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600000001

第1章

我并不是想坚持写诗,而是不舍得放弃一种快乐。

也许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李白,只不过生于唐朝的那一个,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时代。所以他活了下来!其余的时代没准也有类似的人物,因为身不逢时,而夭折了,或被埋没了。说到底,中国诗歌,有一个李白就足够了。他并不需要更多的替身。即使你可以模仿他,你所置身其中的时代,却无法模仿唐朝。

李白的伟大在于他超越了万有引力。杜甫的伟大在于他体现了万有引力。前者的飘逸,后者的稳重,盖源于此。我所谓的万有引力并非仅指地心引力,还包括道德、传统、体制等社会性的价值观。

虽然告别了青春,我仍有想疯一把的冲动。不知这意味着对青春的挽留,还是为之设计一个辉煌的葬礼?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无所事事。选择一处被遗忘的空房子住下来。让生活既不前进,又非倒退,而是在原地踏步。却又觉得自己走得比远更远。

伤口结疤了。这是脆弱的自我长出来的铠甲。为了防范再次的伤害。越是疼痛的记忆,说不定遗忘得越快。

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虽然大多是悲剧。甚至他都怀疑自己是某个悲剧作家笔下的人物。或许人类的上帝原本有两个,一个是热爱喜剧的,一个是热爱悲剧的。很不巧,他为那个热爱悲剧的上帝所爱。成为不幸的幸运儿。

入睡之后,一盏灯在体内点燃,梦境被照亮。多么大的舞台,多么逼真的布景……哪怕观众只有我一个。醒来则意味着那个虚拟的世界重新陷入黑暗。

诗人的写作,都是为了寻找自身那看不见的胎记。也许并不是胎记,而是这种对虚无的寻找,使他们与平庸的人群区别开来。诗人的神秘感最终迷惑的只是自己。如果你不曾迷失,你就没啥可写的。诗人一生中所有的路标,都是为了帮助他更快、更彻底地迷路。

各取所需:你拥有了有,我拥有了无。所谓的无,可以是什么都没有,也可以是什么都有。你不能从有里面发现无,我却能从无里面发现有。这就是我与你不一样的地方。

诗不会教我怎样生活(不会教我怎样生活得更好,却有可能教我怎样生活得更糟),而生活却可以教我怎样写诗。我写诗,不是为了生活(其实它已构成我的另一种生活,精神生活)。我生活,却是为了写诗:酝酿出诗之后,我所有的生活都已成了酒糟,散发出谷物发酵的气息。形而下是为形而上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诗是一种瘾:中毒者呼唤着的其实不是解药,而是更大剂量的毒品。你在其中越陷越深。每一首诗带来的陶醉都增强了你的依赖感。你仿佛永远在为下一首而活着。

我今年38岁。正是普希金死去的那个年龄。我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双重使命:不仅为自己,还要接替另一个人活下去。我要把普希金没来得及写的诗全部写出来。包括他那些还没来得及开始或完成的爱。我正在把虚拟中的普希金的下半辈子变成现实。这也是我的下半辈子:与另一个活着的死者同在。

和伊沙等早年的诗友重逢在一次朗诵会上。我说了一段话:这么多年过去,我的诗既不是“知识分子”的,又不是“民间”的,更不是“第三条道路”的,它还是我自己的。为之感到骄傲还是遗憾?相对于流派林立,争论激烈的诗坛,我更乐意保持一种“票友心态”。因为诗不属于热闹,而属于宁静。诗的意义,不在于共性,而在于个性。艺术可以划分群落或派别,而诗比艺术更为高明之处,正在于:每个诗人都应该自成一派,有独立的审美体系。人数越多的诗歌流派,越令我怀疑:其诗风要么是太容易模仿了,要么是太容易被模仿了,缺乏必要的难度。一个诗人,做到拒绝仿效别人,是容易的;做到令别人无法仿效,则太难了。相比而言,我更关注诗坛上“孤独的人”或“多余的人”。

口语的倾向和书面语的倾向,分别证明了文学的两种野心:前者是为当代的读者而写作的,后者则把读者的范围延伸向未来,或者说,它力图为永恒的读者而写作。一位作家的语言风格,潜在地受到他臆想中的阅读对象的影响。同时体现出他视野的远和近:是热衷于对空间的感召力,还是热衷于对时间的穿透力?是追求生前的伟大,还是追求死后的光荣?是说给已存在的耳朵听的,还是写在纸上,留待尚未出现的眼睛读的?是比音量,还是比耐心?

在朋友家的客厅见到那只波斯猫。很难说得清:它是主人,还是另一个客人(只不过来得稍早点)?然而它分明已忘却了血液里的故乡。

我们那个年代的许多人,都是在并未真正懂得诗是什么的情况下,开始写诗的。所以注定将走很长的弯路,才寻找到真正的起点,体会一番重新出发的感觉。这已算是幸运的了。有些自以为是的诗人,至今尚未懂得什么是诗,纯属按照个人对诗的错误理解写着“非诗”。我可以宽容地认同他们为诗人,却拒绝承认他们写的是诗--至少,我在阅读时无法说服自己。

我不是神的儿子,我是诸神里的最后一个。是最新诞生的,也是最先衰老的。仅比他们多一副肉体而已,灵魂却是相同的。

王子是未来的王。王子是成为王之前的王。除了第一代王,所有的王都是从王子开始的。并不是每个王子都有弑父的勇气,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需要学会的是等待。他们在为父王送葬之前,首先葬送了自己漫长的青年时代--这是一种重复了两次的悲哀。王子身上有成为王的最大可能性,但他必须是孤独的。我这个诗歌的王子哟,在孤独中等待,在等待中又体会到加倍的孤独……

他说他在写一部禁书。一部还未写出就提前被禁的书。一部比作者本人还要不幸的书。明知道不可能有读者,但他还是要写,否则这部书将更为不幸。上帝啊,你可以禁止读,却无法禁止写--一个不听话的臣民,雪夜闭门,写着一部诚实之书。写着写着,他觉得自己,逐渐成为新的上帝--因为书里面有他独自创造的世界。在限制中他找到了自由。

在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他是一个被遗忘的英雄。因为他只出现在战场上,却拒绝参加任何庆功的盛宴。他独来独往,那些死去的敌人才见过他的身影。作为一个超级英雄,他觉得留下块墓碑都是多余的。

看见月亮我就想起李白。月亮是李白的遗孀。

琥珀是比生更长久的死,又是比死更长久的生:那只一千年前被树脂包裹住的昆虫,用慢动作挣扎着,用比慢还要慢的动作、用最慢的动作挣扎着……它比任何观众都有耐心。

你在梦里还可以继续做梦。你梦见自己在做梦,并且梦见梦境里的梦境。像外衣套着内衣,鞋子套着袜子,今天的梦套着昨天的梦--做每一个梦的都仿佛是一个不同的人。这不算奇迹。真正的奇迹应该是:不同的人却做着相同的梦,仿佛事先约好了似的。

你写诗等于是纸包火。纸包子,以火为馅。我每读一首,都要下意识地吹吹气,生怕烫着。轻轻咬一小道缺口,顿时有火苗冒出来了。

第二次的生命对于我来说是多余的。因为该发生的都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即使在未来,也不会发生。别提来世了,后半生在我想像中都显得过于漫长,没什么新意。或许并不是缺乏新生事物,而是当事人正日渐麻木。

应该询问舞台下面的莎士比亚,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心理感受。当他走进剧场,面对第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假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推论成立的话),是否为自己预备好了手绢?今天,悲剧王子就要死给他看!为了赚取几滴额外的眼泪。

因为相信缪斯的存在,我算不上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诗歌与宗教的区别,仅仅在于它更虔诚、更狂热,更富有牺牲的精神。作为诗人,我心目中的上帝是个女的。她的乐器(譬如竖琴)是我的武器。

报纸记载着当天的历史。报童却不知道自己是个推销历史的人。他永远活在现实之中,只关心手头的那些零散的钞票。但也可以说:钞票记载着更持久的历史。

我从北方来到南方,顿时对原先的生活变得不满足了。南方,温暖得仿佛有两个太阳。财富、情感、才华乃至梦想,都可以轻易地增加一倍。

卡夫卡修筑了文字的城堡,为了在那里隐居。正如他所希望的:城堡里熙熙攘攘的居民,根本就不认识这个无名的作家,并且拒绝承认自己的生活,与所谓的“造物主”有任何关系。可见艺术家的理想,即使真的实现,也必将世俗化了。

泰山只使我遗憾:自己不是登上顶峰的第一个人。甚至,也不是最后一个。所有的惊喜、赞叹、骄傲,都无法避免地带有赝品的感觉,都比风景本身更缺乏新鲜感。

进入一种英雄的幻觉,比真的成了英雄还要过瘾,也更为可怕。你将无法重温凡人的乐趣,就像一尊悬空的雕像,不知什么时候失去了自己的基座。

把鸟握在掌心,掌心发热,就像握住了天空的心脏。天空不空,长着毛绒绒的心脏,比我的心跳得还快。我等于握住了一部分的天空。我的手指,组成鸟笼的栅栏。

吃吧,这是你死后的第一顿饭,饼干比墓碑都要硬。想喝点开胃酒吗?草叶上有的是露水。而且绝对是免费的。你仰起脖子,读亲人撰写的墓志铭,觉得他们对你太好了。真应该继续活着!你死后,似乎比活着时还要饥饿……

阅读史书,我总是充满了参予意识。就像舞台下的观众,面对伟大的戏剧,不得不克制住自己涨潮般的表演欲。一次次地感叹:可惜,我没有生在那个时代!是在为自己遗憾呢,还是为那个时代遗憾?仿佛我的缺席,导致了历史的改写……

在务实的社会,虚构不再是超常的能力,反而成了一种缺点。小说家比诗人还要孤独:即使你有讲故事的勇气,别人却没有听故事的耐心。正如生活在一大群无神论者中间,想制造新的神话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必须时刻牢记:自己也是一个人。应该和面对的对象保持一致。

电影里的人物不会老的。他们翻来覆去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幕布挽留了这些男人或女人的青春。新的皱纹,永远滋长在当初的观众的脸上--死后,连一次复活的机会都没有。死后,就无法再死。

有一个学理工科的大学生问我诗是什么。我回答:诗就是用你所学的知识无法理解的一些东西。诗不是常识,也不是知识,却是更为朴素的真理--与心灵有关。即使在它反常识、反知识的时候,也能让人信服。

“凯撒的归凯撒,耶稣的归耶酥。”可我两样都想要。只好让两只手各司其职:左手捧着圣经,右手挥动刀剑。既追求天堂的荣耀,又不忍舍弃世俗的功名。集殉道者与征服者于一身。

拥抱雕像,使劲--再使劲,如同拥抱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时光的列车从身后开走。他所站立的基座,是最小的月台。你带给他体温,他带给你一声压抑在喉咙里的叹息。你羡幕他的发型,风吹不乱。他奇怪你的指甲,可以剪短,还可以长长……

这是一片能让人渴死的海,连波浪都凝固了。时间停留在有生命之前的纪元。我来到这里,没带指南针、没带淡水,只好孤独地望着苍老的落日--那惟一的救生圈。一个未来的木乃伊,在回忆他的昨天。

只有屈原才是真正的老诗人。跟他相比,李白与杜甫,都算是年轻的。

同类推荐
  • 呼兰河传(1940年初刊还原版)

    呼兰河传(1940年初刊还原版)

    本书收录了萧红最重要的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及两部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呼兰河畔有萧红儿时最纯真的快乐和最宏大苍凉的人生感悟。多年的漂泊之后,她在人生的末端回顾童年,写下《呼兰河传》这样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但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短篇小说《后花园》在萧红所有作品中堪称精美。伴随着花园里花草的热闹,不经意地讲起寂寞的磨倌冯二成子,以及他灰暗沉闷的生活。萧红在淡淡的叙述中融入了她深沉的历史悲剧感。
  • 都是寂寞惹的祸

    都是寂寞惹的祸

    是不是所有女人都要和寂寞抗争?爱是奢侈,承诺像沙。太用力、心会碎。如果我爱你,为何还会如此寂寞?苍白、随意的爱情,在生活中追寻那一点点可怜的温存。剩男剩女圣斗士——不要因为寂寞说爱我。
  • 伍郎的台湾: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巡礼

    伍郎的台湾: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巡礼

    独自经营一家小杂货店,为了满足客人的需要,每天穿梭于城市间。他是伍郎,你可以叫他——孤独的美食家。售出客人需要的货物时,伍郎也旁观了一段段人间冷暖。就像间隙寻觅的美食,人生五味杂陈,故事千回百转,有跨越重洋带着焦糊味的爸爸炒饭,也有一辈子无法共享的珍珠奶茶,有祖孙三代打破坚冰的家庭味,也有等了一辈子的孤独情。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都浓缩在形形色色的美食,磨碎于齿间,重重地磨过身体,安放在胃中,变成人生的种种养分,滋润着每个人孤独的生命。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伍郎,演绎自己的故事,做他人的过客,这本书讲的,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你——伍郎,以及散落在各个角落里形形色色的你。
  • 印度放浪

    印度放浪

    日本当代摄影家、随笔家藤原新也的首部随笔集,共收录二十篇文字,主要描写自己在印度旅居时的感受。二十三岁时,他放弃学业。他走遍印度的城市和乡村和市集,经历过沙暴,在恒河边目睹当地人的水葬、火葬,和苦行僧一起攀登雪山,观察普通村民的每日生活。他看到的印度是一个炙热的国度,这里的人们没有过度丰盛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简单粗暴,但大家尚有热情和自由,无论卑微还是高尚,每个灵魂都以自己想要的面貌活着。在这里,生命呈现出本真的东西,美与丑都淋漓尽致,一切追求表现的形式都相形见绌。
  • 岁月流金

    岁月流金

    本集收录文洁若先生随笔近三十篇。全书分为四辑,辑一《家与书》《我怕走过金鱼胡同》《我的初中生活》《我的起点》追忆在北平的出生地金鱼胡同,早年就读日本小学、圣心学校、辅仁附中女校,抗战时期因父亲失业家道中落辛酸往事,以及大学毕业后进入三联开始职业生涯等经历。辑二《忆萧乾》《文学姻缘》《温馨的回忆》等篇记述与夫君萧乾一同走过的四十五年坎坷历程。辑三追怀巴金、冰心、沈从文、聂绀弩等前辈师友;《苦雨斋主人的晚年》《周作人及其儿孙》《周作人与谷崎润一郎》记述五四时期曾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启明老人的凄凉晚景,有助于我们对这位“汉奸文人”另一侧面的认识。辑四收录两篇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的论述。
热门推荐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红铅入黑铅诀

    红铅入黑铅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时小特工

    逆时小特工

    2166年,校园里暴力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国际教育联盟决定发明“暴力控制器”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多次研究未果的情况下,五年级小学生朵儿意外成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但是,合作者亨特博士为了一己私欲,给朵儿设置了一个又一个陷阱,眼看研究就要失败了……朵儿和好朋友小杰在粒子机器人小光的帮助下,在模拟的时空中和孔子、柏拉图探讨公平的问题,努力寻找消除暴力的方法。朵儿和小杰用他们的机智和勇敢,为消除校园欺凌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逆时小特工》,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童年时代。
  • 古今汉语语法的流变

    古今汉语语法的流变

    《古今汉语语法的流变》反映了作者对古今汉语语法变化研究的成果,该书从语言的历时变化出发,既分析了古今汉语语法一脉相承之处,又重点分析了古今汉语语法的变化,总结出了古代汉语语法有别于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些特殊现象,融入了作者对古今汉语语法“流”和“变”的研究心得。
  • 总裁快回书里去

    总裁快回书里去

    小说里出来的总裁伤不起,空有一副好皮囊,绣花枕头一包草;创造他的作者更伤不起,郭安安仰天长啸,早知道他会从我的书里蹦出来,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灵,还有一副臭脾气,我一定会给他技能加成无数点,性格加成无数点啊!
  • 太古神域

    太古神域

    这是个充满神话,波澜壮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你会看到巨龙盘踞山林,龙眼开阖间,日月同辉;你会看到海妖隐于深海,呼吸之间,惊涛骇浪;你会看到神禽翱翔天穹,羽翼震动,风起云涌……你会看到夸父追日……你会看到羿射九婴……你会看到女娲补天……你会看到神农尝百草……
  • 荒岛求生之上司拖后腿

    荒岛求生之上司拖后腿

    万万没想到,浓眉大眼的我不光可能头顶绿油油,还倒霉地流落到荒岛!最气的是,有个不会生火、做饭、找食物的拖油瓶,一直跟着我!
  •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任何坎坷与不幸都可以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从生活、工作、恋爱、家庭、事业等方面对人们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旨在让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将生活的阴影抛在身后,尽情享受快乐生活!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谁都难免要经历一些挫折、坎坷、失败……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念和希望。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是否能跨越诸多坎坷,成为最后的胜者。
  • 冰临之旅

    冰临之旅

    一个经历本就不平凡的骚年,莫名其妙的又被上级安排了一个无聊的任务,探测海底的亚特兰蒂斯文明,结果这次却遇上了异变……关键词:冰魔,美女,异能者,魔导师,炼金师,结界师,黑暗巨头,远古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