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9600000003

第3章 仙女(1)

仙女(La Sylphide)(两幕芭蕾)

剧本:亚道夫·努里(A.Nourrit)

编导:菲利普·塔里奥尼(F.Taglioni)

音乐:让·修尼兹霍法尔(Jean Schneizhoeffer)

首演:1832年3月12日,法国巴黎

创作背景

1832年首演于法国巴黎歌剧院的舞剧《仙女》,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所产生的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舞蹈作品,在芭蕾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在法国产生,并影响到文学艺术创作的所有领域。神话题材中的精灵、仙女乃至魔鬼,成为许多作品的主角或重要角色,这类题材也开始大量进入芭蕾舞剧的创作中。

1831年11月21日,巴黎歌剧院上演了作曲家梅耶贝尔的歌剧《恶魔罗伯特》。这虽然是一部歌剧,但是,在第三幕中有一个用芭蕾舞来表现的场面。罗伯特公爵去访问罗瑟尔修道院,惨白的月光,照在荒凉墓地的废墟上,叛教的修女们的亡灵从坟墓中被召唤出来跳舞。

这一段幽灵的舞蹈非常特别,轻灵而飘逸,这引发了芭蕾创作者的灵感。

这一段芭蕾舞的女主角名叫玛丽·塔里奥尼,而编导是她的父亲菲利普·塔里奥尼。

法国藏松地区的浪漫主义作家查尔斯·诺季埃并没有多大成就,他的作品差不多都是一些有关妖魔鬼怪的幻想故事。1821年,他与友人结伴游苏格兰,回来后写了《脱利尔比的小妖精》(又译作《灶神脱利尔比》),这篇小说成为芭蕾舞剧《仙女》的蓝本。

亚道夫·努里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歌唱家,同时又是一位喜爱写作的人。他看了《恶魔罗伯特》中的舞蹈以后,非常喜欢。于是,他根据《脱利尔比的小妖精》改编成了这个芭蕾舞剧的脚本。

故事发生在苏格兰乡村,青年詹姆斯在结婚前夕,受到仙女西尔菲达的诱惑,见异思迁,抛下未婚妻,追逐而去。在梦幻的仙境里,他与仙女爱得如痴如醉,为了能朝夕厮守,詹姆斯听信巫婆的“忠告”,将魔巾披在仙女身上,不知不觉害死了自己的梦中情人……在未婚妻与朋友的婚礼声中,背弃了爱情的他与痛苦悔恨相伴,了此余生。

这本是一个平凡的故事,比起此后的一些舞剧,情节内容都要简单得多,但是,它在芭蕾舞发展史上,却是非常重要的作品。

玛丽· 塔里奥尼生于1804年4月23日,作为一个舞蹈演员,她的先天条件并不是很好,个子偏矮,腿不是很长,但是她对舞蹈却有着执着的追求。作为编导的父亲全力帮助女儿去实现她的舞蹈梦,经过严格甚至残酷的训练,玛丽·塔里奥尼终于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舞蹈家。

十八岁时在维也纳首次登台就一鸣惊人。

二十三岁时进入巴黎歌剧院。她的舞姿唯美,台风优雅,尤其是跳跃的时候轻如羽毛。

巴黎歌剧院的院长韦龙博士对《仙女》非常欣赏,他把作曲的任务交给作曲家让?修尼兹霍法尔,而把舞蹈编导交给菲利普·塔里奥尼。

女主角当然非玛丽·塔里奥尼莫属。在这出戏中,她作了两个重要的创新,对后代芭蕾舞起了革命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脚尖技术的运用。从主观上讲,是想弥补腿略显短的缺陷,但客观也是增加了舞蹈的美感。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舞蹈家对脚类舞蹈做过一些尝试,但是也只是瞬间的上升,只有到了玛丽·塔里奥尼这里,才真正把这种脚尖技术发展为“女舞蹈家表演时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二,是服装的改革。仙女的服装不再是中世纪以来贵族妇女那种拖至地面的长裙,甚至加上“鲸鱼骨圈”,既少美感,又不方便。仙女的服装是多层的白纱裙,下摆剪短,裸露着脖子和手臂。当这种全新的服饰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立刻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种白纱裙舞衣,也成为后代芭蕾最常见的演出服。

1832年《仙女》在巴黎歌剧院的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著名芭蕾舞剧《吉赛尔》的剧作者、著名诗人戈蒂埃兴奋地说:“这出芭蕾开创了舞蹈的新纪元,正是通过它,浪漫主义进入了合普西霍拉的领域。从《仙女》开始,《火神之网》《花神与风神》无法再存在下去,巴黎歌剧院被交付给地精、水神、蝾螈、水妖、鬼、神仙以及所有这些奇特而神秘的家族成员,它们如此绝妙地适合于芭蕾大师的幻想力,奥林匹斯诸神的十二所镶金大理石屋宇全被弃置在仓库的尘埃中,人们向布景师定做的只是一些罗曼蒂克的森林,海涅抒情诗中的那种皎洁的、德国式的月光照亮下的幽谷。”

首演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仙女西尔菲达的扮演者、伟大的舞蹈家玛丽·塔里奥尼。她精妙的演技难以言表,戈蒂埃在观赏了演出后说:“塔里奥尼小姐是至今唯一能在舞蹈中体现出我们看来宛如诗人不可实现的梦幻中的女舞蹈家——优美的、天上的、古代器皿和纪念章上的女性的倩影。塔里奥尼小姐懂得以她的舞蹈和技巧使那些直到那时仍在轻视芭蕾的人心悦诚服……这是一位天才,堪与拜伦勋爵和德·拉马丁先生相提并论。她给我们展示腿的划圈动作和手臂的姿态抵得上长长的诗篇……”

今天在舞台上表演的芭蕾舞剧《仙女》却已经不再是这个版本了。1834年,奥古斯丁·布侬维尔在巴黎看了这部芭蕾,两年以后,他在哥本哈根创作了他自己的《仙女》(作曲H·拉文斯基·奥尔德)。布侬维尔的《仙女》成为了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传统保留剧目。

人物风采

有人说,“19世纪中,是艺术评论家泰奥菲尔·戈蒂埃的性格和三位女舞蹈家的性格(玛丽·塔里奥尼、芳妮·艾尔斯莱、卡洛塔·格丽西)主宰了浪漫芭蕾的历史”。

玛丽·塔里奥尼个子不是很高,身材瘦削,肩膀圆,面孔并不漂亮,在今天,也许她不会被舞蹈学院录取。但是,她却有别人所不具备的几个有利条件。

首先,她对舞蹈极为热爱,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舞蹈家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她对舞蹈有天生的颖悟和表现力。其次,她有一个极其严格、极其负责而且水平极高的父亲。

再次,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吃尽种种苦头,经历了多年艰苦的系统训练。

玛丽·塔里奥尼的父亲菲利普是意大利米兰的著名舞蹈家、编导,他对女儿进行了严格到近乎残酷的训练,一心要把她培养成为一流的舞蹈家。大强度的训练甚至使塔里奥尼昏倒。塔里奥尼后来回忆说:“在父亲面前,我痛苦地将腿举至半空站稳,心里怦怦乱跳,几乎要哭出来。父亲就说:‘哭吧,哭出来会好些。’在隔壁的母亲也陪着我哭。在她看来,父亲这种不讲情面的教学方式简直是在虐待自己的女儿。”这样的训练每天要进行六个小时。经过严格的训练,塔里奥尼终于成为一名芭蕾巨星。

塔里奥尼可以这样说,《仙女》中的西尔菲达是为塔里奥尼量身定制的。

当十八岁的她第一次登上舞台,就以高超的技艺和出色的表演征服了所有的观众。虽然不能说芭蕾的脚尖舞就是她的发明,但至少她把这种技艺提高到艺术的高度。脚尖舞在今天的芭蕾舞台上已是司空见惯,甚至已经成为芭蕾的标志之一,尤其是今天的芭蕾舞鞋顶端衬有“硬物”以后。但是塔里奥尼的舞鞋是没有“硬物”的,其表演难度要大得多,但她正是用这种脚尖站立技艺使“仙女”的身形舞姿更加飘逸。她的一脚脚尖独立,一脚高高后举,两手一高一低前伸的动作已成为芭蕾的象征性动作。为了跳好《仙女》,塔里奥尼不遗余力地使自己的舞蹈像空气般轻盈,像鲜花般娇嫩,像少女一样单纯。她的表演仿佛一直在空中飘动,而很少和大地接触。观众曾经发出这样的惊叹:“看呀,她漫步在花蕾上面,竟能不压弯花茎!”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她专门设计了一种复杂的击脚小跳,完美地使用了脚尖技术,以突出翩翩飞舞的形象。另外她还将那貌似简单的“阿拉贝斯”做得仪态万方。

戈蒂埃形容演出后的情况说:“走出剧院,你忘记了神奇的塔里奥尼,你只记得仙女,天上的幻想,它将长久地追随着你。通过它,你的灵魂将陶然入迷,因为,通过韦伯或罗西尼的音乐声响,塔里奥尼与仙女合二为一……在这神妙的时刻,你的灵魂感受到如此的欢乐,以致你不再渴望有什么更美好的了,直到忧郁的现实把你从这温馨而壮丽的快感中拉扯回去。以往,塔里奥尼的舞蹈使视觉陶醉,而今,它们使灵魂入迷。西尔菲达、巴亚戴尔、朱尔玛、达妮勃姑娘、埃莱娜、米朗达—— 一个个令人赞叹的创造物,各具特色的容貌、性格和魅力。玛丽·塔里奥尼不是一位女舞蹈演员,她是一位艺术家、一位诗人。”

1884年4月24日,玛丽·塔里奥尼在法国马赛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剧情介绍

第一幕

这是19世纪的一天,这一天,是詹姆斯和未婚妻艾菲结婚的大喜日子。在苏格兰的一间农舍的客厅里,年轻的詹姆斯半躺在安乐椅上休息,在大烟囱旁边,还有一个小伙子,他是詹姆斯的朋友格恩。幕启的时候,两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

这时,仙女西尔菲达飞进屋里,看见英俊的詹姆斯,马上就爱上了他,她在詹姆斯的额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同类推荐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 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从西方现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两方面细致而深刻地论述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其中,西方现当代艺术选取了21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选取了29篇文章,两者结合而来,将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配以大量图片,图文并茂,是一部难得的学术著作。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热门推荐
  • 史上第一女神

    史上第一女神

    自幼儿命运多舛,一步步的绝境逼得她退无可退,世间称我为魔头,那我便化作利刃,斩尽枷锁。世界之大,浩瀚无垠,一个被人抛弃的女孩处处碰壁,饱尝无尽的追杀与痛苦,她,爆发了,一代大魔横空而出。万族林立,无边的疆域,前方有什么在等待着她。
  • 爱丽尔

    爱丽尔

    当代美国诗人普拉斯经典代表作:死亡是一门艺术。美国著名诗人普拉斯的重要代表诗歌集。她在1963年2月11日自杀时,在书桌上留下了一个黑色的弹簧活页夹,里面是四十首诗作的手稿合集,集子最初的起名是《爱丽尔和其他诗》。后来由其丈夫休斯根据该手稿顺序进行了整理和删减,并于1965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英国版和美国版两个不同版本的《爱丽尔》诗集。这个修订版本的《爱丽尔》与之前两个版本完全不同——它收录了完整的四十首诗歌,并严格遵照普拉斯最后留下的手稿顺序来编排,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现作者那时候的思想状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叫我如何不爱他

    叫我如何不爱他

    林素一生只为爱情疯狂过一次,可只一次便撞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十年暗恋,三年婚姻,她以为就算时燕回是块石头也该被焐热了。却仍然抵不过初恋的一句我还爱你。小三登堂入室用尽手段,逼她流产让位,举报她的父亲收受贿赂,家破人亡。一夕之间,她从云端坠入地狱。本该一别两宽,再见他却将她抵在墙角:“素素,再给我一次机会好不好……”
  • 电车食灵者

    电车食灵者

    总会有一些人知道着我们所不知道的,也会有着我们生活圈之外所不了解的事物和东西。
  • 独家盛宠:替婚小拽妻

    独家盛宠:替婚小拽妻

    为了赚钱,替姐去相亲的钱奈奈直接在酒宴上被麻翻。醒来,身边竟躺着一个身材绝佳不着片衣的绝世美男!她吓得不轻,扯着嗓子大声尖叫。哪知道,美男却一脸邪气的看着她调教道:叫法不对,重来!“什么?”钱奈奈忘记了叫唤,傻怔的看着他。“看来你含苞未放,那本少就来教教你怎么叫……”绝世美男坏笑着,扯下了她身上的被子……
  • 问剑诛心

    问剑诛心

    站在生与死的边缘线上,绯流樱回首过去,她看到的不再是牢笼,她看到的是:焰流火对家国的深情寒流霜对向往的追求月流萤对自由的随行夜流尘对信仰的守护烟流云对情感的执着以及自己的不认命和离经叛道。她要推翻一切生来彷徨的枷锁,斩断羁绊的束缚,哪怕前路再曲再折、再漫再长,哪怕前路只有死亡。所有的爱与不爱,恨与不恨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摧残之中浮浮沉沉,放大所有的荒唐和不羁与全世界为敌,哪怕又输给了自己,输给了全世界。纵身一跃,向死神的怀抱靠近,她虽将与死神拥抱,可她的信仰永恒不灭,一个绯流樱死了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无数个,她灰飞烟灭也不可惜,因为她是这自由堕落的继承者。她是神祗、她是恶魔、她是抵抗生来成囚的枷锁与牢笼的命运弃子。整个宇宙都是被黑暗包围的,丑、恶与黑暗终将湮灭所谓光明。
  • 凤舞九天之涅槃

    凤舞九天之涅槃

    “你养了我十六年又如何?我命由我,绝不会受任何人摆布!”她对着养父嘶吼……“你不是救了我吗?好,我还给你!”她一剑刺进自己的胸膛,即便是死也不容让任何人玷污自己的尊严!……为了找寻自己的身世之谜,她踏上了九死一生之路,即便万兽拦路,也誓死血溅漫山遍野,可是,当对面站得是她最爱的男人,她又该何去何从?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上)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上)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