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8200000007

第7章 百度:李彦宏终生不悔的选择(3)

“技术本身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李彦宏在书中这样总结到。

李彦宏对硅谷领悟得如此之深,3年后他所创建的百度完全继承了硅谷的精髓-创新。正如李彦宏在《硅谷商战》的自序中所写的:“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简单的照搬硅谷的经济模式,我们要学会掌握其中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采取主动,人家做出个什么来,我们去做一个中文版,这固然需要。但是我们能不能按照这些新的思路,尝试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让别人来超我们。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经营上,中国都有很多很聪明的人,我们研究好了游戏规则就有可能打败对手。我们如果能够让人家按照我们的游戏规则来办事,我们就有了主动权。”

回国创业:抓住国内的发展机会

李彦宏为什么会选择回国,这是几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第一个因素,是他的妻子马东敏。

1995年,李彦宏在纽约的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上见到了比自己小两岁的马东敏。马东敏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两人认识时,她正在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看到马东敏的第一眼,李彦宏想到了“一见钟情”这个词,仅仅用了6个月,李彦宏就如愿让马东敏成了自己的新娘。不久,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那时,在国外工作的李彦宏已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是信息搜索领域的杰出专家,拥有华尔街道·琼斯子公司70余万股期权;后来跳槽到硅谷当工程师,在硅谷有了豪华别墅和名车。

那时李彦宏还不到30岁。

年少得志的李彦宏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难免有些洋洋得意,他在每天紧张工作之余,在自家的豪华别墅的后花园里种了些花草西瓜之类。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为博士的马东敏似乎比丈夫看得更为深远,她认为李彦宏在信息技术领域是顶尖专家,应该独立创业,而不应该替别人打工受制于人。有一天,李彦宏下班回家,发现菜地里的花草等植物全被拔掉了。李彦宏生气地指责妻子:“我的西瓜马上就要收获了,为什么你把它们毁了?”马东敏针锋相对:“我不毁掉菜地,菜地就会毁掉我的丈夫。你是世界顶尖的IT专家,我强烈反对你变成一个加利福尼亚农夫!”

妻子的话强烈地刺激了李彦宏。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不该沉溺于安乐,大丈夫志在四方,不能甘心于待在别人开的公司里打工过清闲日子。那天晚上,李彦宏走到默默流泪的妻子面前,轻轻地挽住她说:“你说得对,我是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妻子破涕为笑:“这样做才不辜负你超群的才华。”正是妻子马东敏激发了李彦宏的创业激情,他选择回国创业,于是有了百度。

李彦宏回国的第二个因素,是李彦宏的“野心”。那还是在Infoseek公司工作的时候,作为技术总监,李彦宏并没有只是把眼光局限于技术层面上,而是十分关注公司的发展方向,他希望公司能加大对搜索引擎技术的开发投入,把能找到的网页数量提上去。但公司认为只要能搜到6000万个左右的网页就足够了,不再想提升搜索引擎技术。当李彦宏把看到的许多关于公司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同管理层交流后,管理层并不采纳他的意见,公司管理层认为,作为技术人员只要干好技术工作就行了。经过再三思考,李彦宏感到,在Infoseek,他充其量只是一个工程师,并不是一个决策者,凭着他多年做技术的经验和对互联网今后的发展方向的把握,他感到“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搜索迟早会成为热点。”经过再三思考,李彦宏毅然放弃在Infoseek公司50多万美金的股权,决定回国创业。后来,Infoseek公司被迪斯尼收购,李彦宏再次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第三个因素,是国内的发展形势。从1991年到1999年,李彦宏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8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浪、搜狐、中华网、网易、雅虎中国等网站在这股强劲的风暴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国内互联网行业呈几何级数膨胀,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98年夏天,李彦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员工鼓励他说:“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听了这些话,李彦宏貌似沉静,实则有些怦然心动。

第二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李彦宏耳濡目染了中国互联网涌动的大潮。在中国,他看到街上有人穿着印章百度:李彦宏终生不悔的选择着“.com”的T恤,人们的名片上也开始有E-mail地址。李彦宏于是作出断定:互联网在中国成熟了,大环境可以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出现了能为搜索引擎服务付费的门户网站。但要辞职创业,离开Infoseek,意味着李彦宏要放弃几十万的股票期权。

他身边的朋友都劝他,以他的眼光不如再找一家前景好的公司,趁股票期权值钱早点进去。但李彦宏的想法是:“当时,我已经吃穿不愁了,再多几十万股票期权也不能让我更高兴,再找一家公司靠别人的领导和判断决定我的命运更不是我希望的。既然我对很多事情能看得比较清楚,能判断下一个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不自己做呢?”

此时的李彦宏,便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

眼光:凡事向前看两年

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快做,这就是机会,做早就是先机,别管是什么行业;当有50%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了;当超过50%时,你看都不用去看了!”眼光,是一个人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事的关键。眼光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具有超前眼光的人,往往能最先捕捉到商机,把握住取得成功的机会。

做高门槛的搜索引擎产品

在搜索领域,李彦宏不仅在中国算得上是最早的专家,在世界上也算是跻身前列的专家。

1996年,李彦宏发明了“超链分析”,这是1999年之后,世界主流搜索引擎都采用的一种搜索引擎技术。

1998年,在硅谷,李彦宏是第一个将长远分析理论和技术实际运用到搜索引擎的人。那时,Google还不是一家主流搜索引擎企业,但已经开始使用这套东西做搜索引擎。

2000年,当李彦宏回国做百度的时候,Google也还不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司。

也就是说,搜索引擎的门槛非常高,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李彦宏的判断是很有根据的,在网络技术领域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他对这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走向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互联网领域,当网页内容还不多时,搜索引擎还可有可无,随着网上内容的丰富,人们对搜索引擎的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它的发展潜力巨大。李彦宏记得,在美国留学期间,一次打高尔夫球的间隙,他的导师说了一句漫不经心的话:“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导师的话,更坚定了李彦宏的信心。

事实上,当时给李彦宏诱惑的不止有电子商务,当他去找风险投资时,其中一些风险投资者给他出主意,让做一个自动翻译的网站。因为那时候网上有很多英文的信息,中文的信息却非常少。这些风险投资让李彦宏做翻译网站,就是希望把英文信息自动地翻译成中文,这样中国人上网也可以找到一些相应的信息。

这个想法对李彦宏来说其实也挺有吸引力,李彦宏用他现有的技术也能做到。但是经过几天的思考,他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中文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文字,或者说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文化需要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翻译在市场上竞争,我们需要把中文的东西也像英文的一样方便地检索出来,也希望中文的内容迅速地上网,所以李彦宏最终还是决定做一个独立的中文的搜索引擎,而不是做一个英文的翻译网站。

“向前看两年”的理念,让李彦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做中文搜索。

从2004年起,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成熟,百度迎来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爆发时期。当然,这里所说的“市场的成熟”,既包括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也包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的不断增加。这两项的积累增长到一定程度后,搜索引擎突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

在百度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与百度竞争的企业,但由于搜索引擎本身对技术的高要求,这些企业在市场中转瞬即逝。今天,真正有市场地位的专攻搜索引擎的企业非常少,在全球范围来看,大约4家,这4家分别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和韩国。

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西欧,也没有自己的搜索引擎,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行业,几乎没有可供参考的模式,一般人做不了。

技术创新:“我把钱都放在了技术上”

百度今天取得的成绩是靠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起来的。怀揣几项搜索技术专利的李彦宏,在创建百度之初,就打定主意:“我们做的东西一定是水平最好的。”百度从1999年成立发展到今天,一举取Goole在搜索领域的地位而代之,主要就是其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而百度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跟全世界最强大的高科技公司进行正面交锋,要跟它们比人才,比技术,比管理,比系统。这给百度带来了很大压力,但与此同时,也逼迫百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李彦宏特别推崇美国硅谷的创新精神。“不创新,毋宁死。”

李彦宏用一句类似当年美国独立先锋们的名言来强调自己对创新的重视。百度的工程师中流行着另一句话:“因为创新,所以百度”,百度的每一次技术飞跃,无不伴随着创新的推动。

同类推荐
  • 部门主管手册

    部门主管手册

    在企业管理或党政机关等各类组织序列中,部门主管是纵向管理工作中的"传送带",又是上下级关系的"夹心饼"。一旦你置身于此一,你必须首先了解你现在所在组织中该扮演的角色及必须完成的任务须实现的组织目标。为此,你头脑中应该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图不管是在个人形象上,在管理技能上,还是在上下级关系上,都应一套完整的思路。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将怎么做?你打算做到什度?这些简单的问题显然不能作出像以往那样简单的回答。
  • 任正非:工程师要有一点商人的味道

    任正非:工程师要有一点商人的味道

    任正非认为,即使是身在工程师这个岗位,也要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从原始社会的货贝到信用卡、从金融的创新者到恐龙般大而无情的财阀大亨、从郁金香陷阱到次贷危机……本书以“钱” “人” “事”为主线,将缤纷的金融事件分门别类,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揭开金融学的神秘面纱。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金融学的魅力。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研究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研究

    本书讨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权在所有者、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分配、控制、协调、制衡的问题。
  • 重在执行

    重在执行

    工作重在执行、难在执行、赢在执行。本书从目标计划、端正态度、言出即行、尽职尽责、服从命令、相互沟通、团队协作、统筹时间、不断学习、用对方法、排除万难等11个方面阐述了快速提高执行力的具体做法,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扼要。它能切实帮助企业的员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团队和个人的执行力,实现工作的高效运转。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女王是怎样炼成的

    快穿之女王是怎样炼成的

    袁婧死后进入了一个叫做炼炉空间的地方。为了活下去,她需要穿梭进不同的位面里,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攻略男神,报复渣男,挑战秘境……花样简直不要太多!袁婧一直以为自己玩的是“单机游戏”,却在某一天突然发现,特么这竟然是个有排行榜的“大型联机网游”!而只要能在排行榜中登顶,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重回现世?成为一个世界的主宰?坐拥万千美男?这些都不再是梦想!袁婧自此瞄准顶峰一往无前!却不知,在她身后,一个暗搓搓的身影早不知从何时起就盯上了她……成功,是需要踩在无数的人身上才能继续的一条路。而他,甘愿成为她脚下那块最大的垫脚石。
  • 一个来历不明的人

    一个来历不明的人

    《一个来历不明的人》系吴亚丁的短篇小说选集,收录了作者近年写作的10个短篇。这些作品题材独特,叙述角度新,时间跨度大,简洁而多层面地描摹了当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世俗生活图景,通过揭示小说人物的经历与成长,力图呈现一个较大跨度下社会生存状态的不同侧面。简朴动人的故事,凝聚了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各自际遇和命运。
  • 你是我难得一见的温柔

    你是我难得一见的温柔

    璟大少辛辛苦苦养了十几年的小媳妇,有朝一日竟然被别的男人给惦记上了
  • 凌霄之上

    凌霄之上

    王雄觉醒前世记忆,重掌人间权柄,携千军万马,发大杀机,重蹬仙界旧地,征伐四方仙神,斗转星移,天翻地覆!
  • 普罗大陆之姐妹的秘密

    普罗大陆之姐妹的秘密

    在一个叫普罗大陆的地方。有三大城(甫罗城.永夜城.凌雨城)都是在普罗大陆上,甫罗城有一对双胞胎姐妹,人称普罗大陆上的“绝世美女”。姐姐从小温柔淑雅,妹妹调皮捣蛋。到了18岁,他们的父母就给她们提婚,姐姐嫁到永夜城,妹妹嫁到凌雨城,可是阴差阳错,姐姐和凌雨城的凌雨白城早已私定终身。姐妹俩就互换身份,(因为她们两个长得一模一样)妹妹也就嫁给了永夜暗轩,就这样,他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总裁心尖宠:宝贝,别想逃

    总裁心尖宠:宝贝,别想逃

    “把孩子生下来,我们从此互不干扰。”顾亦燃之所以答应傅司允,是因为傅司允坚信不爱她。却没想到的是,三年后,别说是互不干扰,这一大一小抱着她的腿不让她走是怎么回事?不让她走,她难道还不会逃吗?可是不管她逃到哪里去,第二天早上开门的时候都会看见一大一小站在门外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老婆(妈妈),我们回家吧!”
  • 嫡女有毒:废材小姐不好惹

    嫡女有毒:废材小姐不好惹

    本是将门嫡女,生母过世,父亲续弦,正牌嫡女落平阳。偏生又是个废材体质,不能修炼,懦弱无能,被退婚沉湖自尽,沦为世人笑柄。一朝穿越,顶级配药师成了此名废材小姐,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当二十一世纪的配药师是好欺负的?她会配药,就会制毒,另带杀人越货最佳帮手随身空间,谁敢惹她,就毒他个片甲不留,抢他个一贫如洗。当懦弱废材小姐化身腹黑毒女,怎惹得某只天才死缠滥打?你一皇子,何愁红颜难觅,何必缠着姐这个小废物?想娶我?先追吧,就怕你没这本事了。
  • 辞君几里外

    辞君几里外

    你在等什么?等凉白开变成苏打水?等驶入机场的渔船?还是在等长在地上的芒果?如果我的结局不是你,夕阳余晖里,连背影都对不起。
  • 灭秦(3)

    灭秦(3)

    大秦末年,神州大地群雄并起。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随着一个混混少年纪空手的崛起,他的风云传奇,拉开了秦末汉初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大秦帝国因他而灭,楚汉争霸因他而起。因为他——霸王项羽死在小小的蚂蚁面前。因为他——汉王刘邦用最心爱的女人来换取生命。因为他——才有了浪漫爱情红颜知己的典故。军事史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他的谋略。四面楚歌、动摇军心是他的筹划。十面埋伏这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 沧海(下)

    沧海(下)

    这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为刘海粟写的传记。该书不为尊者讳,不为长者讳,真实记录了简繁在刘海粟身边生活时候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刘海粟的生平、艺术观点和性格特征。可以说,该书是用一种“说真话”的方式、将作者眼中的“真实”对读者和盘托出。该书曾出版过三卷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之后,作者做了删改修订,出版了两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