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2000000013

第13章 瓢语

[中国]曹聚仁。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想刊行一本小品散文,题名“瓢语”。朋友们问了我的出处,他们以为是费解。我说,出处见于《逸士传》,说那位隐士许由双手捧水而饮,有人就送他一只瓢儿,他就用瓢勺水,饮毕,挂在树枝上。风吹来了,这瓢儿拍打拍打作响。许由听了厌烦了,又把瓢儿丢掉了。人生许多事,也就像瓢儿一般的;许多文字,说了还是不说的好。其后不久,读到了辛稼轩词,原来他早已说过了。那首词用《水龙吟》的词调,云: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零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故应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这首词,上下两阕,用了两个瓢饮的故事,后面的便是我所说的许由故事。那一时期,辛稼轩正退隐在上饶,在铅山县东二十五里许得瓢泉,“其一规圆如臼,其一直规如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可鉴。”

他因此题了《瓢泉词》。

让我注解一下:上半阕是用颜渊的故事。孔老夫子对这位居陋巷的弟子是十分赞许的,所以说:“贤哉回也。”对于乐天知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一份处世道理,一般人是不大明白的。进一步看,这位居陋巷的高足弟子,对于孔老夫子的一车两马,凄凄惶惶,有时是不免怀疑的。这么一想,又变成了楚狂接舆的想法了。下半阕,想到人生种种,有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位和先主鱼水相得的诸葛亮先生,虽说定了三分,回头一看,五丈原上,星沉魂逝,又何如陇中高卧呢?(“瓢”,一鸣而被打碎,何如哑着不鸣呢,辛氏的看法正是如此。)

有一段时期,虽说是烽火弥天,但我初到上饶这个山城,依然过着隐士般生活。四郊闲步,不时唤起了辛稼轩的词中景物。(稼轩词第四卷,正为《瓢泉之什》。)他有一首《三山戏作》云:“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此意,我自以为颇体会得的。

辛稼轩和陆放翁,都是南宋初期的血性男子,其见之于诗词,每多慷慨激昂之语。可是他们最能懂得田家真乐。小女初读书,我便教她念辛稼轩的《清平乐》(辛氏居上饶时的《村居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前年小女也在北京,她忽然对我说:“爸爸,我懂得辛稼轩那首词了。”这也可说是瓢语的一解。启明老人有诗云:“幼安豪气倾侪辈,却有闲情念小童。应是贪馋有同意,溪头呆看剥莲蓬。”我想他一定把这首词念给孩子们听的。

同类推荐
  •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只要拥有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品格,无论生活中有多少艰难险阻,人生之路都会信步无阻。
  •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随笔集。分为人生篇、社会篇、工作篇、党建篇、家庭篇共五辑,是作者近七十年人生经历的真实、真切的感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真实、真诚的吸引力,每一句话,包括党建篇在内,都是一种发自肺腹的言说。他的真有一种感染力,令读者不由得也真起来。
  •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文学理论向度研究

    文学理论向度研究

    本书以向度作为考察文学理论的全新视角,通过分析并探讨载体向度、本体向度、读者向度与文学之外的文论向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创新研究,可作为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专业学生考研、专升本、自学考试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被评为“有见解的、内容扎实的、有益于我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值得一读的一书”。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热门推荐
  • 药堂秋暮

    药堂秋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锦绣芳华

    锦绣芳华

    她一面柔情蜜意,一面暗中筹谋。他一面百般宠溺,一面筑起藩篱。亲人、夫君,谁为重。丽人、权势,何为轻。凤枭同巢,相爱相争。
  • 针锋天下

    针锋天下

    沈星空,生于贫困之家,虽然勉强上了医科大学,但生活仍然窘迫尴尬,受尽了身边人的白眼。一次倒霉的遭遇,他与一只变异黄蜂无意间狭路相逢,结果胜者死去,败者却得到一根神奇的蜂尾金针,从此他的命运华丽转身,强悍的人生无需解释。【起点第二编辑组】【桃花派都市小说2010初冬巨献】【四年七部全本小说,八百万字钻石信誉保证】【郑重声明:桃花老张小说唯一授权发布网站为起点中文网】【敬请支持原创,远离盗版】
  •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条横亘于欧亚之间,绵延数千里,历时2000年的贸易通道有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书共有19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紧紧围绕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军事强国在丝绸之路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事。
  • 自闲觉禅师语录

    自闲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族传说系列(四)

    战族传说系列(四)

    段眉道:“不愧是我的女儿!嘿嘿,牧野静风也太低估我了,若是他真的以为刀诀是真的,岂不早已杀了我们灭口?又何必多费心思,派众多属下看守?风宫势力遍布天下,我们此刻离他们不过二十余里,他们怎么可能迟迟追寻不到我们?牧野静风想借杜柏的人头,骗取真正的刀诀,真是痴心妄想……
  • 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

    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

    傲月寒选编的《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精选了2012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武侠小说作品。《2012年中国武侠小说精选》中的这些文章反映了2012年度我国武侠小说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绛雪园古方选注

    绛雪园古方选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王逃婚罗曼史

    女王逃婚罗曼史

    唉…难怪人家说一旦人衰起运来就会无药可救,喏!她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就是因为洗澡的时候摔倒了,所以就无厘头的掉进了另一个世界里,最倒霉的是她刚到达的地方居然是别人的浴桶!!!哇啊啊!!!!这个男人是谁啊?为什么她和他都没有穿衣服,而且泡在水里,难道是…鸳鸯浴?!哇啊啊!!救命啊!!色狼!!———————————————————————————————————————才华横溢的蛮横国师——绰隐:“女王陛下,您已经窥视了臣下的身体,所以您要对臣下负责!您必须娶臣下!”家财万贯的霸道少爷——霖蓦:“不管你是高高在上的女王,还是霖府的平凡管家,你!蓝若涵!我嫁定了!”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曲凡:“本来我是打算永远做一个自由人,但是自从遇到你之后我的心就被束缚了,所以我决定这辈子都跟着你了!”冷若冰霜的无情宫主——肆幽:“娶我!笨女人!否则!后果自负!”弱不禁风的纯洁少年——清煦:“呜…小涵不要煦儿了吗?呜…煦儿要永远跟你在一起!”柔情似水的神医谷主——梵唯:“纵使我有起死回生的医术,我也救不了已经被你侵蚀的真心,涵儿,只有你能救我了!”番外人物之流失21世纪的青楼男子——云颜:“我额前的梅花,永生只为你而绽放!”———————————————————————————————————————啊!!!这、这都什么跟什么啊!逼婚成奸?!她不要啊!!!不行!!她不能就这样屈服于这些魔爪之下,一个字!逃!就这样,她——蓝若涵的逃婚史拉开了序幕…———————————————————————————————————————此文轻松,简单,希望亲们在看完此文后能感受到和女主一样纯粹的幸福。最后感谢支持我的亲们。么个~~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