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3400000012

第12章 史学名句——通鉴兴衰(2)

【译文】有多个策略,就不容易糊涂;听取意见不忘掉根本,便不容易被人所迷惑。

《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译文】不能让天下的百姓受苦而一个人获利。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译文】耳力好能听得远,视力好能看到微小的东西。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只能抵挡一个人的剑法,不值得学习,要学,就学抵抗万人的兵法。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能怎么办呢?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安排?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做大事不要顾及细小的枝节,讲大礼展出不用顾及小的谦让。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先采取行动就可以控制别人,后采取行动则会被人所控制。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出自《史记·魏世家》)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出自《史记·魏世家》)

【译文】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烧完,火就不会灭。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灭危害,只能使危害扩大。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出自《史记·楚元王世家》)

【译文】安危与否在于发布什么法令。存亡与否在于任用什么人。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其末立见。(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译文】一个有才能的人身处世间,就好像把锥子装进口袋,立刻可以看见锥尖从口袋里钻出来。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出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译文】强弓射出的箭,到了落地的时候,力量已尽,就连薄绢也射不穿;疾风刮到最后,微弱的连大雁的羽毛也飘不起来。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译文】听了批评的意见,能自我反省的叫做聪明,能主动检查自己的叫做明智,能克制自己私心的叫做有力量。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译文】不顺耳的话像良药一样,甜言蜜语却像病菌一样。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译文】法令不能施行,是因为当官的人带头知法犯法。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宴列传》)

【译文】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出自《史记·管宴列传》)

【译文】处理政务的人,应善于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出自《史记·管宴列传》)

【译文】相识的人很多,知心朋友却极少。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出自《史记·陆贾列传》)

【译文】骑马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可以还在马上治理呢?比喻可以用武力得天下,但却不能再用武力来治理天下,而是应讲究治术。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能实行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够说清楚,能说清楚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很好地去实行。

隐忍就功名。(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译文】暗中克制忍耐来成就一番功业。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诽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出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译文】到了应该作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太阳中午以后就会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会亏缺。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去修饰容貌。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出自《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大海没有挑拣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就能申明他的美德。

慈母多败儿而严家无格虏。(出自《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出自《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人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地位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生活贫困。

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稳步向前。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分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打了败仗的将领,不能再谈论勇敢;亡了国的士大夫,不能再谋划兴存的事情。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说明要有所作为,一定要抓住时机。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译文】价值千金的狐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木,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建成的;夏商周三代的功业,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能完成的。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先以国家的危急为主,个人的恩怨为次。

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两只老鼠在洞中争斗,哪一个更勇敢些,哪一个就能获胜。

兴必虑衰,安心思危。(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文】兴盛时要考虑到衰败,平安时要想到时刻都会有危险。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出自《史记·游侠列传》)

【译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去履行。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出自《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出自《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他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出自《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蜕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出自《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出自《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译文】善于经营的商人总是将自己的财富隐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修养深厚的君子总是谦虚忍让,看起来就像愚鲁的人一样。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文】家中有千金,不坐在堂屋檐下。

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女子无论美丑,入宫便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与不贤,一旦走上仕途,难免会受到怀疑。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不如士之谔谔。(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译文】一千张羊皮,抵不上一领狐腋,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抵不上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译文】事物发展有它必然的归宿,人情世态有它本来的面貌。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不叫则罢了,一叫就会使人震惊。

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序》)

【译文】如果商人不做买卖,粮食、物品和财富就无法流通;如果掌管山泽的人不开发利用资源,那么财富就会减少。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致富没有固定的行业,财货也不会总是属于某一个人。对于有能力的人,财富就像车的辐条一样聚集在车轴的周围,对于没有能力的人,财富就像破碎的瓦片一样,很快就消失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礼产生于富而废弃于贫困,所以君子富有可表现其美德;平民富有也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鱼生在深渊里,而兽聚集在深山里。人富裕了仁义也会归附。

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经商的人多了,就会使粮食生产不足,而货物有剩余。说明农、商之间要平衡发展。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在没有财力的时候,应该努力创造财富,等到有了一些财富后,就要靠才智来经营;财富多了,就要努力争取赚钱的时机,这才是发财的常理。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货品的价格上涨到极高时就会降下来,下跌到极低时就会涨上去。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当货品的价格极高时,就要像扔掉粪土一样赶快抛售;当货品的价格极低时,就要像购买珍宝一样趁机购买。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受人一顿饭的恩惠也要报答,被人瞪一眼的怨恨也要报复。反映的是古人恩怨相报的标准。现常用“睚眦必报”来形容人斤斤计较的做法,含有贬义。

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出自《史记·吴王濞传》)

【译文】同是坏人就会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爱好相同就会互相挽留;志同道合就会互相成全。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出自《史记·郑世家赞》)

【译文】为了追求钱财、权势而结交的朋友,一旦权势、钱财不存在,交往就疏远了。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出自《史记·魏豹列传》)

【译文】人的一生,就好像骏马从一条缝隙上飞驰而过一样,瞬间即逝。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由此可见《礼》是用来节制约束人的,《乐》是用来诱发人心平和的,《书》是用来述说政事的,《诗》是用来表达情意的,《易》是用来讲变化的,《春秋》是用来论述道义的。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同类推荐
  •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本书深刻阐明了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的先进文化力量及其建设的战略意义,揭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呼唤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合、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十二门论疏

    十二门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婚欲醉

    婚婚欲醉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人说婚姻是家,家是一个你未知却有向往,一个让你无怨无悔的付出,让你承担着一切责任,让你付出更多爱,的却不求回报的未知,往往我们都知道却毫不犹豫踏进和开拓属于他们未知,有悲剧也有欢笑,一切的未知需要摸索和经营。
  • 穷乡书记

    穷乡书记

    湖东村的大堤没有炸,洪水是在赖崇明倒下之后十多分钟渐渐退下去的。赖崇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听小田一说,就要爬起来去乡里看看。小田按住他,说你还挂着水呢!赖崇明叹口气,说全乡损失这么大,我愧对几万人民啊!小田劝道,赖书记,天灾人祸谁也挡不住的。你又何必内疚呢!稍时又告诉赖崇明,张乡长在这里看你一天一夜了,他嘱托我醒来告诉你,他说他对不住你。赖崇明一听乐了,这个老张真有意思,他怎么对不住我的呢!小田说,反正我也说不清楚,我见张乡长当时的表情很复杂,也很动情,后来吴县长、李秘书他们来了,他就没说下去。正说话,赖崇明的父亲挎着一篮子鸡进来了,小田急忙走到走廊上,让他们父子俩说话。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青少年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效。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太上无双

    太上无双

    她,荒淫无度,色遍朝野,只做了六个月的皇帝就被赶下朝堂。他,东渊第一美男,从不近女色,自视清高,却不想最终还是爱上了那个“多情”的她。她对他不断利用,原以为他会对她要求什么,若果是她力所能及,又不与自己的初衷相违背,她定然会相帮,?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提。“刘本阙,我虽不明白你为何要找护国神玉,亦不清楚你缘何要佯装多情。然而只要是你想的,我都会设法为你达成心愿。所以你大可不必急着与我撇清,只要──好好利用我便得了。”瞬深瞬深,自以为一瞬情深,到头来才发现是情深只一瞬。
  • 极道甜心大追捕

    极道甜心大追捕

    战国学园统一后改名为大秦学园,大秦学园新学生会主席胡亥为人阴险,把大秦学园搞得一团糟。项羽不顾大明星的身份,选择再次回到大秦学园,虽然此时的学园已经没有曾深爱的她,但项羽身边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叽叽喳喳的小助理虞妙弋,元气少女虞妙弋认定自己就是项羽命中注定的虞姬,发誓不追到项羽决不罢休,从此小乌鸦虞妙弋对项羽展开了一系列的围追堵截。在新的大秦学园里,刘邦、张良、韩信等风云人物齐登场,学生会长争夺战在大秦学园里悄悄地拉开帷幕……而小乌鸦虞妙弋能否在这纷纷扰扰的学园里捕获到项羽的真心呢?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少,宠妻请低调

    帝少,宠妻请低调

    “陆先生,太太把她妹妹骂哭了!”“我的老婆温柔贤惠,怎么会骂人?肯定是对方蓄意陷害,让她给我老婆道歉!”“太太打了李家的三小姐,还抢了人家的客户。”
  • The Prophet of Berkeley Square

    The Prophet of Berkeley Squa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