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再三,勾践决定向吴国屈服。于是勾践找人说服了夫差,表示自己愿意作为奴仆,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去吴国伺候夫差,为自己和越国保留了一线机会。
在吴国,勾践三人受尽羞辱。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单衣,住的是一座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笼的烂石屋,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夫差喂马。夫差出行时,还要求勾践在车前为他牵马。每当勾践从人群中走过,就会遭到众人的讥笑:“看,这就是越国国王勾践,昔日的国君,现在只是吴国的一个马夫。”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直到夫差生病带来转机。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前去探望,正好赶上夫差大便。待夫差出恭后,勾践尝了尝夫差的粪便,便恭喜夫差说他的病即将痊愈,请他宽心。这是一个相当令人震惊的行为。其后,或许勾践真的精通医道,或许勾践是在奉承夫差,或许是上天垂青勾践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总之,夫差在勾践探望过后,病情真的好转了,而且很快就痊愈了。
勾践探病彻底改变了夫差对他的看法,因而也转变了勾践的命运——夫差认为勾践对自己忠心耿耿,经过这三年的磨难已经放弃了复兴越国的想法,便将他放回了越国。
回到越国以后的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练兵,在精心准备了二十多年以后,趁着吴王夫差带领精兵与列国争霸的时机,突然发动进攻,一举灭掉了吴国,并迫使吴王夫差自杀身亡,一雪当年之耻。
现实生活里,人们在办事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虽然相比较勾践复国而言,可谓不值一提,但是不妨退一步、适当妥协一下,不要一味地抗争、执着于向前看,也许事情就会有了新的变化,产生转机。
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各州代表在费城举行制宪会议。为了制定一部能够让人满意的《宪法》,代表们讨论得相当激烈。由于都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并且刚刚获得独立的各个州之间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再加上出席者在人种、宗教、利益等方面的差异,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弥漫着互不信任的气氛。与会人员为了维护自己所属的权益,寸步不让,言词非常尖锐,甚至还有人身攻击。
这是一次极其艰难的谈判,与会人员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赞成和反对的观点长期相持,谁也没有办法说服对方。眼看谈判即将破裂,年龄最大的代表、已经八十高龄的富兰克林的一席发言改变了局势。
富兰克林很诚恳地说,对于这部《宪法》的一些内容,他到现在也难以认同,但他自己并没有把握会永远不同意。相反,他从自己一生的经历中得到一个确切的体会,那就是无论一个人多么睿智和渊博,都不可能总是正确的。所有参加会议的人,不管是这一次还是下一次,固然每个人会带来自己的智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他的偏见、错误观念以及利害关系。如果每个人都从自身利益出发,那么无论召开多少次制宪会议,都不可能制定出一部让所有人都赞同的《宪法》。从这一点来说,他同意这部《宪法》,尽管它并不完美。他也希望持反对意见的代表能够稍稍怀疑一下自己的“正确主张”,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致的立场,在这个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结果交给事实去证明。
富兰克林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持反对意见的代表们表示接受,毕竟僵持下去也没有结果,而实践也许会给出最好的证明,他们也想让时间来验证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于是,在经历了几个月后,与会的绝大部分代表们抱着肯定或者怀疑的心态投了赞成票,就这样,美国的《宪法》终于顺利通过。
两百多年过去了,这部《宪法》依旧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前瞻性和正确性。试想一下,假如富兰克林和出席费城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们没有做出适当的妥协和退让,那么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出台也许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也因为这个缘故,后人把美国《宪法》的诞生称为是“伟大的妥协”。
能屈能伸好办事。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一味强调好的一面,一味地坚持,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而适当的妥协和退让,看似后退,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5.冷静对待别人的批评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赞美,而不是批评和白眼,但事实上所有的人都曾经受到过批评、遭受过挫折,而且以后也不会停止,尤其是公关办事的时候,那么办事的人该如何面对呢?
耶稣是基督教的创立者,这个人的成就就不用赘述了,在这里只说一下他的门徒们是如何对待他的。
耶稣有12位弟子,这些人可以说是他最为亲近的人。但是其中有一位仅仅为了一点儿金币就出卖了他,这个弟子名叫犹大,后来他的名字成为叛徒的代名词。还有一位弟子曾经多次公开宣称不认得耶稣,甚至还为此向大家赌咒发誓。别人对自己不好倒也罢了,连自己最亲近的弟子也这样,如此遭遇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可是耶稣却坦然处之。尤其令人叹服的是,尽管已经猜到了是谁出卖了他,他却没有点明,更没有因此对犹大产生怨恨。
再来看看林肯,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一生几乎是在人们的攻讦中度过,同事的批评、政敌的诅咒时刻包围着他。身处这种情形,别人可能早就不堪忍受了,可他没有,还给后人留下了一句被奉为经典的名言:“只要我不对任何攻击做出反应,这件事就会到此为止。”
作曲家迪姆斯·泰勒也很有意思。他在自己的书中提到了一段往事:迪姆斯·泰勒在一个电台的音乐节目中作评论,有一次收到了一位听众的信。这封信对他大肆辱骂,称呼他为“骗子、白痴、毒蛇”。迪姆斯·泰勒很诧异,以为是别人跟他开玩笑,所以在下次广播节目时,他把这封信当众念了出来。不料过了几天以后,迪姆斯·泰勒又收到了同一位听众的来信,这位听众在信中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依旧称呼迪姆斯·泰勒是“骗子、白痴、毒蛇”。
受批评确实是一件让人感觉很尴尬很恼火的事情,尤其是在大众场合被人批评,实在是颜面扫地、无地自容。很多人面对此种情形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奋起反击,其实这并不明智,还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选择。
可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无法像耶稣那样宽容,也做不到林肯那样豁达,更不能像泰勒那样幽默,那么该怎么办呢?
那就是冷静。
所谓冷静,也要看情况,区别对待。
(1)因为犯错误而被批评
这样的批评可谓多多益善,因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如果就自己的错误提出批评,都应该虚心接受,并引以为戒。即使对方的语气不太好,也不要放在心上,要知道对方也是为了你好。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可没有少挨谏臣魏征的批评,甚至被魏征拿去和历史上的昏君作比较,但是唐太宗向来都是知错能改,即便一时转不过弯,过后也能想通,并作出相应的改正。
不是每个人都有唐太宗这样的度量,但是如果你确实犯错在先,那么在别人批评的时候,千万不能为了维护面子而强辩,这样不但不能改正错误,反而会有损形象、受人轻视,更会在办事的时候给自己设置障碍。
(2)因为误解而被批评
这样的事情也会经常遇到。很多时候并非是自己的过错,而是替人背了黑锅。这时的批评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人们往往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与其展开争辩,其实这并不合适。
一般来说,如果对方当时的情绪很激动,很难听进自己解释的话,那么干脆就保持沉默,不做任何反应,过后再找他解释;如果发现对方当时很理智,那么不妨在对方把话说完以后,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细细道来;如果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么在被批评的时候也不要争辩,只要以后把事情弄清楚,再找对方解释,误会自然能得到澄清。
(3)恶意找茬
存心找茬,鸡蛋里挑骨头,只是为了发泄对方心中的不满。这样的批评往往很容易激起自己心中的怒火,进而有可能演变成为一场战争,其实只要冷静下来,电不难应对。
既然是无理取闹,置之不理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心里实在生气,那么径自走开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因此大动肝火,因为对疗等待的可能就是这个。一旦开始口舌之争,将会没完没了。曾经有人就这种情形作过一个比喻,就是被狗咬了,你会怎么办呢?去和狗理论一番?或者是再去咬狗一口?这显然都不够聪明,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走开。
曾经看过一位名人面对批评时说的一句话,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如果想要做事就注定了会被批评,既然没有办法避免,就冷静面对,想办法去习惯,也许这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在遭受批评的时候,如果不能冷静下来,就想想迪姆斯·泰勒吧,他的幽默也许能帮你解决问题;如果还在生气,那就想想林肯吧,他的豁达也许能让你心平气和;如果还是不行,那么就想想耶稣吧,宽容能让你冷静地面对一切。
6.不怕拒绝,从头再来
拒绝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是事业还是感情,遭到拒绝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求人办事中,难免会遭人拒绝,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人总是在拒绝中获得激励,克服困难,并走向成功。
很多人被拒绝时都感觉沮丧、无所适从,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只要知道别人为什么拒绝你,并冷静分析拒绝所带来的结果,然后正确地对待,也许就能产生转机。
首先来看别人为什么要拒绝你。
(1)不信任。如果对方对你所说的事情和你本人都持有怀疑的态度,这时候就应该注意了,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显得不够真诚,或者是沟通得不够。如果你存心欺骗,自然什么都不用说;如果你发自真诚,而且是真实的,那就说明你的方法有了问题。
(2)有误会。很多时候,对方因为对你和你办的事情有误会而不予合作,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澄清误会自然是当务之急。
(3)不喜欢。也许仅仅是对你印象不好,也许是别的原因,别人就是看你不顺眼,所以就把你拒之门外。这时候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注意一些细节,争取给对方留下较好的印象、改变看法,赢得别人的喜欢。
(4)没有兴趣。你所说的事情对于对方无关紧要,没有吸引力,不足以打动他为你提供帮助,这时候往往也会遭到对方的拒绝。面对这种情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强与对方的沟通,建立好关系是最根本的办法。
(5)妒忌心理。很多人拒绝是因为担心别人比他成功,在熟人之间更是如此。他宁愿一起失败,也不愿意看到对方的成功,所以拒绝提供帮助。一般来说,对于这种人,由于彼此都很熟悉,所以很难打动,但是如果想办法能够使其认识到你的成功其实也能给他带来好处,事情将会出现新的变化,此外,激将法有时候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既然拒绝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遭遇拒绝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1)事情没办成。这是最直接的结果,也是最主要的。人们害怕拒绝一般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实际上被拒绝并没有那么可怕。通常办事情的方法都不止一种,路子也不止一条,如果此路不通,那就再找别的出路。
(2)打击了信心。每次拒绝都代表着一次失败,这无疑是对信心的一种伤害。但是人们也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所以大可不必因为遭遇拒绝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丧失信心。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拒绝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更不必为此烦恼,所要做的只是要正确面对。
如何才能正确面对呢?
(1)保持心态平和。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认识到有被拒绝、遭遇失败的可能,有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所以平和自己的心态是做事的基础,万不可因为一时的成功或者失败而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样很难把事情办好。
(2)不断学习提高。被拒绝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成熟的过程,在前一次的被拒绝中寻找教训和原因,尽可能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3)坦然面对。拒绝是人生的一部分,既然不可避免,那就坦然面对。
遭到别人的拒绝千万不要灰心和气馁,人生就是在拒绝与被拒绝中度过的。
7.不气馁、不灰心,越挫越勇
能轻松把事情办成自然再好不过,但是办事的时候往往没有这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到底,不气馁、不灰心地去努力,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
宋朝的宰相赵普,据说这个人的学识一般,但是他精通谋略,不但为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劳,而且主持朝政的时候政绩显赫、为官清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相。
赵普敢言直谏,性格坚韧,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宋太祖不认可,也不轻易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反复坚持,直到皇帝同意。
有一次赵普发现了一位人才,于是向皇帝举荐,宋太祖没有答应。赵普并没有灰心,在次日上朝的时候就这个问题又向皇帝提出建议。宋太祖也很固执,仍旧没有同意赵普的提议。到了第三天,赵普继续向皇帝举荐。所有的人都为赵普的固执担心,宋太祖也不耐烦了,直接把奏折撕成碎片,气冲冲地拂袖而去。这个时候,应该没有希望了吧?皇帝的意思很明显:给了你面子,不要不识好歹,今天只是给你点儿颜色看看,你最好就到此为止,否则要你好看。
任何人到了这个时候也应该知难而退了,可是赵普没有。他把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捡起来,回家以后仔细粘好。到了第四天上朝的时候,他把那份粘好的奏折再次呈在宋太祖面前。面对此种情景,宋太祖一声长叹,只好接受了赵普的建议。
类似的事情在赵普身上多次出现。有一位官员如果按照政绩来算的话,早就该升职了。身为宰相的赵普也曾经多次向宋太祖上奏,建议将这位官员晋职。然而因为该官员曾经顶撞过宋太祖,所以宋太祖对于赵普所上的奏折不理不睬。赵普知道皇帝的心思,仍旧多次上奏,请求将该官员升职,最后宋太祖拗不过他,只得勉强答应。但是宋太祖也不甘心,问赵普:“如果我一直都不同意,你会怎么样?”赵普很干脆地说:“有过必罚,有功则赏,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也是一个领导统领属下的基本原则,皇帝不该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忽视这一点。”这话把宋太祖顶得脸色发青,什么话都没说,一甩袖子就走了。
就是依靠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抱着这种水滴石穿的态度,赵普办了很多实事,成为朝臣们的榜样,也是宋太祖最为倚重的大臣。
好事多磨,水滴石穿,只要努力坚持,任何事情都无法将你难倒,成功自然不再遥远。
8.事无绝境,柳暗花明
在办事的时候,有些事情看似山穷水尽,已经没有转机,但实际上只要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可能就会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相反,如果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放弃,成功自然也就离你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