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200000006

第6章 莫扎特的音乐生活(2)

莫扎特在歌剧里也写过不少下流人物,像花花太岁唐璜、《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后宫诱逃》里的奥斯明,等等。即使像费加罗这样的好人也有傲慢俗气的一面。他是了解世俗的。但在他的音乐中竟找不到一句粗俗的调子。“那么手拉着手吧,一起去别墅”,这首唐璜的泡妞之歌,后来成了歌剧史上的经典二重唱之一。这样温柔性感的旋律,搭配挑逗的节奏才称得上甜言蜜语。唐璜唱着小曲,花前月下,摧花无敌。这个摇摆的调子后来在百老汇的音乐剧中被发扬光大。莫扎特写的坏人,是浪子的坏,女人骂男人“你好坏”的那种坏,坏得迷人,没有罪恶,叫人恨不起来。我们听完歌剧倒觉得唐璜还挺聪明的,品位也不俗。

获奥斯卡奖的电影《莫扎特传》里面,莫扎特的形象因为那个不体面的“嘎嘎嘎”的高八度笑声立即从天上滚了下来。这位演员可以不像莫扎特,不穿他的红大衣,只要这笑声,就能让莫扎特活过来。天才总得有点不正常。不是大智若愚冒傻气,就是不拘礼节不合时宜。这样一个人,从他嘴里冒出屁滚尿流恶心你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反而觉得这样才是真实的莫扎特。记得片中有一幕恶搞:莫扎特带着老婆和老爸在假面舞会上胡闹,很快被群众认出来,大家请他弹弹琴,让他模仿巴赫,模仿格鲁克。这时跟踪莫扎特来到舞厅的宫廷乐师萨列里也戴着面具藏身人群中。他喊“(请模仿)萨列里”。莫扎特停下来,吸了吸鼻子,弹出一首像大象一样笨拙的小步舞曲,弹到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他从琴凳上抬起屁股,朝天放了一个响屁。众人狂笑不已。

萨列里崩溃了。他与天才莫扎特生在同一时代,而且把自己这点才华那么当回事,实在是太不幸了。他说,为什么上帝给莫扎特才华,而只给了我了解莫扎特才华的才华?为什么是莫扎特,这个渎神的人…

莫扎特求职历险记

12岁的莫扎特与父亲周游意大利,写了一部被拒演的歌剧之后,13岁到21岁这段青春期,他被老爸带回了家乡萨尔茨堡生活。老莫扎特知道,他已过了神童期,音乐才华已不再能引人围观了。相比大都市,萨尔茨堡山区的人们比较老土,但不管哪个阶层,人们都热衷游戏、音乐、跳舞和偷情。莫扎特在萨尔茨堡的日子过得轻松无聊,他在大主教那儿当个小乐师,收入微薄,偶然写点应景的小曲。达文波特小姐的《莫扎特》传记里写着“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裙子的悉索声开始在沃尔夫冈的耳边响起来了。”

后来人们从布满暗号的书信里,推理出来一个女人,这个与他初尝云雨的女人原来就是他的“堂阿妹”。信里的下流游戏在此就省略了。当时他还不懂爱情,像所有少年一样,他感兴趣的是女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此时还有更糟心的前途问题摆在他眼前:老莫扎特想请假带莫扎特出门巡演,想让他在大城市弄个宫廷乐师当当。可是主教不准假。老莫扎特错愕了,这还是第一次不让我家天才去巡演!沃尔夫冈本来就屈才,一肚子窝火,干脆自作主张递了辞职信。

老莫扎特要赚钱养家,只好让母亲陪他出远门找工作。他们先去了慕尼黑,慕尼黑选帝候建议他“先去意大利立身扬名”之后再来;然后他们去了奥格斯堡,见了一圈亲朋好友,但一无所获;秋天的时候他们到了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曼海姆是古典音乐重镇,这里有一个精于管弦乐技艺的曼海姆乐派。如今在音乐史中,曼海姆乐派是古典主义时期的前锋,直接开启了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黄金时期。

在曼海姆,莫扎特结识了宫廷歌剧团的抄谱员弗里多林·韦贝尔的一家。这个家庭后来与他产生了千丝万缕的缘分。韦贝尔家有四个黑眼睛的女儿,约瑟法、阿洛西亚,康斯坦丝和索菲娅。莫扎特第一眼就爱上了阿洛西亚。听说了儿子这等糊涂事,老莫扎特发飙了,他写信命令儿子赶快带母亲出发。想到宫廷一再拖延回复他的宫廷乐师申请,莫扎特只得告别心爱的阿洛西亚,带着母亲去了巴黎。

莫扎特这一路求职,跋山涉水,欢乐辛酸,时而路遇恶霸,时有美人相伴。在他天真的心中,宫廷里的人都是需要打起精神对付的麻烦人,而一路上结识的朋友才是自己人。这可正是他老爸担忧的:他不是忘了拜访这个,就是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浪费了太多精力。在曼海姆,他没有找到工作,但找到了好朋友—杰出的长笛家文德林。他俩喝大酒,莫扎特喝高了就为他谱了两首长笛协奏曲:《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和《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这些作品都是莫扎特的早期杰作,那时他仍采用巴洛克时期的小型乐队编制,但毫无巴洛克式匠气,曲调清新愉悦,节奏生动,自在如如。特别是第二首,遗留着巴洛克式繁复的装饰音,他天性中的明快将这些装饰音都化为动人心弦的青春激情。莫扎特此时已确立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不打算以音乐来表现高深的哲理,他只想表达快乐。后来不少人笑他肤浅,他坚持音乐就应该使人快乐,快乐是生命能量的释放,快乐也可以很深刻。后世的人们从他的快乐中研究出大道至简之类哲学,叫人闻之忘忧,一念之间,顿悟了幸福的真谛。

命运之年

究竟发生了什么?圣·福克斯面对莫扎特的《a小调钢琴奏鸣曲》发问。这首乐曲一开始就是一个锥心的调子,控制着、焦灼着,直到后来发展成悲壮的心碎。是不是他又遭闭门羹,激动地情绪混乱,回家一头栽在书桌上狂写一通。而莫扎特一直都是沉静的、可爱的、耐心的,这样情感爆发式的作品在他十分罕见。

阿洛西亚那段初恋,在莫扎特的青春里很快就翻页了。德国音乐学者W·希尔德斯海姆写的《莫扎特论》,竟花了大量篇幅去研究他的这段爱情。阿洛西亚是一位颇有前途的女高音歌唱家,周身散发着优雅的艺术气质,令莫扎特一见倾心。这个出身贫寒的女子其实精明冷漠。她让莫扎特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滋味。他在她面前手足无措,忽然间将他的下流玩笑统统都忘光了。他常常跟堂阿妹打打闹闹,写信开玩笑。但阿洛西亚是不同的,那是与日常生活无关的另一种激情。在教会工作的时候,总是看到祈祷的人们脸上挂着茫然的虔诚与孤独,他忽然间理解了那些人。但他一无对策,只求老天保佑,但愿阿洛西亚也会爱他。后来他明白,爱只对爱之人有意义。爱与音乐,都是深沉的经历。

这个天才谈起恋爱来却是个白痴。谁都知道,追女孩最好的办法是欲擒故纵,他却一刻不停地围着她转,为她写歌,教她弹琴唱歌,有求必应。韦贝尔家利用了莫扎特的感情。后来阿洛西亚不负众望,歌艺长进,很快巴结上了城中大人物,成为剧院的首席女高音。

希尔德斯海姆分析了这段恋情对莫扎特的潜在影响。也许这个人是谁,是阿洛西亚,还是西尔维亚,都不重要。漫漫少年路,总会有一个人,带他认识女人,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这段恋情最后只是证明了莫扎特的人品好。即使阿洛西亚并不爱他且利用了他,后来他们还是做了好朋友,她曾出演他的歌剧,《唐璜》中的安娜,《后宫诱逃》中的康斯坦茨,在他死后甚至恬不知耻地以莫扎特唯一爱过的女人自居。

眼前的谋生压力不断让他分心。小时候他到处招人喜欢,可是十多年过去了,巴黎的宫廷里谁还记得当年那个穿戴精致心灵手巧的小宠物?他每天一大早起来作曲、教学生,然后按父亲指定的名单四处拜访、结识权贵名流,等着给人表演午餐会伴奏。那些人对他呼来喝去,无故拖延,有时候白跑一趟,一整天都浪费在脏乱的马路上。他受不了法国人那个拿腔拿调的傻样,鄙视矫揉造作的巴黎趣味,一想到自己如今为着混一口饭吃到处低头哈腰,不禁悲从中来,一支小曲也写不出来。

他才华横溢,维也纳的所有音乐家加起来都抵不上他,为什么没有人雇他,他闹不清怎么回事,但已感觉到上流社会哪儿有点不对劲。有一天他这样思忖着回到家,发现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他忙着恋爱、求职,竟将母亲撂在一边。200年前的医疗条件粗陋,人们说走就走。没过几个月,母亲就去世了。母亲的去世后来像鞭子一样不停抽打他。

人生忽然开启了另一层面。悔恨、心碎、不安、疲惫、失败感、恐惧与爱情,一个又一个巨浪朝他扑来,晕头转向,猛然间撞到了黑暗与冰冷的坚硬海底。在一片狼藉中摸爬,在甜蜜与心碎之间,华丽与冷漠之间,情欲与死亡之间,人的激情喷薄而出。在这命运之年,他告别了亲人,告别了神童时代,忽然间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男人。

然而人不会真的是一夜长大的。在《a小调奏鸣曲》之前的一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细细考证这个少年的情感轨迹。1777年,他21岁,还在萨尔茨堡悠哉度日。女钢琴家叶莱荷梅(MlleJeunehomme)路过那里,停留了三五天,莫扎特的一首《“叶莱荷梅”钢琴协奏曲》即《降E大调第9号钢琴协奏曲》令她芳名流传。这首乐曲在莫扎特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时常被冷落,其实音乐很耐听,结构新颖巧妙。钢琴几乎与乐队同时进入,时时浮出乐队,像迷惘而温柔的独白。他在音乐中探索情感的幅度,人们听着它涨落、飘荡、出神与探询,凝听内心的细细温柔褶皱,叫人不禁浮想联翩—他与这位女钢琴家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之后,第二乐章的悲情十分动人。他似乎还不习惯表现伤感,但像莫扎特这样欢快的人,一旦伤感起来即杀伤力致命。这是找寻自我的音乐。这些曲子让他迅速脱离了童年时代乐陶陶的乖巧的巴洛克装饰风格。也许他未曾料到,他的个性化已然构成了音乐风格的嬗变。彼时海顿已确立了古典主义风格,但巴洛克艺术并未消失,它正借莫扎特的天才融入古典艺术的洪流,为它的日臻完美添砖加瓦。

《g小调第25号交响曲》,莫扎特极少数的小调交响曲之一(另一首g小调是第40号交响曲),也是他的青年时期代表作。这首乐曲形式简单,却极富感染力。也许是伤感点燃了激情,他的个性忽然亮了,好像找到了一个明确对象,任激情伤感纷纷向它倾泻。莫扎特与巴赫一样,喜爱短句。短句是巴洛克复调器乐曲的特点。短句可千变万化,穿梭自如,经得住细细聆听,它的缺陷是不大容易被记住。莫扎特语调亲切,句句耐听,毫无巴洛克音乐或早期古典音乐的虚假造作。他像天生嗓音优美的人,怎么唱都美。在他的写作流变中,他的主题曲调后来越来越清晰精湛,甚至精确,例如一些奏鸣曲的主题,第40交响曲的主题,唐璜的《小步舞曲》,费加罗的咏叹调,简洁鲜明,适宜大街小巷四处传唱。这些句子是他的灵感精华,写作经验的结晶,也是主调音乐全面发展的结果。

自8岁在伦敦写了《第一交响曲》之后,14岁和16岁之间,少年莫扎特写过不少交响曲。他小时候写的交响曲,类似音乐会序曲:重点在第一乐章的活泼快板,之后是弦乐或单簧管表现的如歌的小乐章,最后总是热热闹闹地结束。这种写法继承自意大利式交响曲,华丽而惬意。意大利式交响曲一般有三乐章,莫扎特喜欢在其中加入一首小步舞曲,变成四乐章,后来这种四乐章结构演变成了维也纳式交响曲的基本范式。在古典主义时代,交响曲最初类似喜歌剧序曲,精巧典雅而流畅,缺乏交响的力量,后经由曼海姆乐派、海顿与莫扎特的维也纳式与波西米亚式变种之后,逐渐庄严深邃,气象万千,为交响曲赢得了历史地位。

到了在萨尔茨堡生活的那几年,莫扎特服务于教会,没有机会再写交响曲了。沉寂也是沉淀,他正慢慢消化他的旅行收获。之后他在《第31号“巴黎”交响曲》中再露光芒。“巴黎”作于他和母亲旅居巴黎时期,乐曲和巴黎这个城市一样富丽堂皇,尽显古典的端庄大气,它以音乐与乐器法的丰富宣告了一个作曲家的成熟。现在听来,“巴黎”有点太华丽了,早期作品往往都是技术成熟而内蕴不足,缺乏深层的交响性,但它的完善与巴黎晚宴一般灯火通明的辉煌令它不容忽视。

对于莫扎特来说,作曲就像生活需求。吃饭、走路、睡觉、玩弹子球的时候,脑子里音符蹦跳,一刻不停。坐到书桌前,他只需拿起笔,将他们记下来,再排排队,改掉几个顽皮的错音,刷刷干净就好拿去排练了。脑子里的音符总是一股脑儿喷涌而出,来不及记录,他常常写信抱怨,我的手指写得疼极了,都没法切面包。关于这些灵感是从哪里来的?他如何作曲?这些我们如今访谈或讲座中的问题,莫扎特几乎一概回避,他从不谈论自己的乐曲,就像他从不谈论他的痛苦。也许他并非刻意,只是像写歌剧那样跟着直觉走。音乐在他的生命中犹如空气与水,也便没什么可说的了。

康斯坦丝

到了圣诞节,莫扎特再次来到阿洛西亚家中。他发现她变了,她在一群男人的包围中身姿妙曼,眼风活络,她的笑声变得冷淡而刺耳。这段对阿洛西亚的单恋,很快就落幕了。它在莫扎特心里激起的漩涡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韦贝尔家好不容易获得了莫扎特这样的天才的青睐,决不会轻易放走他。他们总是邀他吃饭,请他来家里小住。渐渐地,莫扎特发现,他们家的三女儿,小康斯坦丝已悄悄长大了。她聪明、耐看、善解人意,跟他一样爱玩爱闹,了解他的一切心思。这才是适合他的女子。之后他开始了向父亲争取婚约的持久战。老莫扎特又气疯了,儿子工作没个着落,倒先吵着要成家,成家也不去找贵族攀亲,至少得找个体面人家的女儿吧。康斯坦丝只是穷人家的女儿,一个普通女子,温良而浅薄。但莫扎特跟她在一起过得非常舒服。他自小出入宫廷豪宅,公主贵妇见得多了,自由快乐对他来说远胜名利地位。他像大部分真正专注的音乐家一样,选择了一个适合生活的人共度一生。所谓灵魂的伴侣,早已有了不可取代的音乐。

康斯坦丝,这个名字很熟悉吧?这是歌剧《后宫诱逃》中的女主角芳名。《后宫诱逃》这部歌剧就像他当年恋情的写照,他高兴得头脑发昏,像个孩子一样,幻想自己变成英雄,天涯海角,勇闯魔窟,带着美人远走高飞。

同类推荐
  •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连纯慧这本《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以音乐人的视角解读西方音乐,尤其是欧洲古典和浪漫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众多的爱乐者近距离感受西方音乐人聚集于一本书所产生的共鸣。作者连纯慧让读者随音乐家的人生故事而翻腾起伏,共享音乐里你我也会经历的无常人生,并进一步阐述音乐名作的意境及其创作背后的艰难心路历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所揭示的人性与音符交织的艺术热情。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本书从考试的实战需要出发,从考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考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都进行了坦诚的、直言不讳的、一针见血的分析,对广大考生调整考前心态具有耳目一新的启迪作用和益智效果。本书是一部不循常规的备考战略和战术的总汇,也是一部对考生进行短期强化训练使之成功考入高等艺术学院实际过程的深度纪录。本书提供的成功经验与应变智慧,对于广大考生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条件下“临阵磨枪”,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本书所阐述的独具一格的影视评论与影视故事的写作理念与技巧,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以及专业影视工作者或业余影视爱好者,也富于参考价值。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本书系作者的戏曲评论集。“泛论”包括《“双百”,永久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三十年艺术工作感受》、《再修一道文化艺术的长城——20世纪艺术现象回述》、《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等。“保护论”部分,作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并且论述了昆剧、京剧、地方新兴剧种的保护问题。“创作论”是在学习张庚、郭汉城先生关于戏曲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传统戏的改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创作。“编剧论”“导演论”“演员论”的几组文章,也都是在学习张庚的相关论述之后,对十几位有成就、有个性的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所做的具体论述。
热门推荐
  • 上海·一九三七

    上海·一九三七

    这是一部抗日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以新闻工作者为主的知识分子亲身经历了“八一三”上海战事的过程。反映了在国难当头的艰难岁月里,他们胸怀祖国和人民,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不畏复杂斗争和颠沛流离的磨难的精神。
  • 无限猎场

    无限猎场

    一个僵尸都不曾出现,倒是阴谋迭出,算尽苍生的《异化危机》世界,变着法儿坑人的--恶魔卡牌系统,光怪陆离,缤彩纷呈的历史流无限世界新建QQ群:476761022,欢迎大家加入交流
  • 田园空间之萌上猎户娘子

    田园空间之萌上猎户娘子

    不过是游山玩水,却莫名其妙地穿越了,还是身穿。为了能在这古代过得舒坦,顾柒只好天天上山打猎或者捡些稀罕玩意换钱。于是,上山打猎捡回了一个汉子。东边的人家在吵架,她捡回了一个孩纸。孩纸是卖萌小能手,汉纸是撩妹高手。于是某个颜控彻底走上了养汉纸养孩纸的道路,一去不复返!
  • 神医绝恋

    神医绝恋

    她是一位才貌双全身怀高超医术的奇女子,只盼着能和心上人过着潇遥自在的生活,奈何天违人愿,她被帝王看中进入宫中,她的心上人为了能看她一眼也放弃自由入宫为官,然而善良如她,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深宫中虽承圣恩却郁郁寡欢,面对下人的背叛,还有好姐妹和知己的死,她能否从柔弱中坚强的站起来,而最终,她能留给最爱她的两个人的,为何只能是无尽的思念和遗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号霸宠

    七号霸宠

    堕入一场游戏的圈套,她赔尽了所有。残忍的现实,令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还有傲人的身材。五年后,当一切浮出水边,她再次踏上这边伤心之土,一边寻找着自己双生的姐姐,一边挖掘着当年事实的真相,然而,一切却是如此伤人。
  • 时间的谜底

    时间的谜底

    同学聚会后的一次车祸,将时小果带回了初中,时小果为了实现跟李琅永远在一起的愿望,而努力的故事……
  • 离俗览

    离俗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将门嫡妃略凶残

    将门嫡妃略凶残

    前一世助心爱之人登上皇位,却被污通奸,眼看自己九族被诛!幸得老天垂怜,重活一世。孟云初发誓,这一世,她要将奸夫淫妇,五马分尸!偏偏有人看不过去:“娘子,你这样是不对的……”“哦?”孟云初一个眼刀飞过去。某人赔笑:“朕的意思是,五马分尸,不如千刀万剐!娘子你看如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Resurrected (Book #9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 篮球的名义

    篮球的名义

    一个热爱篮球的少年,从初中联赛一直到高中联赛,到全国大赛。一步步的征程,有兄弟、有情义。以篮球的名义,向上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