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600000005

第5章 社交中的心理效应与定律(2)

管宁看完了,就回到原处继续读书。华歆却完全被这种张扬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书也不读了,跑到街上去看个仔细。

管宁看到华歆的行为很失望。等华歆回来后,管宁拿出刀子把他们共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所谓“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志向不同,就像两股道上跑的车,怎么也走不到一块去。所以真是没有必要在一起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生观、宗教信仰、对社会时事看法比较一致的人,更容易谈得来,感情融洽。相似性包括很多方面,如态度、信念、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同年龄、同性别、同学历和相同经历的人容易相处;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世态度、追求目标一致的人更容易相互扶持……

那么人为什么会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呢?

首先,人们与和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交往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肯定,彼此之间发生争辩的机会较少,比较容易有安全感。

比如,有两个素不相识的酒鬼因喝醉了酒,同在一辆电车中睡着了。他们一直坐到郊外的终点站。当时又没有返程电车,于是这两个醉鬼之间同病相怜,产生了友情,一起寻找出租汽车,车费两人对半负担。他们愉快地聊着,踏上了归途。这两个酒鬼也许不被别人理解,可是他们之间却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或者说臭味相投。

其次,相似的人容易组成一个群体。人们试图通过建立相似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人在一个与自己相似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更容易进行。

互补定律

——我们会喜欢与自己形成互补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不仅特征相似的人会相互吸引,而且彼此之间差异较大的人,也能够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在需要、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如果存在差异,而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又正好成为互补关系,就可以产生相互吸引的关系。这证明人不仅有认同的需要,也有从对方获的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的需要。

那么互补和相似定律是否矛盾呢?它们并不矛盾,因为差异并不一定都能形成互补。互补性的前提是,交往双方都得到满足。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相反的特性就不能够产生互补,甚至还产生厌恶和排斥。比如高雅和庸俗、庄重和轻浮、真诚和虚伪等等,这些就只能造成“道不同者不相为谋”。

或者说,形成相似的那些条件,往往是大的方面,比如人生观、做人处世原则、人生追求等等。这些如果不同,就难以理解,不容易吸引。而形成互补的,往往是相对较小的方面,比较具体的特征。就像人们常说的:“该相似的地方相似,该互补的地方互补。”

互补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交往中的一方能满足另一方的某种需要,或者弥补某种短处,那么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如能力强、有某种特长、思维活跃的人,对能力差、无特长、思维迟缓的人来说,就具有吸引力;依赖性特别强的人愿意和独立的人在一起;脾气暴躁的人和脾气温和的人能够成为好朋友;支配型的人和服从型的人能够结为秦晋之好。试想,如果两个都是支配性的人结为夫妻,那家中还能有太平吗?

互补的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别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你的理想,而增加了你对他的喜欢程度。比如,一个看重学历的人,自己又没有拿高学历的机会,会很看重高学历的朋友等等。

任何人都与生俱来地具有一些缺点,而且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往往在寻求生活伴侣和事业伙伴时,注意寻找能弥补自己缺点的人。比如,小张是一个好与人争辩道理且十分任性的人,他找的是一个大大咧咧的老婆。小张之所以喜欢她,是因为她能够让小张从容地依照自己的步调行事,不和他较真,让他很安心。

在事业的合作上,寻找和自己互补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比尔·盖茨原来自己经营微软公司,时间长了,逐渐发现自己在管理方面能力的某种欠缺。而且他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在软件开发上,所以逐渐感到分身乏术,力不从心,工作兴趣也下降了。他逐渐认识到管理方面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来为他打理,后来就找到了大学时的同学鲍尔默。而鲍尔默恰恰是个管理方面的天才。他热情万丈,善于影响别人,善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于比尔·盖茨来说烦琐乏味的管理工作,对于他来说则乐趣无穷。这就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强强联合,缔造了辉煌的成功。

相互吸引定律

——我们通常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人大概都有一些自恋,也就是喜欢自己。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是谁?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是自己。人们都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自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奇怪,符合人的自我中心的本性。比如,如果别人喜欢我们,就比较容易赢得我们的喜欢,而不管他客观上是怎样的人。当然,我们说的是大多数人的情况,而不是所有人。

看看你身边的人,你想过你喜欢的人通常具有哪些特征吗?你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漂亮?还是因为他们聪明?或者是因为他们有社会地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通常喜欢的人,是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他们不一定很漂亮,很聪明,或者很有社会地位,仅仅是因为他们很喜欢我们,我们也就很喜欢他们。这个规律叫做相互吸引定律。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呢?因为喜欢我们的人使我们体验到了愉快的情绪,一想起他们,就会想起和他们交往时所拥有的快乐,自然就有了好心情。而且,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使我们受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为他人对自己的喜欢,是对自己的肯定、赏识,表明自己对他人或者对社会是有价值的。

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好人?——对我好的就是好人。”其实这种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人们大多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周围的人的。

有些人很善于利用这个心理定律赢得别人的好感。那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表现出喜欢对方的样子。比如推销员,他每天要面对许多从未谋面的人,他也许并不了解那些人,但是,他必须表现出对对方的喜欢,这是为了让对方也喜欢他、接受他,他的生意才好做。

可以说,这个规律在社交场合很具有实用价值。这是赢得别人好感的捷径。你可以经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兴趣,这就表明对对方有好感,就很容易赢得对方同样的情感回报。

为什么说这条定律是来源于人的自恋心理呢?因为当人们发现一个人喜欢自己,不管对方客观情况是怎样,是否具有让自己喜欢的特点,也会无条件地喜欢对方。人们大概是想象,既然对方喜欢自己,那么一定是他在某些方面和自己相似,认可自己的为人和某些特点,那么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同样喜欢对方呢?

这种心理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也和人们的自信缺乏有关。

一个人如果自我尊重程度较强,较为自信,那么别人表示出来的对他的喜欢和赞扬,对他的影响就不是很大,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对他的作用也就不是很大。而那些具有较低自我尊重的人,往往不喜欢那些给他们否定性评价的人,因为他们极不自信,所以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特别看重别人表达的对自己的喜欢。

在实际生活中,严格地讲,没有人是完全自信的,因此大多数人都特别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就是两个人的相互喜欢是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单方面喜欢开始的。比如,一个女孩开始时对一个男孩并没有多少好感,但是这个男孩子表现出了对她特别喜欢的态度,使这个女孩久而久之,也对这个男孩动心了,最后接受了他的追求。

当然,这个规律也不是绝对的。有时我们喜欢某个并不喜欢我们的人,相反,我们不喜欢的人有时却很喜欢我们。我们只能说在其他一切方面都相同的情况下,人有一种很强的倾向,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即使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与我们不同。

皮格马利翁定律

——热切期望的事总会发生

古希腊有一个有名的神话故事。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格马利翁。他很喜欢雕塑。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就用它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个雕塑太美了,以至于王子爱上了这个雕塑,热切地希望“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女。后来王子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神就使这个雕像真的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和王子生活在一起。

心理学上用这个故事命名了一个心理定律——皮格马利翁定律。意思是,热切的期望能使被期望的人达到期望者的要求。

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开除了。老师说他太笨了,但他的母亲却坚信自己的孩子决不笨。她经常对爱迪生说:“你肯定要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并且亲自辅导爱迪生的学习。在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下,爱迪生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的母亲就像皮格马利翁,爱迪生就像那个雕像。在母亲的热切期望下,爱迪生真的成了母亲热切期望的人才。

那么,这种神奇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是通过对对方的心理暗示实现的。在爱迪生的例子中,他的母亲对他施行了一种心理暗示,就是“你很聪明”,“你一定会通过自学成才”。这种暗示很强烈,让幼小的爱迪生深信不疑,从而在学习中发挥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对别人的心理暗示有时作用是很大的。这在教育领域里经常可以见到。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里,针对一至六年级的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所谓的“发展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给每个班级的教师发了一份学生名单,并告诉教师说,这名单上列出来的这20%的学生是班上最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

八个月以后,心理学家们又来到了这所学校,对18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追踪检测。结果发现他们提供给教师的名单上的那20%的学生,学业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教师们连连点头说,两位心理学家的测验可真准。

其实,各个班级的这20%的所谓更有发展可能的学生,是心理学家们随机抽取出来的。

为什么这种期待心理可以产生如此之大的作用呢?因为信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一种对人格的积极肯定与评价。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人们通常这样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定律:“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当我们希望别人成为我们希望的人时,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信息,告诉他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作为老师和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就要尽量鼓励他们,夸奖他们,告诉他们行。如果总是批评他们,暗示他们“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朽木不可雕”,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会自暴自弃,不求进取,就真的会堕落下去了。

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这个定律。古人说“用人不疑”。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要想使你的员工发展更好,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就应该给他们传递积极的期望。当然,如果一个管理者认为自己的下属都是饭桶,一无是处,并经常批评指责他们,那么他们也可能真的变得一无是处。

这个定律对夫妻之间的融洽相处也有影响。我们在结婚前想象自己的另一半应该是什么样什么样,但是结了婚才发现对方还是个“毛坯”,离我们理想中的还有相当的距离。那怎么办?就该由我们把对方改造成“成品”,成为适合婚姻的成熟的丈夫或妻子。为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方法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暗示,就是用自己的期望去影响对方。你要鼓励对方做你希望他(她)做的事,当他(她)做到了,你就说他(她)做的太好了,真是个好老公(老婆)。天长日久,他(她)就被你改造过来了。总之,你不能要求对方一开始就什么都懂,毕竟大家都是在婚姻这个学校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和成熟起来的。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期望让对方知道,并让对方感到你相信他(她)可以做到。

攀比定律

——人们喜欢模仿和攀比别人

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最出色的美女,名叫西施。她长得非常漂亮,据说有沉鱼落雁之貌。她无论怎样打扮,一举一动都是美丽动人的。西施有个心口疼的毛病,犯病的时候,总是用手按着胸口,皱紧眉头。她这犯病的形态,在别人眼里显得更加妩媚可爱了。

有一天,她正在村里走着,突然,胸口疼痛起来。她紧皱眉头,不知不觉地用手按住胸口。这时正巧迎面走来一位东村的丑姑娘。因为她住在东村,故称东施。东施面貌很丑,她看见西施皱着眉头,用手按着胸口,觉得样子十分好看。于是,东施姑娘就照样模仿起来。她也用手按住胸口,把眉头紧皱起来,自以为这样就美丽了。村民们看到她一反常态的样子,便莫名其妙地多看了她两眼。她却以为人家喜欢上她了,于是她更加紧皱眉头,这一下,把别人都给吓跑了。

东施效颦,其结果不但不美,反而更丑了。这个故事用来比喻不了解对方的长处而胡乱学样、生搬硬套的行为。

东施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模仿。模仿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机制,是指有意和无意的效仿和再现与他人类似行为的活动。模仿是学习的基础。人们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离不开模仿。而我们这里说的是日常生活中作为社会行为的模仿。

当我们看到别人有比我们好的条件或东西,我们就倾向于模仿别人。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想变得更好,那么比我们强的人,就成了我们模仿的榜样。

生活中模仿很常见。比如,看见别人留长发,自己也留长发;看见别人穿牛仔裤,自己也穿牛仔裤;看见别人家里怎样装修,自己也怎样装修,等等。但是有的模仿因为差距太大,而显得可笑,比如东施对西施的模仿就是如此。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曾塑造了一个文学形象——“茹尔丹先生”。这个“茹尔丹先生”是个模仿迷。他得知别人家在举办家庭音乐欣赏会,“那么我家也应该有”,于是赶忙去请音乐教师到家里来。服饰穿戴,茹尔丹也处处向“上等人”看齐,却又模仿的很不得体。大白天,他要穿一件据说是“上等人”才有的睡衣;裁缝给他裁错了衣服,编瞎话哄他,他居然也信以为真了。结果,尽管衣服上的“花朵都是头朝下”的,但他只要听说是模仿而致,“那么行啦”,就这样干。

这个形象或许有点夸张,但他之所以成为文学上的经典形象,正是因为它来源于现实生活,非常有代表性。让我们看看周围的“茹尔丹先生”吧。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套装共6册)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套装共6册)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是揭开美国政商精英成功秘诀的“禁书”。《智慧书》是全世界公认的“三大奇书之一”。《身体语言密码》教你一眼读懂人心深处的秘密,提供人际交往制胜的简单实用教程。《不抱怨的世界》能使常人脱颖而出,告诉你成功者最有力量的强者品质。《秘密》告诉你使人富有、成功、健康、幸福的终极“秘密”。《人性的弱点》是销售1500万册的超级励志巨著;影响千万人的生活和成功指南。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
  • 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本书以大量实例诠释了现代人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并从专业心理医生的角度向读者阐述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帮助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走出困境,重建健康美好的心灵家园。
  • 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的心理学知识读本,心理学是一门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学科,,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它的影子,如果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的生活将会冈此而变得与众不同。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热门推荐
  • 昭告天下

    昭告天下

    10岁,她眼睁睁地看着母后被冤枉。16岁,她傲慢开战侧妃,让她身败名裂。22岁,她风华正茂,一次坠湖让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上的人……这是一个恨得咬牙切齿,疼得撕心裂肺,爱得深入骨髓的故事……我会永远等着你。——榕昭
  • Betrothed (Book #6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Betrothed (Book #6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
  • 倚剑执江山

    倚剑执江山

    武龙,生于武学世家,长于灼灼人世。为爱,智计千条;为情,舍身取义。笑看红尘,冷对生死。看故事百转千回,泯恩仇跌宕起伏,写一代传奇,悲沧桑自己。
  • 一宠成瘾:甜心娇妻不要逃

    一宠成瘾:甜心娇妻不要逃

    舒锦帆没想到,自己只是为了逃避那个据说是个智障的未婚夫,却自此上了贼船。“陆景暄,说好的智障白痴二百五,连洗澡都需要人伺候呢?”男人邪魅一笑:“妞,来伺候大爷!”舒锦帆:“……”
  • 你的未来可以预示

    你的未来可以预示

    人们一生追求的或是开心、快乐、自由、幸福,又或是物质、权利、成功、金钱。但是,你拥有金钱和物质,就拥有快乐、自由、激情、轻松吗?
  •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老公大人,是头狼!

    老公大人,是头狼!

    一次意外,蓝末惹上尊贵的神秘男人,她逃,他追。是夜,月黑风高。“你……你要干什么。”蓝末瑟瑟发抖。男人噙着危险的笑:“让你成为名副其实的容夫人。”婚后!“少夫人说她要去冰岛看火山。”“通知私人飞机时刻待命!”“少爷,少夫人包了一群男模。”男人闻言,黑着俊脸将女人捉回来,面对女人的怒火,嘴角突然一笑:“夫人,那些俗货,哪有为夫的风姿。”众人:“......”容槿,身份尊贵,令无数女人魂牵梦萦,独独对她上了心。从此化身妻奴,将她宠上了天。
  • 婚姻那道坎儿:弃妇有晴天

    婚姻那道坎儿:弃妇有晴天

    罗琳目睹了丈夫和小三在一起,她心痛和愤怒。她的上司又对她表达爱意,也是他把罗琳婚姻里的危机揭发出来,他用意是什么?他对罗琳的真的是一见钟情?当发现闺蜜叶夏的一个暧昧朋友时,罗琳震惊了,怎么会这样?罗琳成了弃妇,她结识了林峻熙,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他会在罗琳、一个弃妇的这滩死水中激发出怎样的波澜呢?
  • 璀璨星途之傲娇女王殿

    璀璨星途之傲娇女王殿

    当霸道冷面女演员遇上外表软萌天真内里腹黑,满满占有欲的小歌手,一遇动真心。没办法,这是缘分。…… 顾楠拉着苏念白的手,带上戒指:“小朋友,这下你可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嗯,我是你的。” 一旁经纪人,你把你自己卖了你知道吗?你知道你眼前这个小朋友是黑芯的吗?(ノ`⊿?)ノ*多年后,记者会。“苏先生,有网友说,您今天的成就是靠顾影后包养的。您有什么看法吗?”“嗯,你说的没错,但她有能力包养我一辈子,我也是凭实力让她包养我一辈子,没问题。” 粉丝表示:“酸,想让楠楠也包养我们。” 苏念白皮笑肉不笑:“晚了,她的钱是我的,人是我的,心也是我的。”(`へ?)=3
  • 滑稽树后有交易

    滑稽树后有交易

    在一些世界,不知何时流传起了一则传说。有一座不知名的仙山,仙山之上有仙树,仙树之上有仙人,那位仙人可以帮你实现任何的愿望。又有市井儿童将童谣流唱:“滑稽树上滑稽果,滑稽树下你和我,滑稽树前玩游戏,滑稽树后做交易……”“众生皆有欲,天不予,以物易。”陆天寒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