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3100000002

第2章 今版卮言(2)

俩小时后小林再次来电。电话里传来户外的嘈杂声,他说因我推迟了通话时间,他便先进城买些东西,天气预报说明后几天有大雨。这次他的语气明显地多了些恭敬。他说确是难以想象啊,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架起了横跨长江的浮桥,这该是怎样的壮举!他说书中写到徐铉的棋书,那其实是围棋史上第一部棋战著作,而女道耿先生事迹也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耿先生炼雪图》为佐证。他也说到南唐周文矩的名作《重屏会棋图》,而此书给人的启示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那幅很可能只是仿作,美国弗利尔美术馆那幅才是真品。

从收到稿件到他再次来电,这三个月间我压根就没看他的书稿,事实上,我已找不到他的稿件了。我也懒得找,也忙得顾不上。他忽然急着要收线,说是改天再来电聊,他说“前边像是有情况”。

就这样懒着忙着,命运之手却在暗中拨快了表针。一个多月之后的某一日,我突然接到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来电,那位同仁并不给我以应有的客套,他的声音甚至带有明显的火气。他说小林已在去上海送稿途中遇害。

小林显然是不再对我有所期待。他应约带着原书和译稿去上海,也带着南北两京的专家鉴定。他在一条涨水的河边遇袭。他身中数刀跳到河里。那些书稿的纸页也散落在水中。河流湍急,警方最终未能寻获他的尸身,水草中却有几片古书的纸页……

若是那天我没推迟与他的通话,小林就不会碰巧撞见那强拆碾人的现场(那是别人家祖传的老宅),也就不会成为那起命案的证人,也就不会招致杀身之祸;若是我能主动地与他有些沟通,第二次通话就不会发生在那样一个子夜时分;若是我能及时看稿,他就大可不必再去上海送稿,也就不会死在那河里……

愧疚,自责,痛心,我用三个钟头在那些书稿堆中找出小林的邮件。我通宵一气读完这译稿,又比照那几十页原文图片看了半天。——我无以表述那种震撼和惊喜,我这麻木已久的心分明是又有了神秘的悸动。这译稿的扉页上居然是以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为题记,这是小林大学时代最喜爱的诗句:“在我的内心深处,有猛虎在细嗅着玫瑰。”

这些照片上的纸页,这些纸页上的古文,这便是得以幸存的原著文本。这文本就其体例而言,似是与太史公的纪传体一脉相承,而就其题材而言,又颇具唐传奇的色彩。中国最早的“话本”产生于北宋,在此之前,唐传奇均是以文言文写成。古代文言与现代汉语之间原本并非泾渭分明,小林只是对原文作了最低限度的译转,也可以说是一种复述。原著虽无标点,译本却也并未妄增一句。

我望着古籍版本学家们的鉴定报告发呆,这其中有我原先未曾留意的一页鉴定,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善本室原主任沈津先生的鉴定。沈先生跟随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三十多年,堪称是当今古籍版本学界国宝级的人物。小林在那页鉴定报告上特别注明,依据纸质和字体,沈先生看见原书的第一眼,一秒钟即断定其为明末版竹纸“麻沙本”。所谓“麻沙本”,主要是指历史上由福建建阳麻沙镇刻印的书籍。宋明时期全国有三大刻书中心:杭州刻印的为“浙本”,四川刻印的为“蜀本”,建阳刻印的为“建本”,又称“麻沙本”。“麻沙本”萌芽于五代十国,兴于宋,盛于明,亡于清,其中以宋明本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历史上建阳刻印书籍数量居全国之冠,因而享有“图书之府”的美誉。建阳也是宋代大儒朱熹的故里。史载当年建阳有条五六百米的长街,那里家家都卖书,天下书商贩者如织。朱熹也曾在那“图书一条街”上开门面卖书,其著作中也留下了这样的“广告语”“麻沙版书,行四方者,无远而不至。”

沈津先生也在评语中指出,宋版“麻沙本”如今已是罕见的古董,而大量的明版“麻沙本”虽在那场“文化革命”中被焚毁,民间却依然有不少留存的珍本,有“官刻”,也有“坊刻”和“家刻”。“坊刻”是为行销,“家刻”是为私藏,这部《无尽藏》当属“家刻”。

《无尽藏》确是“家刻”,此乃《建阳林氏宗谱》中的一册。

这册麻沙版《无尽藏》卷目有九卷,卷九有目无辞,而明版刻印者仍保留其卷号。这个明刻版目录也显示有序言,但序页已不复存在。

在原著翻拍本中,跋语的作者是明末士林领袖钱谦益。钱谦益(公元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牧翁、蒙叟、聋騃道人、没口居士、绛云老人、东涧遗老、虞山老民,天下学者知与不知,皆称其为“虞山先生”。这位“文坛大宗伯”以诗文名扬天下,也是慧眼独具的史家和藏家,晚年他从无语堂偶得此书格外珍视,不惜重刻并亲笔题跋,且于文末联署二号,或许是因藏者谓其“原本为宋活字刷印”!小林信中特别指出,个中隐情抑或与“南京情结”有关。

我在古纸堆里寻找那座“石头城”,那是这部《无尽藏》事件和人物的背景。长江天堑,虎踞龙蟠。自东吴至民国,这座城市屡屡成为逐鹿者定鼎或偏安的首选地。秦淮西流,大江东去。千年之后的今日,栖霞山上的七级舍利塔依然是林仁肇改建后的状貌。那也是当今中国最高的一座舍利塔。那舍利塔上依然刻有《金刚经》中的那名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如泡影,历史亦如是。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那是怎样的一个大乱局!五代最后一个朝代是后周,十国最强盛的一个是南唐(公元937—975年)。自烈祖称帝到后主降宋,南唐历先主、中主、后主三代,享国不足四十年。这与中国最早的帝国倒是有一比:始皇帝的帝国只有十五年!而真正可比之处更在于,秦朝和南唐都是仅传三世即覆亡。“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陆放翁在其《南唐书》中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唐有江淮,比同时割据诸国地大力强,人材众多,且据长江之险,隐然大邦也。若用得其人,乘闽、楚昏乱,一举而平之,然后东取吴越,南下五岭,成南北之势,中原虽欲睥睨,岂易动哉!”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在诸多有可能改变南唐命运的因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是林仁肇。林仁肇之于南唐犹如袁崇焕之于大明王朝。他们都是“国之长城”,而末代帝王们总是惯于“自毁长城”。

南唐名将林仁肇(公元?—973年)是建阳人,《建阳林氏宗谱》是以林仁肇为始祖,而这部《无尽藏》叙写的是开宝六年那个中秋的旦夕祸变。原著叙事者名号不详,但其身份明确无疑就是林仁肇之子,就辈份而论,他应是这部林氏宗谱中的第二代。宗谱中本该有他的名号,可惜这部分文字已是漫漶不清,纸页上满布指痕和黯淡的血印。

历史是胜者的清单,而真相存乎于谎言的罅隙中,存乎于个体的记忆中。借用瓦尔特·本雅明的话说,这部著作呈现的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一种“命运的场景”。这场景笼罩在阴冷和虚浮的雾霾里,我在这雾霾和蜃景中看到了它的重现。科学家说福岛大地震缩短了地球的自转时间,而在古人这部《无尽藏》的跋语中,分明也有“日促月短”的慨叹。冥冥之中的印证,真使人不寒而栗!

一部尘封千年的书稿,一部私藏的“信史”。这是南唐一国的宿命和写真,也是所有朝代的预言和缩影。人去书留。这是书的命运,也是人的命运。小林说,他在先人的幻影中看见了自己的身影,这其实是一个大轮回,他说先人的志业就是自己的志业,先人的著作就是自己的著作。他说他要为历史作证,也是为自己作证。

有人说所有的河流都是同一条河流,我要说所有的死亡都是同一种死亡。一本书并不比一个人的生命更重要,而今生命已逝,这书稿便是他曾经活过的证据。我为小林作证,其实也是为自己作证。造化弄人,也在捉弄我这般蠢人。在我愚钝的想象中,那位林公子的形象俨然就是小林的形象。一个家族的千年基因究竟会有怎样的遗传?我在无限时空的幻觉中看见这重合的影像,这是我所见到的真实形象。如此确切的真实感,一如我案头的这部书。

有关可怜的小林的事迹,我所拥有的也只是这些传闻和感想,还有这些破碎的记忆。我本应去那个南方小城寻访一番,可对于大病初愈的我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让更多人见识这部书。有心的读者想必能够体谅我,甚至也会因此感激我。我与你们分享这个故事,其实是为拯救一种记忆,这其实是我们对抗遗忘的唯一方式。至于我这位小兄弟,对于他的人品和遭际,你们不可能吝惜自己的同情,而待读完他的这部书,你们不可能不有所感悟。

作为这部书稿的编者,我自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小林译书,绝不妄添一句,鄙人编稿,更是不敢擅改一字。我深知好书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我是想在这部有望流传久远的作品上投下自己的身影,而题跋批注原本就是古人留名的一种便宜,我便试着为这文本添加了编注。生命无法自证,唯有活在别人的记忆中。读者诸君,请宽谅我这点可笑的虚荣心吧!记忆的碎片定格在老照片上,记忆中的小林俨然就是过去的我,俨然就是我二十多年前本真的样子,而今他却成了一个远逝的幻影,而我们谁又不是一个幻影!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请原谅我这番必要的罗嗦。作为搞过天文的人,我深知仰望星空的意义。今晚的月光很好,我的精神也分外爽快。我知道自己此前的二十多年全是发昏,也知道自己如今有了得救的希望,而在这样一个做错事不再被人原谅的年纪,凡事须得十分小心。我深知自己业障深重,所以虽已尽力做了这桩好事,却也不愿在此留下自己的名字。

同类推荐
  • 安珀志3:独角兽之兆

    安珀志3:独角兽之兆

    安珀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一方面是那条不祥的黑路,它穿过各个影子世界。来自黑暗的力量沿着这条黑路,攻打它们以往绝不可能染指的安珀。另一方面,安珀的诸位王子公主之间互相猜忌,结成一个个阴谋小集团。有的拥兵自立,有的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求助于来自黑路的黑暗力量。科温苦苦支撑困局,并力图找出这一切的真相。困境之中,独角兽出现了。安珀的神兽指引科温,将他带到安珀的源头。那里,等待着他的,到底是什么呢?
  • 湖水幽蓝

    湖水幽蓝

    马笑泉,一九七八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研班(青年作家班)、第二十八届高研班(深造班)学员。现为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作品发表于《当代》《收获》《天涯》《花城》《芙蓉》等刊,并被多种选刊选本转载。出版有长篇小说《愤怒青年》《银行档案》《巫地传说》,诗集《三种向度》。曾获《当代》文学奖、湖南青年文学奖。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文。湖水幽蓝,后山的杜鹃又一次盛开,流淌绯红的少女之血。两年中无数次行走在湖边,却是第一回来到湖上——我对于四面是水的境地总是心怀疑惧——但她坚持要来。
  • 我的兄弟姐妹(下)

    我的兄弟姐妹(下)

    “人在痛苦的时候会想起要好的朋友,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正赶上了一个伟大的不可逆转的时代,这让我们的生活超出几代人的想像。”这是一幅描述遥远的西部地区众生百态的浮世绘长卷。小说故事虽然发生在一个边陲小城,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但无不反映着变化中的大时代对人生和生命以及价值观的刻骨铭心的改变。
  • 用轻功

    用轻功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混沌书

    混沌书

    谛听阁的门,永远向客人敞开。叶引不明白,为什么眼前这个女客人,会踯躅在门口,久久不愿意进入。“客人?”叶引小心地探问。“你是谁?你是叫叶……吗?”她的声音陡然多了急切。“我是……”叶引正准备回答,却想起陈游介曾提醒过的禁忌。他的话锋急忙一转:“ 我是谛听阁的伙计,客人你有什么需要吗?”逆光中依然窈窕的身影终于站定了:“叫陈游介出来见我。”谛听阁接待的名媛贵女不知凡几,可这么大气派的,叶引还是第一次见。
热门推荐
  •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的仙厨系统已上线

    你的仙厨系统已上线

    仙厨,能烹古今中外任意食材,食之可驱除百病,可得长寿,可凌太虚,受之颇谓绝今昔。楚香君,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的天才绝色魔法师,却偏偏要靠才华踏上仙厨候选之路……且看楚香君如何纵横古今,开启精彩的仙厨生活。QQ群:231068628(敲门砖任意主角名)
  • 三弥底部

    三弥底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去春归

    秋去春归

    四季花,谢又开,秋又春,燕去归。而你,归否?
  • 神雕侠侣(第二卷)(纯文字新修版)

    神雕侠侣(第二卷)(纯文字新修版)

    南宋末年,江南少年杨过被郭靖送去全真教学武。全真教教规森严,天性叛逆的杨过在教中吃尽苦头,忍无可忍,终于逃出全真教。被活死人墓中的小龙女收留为徒。师徒二人在墓中一起练武、一起长大,渐生情愫。但师徒通婚违背宋朝礼教,二人爱情不能为世俗所容,其间尝尽聚合离散之苦,杨过更得知了父亲身死的真相,但在国仇家恨的权衡中明白了更多。杨龙二人的感情一再波折,最终分离十六年。二人十六年后重逢,无限欣喜……杨过带着小龙女离开深渊,前往襄阳。杨过以高强武功,于万军之中杀死蒙古皇帝,蒙古大军顿时崩溃,在襄阳就要失守时解了襄阳十六年的围困。经此一役,神雕侠侣天下扬名,杨过却带着小龙女悄然隐退……
  • 绝世战灵

    绝世战灵

    昔日强者,虎落平阳。他不甘平庸,誓要报仇雪恨,纵横苍穹,傲世寰宇。可这天下,却对他嗤之以鼻。他无惧冷眼,一人一剑,豪情冲九霄,天地任逍遥……
  • 天武灵尊

    天武灵尊

    天武大陆,万千宗门大派,无数武者为追求武道至高境界不懈奋斗。萧葫,一个被下品宗门长老捡回来当药童的孤儿,突然有一天听说师傅只剩三年阳寿。为了保住师傅的性命,为了师姐不再被受人欺负,萧葫开始疯狂修行,争取一年之后的宗门大比中获得前三名,拿到紫灵丹帮助师父突破瓶颈。武道漫漫,我自昂首向前!神秘的小玉葫芦,造就了一个威震天武大陆的无上灵尊。
  • 管理就这几招

    管理就这几招

    管人、管物和管事是企业管理的三大课题,其中以管人为最难、最复杂。《管好员工就靠这几招(智慧增强版)》从管理员工的基本招数、树立权威的绝招、关心员工的绝招、批评员工的绝招、给员工授权的绝招、考核员工的绝招、管理特殊员工的绝招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员工管理的实用方法,旨在帮助管理者提高管人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驾驭人才,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是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的必读必备图书。《管好员工就靠这几招(智慧增强版)》由宗权所著。
  • 爱情与工作无关

    爱情与工作无关

    每个大礼拜的周末,我都带吴冕去麦当劳第十一分店打牙祭。这已成为一个习惯。但我无论如何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修明德。他和我一样,领孩子来吃麦当劳,我们坐在相邻的两张桌前,我认出他,他却没认出我。我听见修明德问儿子:好不好吃,要不要再来一份?我在一边偷偷研究修明德,还研究他的妻子夏珊怎么没一块来?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夏珊突然走进来了,像一只彩色的气球,飘向那张桌子。她看见了我,似笑非笑,脸上交替出现一些复杂的表情。后来我先一步离开,我没料到夏珊会跟随我出来,她指着我身边的吴冕问:“你儿子吧,几岁了?”
  •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