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5900000009

第9章 刚柔并济的政治斗争(9)

在周朝初年分封的异姓诸侯国中,齐国面积最大,地位最高。齐国的第一任君主姜尚,也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他不只是在推翻商朝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赫赫战功,周朝建立之后,他对稳定天下的局势,打牢周朝统治的根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说,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曾经给姜尚颁发过一道谕令:“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天下诸侯,您都可以征伐他们!”实际上赋予了齐国一定的征伐特权,足见周朝统治者对姜尚的信任。

齐僖公是进入春秋时期以来,齐国的第一任君主,在同时代的人当中,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齐僖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的闲适生活,眼见中原大地烽烟四起,他觉得齐国作为一个曾经拥有征伐特权的大国,理应在日益复杂的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不辞辛苦跑到河南来拜访寤生,希望能够通过外交斡旋,调解郑、宋、卫三国之间的矛盾。

对于正处于不被周天子待见的尴尬之中的寤生来说,齐僖公来的正是时候。通过引导齐僖公朝觐天子,他实际上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向王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虽然王室对他不义,他仍然不计前嫌,承担应尽的义务。这一姿态是相当高的,连《左传》也表扬说“礼也”。另一方面则是向王室强调,虽然虢公被任命为卿士,他郑伯同样仍然担任着卿士,有权力引导远方诸侯前来朝觐天子。

除此之外,寤生还意识到,这位送上门来的大国元首,是一个必须争取到自己这一边的重量级人物。因此,他不但热情地接待了齐僖公,而且以实际行动报答了齐僖公的好意:你不是来斡旋的吗?那好,我都听你的,不用你做任何思想工作,立刻答应与宋、卫两国冰释前嫌,签署和平协议。

有了寤生的这一表态,公元前715年秋天,齐僖公、宋殇公、卫宣公在周王室的领地瓦屋举行会晤。在寤生缺席的情况下,齐僖公代表郑国与宋、卫两国签订了和平备忘录,当年宋、卫两国发起联军围攻郑国的恩恩怨怨,总算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如此。

齐僖公对于这一外交成果深感得意,于同年冬天特别派使者前往鲁国,向鲁隐公通报了有关情况。鲁隐公派众仲应对使者说:“君侯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了三国之间的怨恨,使他们的国民得以安居乐业,实在是君侯的恩惠啊!寡君心悦诚服,岂敢不承受君侯的明德?”

齐僖公向鲁国通报情况,一方面自然是矜夸自己平息战乱的功劳,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外交斡旋——鲁国作为宋国的盟国,也参与了当年围攻郑国的行动,现在既然宋、卫、郑三个主要矛盾国家都已经握手言和,鲁国也就没有必要再与郑国为敌了。有意思!鲁隐公早就和郑庄公眉来眼去,私下打得火热,只不过碍于宋国的面子,不好公然调情。现在有了齐僖公的斡旋,鲁隐公对宋国的最后一丝道德负疚感也彻底消失了,他立刻表示听从齐国的安排,与郑国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但是,矛盾果真解决了吗?当然没有,至少在寤生这里没有。在任何牌桌上,他都是一个高明的玩家,他能忍让,能后退,但最终还是会进攻。如果有必要,他会把一张好牌扣住,等到人家都差不多忘了他有这张牌的时候,才悠然自得地甩到桌面上。

瓦屋之盟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14年,寤生借口宋殇公不朝觐周天子,以周王左卿士的身份,发动诸侯讨伐宋国。这一次主客易位,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寤生的手里。齐、鲁两国积极响应号召,于公元前713年春天组织了三国联军,入侵宋国。

六月上旬,齐、鲁、郑三国君主在宋国的老桃会师,联军浩浩荡荡向宋国的首都商丘进发,并于数日之后在菅地大败宋军。六月中旬,郑军攻取了郜城。六月下旬,郑军又攻取了防城。

寤生再一次表现出非凡的气度,轻描淡抹地将这两座城池都拱手让给了鲁国。

现在,不只是鲁隐公对寤生抱有好感,鲁国上下对于这位恶梦中出生的奸雄都充满着感激之情,连后世鲁国的史官们也毫不吝惜他们的赞美之情。《左传》上原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郑庄公行事光明磊落,他奉天子之命,讨伐不来朝觐的诸侯,又不贪恋人家的国土,优先慰劳爵位比他高的诸侯,真乃识大体之人!

单从这句评价来看,充分说明了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的道理。且来看看:

“奉天子之命,讨伐不来朝觐的诸侯”——这是在告诉人们,寤生讨伐宋国,是奉了天子的命令,不是自作主张,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替天行道,惩罚不朝觐天子的诸侯。事实果真如此吗?且不问寤生是真的奉了王命,还是假借王命,单说这个讨伐“不来朝觐的诸侯”,就很有点意思。朝觐天子自然是诸侯的义务,可是终春秋一世,又有几位诸侯正儿八经地履行过自己的义务呢?寤生本人也是在公元前717年才“始朝桓王”,完全没把天子放在眼里,要说“不来朝觐”,寤生第一个“不来朝觐”,怎么好意思指责人家呢?就算是以秉承周礼而著称的鲁国也好不到哪里去,鲁隐公在位期间,天子派使者到鲁国访问不绝,而鲁隐公未尝有过一次朝觐天子的记录。

“不贪恋人家的国土”——没错,寤生确实将郜、防两城都白白送给了鲁国,但那不过是继续拉拢鲁隐公的手段。而且,如果翻开地图,人们不难发现寤生如此大方的另一个原因:郜、防两城均在今山东地界,离郑国甚远,寤生即使将它们据为己有,也非长久之计,不如送个顺水人情,让鲁隐公高兴高兴。

“优先慰劳爵位比他高的诸侯”——这是最好笑的。鲁国得了这两座城,明明是占了人家便宜,偏又不好意思承认,硬说寤生此举是优先慰劳爵位更高的鲁隐公。言下之意,寤生固然正直,鲁国得这两城却也是理所当然的。

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这里有个问题,鲁隐公和郑庄公都是“公”,为什么说鲁隐公的爵位比郑庄公高呢?原来,在周朝的封建制度中,诸侯是有等级的,从高到低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世袭辋替。比如说,我们前面说过的几个国家,宋是公爵,宋国的国君也就被称为宋公;齐、鲁、卫、陈、蔡都是侯爵,这几个国家的国君也就相应地被称为某侯;郑是伯爵,郑国的国君则称为郑伯。同为诸侯,从爵位上讲,鲁隐公(侯爵)高于寤生(伯爵),因此《左传》有上述一说。另外,诸侯在生的时候有五等之分,死了之后一般统称为“某某公”,这个“公”可以视作当时诸侯的通称,并不代表具体的爵位。

三国联军入侵宋国之后,宋国也相应采取了牵制战略,联合卫国派兵趁虚而入,进攻郑国,包围新郑。寤生得到消息,不得不从宋国撤军回防。七月上旬,郑军主力抵达新郑城郊,宋卫联军自忖不是郑军对手,连夜从新郑城外撤走。但是,宋殇公和卫宣公也许都觉得就这样空手而回,不好向父老乡亲交待,于是在回国途中,又联合蔡国人将郑国边境上的一个小国戴国给包围了。

事实证明,爱贪小便宜的人总是吃大亏。正当宋、卫、蔡三国军队围攻戴国欲罢不能的时候,郑国大军悄然尾随而至,在戴国城下将三国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一仗打得酣畅淋漓,打出了郑国军队的威风。事后蔡桓公埋怨说,宋公和卫侯骗了他,明明说好只打戴国的,偏偏又要绕到新郑城下去转一圈,去惹那个什么姬寤生,这下鸡飞蛋打了吧!

寤生救戴有功,为了犒劳自己,顺手牵羊将戴国给吞并了。

公元前713年因讨伐宋国而建立起来的齐、鲁、郑三国同盟,是春秋前期出现过的最牢固,也是最强大的国际联盟。

齐、鲁雄踞山东,郑国威震河南,三个国家如同铁三角一般,牢牢控制了中原的局势。

公元前713年冬天,讨伐宋国的征尘未洗,齐、郑二国又联合发动了讨伐郕国的战争。

郕国是山东姬姓小国,其先祖成叔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讨伐郕国的理由,是因为郑伯奉王命讨伐宋国,号召各诸侯国参加,郕国却公然违抗王命,坐视不理。

说实话,这个理由非常牵强。但是,强权即公理,那些年间,郑庄公、齐僖公和鲁隐公这三人认为谁有罪,谁就必定有罪了,简直是毫不含糊。

面对如狼似虎的齐郑联军,郕国人没有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马上派人表示认错,请求原谅。

战争使人上瘾,征服了郕国之后,寤生又将目光放到了许国身上。

许国和齐国同是姜姓国家,其地理位置大致在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附近,离郑国很近。讨伐许国的理由,与讨伐郕国的理由是一样的。

讨伐郕国,齐国是主谋;讨伐许国,则由郑国领衔主演,齐僖公和鲁隐公友情客串,各自带兵参加了这一场流血的盛宴。

这确实是一场盛宴,因为交战双方的力量实在太不对等。然而,寤生却为这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争失去了一员猛将。

出兵许国之前,寤生依照惯例,在郑国的大宫举行了授兵仪式。

同类推荐
  • 大实话:历史与现在

    大实话:历史与现在

    本书是一本历史文化随笔集,对历史、现实中的人与事进行了生动辛辣的评论。
  • 大明海图志

    大明海图志

    安平四海,光明如故。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在残酷的明末,穿越者郑冲偶然机会下,取代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纨绔子弟,成为明末大海寇郑芝龙的私生子,国姓爷的兄长。他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否改变郑氏最后归降满清的悲惨命运,能否重振大明声威呢?身有惊人业艺,心有后世乾坤,背靠郑氏海军,执掌天下牛耳。看大明《坤舆万国全图》,以海图为志,郑冲誓要扭转乾坤,平定内乱,辟波万里,海图所指,无不可去,海图所有,皆为明土!
  • 极品女婿

    极品女婿

    穿越到女人床上?还能更狗血点不?离谱的成了白家的上门女婿,岳康意外的发现他的小娘子被毁了容,郁闷的是有个带刺的小姨子性情刁钻蛮横,幸好貌若天仙的大姨子相对比较矜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位学士要跟我岳某比试?好吧!那我先给你背诵一遍唐诗三百首,至于宋词那是我跟你师傅过招时才用的法宝。粉墨登场且看岳康如何在这个世界大展宏图。
  • 无可奈何桃花落

    无可奈何桃花落

    等若三生桃花源,自现桃花缘第一世:张白宇x许容第二世:张白宇x陈阿娇第三世:张白宇x许容一位冰心如玉壶,长像不凡纯情少年。一位坚韧不拔,逆境成长清秀姑娘。一位千古一帝,助攻皇帝……(现已更第一世)
  • 李云龙戏民国

    李云龙戏民国

    总想一朝穿越,事事料敌于前,纸上谈兵终觉浅,成事千阻万难;携兄弟三千,欲竟全功于此间,枕戈以待二十年,吾必死在今天!
热门推荐
  • 失忆

    失忆

    莫名在感到已经死去时才觉得自己正在活过来。梦魇中的自己是一条泥涂间的鱼,在垂死中竭尽全力地蠕动着,体内分泌浓腥如薄膜的黏液而使呼吸不至窒息。而当噏动的唇齿吞咽不下那不尽的黑色绝望时,潮湿的眼在幽邃的暗夜里如第一次也如最后一次睁开了,不知道此刻是再生之际还是弥留之时,正如不知此身是初萌婴儿还是垂亡老者。昨日是印象,明日是想象,今日只是绪乱的意象;昨天是回忆,今天是记忆,明天仍是空照的往忆。他只愿自己是一尾逆流溯源的鲤鱼,不去跳什么龙门,只是洄游向自己内心深处……,而此时,只有想到水,才觉得一阵清凉。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打春牛

    打春牛

    民俗学教授妙则宽像雪花一样卷到巴子营时,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对小年已过才回家乡的人,巴子营人问候的语调中或多或少有些冷漠。腊月二十三是灶王上天的时候。灶王上天时,已清点了各家的人口,各家祷告时也为在外的人祈求了平安。在巴子营人眼中,过了腊月二十三才回到家乡的妙则宽,就像等待下镰时的麦地里突地冒出一棵绽放葵头的葵花,砍掉有点可惜,不砍单独兀立,总不那么顺眼。亦像过年时精心出笼的大白馍上猛然出现了一个黑点,抠掉会使大白馍上有了坑点,不抠又觉得有点碍眼。
  • 吞天戮道

    吞天戮道

    一朝风云变,天威荡无存,周天崩!诸侯起!是仙?是魔?阳谋尽!阴谋出!浩荡三界法,悠悠天地心!——这是一部有血、有泪,男女通吃、老少咸宜的吞天戮道史(λ?ˇ?)还望诸君细细品鉴!
  • 弃妃要改嫁

    弃妃要改嫁

    她是他手上的棋子,他是她命中的魔。“就算是最为下贱的人,也有她的梦想。”她抽过他身上的长剑,抵在自己的脖子上,眉眼生花。长剑没有划破她倾城的肌肤,鲜血却染红了她的双眼,这就是他的答案。十万铁骑踏破南越的城池,她笑看城下的他。“你若不出城,我就血洗南越。”他眼神如冰,眺望城池上的她。“你放心,我会出城。”她笑,俯身而下翩然如蝶,如果活着不能逃离他,就叫她死后去一个没有他的世界吧!那一刻,她听见了悲恸天地的吼声,那一刻,她似乎看见了他眼中的泪,那一刻,她觉得一生都没有这么美的梦。
  • 轻狂雇佣兵:铁血庶女皇后

    轻狂雇佣兵:铁血庶女皇后

    【女强文】她穿越而来,成为以色事人的明月公主。杀伐果决,她女扮男装不居人后,以倾世才能当为世间贤臣!倾世容华,引世间俊才竞折腰!他是权倾天下的雍容帝王,合纵连横之策,惊才绝艳。他三擒三纵,她若即若离!他对她的宠爱冠绝天下,却换不回她鲜衣怒马三军阵前飘然逃离。当他成为天下之主,再遇上涅槃重生的她时,凤凰相斗,在这人性放荡类似于春秋的野兽年代,倾世红颜,如何一步一步爬上顶峰?!她说:“当我步步为营离开你时,就已经涅槃重生。如今,你是太阳,我也是太阳,可是苍穹,容不得两个太阳!”她说:“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我如何处置乎?待我强大,必报之十倍,削其头颅!!”
  • 战墟

    战墟

    这里没有斗气更没有魔法,只有修炼至巅峰的元气。这里没有无脑打脸更没有俗烂的套路,只有男人铁血的梦想。一个被人设计陷害的少年从家族而出加入了混乱的战争,为了仇恨亦是为了承诺,为了亲情也是为了友情,他踏上一条修罗之路,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兵,成为执掌万人生死…
  • 重生之庶女谋天下

    重生之庶女谋天下

    我这一生过得糊涂至极,庶妹进宫,夺我后位,夫君无情,杀我孩儿,为了结束这早已满目疮痍的人生,我拿起御赐的毒酒,一饮而尽。重活一世,我发誓,这一生,只为复仇!
  • 荒芜界天

    荒芜界天

    【玄幻爽文】一个记忆被封存的少年;一个来自上九界的天之骄子;一个曾经拥有一切,转眼又从头开始的命运捉弄儿;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唐牧’,又踏上了他的荆棘之路。命运之神?九界之主?“我的命运不受任何人的摆布!”
  •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