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3400000004

第4章 经学名句——教化天下(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译文】司马牛问如何才可以称之为“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畏惧,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时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愁什么畏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人家都有兄弟,惟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都是命中注定的,富贵都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只要严肃谨慎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那么天下人就都是兄弟啊。君子何须忧愁没有兄弟呢?”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译文】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但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政权是立不住的。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译文】对一个人,喜爱他的时候就希望他永远活着,厌恶他的时候就恨不得他马上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帮别人做成坏事。小人则正相反。”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译文】季康子询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作恶的坏人,而去亲近为善的好人,如何呢?”孔子答道:“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要是想做好事,百姓也会做好事的。在位的人的品德就好比风,位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草上有风,草一定会顺风倒下的。”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译文】曾子说:“君子用讲习诗书礼乐文章来聚合朋友,依靠朋友来帮助培养仁德。”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译文】如果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不能兴建起来。礼乐制度兴建不起来,刑罚就不会恰当执行。刑罚执行得不恰当,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做才好。所以君子确定名分必须名实相符,说出来一定要可以实行。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只是没有一点草率马虎的地方罢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译文】孔子说:“君主本身品行端正,不用发令百姓就会照着去做;君主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行政长官,问怎样处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一味追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译文】孔子说:“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与之相交往,也一定要找狂或狷的人相交往。狂者有进取心,敢作敢为;狷者拘谨,洁身自好,绝不肯做坏事。”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但不盲从附和;小人只求完全一致(或盲从附和),却不能和谐。”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而不骄纵,小人骄傲放肆而不安详舒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译文】孔子说:“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国家政治清明,做官拿俸禄,这是无可非议的;国家政治昏暗,仍然做官拿俸禄,就是可耻的。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要正言正行;国家政治昏暗,还要正行,但说话要随和顺从。”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有好的言论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只要他见到财利能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而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还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是完人了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君子日渐进步,追求仁义;小人日渐堕落,追求财利。”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门面给别人看。”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而做得少为耻辱。”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无能呀。”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仇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怎样报答恩惠呢?应该是用公平无私来对待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贤人逃避乱世而隐居;次一等的离开乱国避到别的地方去;又次一些的见到人家不好的脸色就避开;再次一点的听到人家有恶言才避开。”孔子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子路夜里住在石门,(次日清晨进城)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坚持去做的人吗?”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出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在上位的人重视礼,那么百姓就容易听从指挥了。”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谈论而不同他谈论,这是失掉友人错过人才;不可以与他谈论而与他谈论了,这是浪费言语。有智的人既不失掉友人错过人才,也不浪费言语。”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没有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把工具磨得精良适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他人,就可以避免怨恨了。”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行事的根本,用礼法来实行义,用谦逊的态度来表达义,靠诚信来完成义。这才是君子啊!”

子曰:“君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君子就怕死后没有好的名声被人称颂。”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矜持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推举选拔人才,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错误而抹杀他讲的正确的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意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君子忧道不忧贫。(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君子只担心道学不成或不能行,不担忧贫穷。”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从小事上去衡量他,但可以让其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能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在小事上衡量他的是非。”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是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各人的主张不同,就不相互谋划商讨。”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天下太平的时候,制礼作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决定;天下动乱的时候,制礼作乐和出兵打仗就由诸侯决定。由诸侯决定,大概传到十代很少有不失掉君位的;由大夫决定,传到五代很少有不失掉政权的;由家臣来执掌国家的命令,传到三代很少有不失掉政权的。天下如果太平,政权就不会在大夫手里;天下如果太平,老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虚伪做作的人交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侍奉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未到该说话时而抢先说,叫做急躁;已经该说了还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这叫瞎了眼。”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戒除: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除的是迷恋女色;等到壮年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惕争强好斗;等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的是贪得无厌。”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知天命而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的人,蔑视圣人的话。”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的资质;经过学习而有知识的,是次一等;遇到了困难再去学习的,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了。”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本来是相同的,只是因为生长的环境不同才相距甚远了。”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出自《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在上位的人学了道,就能惠爱苍生,普通百姓学了道,就容易役使了。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出自《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让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一些鸟兽虫草的名字。”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出自《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义是最高尚的。君子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就会沦为强盗。”

子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出自《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孔子说:“惟独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无礼;疏远了,他们就怨恨。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译文】过去的事一去不返了,将来的事还有改正的机会。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出自《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译文】君子之所以要从政做官,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啊。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译文】子夏说:“每天都知道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已经掌握的,这样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译文】子夏说:“广博地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译文】子夏说:“君子有三种变化:远看外表庄严可畏,接近他则温和可亲,他的话则严正精确。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译文】子夏说:“在德操大节上不要超过界限,在一些小节上有点违犯是可以的。”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译文】子夏说:“做官要做得好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才可以做官。”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译文】孟孙氏任命阳肤为司法刑狱长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当政的人失去正道,百姓离心离德已经很久了。如果了解了百姓实情,应当同情怜悯他们,而不要沾沾自喜。”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出自《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译文】孔子说:“不懂天命,就无法成为君子;不知道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不知道如何分辨别人的言论,就无法了解认识他人。”

《孟子》简介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同类推荐
  •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从庄严古典的科隆大教堂到地理名城格林威治古城,从自由象征自由女神像到沙漠隔壁的纳斯卡巨画,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涌现出了数不尽的文化奇迹。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普洱溯源

    普洱溯源

    近年来,普洱茶经历了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业界业外人士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见地,有褒扬者,有贬抑者,这很正常。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思想框在框子里去统一,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炒作也好,市场规律也罢,毕竟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了一股普洱茶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使普洱茶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还普洱茶之真正面目。
  • 和谐处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和谐处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毁坏王

    毁坏王

    天道之下有八大道系,八道各有千秋,各有天赋特技。空行道,陆战道,御海道,御兽道,鬼灵道,天愈道,御宝道,御阵道。主角穿越而来,开启第九毁坏道。作为毫无根基的新道,面对古老八道欺压不屑,如何上位成功,是个艰难挑战。既然成了毁坏王,那势要将自己毁坏道,推向至高神坛。
  • 不死灵神

    不死灵神

    这个世界,有着强大的战技,顶级的战兽,还有着强大的五行修炼者。传说中的洪荒战兽,逆天的战荒境强者,当强大的魔灵师到来时,身怀至宝的主角该如何自处?当黑暗之主的锋芒遮蔽了苍穹时,水火本源力临身的主角,如何一步步打破禁忌,率领着众多强者杀伐天下?弹指间,翻天覆海,转瞬间,灰飞烟灭!光怪陆离的异世界,灵识不灭,灵神不死,且观一个凡人如何走上恒古的巅峰,抱得美人入怀,成就那不死之灵神,君临天下!
  • 地理探谜

    地理探谜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 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 深入浅出, 生动可读, 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 能够加深思考, 启迪智慧, 开阔视野,增加知识, 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 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 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 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蜀山剑侠传(全集)

    蜀山剑侠传(全集)

    还珠楼主殿堂级巨著,一部奇幻仙侠修真的百科全书。金庸、古龙、倪匡、温瑞安乃至白先勇,他们都曾在这个没有极限的世界里飞去来,并在震荡的余波中构建了自己的文学世界。《蜀山剑侠传》为还珠楼主代表作,以其海阔天空、任意所之的想象,雄奇瑰丽、变化莫测的笔法,历来为读者青睐。温瑞安有一番精当评语说:“还珠楼主运用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武侠小说带人了一个剑仙幽幻的境界,他那极为深厚的国学底子、浩瀚千变的文字能力,对道、释、儒哲思糅合的独到见解,无论写景造境、叙物述人,文采繁富典丽、奇诡纷陈,每有精彩的描写,奇句妙造,令人感觉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来真要屏息凝神、一气呵成,又叹为观止、匪夷所思。”倪匡则将《蜀山剑侠传》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足见其作为中国俗文学集大成作品之一,远非“武侠小说”四字所能概括。这一点,读者当能慢慢体会。
  • 会说才有影响力

    会说才有影响力

    好口才说服人,好口才打动人,好口才影响人。掌握了说话的本领,你就拥有了成功的优势。本书不讲沟通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帮你分析为什么不敢说,为什么说不好的原因,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说话的技巧,告诉你不要因自卑、胆怯、羞怯而捆住你的嘴,从而困住你的能力和魅力;不要以为口若悬河、吹牛瞎侃就能征服对方,赢得人脉。唯有站对立场、把握力度、该开口时就开口,才能说出影响周围环境的话,能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 抱错娘子进对房

    抱错娘子进对房

    他是龙堡的大少爷,俊美无双却也病入膏肓,娶亲冲喜却每次都不顺当,新娘子不是死就是疯,终于,老天厚待了他一次,让他抱得美人入了洞房,却完全没注意到他身后,有个崩溃的声音在叫:老兄,她是我媳妇……
  • 好人生靠修行

    好人生靠修行

    我们总是会对“完美”充满了想望与期待,也总是会渴求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好人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引发情绪的无辜躁动、牢骚与怨叹。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我:一个不完美的我;一个完美的我。所以要学会接纳这个不完美,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地修行,相信定会拥有一个好人生。
  • 今生就要认定你

    今生就要认定你

    一个是富家豪门的千金小姐,一个是海边渔夫家的女儿。这样的两个人却因为二十五年前的一个错误,彼此交换了命运。李季儿,原本是名门富豪的千金,却因为一个错误成为了穷人家的女儿,一朝沉沦,变成了别人的情妇。夏岚,原本是海边穷渔夫的女儿,也因为一个错误成为名门千金的小姐,从此锦衣玉食,女仆成群,还有一个天神般的男子深深挚爱。皇甫绝,皇甫集团的继承人,二十岁就成为金融界的风云人物,从此在商场之上叱咤风云,谈笑风生。拥有众多的情妇,而李季儿只是其中的一个。于是二十五年后,他们的命运彼此相错。“一千万,我给你一千万,从此以后你就是我的情妇,我会让你的母亲安全的活下去,但是你要遵守情妇守则。”“你这辈子都休息和兰儿相提并论。”摄影棚中,他对她狠绝的说道,脸上流露出来的是鄙视的神色,这样的神色让李季儿的心彻底的碎了。“孩子生下来以后,你就给我离开!”皇甫绝狠狠的对李季儿说道,完全不顾及此事李季儿惨败的面容,还有脸上鲜红色的掌印。他与她夜夜缠绵,肌肤相碰,却只有生理的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与他夜夜缠绵,只是为了无尽的沉沦,为了拯救病危中的母亲。一朝沉沦,腹中却突然有了他的骨肉......究竟给何去何从呢?究竟给放弃还是追逐自己的梦想呢?沉沦已久的她还有获得爱情的权利吗?一切的一切,风云再起。
  • 楚先生的甜宠娇妻

    楚先生的甜宠娇妻

    许安然一朝失足,嫁给了楚先生,从此开始了夜夜笙歌。婚后日子,人前楚先生把她宠得一塌糊涂,人后坐拥着神秘组织,拥有不为人知的身份。不久,楚先生对她的身份保持怀疑,她决定,躲!逃跑途中,得知当年楚先生入狱另有隐情......某日“老公,最近有谣言说你喜欢我!”“嗯!我澄清一下,这不是谣言!”“老公,我好像胖了。”“怪不得,你在我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最近,楚先生的土味情话有点儿撩。她说:我只会书写故事的开头他说:我陪你走到故事的结尾
  • 王爷的吃货小萌狐

    王爷的吃货小萌狐

    “阿璃,蜜汁卤鸡和本王,你喜欢哪一个呢?”“卤鸡!”“阿璃,吃了卤鸡的本王和空盘子,你要哪一个呢?”“百里行歌!信不信今晚让你跪搓板?!”“阿璃,本王已经跪下了……”“从我床上下去!!不然,我推你下去!”“阿璃,本王此生只跪你一人,你要对本王负责呐……”“唔……你给我下去你……”“阿璃,本王除了这儿哪也不想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