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8400000014

第14章 里仁第四(1)

【题解】

此篇共二十六章,总论修德修身,以仁为主。邢《疏》云:“此篇明仁。仁者,善行之大名也。君子体仁,必能行礼乐,故以次前也。” 君子体仁必能行礼乐,以义言仁当在前。今在后,则非编者之取义。此篇当承《为政》而来,以为政须礼乐,为政者更须有仁德,故为次。篇名取首章“子曰”下前二字,“里”实借为“邻”。

4·1子曰:“里仁为美。宅不处仁,焉得智?”

【校】

宅不处仁,“宅”字旧作“择”,以音误,从翟灏说据《文选注》、《后汉书》注等所引改。

焉得智,“智”旧作“知”,从皇本、正平本、敦煌唐写本改今字。

【释】

里仁为美:“里”,动词,借为“邻”。《释文》云:“里,犹邻也。”旧如字释,误。“仁”,指仁者,有爱心之人。旧或释仁德,非。邻仁,做仁者邻居。

宅不处仁:“宅”,宅第、住宅。“处”,居、安置。“仁”,指有仁者居住之地。

【训译】

先生说:“做仁者的邻居是美事。住宅不安置在有仁者居住的地方,怎么算得上聪明?”

【章旨】

此章论宅当处仁。仁者爱人,邻仁必能和睦相处,且得其关爱,故美。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校】

智者利仁,“智”字旧作“知”,古字,从皇本、正平本、敦煌唐写本改今字。

【释】

不仁者:无爱心之人。

不可以:不可能,不能够。

久处约: “久”,长久、永远。“处”,指安处、安居于。“约”,穷困。

长处乐:“长”,长久、长期。“乐”,安乐、享乐。

仁者安仁:“安仁”,安于仁,以仁为安。后“仁”为动词,谓行仁,献爱心。

智者利仁:“仁”亦动词。“利仁”,以行仁为利。或释为利用仁,非。

【训译】

先生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期处在穷困之中,也不可以长期处在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以做仁事为安,有智慧的人以做仁事为利。”

【章旨】

此章论仁者与不仁者之别。不仁者无爱心,久处约必思害人以利己,长处乐必骄横欺人,故皆不能。仁者恒思爱人,故安于行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行仁必得人报,故智者以行仁为利。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释】

好人:“好”读去声,动词,喜欢,这里指真正地喜欢。或如字读,则与“恶”不对,非是。

恶人:“恶”,亦动词,好恶之恶,厌恶、憎恶,这里也指真正地恶。

【训译】

先生说:“只有有仁德的人能(真正)喜欢人,能(真正)憎恶人。”

【章旨】

此章讲仁者爱憎分明。仁者爱人,好其人必行仁于人,是有其实;仁者亦有所恶,恶其人,必不为之行仁,亦有其实,故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雷锋,即可谓仁者。

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释】

苟志于仁矣:“苟”,假设之词,如果。“志”,立志。“仁”,亦谓行仁。

无恶:“恶”,指恶行,作恶。

【训译】

先生说:“(一个人)如果已经立志做仁事,(他)就不会(再)作恶了。”

【章旨】

此章讲仁者无恶行。作恶之人,必无仁德。若志于仁,则可改恶为善,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校】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得”字疑本作“脱”或“免”,涉前误。旧或疑前“不”字衍,非。人无愿得贫贱者,更不得有其道。或云“得之”当为“去之”,亦非。前句言“得”言“处”,得而处之也;此句如前后皆作“去”,则句法参差,且后“去”本为离去之义。又有疑此“得”当为“失”者,尤非,贫贱不可能自动失掉。

【释】

富与贵:“富”,富裕、物质财富多,与贫相对。“贵”,高贵,社会地位高,与“贱”相对。

不以其道得之:“其道”,正确的方法、正当的途径。“得”,得到。

不处也:“处”,居、享。

不去也:“去”,离去、离开。下“去”同。

恶乎成名:“恶乎”,于何,在哪里。

无终食之间违仁:“终食之间”,吃完一顿饭的时间。“违”,背离、离开。

造次必于是:“造次”,仓促急剧、奔忙,与颠沛相对。“是”,此也,指仁。下同。“必于是”,谓心必在仁,即心里一定想着仁。

颠沛必于是:“颠沛”,倾覆、跌倒。旧或释颠沛流离,不确。

【训译】

先生说:“富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它,不能安享。贫和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途径脱离它,不能离开,(这才是仁。)君子离开仁,在哪里成名呢?君子吃一顿饭的时间(都)不离开仁,奔忙的时候一定想着仁,跌倒了(也)一定想着仁。”

【章旨】

此章论君子不去仁。不以其道得富贵,是夺他人之富贵。夺他人之富贵是不仁,故君子不处。不以其道去贫贱,势必陷他人于贫贱,亦不仁,故君子不去。不处、不去,皆是仁。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也,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校】

其为仁也,“也”旧作“矣”,今从《四书考异》据《三国志·顾雍传》注所引改。又:既为仁,不得又曰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仁”当是“人”字之误。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者”旧作“矣”,涉下“矣”字误,从《文苑英华》卢照邻《乞药直书》所引改。皇本“者”字“矣”字并有,非。

【释】

好仁者、恶不仁者:指真正好仁与真正恶不仁之人。

无以尚之:“尚”,上也。无以上之,无法超越也。

其为仁(人)也:为人,即做人。“也”,表时。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一日”,一整天。“仁”,动词,指行仁,献爱心。

盖有之矣:“盖”,表示推测,大概。

【训译】

先生说:“我还没见过(真正)喜欢仁的人和(真正)憎恶不仁的人。(真正)喜欢仁的人,是无法超越他的。(真正)憎恶不仁的人,他做人的时候,不让(任何)不仁的事在他身上出现。有能够一整天都把他的气力都用在做仁事上的吗?我还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有这种人吧,(只是)我还没有见过。”

【章旨】

此章劝人行仁。真正喜欢仁的人,全身心行仁,故无以尚之;真正憎恶不仁的人,不容任何不仁,故其为人之时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人鲜有一日行仁,非其力不足,乃不好仁也。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人矣。”

【校】

斯知人矣,“人”旧作“仁”,从翟氏《考异》引陆采说,据《后汉书·吴祐传》所引改。

【释】

人之过也:“过”,过错。

各于其党:“党”,类也。“各于其党”,言不出其同类范围。

斯知人矣:“斯”,则、就。“知”,知道。“人”,指其人的类型。

【训译】

先生说:“人的过错嘛,各自都在其同类(范围之内)。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属于哪一类)人了。”

【章旨】

此章论以过可以观人。人各有过,但各类人之过皆有其普遍性,故观过可以知人。此章编于此篇而与以上各章相次,说明《论语》编辑之时“人”已误“仁”。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释】

道:指正确的思想主张、路线。

【训译】

先生说:“早晨听到正确的思想主张,(即使)晚上去死也可以了!”

【章旨】

此章劝人闻道。道为人生信仰,闻道则信仰真,故死而无憾。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是这个道理。不闻道,则浑浑噩噩,枉活一世。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释】

士志于道:“士”,任事之人,四民之一。《说文》:“士,事也。”《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志”,谓有志、立志。“道”,指正确的思想主张。

恶衣恶食:即粗衣粗食。

未足与议:“未足”,不值得。“与”,与之、在一起。“议”,议论、讨论,这里指议道。

【训译】

先生说:“干事的人有志于正确的思想主张,却以穿粗衣吃粗食为耻辱的,(就)不值得跟他一起讨论了。”

【章旨】

此章诫年轻人不当讲究吃穿。“道”为天下之事,志于“道”,是其理想高远,志于“道”而讲求吃穿,是其所重不在“道”,故不足与议。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敌也,无慕也,义之与比。”

【校】

无敌也,“敌”旧作“适”,借字,今据《释文》改从郑本,用本字。《逸周书·柔武解》:“靡适无下。”“适”亦借为“敌”。

无慕也,“慕”旧作“莫”,亦借字,今从郑玄读改本字,以免徒生误解。

【释】

君子之于天下:“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之人。“于”,对于。“天下”,指天下之国、之人。

无敌也: “敌”,仇敌、敌对。旧作“适”,或如字释无所适从之适,与下文“比”义重,非。或释“肯”,亦非,适无肯义。

无慕也:“慕”,爱慕、向慕,与“敌”相对。旧作“莫”或释不肯、反对,与“敌”、“比”不谐,不知通假故也。

义之与比:“义”,宜也,谓行事合理、合宜之人。“比”,相并、合作、在一起。

【训译】

先生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没有敌对,也没有爱慕,(只)跟正义(者)在一起。”

同类推荐
  •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记载和评述了乾嘉道咸间各经学家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收罗甚博。此次整理本以《辛巳丛编》6卷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光绪八年《敬跻堂丛书》12卷本对校,并以广雅书局校抄本参校。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循循不善诱

    循循不善诱

    夏日蝉鸣,少女夹着书本,埋头回家,也不看路。突然她看见地上出现了一个影子,抬起头,影子的主人露出一副非常欠扁的笑容:“纪循循,你跟我一起考艺术生吧?”“不要,烦死了,你别挡着我!”我猛地睁开眼,因为遮着窗户的窗帘十分厚,屋里显得阴沉沉的。我觉得整个脑袋疼死了。枕旁的手机的铃声响个不停,我一边按着太阳穴,一边接通电话,里面传来罪魁祸首的声音:“纪循循,你怎么还不起床?”
  • 重生之弃后崛起

    重生之弃后崛起

    她很清楚自己的一世要经历什么,贬妻为妾、终生无宠、一死了之……在过去的十七年里,每一步都和她梦到的一样。可是有一天,眼前的帝王突然对她好了起来……
  • 发现滨海(下)

    发现滨海(下)

    1938年4月,国民党第69军新编第六师高树勋驻进了莒县。此时,日军为了参加台儿庄会战,从莒县、沂水、日照等地撤离。一批共产党员进入新六师工作,新六师开始受到尊重。当时的莒县,是国共两党关系最好的时期,此时,以新六师与国民党莒县政府的名义,开办了莒县战地干部培训班。训练班主任路雨亭是共产党员,他与国民党县长许树声是同学,所以就担任了莒县游击队的政治部主任。当然,许树声并不知道他这个同学是个共产党员。军事训练在新六师受训。讲课的是政治部主任钟辉,他讲红军长征,讲过雪山草地,大家都听呆了,下课后找关于红军的书看。
  • 棋盘胜斗

    棋盘胜斗

    言和原本以为,是他穿越了,可是翻查了史书,这个世界似乎不是他所认识的三国。制衡荆州的刘表,统领江东的孙坚,雄踞中原的曹操,还有突然冒出来的西凉秦政……(非完全历史向,架空历史类小说)
  • 异界之我要回地球

    异界之我要回地球

    被异界一个大神级魔法师,失误把一个地球人传送到了异界,后来就拼命修炼,在修炼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事,他根本不想管,他最想回家看看……
  • 众生之路

    众生之路

    这是一部反映乡村社会图景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遗存,也浓墨重彩地重现了诗意而神秘的乡村生活原貌,写出了我们共同的乡愁。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孤城千山之苍澜剑歌

    孤城千山之苍澜剑歌

    天地浑沌如穹庐,苍南神王开辟天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日玄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如此亿万八千年,神王如星陨,化为大陆,名曰苍南!神王星陨之时,天地玄心化为人形,名为苍澜!而后苍澜牺身创世,以全身精血创造人类,但因精血天赐,自有天地灵气,其中少许人类传承此灵气,可沟通天地,后精于修炼,化为己用使其威力破碎山河,这类人被统称为炼气师!苍澜神殒之时,左右眼分化为两部创世神诀,左眼化为九霄苍澜诀,破碎虚空;右眼化为虚空藏经,普度众生!岚江少年叶泮,本为神选之人,却因经脉闭塞,遭尽嘲讽欺辱!幸得天眷,机缘之下获两部创世神诀,唤醒圣体,修创世神功,为报父仇,手持轮回剑,灭帝国、戮仙宗,吟一曲苍澜剑歌,踏遍千山孤城!
  • 断尾雪狐

    断尾雪狐

    商纣灭亡后,女娲处死了妲己。但九尾狐族也被世人不耻,而惨遭屠杀,他们被迫离开青丘之地躲入终年被冰雪覆盖的苍茫山上。
  • 嫡女纨绔:邪王的小野妃

    嫡女纨绔:邪王的小野妃

    【爽文、欢乐、男强女强、一对一】她,二十一世纪的女特种兵,一朝穿越成了天盛朝有名的纨绔女,从小恶名昭著,劣迹斑斑,十岁因一把火烧了京畿司大牢而被自己的父亲赶出了盛京城,可她却在外面跟自己的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五年后,当她再次回到盛京城,她发现以冷酷无情闻名的天盛战神三番四次的向他献殷勤,可她不记得她什么时候沾惹过这朵桃花了啊?不仅如此,好像其他几朵桃花也开得挺欢乐的,到底哪里出了错?当一切谜底揭开时,原来她和他的缘分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