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900000012

第12章 孙中山:手不释卷 无不博览的表率

孙中山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几十年来,孙中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都要读些书,甚至在火线指挥作战的时候,也都带有书籍。据英国康德黎医生说,孙中山对于外交、法律、矿物、农业、畜牧、机械、政治、经济等书都有兴趣,而且攻读勤奋。吴稚晖也说:“(孙中山)于古今中外有用之书,可称无书不读。什么《十三经》、二十四史,什么《民约论》、《资本论》,只要有关政术治道、有益民生国用的书,一有空隙,就马上把卷展玩,心就领,神就会。”他一生好学,被同时代人誉为“手不释卷”、“无不博览”的表率。

伦敦图书馆的日日夜夜

自幼爱好读书的孙中山,在少年时代就接受了中华文化传统教育,他予“三代两汉之文”相当熟悉,在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医学堂求学时,又自置了一部二十四史通读。南华医学堂的图书室,也是他常去的场所。一天他在图书室见到一部英汉对照的《四书》。觉得书里的英文翻译注释,较朱熹注疏更为明了,就借出放在身边时常研读。

孙中山最早接触的海外图书馆,是在檀香山求学期间的檀岛图书馆。在那里他阅读了欧美哲学、历史和人物传记,久久难忘。

1887年,他在香港西医学院(今香港大学医学院)攻读了5年,为了选读课外读物,学校图书馆是他常去的地方。这期间的读书,对他革命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很有影响。他最爱读的有《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进化论》,以及华盛顿、林肯等的传记,因为深谙英语,以致在读了赫胥黎名著后,对严复所译的《天演论》提出歧义,认为译者把Evolution译为“天演”是错了的,准确的应译为“进化”。Evolution另一意思是军队操练。严复是海军学校出身,所以译错了。

孙中山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的习惯。几年后,他和越南志士潘佩珠见面,就潘写的《越南亡国史》侃侃而谈,致使作者惊叹不已,原来孙中山早就研读过了。

1894年,孙中山以“振兴中华”宗旨成立兴中会,决心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在此后10多年的海外流亡生涯中,他仍念念不忘于读书,充分利用所在地的图书馆。1896年在英国伦敦,这位革命先行者,经康德黎医生营救,在被囚中脱险后,有两年多时间留在欧洲,在伦敦大英博物院附属图书馆,获得一张为期半年的读者阅览证,在那里孜孜以求长达59天。他读了卢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哲学、政治学著作,对法国、英国、瑞士和美国等国家的政体国体和政治原理做过认真的解析。也就在这时,又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令他神往。后来他在1912年辞卸民国临时总统时,曾以《社会主义之派别及方法》为题讲演,讲演里谈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他说:“厥后有德国麦克司者出,苦心孤诣,研究资本主义,垂36年之久,著有《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遂成为有系统之学理。”晚年孙中山回忆这段日子时曾说:“英国在当时关于文化的设备也是很齐备的。有一间图书馆,其中所藏的书籍总有好几百万种。无论关于什么问题的书籍都是很丰富的。马克思便每天在那间图书馆内去研究。”①因为经常在图书馆,他竟与图书馆英国馆长相识,双方商榷学问,谈论中国的《诗经》和唐韩愈的作品。孙中山求知的勤奋,还可见自伦敦清政府驻英公使馆雇佣的前来监视的密探报告:他的行动很有规律,几乎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他不变地总是进阅览室,并停留几小时,偶然的为要吃些点心,就离开到布莱街金谷面包公司,之后,有时仍回大英博物院图书馆。

在大英图书馆和后来他求读的瑞士伯尔尼图书馆,孙中山还有目的地搜寻、阅读当时几乎所有能看到的太平天国史料。他认真地读了英国呤唎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这是呤唎回国后于1866年写的回忆录。孙中山是这部书的第一个中国读者。“读书要多读新出版的名著,这样才能渊博”

孙中山读书成癖,他也鼓励周围的人多读书,读好书。

1910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公余对“最新的欧美社会学说,无不浏览”,还向参加同盟会的侨胞介绍说,读书要广泛,不但要看社会党的书,也要看无政府主义和有关提倡土地单税的书,“他们有他们的理论,也都为穷人着想。”为此,他且将随身携带的俄国无政府主义作品《面包掠夺》、亨利·佐治《进步与贫困》等书交给他们阅读,让更多的人懂得道理。

孙中山重视书,尤其关注新书的功能。1923年,黄季陆在美国纽约买了两部刚出版的新书:《近代政治问题》、《战后欧洲新宪法》,当在广州向孙中山作介绍时,他说已经看过了其中一本《近代政治问题》;黄把书打开一看,“书中用红蓝铅笔划了许多的横线,有些地方打着问号,书的上方偶然发现了不少的圈和叉等等的记号”。孙中山是很注意信息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瞬息万变,因此他常说“读书要多读新出版的名著,这样才能渊博,才能吸收新知”。“不然便追不上时代,一个人追不上时代便会变作一个落伍者。”

孙中山重视欧美新著、名著,但从不轻视、忽视中华传统文化,不薄古人爱今人。他读书有选择、有标准。他说:“我所攻者乃革命之学问,凡一切学术有可以助我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我皆用以为研究的资料,以组成我的革命学。”从这个概念为基点,孙中山读古书,是为汲取有利于革命和建设的养料。他写《孙文学说》时就征引了大量古籍,为了解决“神农氏日中为市”的依据,寻找了《史记》等书,他在《建国方略》中确定乍浦、澉浦间的海塘为东方大港,为此查阅了浙江水陆道里记和有关地方志。为了查明古中国制造舟车、发明火药,找了《格致镜原》、《事物纪始》;认识郑和下西洋和当时海舶构造,参考了费信《星槎胜览》,寻求先秦学术各个流派;查询了马辅《绎史》。孙中山不愧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始终正确对待和应用自己民族的文化,“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古人为我书记”。②

香山路上小图书室

孙中山读书,更爱买书,买书成为他难以改变的一个习惯。书,也成为他最宝贵的财产。

早在孙中山檀香山求学期间,就节余零用钱用来买书。1908年,他在伦敦时,生活拮据,有个爱国华侨曹亚伯,羡慕他的为人,在中国华侨间募捐,凑集了三四十个英镑。几天后,他们再去探望,却见孙中山津津有味在读书,身边堆满了书,里面有卢梭《民约论》、《富兰克林自传》和拜伦的诗集等著作。原来他把接济的钱大都买了书。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寓居上海,嗜好仍是读书、买书。据卫士马湘回忆就有两次:一次是和宋庆龄一起赴棋盘街(福州路),选购了大批线装书;一次是在北四川路购得大批外文书籍和制图仪器。1922年,每天必读几份报刊的孙中山,当得悉美国驻沪领事馆要拍卖美籍律师佑尼遗书后,就要了一份目录,阅后说很好,于是全部收购、阅读。3个月后他赴广州时,很多书上都已划上了批注。

孙中山爱买书,在当时是有极高透明度的。据时人回忆,孙中山身边是藏不下钱的,“偶有余钱,辄用以购书。在上海、广州期间,还常直接向外国订购图书。他读书并非囿于名著,而在于有否价值,像威廉《经济史诠释》,亦购阅之”。他后来对黄昌谷说:“我几十年来,因为革命,居无立所,每年所买的书籍,读完了之后,便送给朋友去了。至于读过的书籍的种类和数目,记不清楚。大概在我革命失败的时候,每年所花的书籍费,至少有四五千元,若是在革命很忙的时候,所花的书籍费便不大多,大概只有二三千元。”

每年要花几千元,这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嗜书如命的孙中山,除了日常费用,金钱几乎全用在书本上了。难怪他每到一处,在住处就俨然有个图书室。若干年后,宋庆龄曾回忆当年情景说:“我的丈夫有许多书,他的室内四壁挂满了各种地图。每晚,他最喜爱的事,是铺开巨幅中国山水、运河图,弯腰勾出渠道、港口、铁路等等,而我给他管马克思、恩格斯,还有著名科学家和汉道科·埃利斯、危普顿·华克莱等写的书,那是我当学徒的日子。”现今坐落在上海香山路的孙中山故居,仍保留着当年孙中山生前的布局,楼下的书房(约占全屋面积三分之一)壁上挂着地图,四面都栉次鳞比陈列着顶到天花板的玻璃书橱,书橱里摆着许多书籍,这就是1918年期间,孙中山读书写作的小图书室。

①《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63页。

②《孙文学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盛巽昌)

链接1925年3月,福州召开孙中山逝世追悼会,楹柱上挽联极佳,为人称绝。上联为

古文家何振岱集陈子昂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下联为词人卢少洲集文天祥句:“下为河岳,上为日星”。余思1.请说出孙中山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后两句。

2.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确定北方大港、南方大港在哪里?

3.20世界海峡两岸出版了不少孙中山原著,请举出其中的5种。

同类推荐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信仰导航

    信仰导航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融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这本小册子,侧重于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与引导,着重阐述如何科学、生动、有效地开展以“六个为什么”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热门推荐
  • 中华女杰(古代卷)

    中华女杰(古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杨建、张侃侃编著的《中华女杰(古代卷)》选取了中国古代(远古至淸朝)20位女英雄(女豪杰),讲述她们的故事,宣扬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优秀品质和风范。《中华女杰(古代卷)》遴选人物有妇好、孟母、王昭君、蔡文姬、文成公主、佘赛花、梁红玉、秦良玉等。
  • 没有爱情,我们还能谋生

    没有爱情,我们还能谋生

    初恋最美好的事莫过于,那是你用最纯粹的感情去最舍得爱一个人的时候。22岁时,一场别有用心的恶作剧让沈以念与初恋男友陆子晨不辞而别,和好友林泽枫远赴巴黎。六年后,沈以念携丈夫林泽枫的骨灰回国工作,再遇事业有成的陆子晨,并受邀为他的未婚妻王诗蓝设计婚纱。当一切水落石出,当当年不辞而别的真相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让沈以念只能对陆子晨说:“不是每一对相爱的人都能在一起,我们只是凡夫俗子,终要各自嫁娶,没有爱情虽然不能称之为活,但还可以谋生,终究要完成生活。”
  •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民间笑话(民间幽默笑话集)

    民间笑话(民间幽默笑话集)

    笑话在古今民间文学中都大量存在。为了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并使之读后内心发笑、精神受益、心灵得到陶冶,编者从古今笑话中精选了一些优秀篇章,根据现代人口味作适当修改,并根据国内外笑话分类学的方法,主要从便于读者阅读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类。
  • 爱情不设限

    爱情不设限

    力克胡哲在澳大利亚长大,他四肢皆无降临人世,曾心存疑惑,不知道自己能否拥有人生伴侣。在世界的另一端,墨西哥长大的日籍女孩宫原佳苗目睹了父母的分道扬镳,她怀疑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婚姻是否真的存在。两个人经历了感情挫折人,终于不可思议地相遇了。永不放弃的心,给了力克强大的勇气,他说这一生都无法抓住佳苗的手,但他只要抓住她的心,就可以将这遗憾填补。佳苗也终于知道了谁才值得陪伴一生:一个男人,在情感世界里拥有主动、强大、不放弃的精神,将超越一切外在的不完美!
  • 神魔之盛世红莲

    神魔之盛世红莲

    新书《香骨妖姬》已发,请多多支持!新婚之夜,她把诛魔剑插入他的胸膛。他深深的看着她,没有愤怒,没有惊讶,只有平静。他问:“为什么?”她说:“我爱的是帝君。”一把诛魔,一弯射神,两朵古莲,一尾白鱼,一只红狐。远古神话,强大力量,看不同界族的他们,如何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 病儿父亲日记(2003—2006)

    病儿父亲日记(2003—2006)

    杭州儿保已经来过三次了,都是叫了别人的车带了儿子来。但哪一次都没这次这样沉重……前面两次都是感冒发热,而这次却是因为脸上的浮肿。其实从上周六就已经开始紧张和沉重了。
  • 重生之凰权天下

    重生之凰权天下

    金牌女佣兵执行任务遭妹妹推下悬崖,队友也行保护她而坠落崖底,而她却无意中穿越到异世,穿越到这副让世人鄙视不屑的花痴女身上?她要回去!她要复仇!她要让所有人知道,她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 不可不读的最有趣的动物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有趣的动物故事

    人类历史 就像是一条漫长的河,它孕育了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们怎样以有限的时间去学习这些人类智慧的成果呢?如果有一种简便的途径能让小朋友们轻松地学习“人类的故事”,那真是善莫大焉。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 赠言赠诗篇(名人佳作)

    赠言赠诗篇(名人佳作)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