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9800000001

第1章 《孝经》的教育思想

一、《孝经》的作者

据传,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是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而孔壁藏书相传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时才被发现。所以,有人认为《孝经》是孔子所作。但南宋时有人怀疑是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所以关于《孝经》的作者,历来是众说纷纭,颇有争议。按年代先后有以下不同的说法。

(一)“孔子说”

汉代学者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和刘歆的《七略》中都有这样的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在这之后,郑玄的《六艺论》,东汉纬书的《孝经纬钩命诀》等都坚持这种说法。《援神契》甚至肯定地说:“孔子制作《孝经》,使七十二子向北辰磬折。”但根据对古代礼节的考证,这种说法一定是错误的。《孝经》中曾参被称为曾子,而“子”在古代是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一般用来称呼自己的老师,如果作者是孔子,他称曾参为曾子就是不合礼节的,孔子不可能称自己的学生曾参为曾子。《孝经》里的思想明显融汇了《左传》《孟子》《苟子》中关于孝义的观点,同时《孝经》与《论语》中论孝的观点又不相融合,甚至有相矛盾的地方。所以,此说基本被否定。

(孔子(前551年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一生修《诗》、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曾子说”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这种说法在汉代是成立的,到两晋时期开始有人怀疑观点的正确性。陶潜在《五孝传》中说:“至德要道,莫不于孝,是以曾参受而书之。游、夏之徒,常谘禀焉。”这种说法有很多漏洞,如果曾参作《孝经》,则不可能自称为“曾子”。在《礼记》和《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曾参论孝的观点与《孝经》中的观点也多有矛盾和抵触。比如,《孝经》主张“父有争子”,认为子盲目遵从父之不义之令未必是孝,而《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上》则说:“父母之行,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已。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争辩。争辩者,乱之所由兴也。”还有,《孝经》中也有《荀子》和《孟子》的思想痕迹,孟子和荀子生活的年代均在曾参之后,这在时间上是说不通的。

(三)“曾子门人说”

朱彝尊《经义考》卷二中说:“《孝经》非曾子所自为也,曾子问孝于仲尼,退而与门弟子言之,门弟子类而成书。”后又引晁公武说云:“今首章云‘仲尼居’则非孔子所著矣,当是曾子弟子所为书”。朱熹在《孝经刊误》中也说:“《孝经》,夫子、曾子问答之言,而曾子门人记之”。这种说法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曾子门人”可以说是一传弟子,也可以说是再传弟子。这样,时间也可以延至战国后期。但是这种说法至今还没有用以佐证的有力之辞。

(朱彝尊、(1629年一1709年),中国清代词人,学者。字锡,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

据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考证,《孝经》的成书年代大致在《吕氏春秋》之前,而又在《孟子》《荀子》二书流行之后。杨伯峻认为:“孟轲约死于公元前285年,苟况约生于公元前313年,与秦始皇即位相隔不久,又在吕不韦集门客著书前,《吕氏春秋》著书开始于公元前240年,成于公元前239年,仅历二年而成,此时《孝经》自亦在取材之中。《孝经》之作,当在公元前三世纪期间。”《吕氏春秋》中的《孝行》《察微》二篇均引用过《孝经》里的句子。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说:“蔡邕《明堂》引魏文侯《孝经传》,《吕览·察微篇》亦引《孝经·诸侯章》,则其来古矣。”儒家经典如五经之《易》《尚书》《春秋》等,在先秦均不称“经”,只有《孝经》在书名内有“经”字。因此,《孝经》是儒典中称“经”最早的一部。学者胡平生则依据《儒家者言》《公羊昭公十九年传》《礼记祭义》《礼记·檀弓》《吕氏春秋·孝行览》等史料的记载,初步推断为乐正子春的弟子所处的时代当与孟子相合。根据乐正子春与《孝经》的关系,其师承与《孝经》所记孔子、曾子言论的吻合,所处时代与《孝经》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也相吻合。据此,《孝经》应该是战国晚期乐正子春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记录、阐述师说的著作。这种说法大体上是可信的。

(朱熹(1130年一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六十岁以后自称晦翁。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是先秦以来儒家系统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思想家,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

曾子(前505年一前436年),姓曾,名参,字子舆。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子思师从曾子,子思又传授给孟子。因此,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与孔子、孟子、颜子、子思共称为五大圣人。)

二、《孝经》的教育思想

《孝经》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西汉时期,统治者推崇“以孝治天下”,《孝经》也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官定“教材”。

(一)核心儒学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这部著作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刑罚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做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封建专制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二)孝的作用与范畴

《孝经》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刑罚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论述的是封建孝道和孝治思想,讲的是“孝”,是“广敬博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准则。

《孝经》全书更多的是将“孝”这一伦理范畴同政治紧密联系,甚至有时还将“孝”同政治等同起来,表现出了伦理政治一体化的倾向。正是由于《孝经》的这一倾向,使之具有了维护社会、化民成俗的政治功能,而非单纯的伦理道德功能。因此,《孝经》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中国教育史上《孝经》具有了其他典籍所未能取代的特殊地位。它既是最重要的经典文献,同时也是最普及的社会通俗读物和蒙学教材;既被看作是人伦百行的纲纪,又被当作科举进身的阶梯,其影响较为深远。

同类推荐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文章30余篇,主要从嘉陵江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经济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历史资源,探寻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 黄帝内经(精粹)

    黄帝内经(精粹)

    《黄帝内经》又名《内经》,因托名为上古黄帝所作,故名《黄帝内经》。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理论巨著,从问世之日起即被尊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各81篇,共约18万字。其思想内核大致可归纳为10个方面,即阴阳五行说、藏象说、精气神说、经络学、病因病机学、病证学、诊法学、治则学、养生学及运气学。本书着意遴选出文意相对浅显且最能反映中医学术思想特点的篇章和段落加以注译。另外,为了便于读者理解《黄帝内经》的精髓,我们结合现今社会的常见疾病,从精血、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法、养生学、运气学等诸多方面精选相关篇目,以期给读者以切实有用的指导。
  •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话语路径研究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话语路径研究

    本书沿着“走近葛兰西、辨析葛兰西、走出葛兰西”的研究路径,在评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尝试性提出了“WWWH话语领导权”理论和“弹性边界三阶论”,并在当代国际政治交往语境中运用葛兰西思想分析比较了中国的“互不干涉内政”外交话语和瑞士的“中立”外交话语,是一种“西为中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尝试。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热门推荐
  • 冥祥记

    冥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寂云缱绻

    天寂云缱绻

    一个云一样的女子,本在属于她的天空里漂浮,没有羁绊和痛苦,却在经历了一场骤雨狂风般的心碎之后迷失。她不知道应该相信爱情不会被背叛掩埋,还是该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也许云的命运注定是流浪,永不停歇。可是当她的心再一次被感动湿润,她能不能幻化成雨水,留在她眷恋的那一方土壤?
  • 鲁迅全集(第十三卷)

    鲁迅全集(第十三卷)

    鲁迅全集(第十三卷)-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思想·山水·人物。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诸先生。《全集》总目以鲁迅亲定的著述目录为基础,增加了译作部分,并力求各册字数大致相当。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这一版《鲁迅全集》作为底本的。
  • 红猫

    红猫

    当她把整个房间清扫完毕,太阳已西斜,室内光线昏暗,需要开灯。沼手多佳子站在起居室中央环视四周,在面积有十二个榻榻米大小的西式房间里,每个角落都被吊灯照得幽幽地发出白光。品质上乘的长绒地毯、壁挂式火炉、距火炉不远也不近的地方孤零零停放着一把轮椅。那轮椅上已没有人,轮椅的扶手上挂着淡绿色的大铃铛,这是一只能够发出清脆声响的瓷制铃铛。
  • 病娇记

    病娇记

    穿越来的慕璃遇到了一个可爱的萝莉,从此便抱上大腿,浪迹天涯了!不可能的啦,至少得小虐一下喽。
  • 万古魔帝

    万古魔帝

    当修炼界都在为一本灵阶功法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林云已经走在一条自创仙阶功法的路上了,他回过头来发现,那些人在抢夺的不过是自己十年前所创的低阶功法。林云悲悯的叹了口气:“何苦呢,这是我今天刚出炉的仙阶一品功法,拿去吧。”于是,又一场腥风血雨开始了。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浩然途

    浩然途

    浩然途,这里没有什么爱恨情仇,只有为人为神的执着和祈愿!
  • 渠丘耳梦录

    渠丘耳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侦探柯南之羽田橙真

    名侦探柯南之羽田橙真

    嗯……诡异又俗套的穿越呢。难道是上天听到了我的心声,日夜期盼,终于跨过次元壁,来到你的身边。即使案件永不结束,黑衣组织的追杀从不停止,我也很愿意陪伴在你身边,活着,永远守护你,死了,只要你还活着,那便足矣。目前周更,不会弃书,安心收藏。(女主小哀,群号:77379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