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400000003

第3章 从平庸中崛起的一生(3)

31岁的时候曾国藩得唐鉴指点,“终日乾乾”。我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下,我为什么要采用多少岁干什么事这种形式,就是为了让你可以跟他进行对照。你想想自己31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做了什么。如果你看了曾国藩的经历之后,心里告诉自己,“哦,还不会太晚”,这就对了。因为曾国藩就是慢慢地、一步一步才爬上去的,而且走得也并不容易。如果他很快、很顺利地就上去了,那你还学他干什么呢?他是天才,他家世好,他怎么怎么样,那你就完全不用学了,反正你也学不会。采用这种形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能很直接地学。比如你看到这里,就可以问自己:“我31岁的时候有没有得到什么人指点,我有没有改变自己?”然后你就可以慢慢地调整自己,少走邪路,少走弯路。

乾卦的九三爻,其爻辞中就不再有“龙”了。初九爻有“龙”,即“潜龙”;初二爻有“龙”,即“见龙”。而到了九三爻,哪怕你是龙,也会变得不像龙。因为这一关没有那么好过,你不表现则已,一表现所有打击就会都来了,全都集中在你身上。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会说“根本就没有人打击我?”那是因为你没有表现。你只要一表现,所有打击就都会涌向你了。你不参加选拔,谁也不知道你做了什么坏事;你一参加选拔,你做的那些坏事就尽人皆知了。甚至连你自己都已经忘记了的,都会有人把它抖出来。这就是没事惹事,这些麻烦都是你自己惹的。所以每个人都要清楚一点:如果表现自己会怎么样。一个人要不要表现,自己要好好斟酌,因为表现的结果通常是很凄惨的。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昼则勤勉,夜则警惕,虽处危境,亦无咎灾。”什么叫“君子”?《易经》每卦六爻中,第三爻与第四爻处在中间位置,象征正道和大道。君子就在三、四两爻,因为它是人位,而初爻、二爻象征地位,五爻、上爻象征天位。所以我们常用“不三不四”形容不正派的人或事,就是指其不在正道或大道上。

“乾乾”就是指勤勉努力,固守刚健正中。“刚健正中”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意志是不能被打倒的,不管前面的路多么艰难,多么辛苦,一旦决定要做,就要克服万难,不逃避,不退缩,但也不能死拼。“惕”,即警惕,“若”是语气助词,“惕若”,就是“惕然”,亦即警惕的样子。因为夜晚和白天一样危险,照理说夜晚应该很安全,但是实际上夜晚也是危险的。比如你在睡觉,别人还在写你的负面新闻,马上就要曝出来了,所以夜晚也要非常警惕。其实人也只有在夜晚的时候才会比较警惕,因为白天根本没有时间警惕,一直都要忙于各种琐碎的事情。“厉”,指危。“咎”,是灾的意思。为什么会“无咎”?你如果好好地去因应,认真采取措施应对它的话,你就会“无咎”,会没有过失。但是你如果不好好地因应,你就一定会“有咎”。所以《易经》说“无咎”就是告诉你,本来是“有咎”的,但是你好好因应,就会“无咎”。

人一定要未想赢,先想输,凡事都要先想自己会怎么输。多问自己“我输得起吗?”如果输得起再做,“再输也不过如此”,所以为什么没有钱的人往往更敢冒险,就是因为他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他还怕什么呢?而有钱的人往往更不敢冒险。同样的道理,到底是有钱人比较怕死,还是没钱的人比较怕死?当然是有钱人怕死,没钱人怕什么?他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像这些问题,大家好好去想一想,其实道理都蕴含在《易经》里。

36岁的时候,曾国藩又病了。一个人多病几次其实是好事情,因为往往生病的时候,会领悟一些平时领悟不到的道理,你会比以前,比别人更珍惜生命,更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更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等等。我们一定要慢慢调整我们的观念。身体好的时候,要有身体好时的做法,身体不好的时候,又要有身体不好时的做法。

曾国藩在报国寺养病的过程中,才悟到“执两用中”的大道理,而这对他的影响非常之大。“执两用中”,是说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一般人都说中庸之道是不走极端,我不认为是这样。中庸之道不是指不走极端,而是说在衡量轻重之后,能够不走极端就尽量不走极端,但是一定要走极端的时候,就像孟子所说“虽千万人,吾往矣”,该冲的时候,还是要冲的。这当然不是蛮干,必须有一定的把握才可以,而且能守的时候还是得守。尽量做到有进有退,能进能退,有刚有柔,另外还要能刚能柔。人活着就是要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随机应变,但绝对不是投机取巧。

五、整理家训:闲的时候就要找事做

37岁的时候,曾国藩升任内阁大学士,还是没有实权,但是这个大学士的名号很厉害。当时很多人看他是大学士,就来拜码头,前来拜他为师,这样他就得以广结人缘。所以,大学士的职位虽然没有实权,但它还是给曾国藩带来了好处,对他后来要走的路也有帮助。

第二年,次子纪鸿出生了。曾国藩知道这样闲下去,会越来越不知道要干什么。他心想“那干脆做点事吧”,于是就决定把曾氏家训编辑起来,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机会“治国”的话,最起码他可以把“齐家”做好。这就涉及我们后面会着重讲到的“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曾氏八字家训(详见第四章第二节)。

六、多次上疏:曾国藩也“愤青”过

39岁升礼部右侍郎,后兼任兵部右侍郎。这时候他就想到孔子曾经说过,人到40岁,不能不做点正经事,不能不做点积极事。于是他就上了一个疏,名叫《应召陈言疏》。“疏”就是意见书。他非常直截了当地说当时的官场如何萎靡、如何因循守旧,等等,把这些弊端全都抖出来,把官吏的腐败无能也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他这样做,好不好呢?

我说一句很不敬的话:“他这就是上了孔子的当。”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你怎么知道晚生不会超过你呢?但是“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意思就是,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很具体的表现、贡献,那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会有什么大成就,自然也就不足为惧。曾国藩便想到自己快四十了,不能不表现一下了。那他是怎么表现的?表现的结果又怎样呢?四十岁的时候他就直言:“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这是不是在对朝廷发牢骚说“你们不会用我”呢?所以很明显他这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41岁的时候,咸丰皇帝刚登基不久,曾国藩又上了一个《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结果咸丰皇帝气得直接将它扔在地上,准备要杀他,“又在说,我椅子都还没坐热,你就又开始说,你也让我稍微坐稳一点再说”。我不反对一个人当英雄,但是你自己必须在心里好好盘算盘算,到底值不值得当这种英雄。整个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谏臣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魏徵,只有他一个,再也没有别人了。我们都知道谏臣这条路是很难走的,但是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鼓励我们当魏徵。我从来没有鼓励一个人当魏徵,我要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魏徵其实“死”过很多次,大家不要以为唐太宗真的那么宽宏大量,他其实心里想的是“我看到你就火大”,有好几次甚至想要杀魏徵。

我当过老师,我知道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是那种人,从不发表反对意见,哪怕安安静静地坐着打瞌睡,也不会给你难堪,你无论讲什么他都举双手赞成,那你不给他80分怎么对得起人家?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人。这种人虽然不完全值得我们学习,但毕竟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个人要有意见,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你要先把自己的性命保住,才可以有意见。而且说话尽量迂回一点,缓和一点,不要直言,直言不一定会有好处的。

42岁的时候,曾国藩还不知自己是书呆子,再上《备陈民间疾苦疏》。这一次咸丰皇帝是真的要杀他了,但是有一个人救了他,这个人就是洪秀全。洪秀全起义之后,镇压起义便成为当务之急。我在这里说一句话,可能很多人不会赞成,“曾国藩最大的敌人是洪秀全,但他最可靠、最牢靠的靠山也是洪秀全”。没有洪秀全,他可能命都没有了;有了洪秀全,他就快没命了。这两句话看起来差不多,实则意味无穷。没有洪秀全,他就没有利用价值;有了洪秀全,他就只好自己去面对、去接受朝廷交给自己的剿匪重任,他不能叫苦,而且就算叫苦也没用。同样,咸丰皇帝的想法也是如此,“没有洪秀全,我不杀你才怪;有了洪秀全,那就要看洪秀全会不会把你杀掉”。这些道理如果你都想清楚了,后面的事情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七、出任主帅: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任何一个卦,前面三个爻叫下卦,后面三个爻叫上卦,这当中有一个界限。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走下卦,他没有时间,也没有体力,更没有实力走到上卦去。

乾卦的九四爻,爻辞是“或跃在渊,无咎”。“或跃在渊”的意思是,你如果有实力,有丰富的阅历,那你就去跳跳看。你跳得过就是跃登龙门,跳不过就会掉到深坑。但是它还是告诉你“无咎”,也就是说,你因应得宜的话,就不会出事。但是如果你不该跳,那就不要跳,很多人在基层做事,明明做得很愉快,为什么一定要到高层去呢?在高层的日子其实并不是那么好过的,在高层并不一定就比在基层好。每个人记住四个字:适可而止。但曾国藩却是不得已,因为每次有事情,都会把他“拱”得天翻地覆的,当时的形势、社会舆论都会把他推至风口浪尖,让他不得不出面。而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也是备经挫折、备受考验的人,否则他不可能有大成就。

到前面的九三爻,就叫小成了。这个时候就心满意足,不再有所欲求,到底好不好?答案是要看是谁。每个人心中都要衡量一下,自己到底能够做到什么地步,不要永远不知足。“当科长,我会非常心安理得,你如果叫我升官,那我只好敬谢不敏。我干吗自讨苦吃,把自己整得死去活来呢?没有必要嘛。我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够了。”

那么不满足于小成,想尽办法超越下卦,一心向上,到底对不对呢?也不能说不对。我的建议是,你可以试试看,但是不要说非怎么样不可,这要随缘。所谓“随缘”,是说你先要试试看,不是说你自己连手都不伸出来,那肯定随不了缘,也随不到。很自然地往上走,这样可以;太勉强、太功利地向上走,就不可以。但是不管怎样,你自己心里一定要非常平衡。

而他既然名叫国藩,立志要“为国藩篱”,经国济世,所以就必须“跃”,必须努力拼搏向上,才能实现志向,创造一番事业。那么,他“跃”的结果怎么样呢?变乾卦为蹇卦,接下来的一段路越走越艰难。

42岁的时候,曾国藩回乡奔母丧。我之所以特别讲这件事是想说,有时候父母爱护子女,会及时地走掉,就是为了给子女一个机会,让他可以回来好好冷静地想一想,“你已经陷入这个境地了,你逃也逃不了,那你就要考虑现在到底该怎么办”。这时候正赶上太平军出广西,攻长沙。太平军如果攻别的地方,也就跟曾国藩没关系。可是他们别的地方不攻,偏偏攻曾国藩的家乡,而他正好又因守母丧在家,这就叫作时机的巧合。所以对任何外界的变动,你都要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凡是碰到内外的变动,你都要告诉自己,这是老天对你的考验,你是必须要面对的,你要想“没办法,老天要考验我,我跑也跑不掉,我只好面对它,我想办法来因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加以应对。

湖南为什么到处办团练?因为太平军越来越壮大,而那时候清兵打仗是不行的,为什么清兵不行?要知道清兵本来是很厉害的,连明朝军队都打不过他们,怎么会变得不能打仗了呢?因为一旦天下太平,大家就都开始享乐,享乐的第一个结果就是军队不能打仗,所以地方只好办团练自保。如果清兵能够打仗,那么就轮不到地方去办团练。谁要敢随便练兵,朝廷绝对会马上来干预,“你练什么兵,你想干什么?”那肯定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而恰恰在这时候,巡抚张亮基又给曾国藩写了一封很诚恳的信。所以时机如果到了,谁都挡不住。大家看他是怎么写的:“亮基不才”,一个人最厉害的就是自认为不才,“我比较差劲,你比较厉害,所以换你去死”。“承乏贵乡”,我被派到你们这里来当巡抚,“实不堪此重任”,我担当不起。“大人乃三湘英才”“国之栋梁,皇上倚重,百姓信赖”,高帽子一直戴。他一定是看《三国演义》看多了,所以这句话才讲得这么熟练。“亟望能移驾长沙,主办团练,肃匪盗而靖地方,安黎民而慰宸虑”,请你一定要来,与我共济时艰,以安定地方。我前面讲过,曾国藩的母亲死得正是时候,为什么?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推辞,“我在守丧,我怎么能出来”,“岂有母死未葬,即办公事之理?”这就是以退为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人往往都是先说不要,然后才慢慢接受。曾国藩本来在家守丧,别人说要办团练,请他去主办,他如果马上就去,那肯定所有人都会怀疑他,“你是想干什么,你是想抓住机会是不是?你是想办法要当皇帝对不对?”那朝廷一定会先把他给杀了,以绝后患。

结果这时候唐鉴出来了。唐鉴以一生薄名作担保,向皇上竭力推荐曾国藩,然后又对曾国藩本人劝以“时势造英雄”,并引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说“贤弟素有以天下为己任之壮志,此为老夫所深知”。另外还有一个人叫郭嵩焘,其实郭嵩焘是个非常倒霉的人,但是那时候他还没有倒霉,他还跟曾国藩是好朋友。他也劝曾国藩出来:“虽有智慧,不如趁势,今时机已到,气运已来,还犹豫什么呢?”说曾国藩这时候就该出来,而且要当仁不让。

曾国藩终于成了湘勇的主帅,他如果一开始就去,最多能当个副手,然后上面慢慢放权给他,“奏准移驻衡州练兵,建船厂,购洋炮,筹建水师”。因为当时太平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居然在南京定都,号称天京,“这还得了!”所有人都慢慢感觉到,随着太平军的不断发展,曾国藩的声势也一定会越来越强。所以说曾国藩最大的靠山就是洪秀全。一个人要会利用敌人,而不是跟敌人死拼,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

我们来看看蹇卦,蹇卦上面是水,下面是山,叫水山蹇,就意味着“坎险在前”。什么叫作“水山”?就是山上面有水,现在叫作堰塞湖。堰塞湖很可怕,因为它随时可能被冲垮。可它同时也告诉你该如何应对: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内心要有“知止之明”,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曾国藩如果稍微膨胀一点,他就会没命。皇帝最乐意的就是他为自己平定太平军,而最害怕的是他反过来打自己,所以只要曾国藩显露出一点造反的苗头,皇帝一定会立马除掉他。

我经常讲这个案例给大家作参考。当皇帝信任一个大将军,把50万大军交给他的时候,是百分之百相信他的。可是当这个大将军把50万大军带到城外去的时候,皇帝就开始怕他了,“只要他掉过头来,我就完了”。同样,当老板很信任你的时候,你是很受荣宠的,但是当你越来越得人心的时候,老板就会日夜不安了,他就非要把你除掉不可。那么,如何把握好这二者间的微妙差距以获得平衡?这就得看你的功力了。

同类推荐
  • 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本书主要是考虑大学生掌握场景语言技巧已成了提升语言艺术和综合素养提高的必需。
  • 做自己想做的事

    做自己想做的事

    做你想做的事,说你想说的话。不要随波逐流,真实地面对自己,尊重内心的感受,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冲破世俗的罗网,冲破内心的矛盾,真实地做一次选择。有勇气和魄力、有意识和毅力的人,才能从生活的沼泽地中走出来。只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才会改变现状。不要害怕吃苦、不要一味地去依赖他人的帮助或馈赠,而应当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书没有讲述玄妙高深的道理,而是从积蓄知识力量、进行创造性地思考、积极开发潜能、追求个性的成熟、培养坚强意志、控制情绪和维护健康等方面,给正在苦练内功的你、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指导。本书的每一章节都非常实用,给你提供工作或生活上所需的各种建议。
  • 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演讲是一门科学与艺术。拥有高超的演讲技能不仅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良好体现,更是成功人士必备的技能之一。《实用演讲技术大全》分为六篇,共四十四章,在全面介绍演讲高手必备的基本知识,演讲前需要进行的精心准备,以及如何分析、了解、打动、说服、调动听众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了如何设置精彩演讲的亮点,怎样灵活运用演讲的技能,以及不同类型演讲技法的使用要点。
  • 聪明女人零伤害秘笈

    聪明女人零伤害秘笈

    着重介绍女性防范伤害的知识,引导女性加强自身防范意识,避免外界的侵害,并举例分析了诈骗、抢劫等案例和解决办法,指导女性学会自我保护,《聪明女人零伤害秘笈》是女性朋友的枕边书。
  •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人常常在成功的掌声中变得目空一切、得意忘形,有的人则在失败的打击中变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有的人在荣誉的光环下变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有的人因为一时的屈辱把自己整个人生涂得一片漆黑……尽管各不相同,但是都因为缺少了一颗平常心,他们在贫富得失、福祸悲喜面前,既拿不起,也放不下;既输不起,也赢不起。心境失去平静,生活失去平和,整个人生品尝着绵绵无尽的焦虑与惶恐、无奈与苦涩、疲惫与怨怒、失落与惆怅,总是都郁寡欢,终生不得志,总是患得患失,惶恐不安。
热门推荐
  • 乌云遇皎月

    乌云遇皎月

    她就像个小太阳,而我是躺在太阳下的旅人。因她照耀,终于抬头哭了。——硬汉汽车修理工VS二萌女作家的爱情故事。
  • 鸿蒙之使

    鸿蒙之使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洪荒仙侠,圣人不是最强,鸿钧天道道祖也是枉然;至上苍天如何突破道尊,成就破灭天和永恒天的结合不朽境界……
  • 观自在菩萨阿么齿来法

    观自在菩萨阿么齿来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庄子注

    庄子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景物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景物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景物描写,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写作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对事务的洞察力,使人能更有心的留意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
  • 旷世灵尊

    旷世灵尊

    他从小便被人废去丹田,无法成为武者。为报血海深仇,他踏上了一条逆天改命的道路……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武道巅峰

    武道巅峰

    携手舞天下伴卿辰影宵。不忘初心梦俯首群雄。身为孤儿的天羽在和神秘老者交易后获得无上功法开始逆天崛起.。在跨过重重障碍生死之间不断徘徊终成一代传说。
  • 天才宝宝全脑开发大百科500例(0~3岁男孩)

    天才宝宝全脑开发大百科500例(0~3岁男孩)

    0~3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启蒙期,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最好的人生开端。陶红亮主编的《天才宝宝全脑开发大百科500例(0-3岁男孩)》根据男孩不同年龄段的身体和大脑发育特点精选了500个益智游戏。每个游戏都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寻找相同形状的积木可以训练记忆能力;自创童谣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彩泥游戏可以启发创意思维……《天才宝宝全脑开发大百科500例(0-3岁男孩)》中孩子通过玩游戏便可以使左右脑协调并用,使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 穿越之医妃倾城

    穿越之医妃倾城

    一时穿越,搅入混乱局面。步步为营,只为谋得生路。原以为遇见他是这不幸中的万幸,可幡然醒悟,历史车轮滚滚,天命难违,一不小心,便是万劫不复。至此一生,曾是万里长风,可终究抵不过,一句天命难违,历史难逆。你可以掌握天下人,却独独掌握不了你我之命。我可以医万病,却独独治不好自己的相思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