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3400000005

第5章 经学名句——教化天下(5)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不要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会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到池塘里去捕鱼,那鱼类水产就会吃不完;到山上去砍伐木材注意季节,那么木材也就用不完了。如果粮食和鱼类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会使人民供养家人、安葬死者都没有什么顾虑了。做到了供养家人、安葬死者都没有顾虑,那么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齐宣王很高兴地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这就是说的先生您吧。我自己这样做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先生您的话,让我很有同感。但您说我的这种心态与用道德统一天下的王道相合又怎么理解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国君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国君选拔贤才,在不得已的时候,将把地位低的人提拔到地位高的人之上,使关系远的超过有血缘的亲戚,这能够不谨慎吗?因此,左右亲信都夸之为贤能的人,还不能任用;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贤能,还是不能任用;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贤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轻信;朝中大夫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就考察一下实际情况,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该杀,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该杀,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真该杀,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人杀了他。这样做,就能做民众的父母了。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仁就光荣,不仁就耻辱;现在的人既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尚书·太甲》说:“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尊重贤才,使用能人,杰出的人物都有职位,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乐于在这样的朝廷担任一官半职了;在市场上提供储货的地方却不征税,把滞销的货物依法收购不使积压,那么,天下的商人都乐于在这样的市场做生意了;海关只稽查而不征税,那么,天下的旅客都乐于在这样的路上旅行了;种庄稼只按井田制助耕公田而不再征税,那么,天下的农民都乐于在这样的土地上耕种了;居民区没有额外的土地税和劳役税,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乐于成为这里的居民了。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孟子说:“运用武力,凭借仁德的国才会称霸,而称霸一定是因为有大国出现。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使天下归服的不一定是大国——商汤王只有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圆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反抗力量还不够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是心悦诚服,就像七十个弟子归服于孔子那样。《诗经》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公孙丑问:)“大胆请问,先生您的长处是什么?”

孟子说:“我擅长于研究别人的言辞,并擅长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问:“大胆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是极为伟大极为刚强的,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去培养而不是去伤害它,那么它将充满于天地宇宙之间。同时,它作为一种气,需要和正义、道理相配合;否则的话,它就没有力量。”

(公孙丑曰:)“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这些言语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国土不必再扩大了,人民不必再增加了。只要认真施行仁德政治、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的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孟子说:“作战时,季节、天气等条件不如地理条件重要,但地理条件又没有人心的一致重要。三里见方的内城,七里见方的外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但不能取得胜利。能够包围并攻打它,那一定是得到了合乎天时的战机;如果仍然不能战胜的话,那就是这个战机不及地形更为有利。城墙并不是不高大,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并不是不坚硬锋利,备用的军粮也不是不充足;守军弃城逃走,那是因为地形虽有利,但不如人心一致更有利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朋友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民都会归顺他。用天下人民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打仗,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甚至相差千倍万倍。您想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有稳定收入的人有恒心奉行礼仪,没有稳定收入的人没有恒心奉行礼仪。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没有当官的就没有办法治理百姓,没有老百姓就无法养活当官的。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只有具有仁爱之心的人适合处在帝王之位。不仁爱的人处在帝王之位,将会把他的丑恶传播给大家。

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城墙不坚固,武器不充足,这不是国家的灾难;田野没开辟,物资不富裕,这不是国家的祸害;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仪,在下位的人缺少教育,违法乱纪的人越来越多,国家也就行将灭亡了。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一个人只有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暴君夏桀、商纣之所以丧失天下,是因为失去了天下民心。要取得天下有一定的方法:取得人民的信任,这就取得天下了。取得人民信任有一定的方法:取得他们的心,这就取得人民信任了。取得民心也有一定的方法,老百姓想要的替他们聚集起来;他们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夏桀和殷纣王。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做人应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会讨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分苛刻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出自《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君主无辜地滥杀士人,那么卿大夫就可离开君主离开这个国家了;君主无辜地杀害人民,那么士人就可以移居别处了。”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拿自己的德行去制服别人,这就不可能使别人心服;拿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别人,这就能使天下人民信服。天下人民内心不服而能够统一天下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自《孟子·离娄下》)

【译文】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自己的手足,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狗和马,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普通百姓;君主如果把臣子看得如同碎泥小草,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得如同敌寇仇人。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出自《孟子·离娄下》)

【译文】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出自《孟子·离娄下》)

【译文】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连带危害了父母的安全,五不孝。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出自《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出自《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伟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同类推荐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具有悠久的历史。该书以图为主,用近200幅精美的照片,分六篇,即雁门长城、雁门关城、雁门古道、雁门名将、雁门商贸、雁门文化,反映了雁门关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
  •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是一部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它源于傣族佛教典籍《贝叶经·召树屯》,是一部佛教世俗典籍故事。王子召树屯与天上的仙女喃婼娜相爱,喃婼娜为他留在了人间。父亲为了寻回女儿,发动了对召树屯部落的战争,召树屯率军出战,喃婼娜在家中受到奸人污蔑,险些丧命,无奈飞回天上。召树屯得胜归来,得知妻子离开,踏上了寻妻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他来到天上,寻回爱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 贞观政要(全集)

    贞观政要(全集)

    《贞观政要》是一部以记言体为主的政论性史书。全书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作者从古今借鉴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诫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善终等一系列专题进行归类,使这部著作兼史实与政论性于一身,既是贞观之治的历史写照,又蕴含着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本书在参阅不同版本的《贞观政要》基础上,按照原文、译文、注释、评析的体例,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为读者奉献上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学大餐。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极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一些应用文。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骈文和韵文,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本书是在《古文观止》原著的基础上,精心选文一百余篇而成。本书将原文、注释、译文融为一体,附以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全面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方便读者阅读,可从中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了解古文发展的源流和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掌家弃妇

    重生之掌家弃妇

    前世因为第三者成为弃妇并身死,重生后却是因神主牌倒了被扫地出门,不管前世今生,弃妇的命运,她誓要改写,动动脑子,发家致福,啥?日子稍有起色,渣男前夫一家又来缠?滚!华丽转身拐个秀才爷,创下良田千亩,奴仆成群,旺铺数个!
  • 股指期货新手宝典100问

    股指期货新手宝典100问

    股指期货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种,股指期货在我国尚无实践经验,而在实际操作中,与股票、基金、商品期货等也有较大区别。普通投资者对股指期货有多少了解呢?怎样通过股指期货这样的新生事物投资获利呢?为了帮助广大投资者尽快掌握股指期货基本知识与交易规则,本书精心编排了投资者关心和最迫切希望了解的100 个问题,内容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最大的便利和收获。本书展示了股指期货的基础知识、交易规则、交易流程、风险规避等知识点,堪称最新、最全面、最翔实的股指期货入门必备读物。
  • 王在相爱(第二卷)

    王在相爱(第二卷)

    以高丽时代为背景,讲述了世子与贵族之女、护卫武士之间交错的爱情以及王权贵族之间的权势斗争故事。我爱你,也爱他,但你们不能相爱,更不能以爱情为名义离开我——因为我是王。一代传奇君主,高丽忠宣王的爱之悲歌,同名剧热播中!
  • 道德真经集解

    道德真经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世狂妻:相公先捡后爱

    医世狂妻:相公先捡后爱

    她,柳恋溪,柳家一个最优秀的三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溪儿!你怎么把棋盘和书丢池塘里了!你身上的墨水是怎么回事!你把琴给我放下!”额,没事,这些小细节,不要在意!“小姐,快跑!老爷拿鞭子冲过来了!”“柳恋溪!你这死丫头!你把我珍藏的兵书丢哪了?!”……梧桐树上,一个偷懒休息的少年,嘴角抽搐的看着这一幕……魂兮归来,这一世的她,本不想争却不得不争。罢了,争就争,谁怕谁,来啊!
  • 人性的优点(大全集)

    人性的优点(大全集)

    作者为了撰写这本书,曾经读过所有作者能找到的、有关此题意的资料。包括迪克斯报纸信箱回答、离婚法庭的记录、双亲杂志,以及多种著名的著述。同时,作者还雇用一位受过训练的人去研究、探索。他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各图书馆中阅读作者所遗漏了的资料,探究各种心理学的专集,阅读多种杂志文章,探索无数的伟人传记,要找出各时代大人物是如何应对人生的。可以说。作者是世界上听过“克服忧虑”的演讲最多的人。除此之外,作者还接触过成百上千的“克服忧虑”的经验。有些是他人寄给作者的,还有一些是在班上得过奖的。总之,这本书绝非来自象牙之塔,也不是如何克服忧虑的学院派研究报告,而是一本记录成百上千位成年人克服忧虑的报告。
  • 霸占

    霸占

    爱是什么呢?对于妖孽哥哥而言,爱是占有、是禁锢。她是他的宠。对于沈白衣而言,爱就是爱,没有原因的,只为她心动。对于楚云悠,爱是包容,是成全,为她甘愿赴死,含笑黄泉。而楚秦的爱,是背叛、是出卖,是她的劫难,是前生今生,刻骨铭心的痛。这些男人的爱编制成华丽的牢笼,欲将她网罗。是甘愿画地为牢抵死缠绵还是挣脱藩篱反抗到底?他们囚禁她的人,她囚禁他们的心,最终,究竟是谁囚禁了谁?兄妹恋+YY+慢热,不喜慎入!
  • Poems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不论是楔形文字,还是象形文字;不论古今,还是中外;不论家庭,还是职场。历史的变迁、地域的隔阂、工作的转换……却不妨碍我们对责任相同的理解,责任是人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承担的任务,应该完成的使命,应该承担的后果。
  •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