂、最独特的人——一边为祖国与民族的新生唱着赞歌,一边为自己作了那个时代陪葬的青春唱起挽歌;回忆噩梦般的过去,我们这代人得比别人多双份的勇气;走向曙色中的未来,我们这代人得比别人多几倍的辛劳。毛泽东的两句话,那意思还真是说对了。收在本书中的几篇作品,肯定与读者已经见得太多的浅吟自斟、杯水微澜以及具有某种装饰性、仅有动物性的作品迥然不同,除了命运使然外,还因为自上世纪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现实,以及这现实中总有披裹斑斓神话的历史暗度陈仓,让我常常有捕捉它们并解读它们的强烈冲动。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她出身名门,背负家族仇恨,她有将相之才,无 奈生为女儿之身。造化弄人,她辗转于朝局宫争,生 如夏花之绚烂,终归于青史行间。她就是——上官婉 儿。朱丹红编著的《上官婉儿(参差碧岫耸莲花)(精) 》为“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上官婉儿(参差 碧岫耸莲花)(精)》记述了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传奇经历。
  •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本书是以辽宁地区作家为评论和研究对象的专题著作。本书既不同于一般的作品评论集,也不同于一般的文艺理论专著,而是使评论跃升到审美研究层次的一种给创作以理论评量与推动的专题论著。本书多视角、全领域地扫描了辽宁文坛近年的创作现状,涉及的作家达30余人,主要有王充闾、王向锋、女真等人,是研究辽宁作家的读者和评论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如何阅读欣赏套装(全集)

    如何阅读欣赏套装(全集)

    美国备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的作品,《如何阅读欣赏套装》共3册:《如何欣赏一部电影》《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二十堂课梳理电影的各种元素,带我们踏上欣赏电影之旅;读懂小说的22个法则: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迈向文学探索之路,找到“蘑菇”,是多么容易且富有乐趣,旅行的目的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吃一顿饭也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雨雪天也不是天气预报的问题。这些文学中隐而不说的含义,借助作者阅读文学的3件法宝、20多个小诀窍、300部作品的赏析,丰富你的阅读体验!
热门推荐
  • 重生武林大至尊

    重生武林大至尊

    叮!恭喜宿主,解锁“大至尊系统”。检测系统至尊点已达100,系统即将自动升级……恭喜玩家,系统升级至lv1,请领取您的一级大礼包!功能解锁:至尊商城。您好,我是商城助手小陌,很高兴为您服务。至尊商城将为您提供——雷霆剑法:雷霆剑圣的成名绝技,剑生雷霆,威力无穷!狂风刀:凉山刀王狂蛮绝招,刀出如风,千影重重!洗髓液:脱胎换骨,宛如重获新生!红花油:专治各类跌打扭伤,骨折断肢!功力换取:可凭至尊点换取十年功力!……检测到系统至尊点已达1000,系统将为您自动升级至lv2。功能解锁……秦命意外重生到《大武林》世界中,并获得系统——“大至尊”!书友群:788409328
  • 武仙传

    武仙传

    十年,他孤苦无依,一介奴隶。二十年,他朝闻仙道,夜着月色。四十年,他修武小成,修得平生第一件宝器。百年后,他纵横天地,身披朝阳龙于星野。千年拈碎成往事,所谓爱恨无外乎于水月庭阁。证道之路不计岁月,其漫漫而修远兮,吾自当上下而求索。且让龙飞为你呈现一副波澜壮阔的以武成仙路。
  • 卓越管理者的365堂必修课

    卓越管理者的365堂必修课

    本书是为每一位有志成为管理者或正在任职 的管理者量身打造的管理成功教程,从管理 者内在的素质到外在的形象,从用人、授权 到激励、协调,从决策、战略到危机、创新 等,由浅入深地阐述了每一位管理者从平凡 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365堂必修课,并 总结了中外著名企业经典的管理案例,提炼 出世界一流管理者的管理箴言,提供了管理 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的解决方案。通 过本书,你可以使你的管理生涯更富有活力, 极大地提升你作为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迅速 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 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
  • 中国ShEO

    中国ShEO

    本书是从中国女性领导力这么一个独特的视角,为剖析中国商务环境的现实做出了富有创意的杰出贡献。李教授从她的海量调研中精选了13位卓越的华人女性领袖,作为本书的经典案例。这些女性有些是中欧的校友,她们来自不同的行业,跨越不同的时代和地理背景。为了配合李教授的主题研究,她们在此书中敞开胸怀,分享了她们作为女性商业领袖的精彩经历和独到见解。
  • 我的金牌教练

    我的金牌教练

    职场菜鸟李子柒,在爸妈和表姐的怂恿下报名学车。哪知,此去经年、侯门似海深!不但经常被冷峻教练批斗,满地找毛的事情更是多不胜举······“报告教练,学员李子柒报道。”科二第一天,李子柒因课晚到了,但是为了给教练留下一个好印象,她还是主动打了招呼。执着名册,冷峻异常的男人手指在她的名字上摩挲着,清冽命道“上车试试!”闻言,李子柒没敢耽误,麻溜儿的爬上了车。教练“你以前开过车吗?”李子柒“没有······”教练“开车要用方向盘知道吗?”李子柒“额······这个知道······”教练“那你还坐在副驾驶干嘛!!难道你要用意念开车?”李子柒“······”脸红中,全场哄然大笑!!
  • 喂,少年

    喂,少年

    即使翻过那篇后边全是黑夜,至少记忆中尚且还有一米繁华可循。如果一个吻可以燃烧尽一整个青春的华美,我也宁愿用一整个命运的黑暗来交换。本文讲述两个少年的故事:一个生活在国土燃烧的时候,天赋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一个生活在青春和爱的当代,自由与压抑是成长的交响。纪念我们,最最美好的少年时代。
  • 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上)

    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上)

    健康长寿,几乎是每个人的期盼,而年轻的人们,大多过早离去和被病痛折磨,健康的生命远远少于预期,其中健康至关重要,关系着人的成长,左右着人的生命,没有了健康,就算再有钱,再有权也换不来一个好的身体。本书精选了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健康保健的奥秘和知识,力图打开那知悉不多的密码,让每个青少年都健康成长。
  • 品格决定成功

    品格决定成功

    本书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从、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伟大等人生的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为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
  • 巴黎圣母院(经典译林)

    巴黎圣母院(经典译林)

    《巴黎圣母院》以1482年路易十一治下的法国为背景,描述了吉卜赛女郎与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罗、弃儿卡西莫多之间的纠葛,文采斐然,气势恢宏,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皆被放大。长相奇丑、既聋且哑的卡西莫多有着一颗高尚纯洁的心。爱斯美拉达是美丽、纯洁的舞女,因不屈从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罗的欲望,被他陷害致死。卡西莫多因失去心目中的偶像而绝望,愤怒地把弗洛罗从顶楼推下摔死,自己也到公墓,在爱斯美拉达的尸体旁自尽。
  • 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

    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

    继《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之后,陶瓷兔子的又一部成长智慧集。一个人的修养,看失意时的善良。得意而不张狂已是很难,失意却不带戾气更是难能可贵。每天面对着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烦扰和生活的琐碎,在这个节奏奇快、人人脚底生风的社会中,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又如何才能坚守自己的本心?这本书有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