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7300000005

第5章 三秦文化——秦中自古帝王都(2)

关中人办事谨慎,凡事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逾规半步,不像南方人,“绿灯跑,黄灯抢,红灯绕”。对长辈和上级,总是“不给不闹,叫来不到,给也不要”,简直是个“乖孩子”,信奉“穷也要穷个刚板硬正”。

关中人重闲适,易满足。在过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其人生理想境界;如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收入能过得去,也就挺满足的。生活上有“油泼辣子飙飙面,羊肉泡,肉夹馍,除了神仙就是我”;文化娱乐上,一年四季有秦腔戏看,也就“嘹扎了”。对待工作,“贡献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

关中女孩,长得饱满,匀称,妩媚,性格也开朗,不象南方女人那么细碎。她们中有的人在西安只是觉得还过的去,到广东一比,简直是仙女下凡,上街回头率总是很高。

这就是这块皇天厚土上的关中人。

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如果说广州女人是西洋油画,上海女人是工笔水粉画,那么陕西女人就是中国传统的国画。陕西女人,颇具传统中国画的神韵,初看平平淡淡,但运笔用墨颇显功底,意蕴悠远,读之愈久,则愈见其风韵。

(1)自古胭脂红三秦

也许是三秦这片土地的皇室贵胄多缘故,陕西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出美女之地。在中国,有西施、貂婵、赵飞燕、杨贵妃四大美女之说。其中,三国时期的貂婵,是陕北米脂人,即米脂的婆姨。其沉鱼落雁的美貌,委实给陕西的女子争了脸面。是故,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说。“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惟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呀,惟有那蓝花花好”,这是对陕北女子的赞美;还有一位是周朝时的褒姒,是陕西汉中人,虽说留下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但她的凄婉忧伤的故事,委实让人同情。陕南的女子,得山水之灵气,也灵秀万端。“陕南的姑娘一枝花”——生长在陕南山区的姑娘花朵一样美丽。还有一位罗敷,大概是关中人,就那位让挑担的、走路的都驻足侧目,沉浸在忘情忘神状态的秦代的村姑。

自古道“长安水边多丽人”。如今,水虽然说是少了,陕西依然美女如云。

陕西的女人,虽然不及“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吴越美女娇娃纤细妖娆,也不像青岛、大连等地的北国胭脂高挑俊美,犹如那“十二街似种菜畦”的石榴,香气虽淡,却吐蕊怒放红似火,有国色天香的风姿。

米脂婆姨的美与江南女子的美是迥然不同的,一为结实健康的土性之美,一为缠绵婉约的水性之美。江南女子多属于身段高挑苗条型,姿色浓艳端庄,感情敏感细腻,她们出没于明月青山或水乡阁楼之中,身披丝绸缎面,说话吴语呢喃。江南女子大都纤柔清瘦,那位“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妹妹便是典型人物,她们被温柔的山水宠得太娇媚了,她们的樱桃小口适合于唱柔情似水的温婉吴歌。

米脂婆姨及陕西女与江南女之间的差别实际上是文化背景的差别。陕西女的气质品性与黄土高原所散发出的质朴气息是一致的,“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的女孩在浓得化不开的古雅之风熏陶下,出落而成,娴雅从容。她们知书达理,安娴不迫,举止从容,进退得当。陕西女孩大气,但并非北京女孩的大大咧咧,风风火火,而是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但不乏含蓄;陕西女孩温柔,但不是上海女孩的嗲声嗲气,而是娇而不骄,不失柔韧;西安的女孩干练利落,但不是湘女的泼辣风火,张狂有余,而是泼而不辣;陕西的女孩直爽率真,待人热情,但不是川女的热情似火,而是极有分寸。

陕西的女孩,表面温柔顺从,内心却刚烈,炽热如火,在这里,主动搭讪的男子很难博得西安女孩的好印象。

陕西女子不仅心灵,而且手巧。

在关中,有一句民间俗语说得好“东湖柳、女人手”。这是赞美西安女性那一双巧夺天工的手。关中女性在农闲时,把麦杆泡软,编草帽、编蒲篮、编草垫……,白生生的如玉的麦杆,在她们的手里流出,便成为一件件的工艺品。而陕北女性,几乎个个是剪纸的高手。她们一把剪刀,剪出了生命的最本质的欢乐与忧愁,剪出了最大胆最热烈的想象。凭借着一把剪刀,他们有的人就代表中国妇女,走向世界艺术的殿堂。还有那闻名中外的陕西民间布贴画、蜡染、泥塑、刺绣多出自陕西女子之手。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非常时刻,陕西女子中也不乏英杰。宋代名将韩世忠夫人梁玉红,擂鼓破金军,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另一位巾帼英雄花木兰,也是被认定是延安女子的。至今,延安的万花山下,也有这位女英雄的陵墓和她曾经跑马射箭的演武场。这位代父从军的奇女子,把忠孝等大义气节发挥得淋漓。

(2)黄土捏成的好媳妇

《红楼梦》里贾宝玉说过:“女人是水作的”。

而陕西的媳妇呢,则是黄土捏成的。

她们的性情,虽说直爽率真,但并非北京媳妇的大大咧咧,而是不乏矜持含蓄。她们多不似江南娇娃嗲嗔痴,而是将深沉的感情埋藏在心里,不善于施展女性的魅力,甚至不善于甜言蜜语表达感情,在她们看来,抚养好子女,伺候好老人,操持家务,不让丈夫分心,当好贤内助,就是最大的爱。以至天长日久对丈夫偶然间的亲热举动,西安媳妇会不习惯甚至感到羞涩;有的或许还会起疑心,误会丈夫在外花了不学好。正如吴克敬先生在《西安嫂子》一文所说,这是浓厚的秦文化在西安嫂子身上的积淀,她们深明大义,却又不思变化,她们把生活的实在内容看得很重,而对生活的多彩质量关注的不够。

陕西媳妇家庭观念之重,过小日子劲头之足,恐怕是其他城市女性难以企及的。

陕西的女子很能吃苦。在家里,起得最早的是她们。“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还要给大人小孩准备吃的喝的,好让他们吃饱喝足之后,上学的上学,做工的做工,自己有工作还得和他们一同走出家门;劳累一天之后,回到家里,赶快做饭,侍候老的,招呼小的。随后洗衣拖地,准备第二天早晨的饭菜。稍有空闲,看一会电视时,还不忘织着毛衣活。农村妇女,下地干活,她们一点也不比男的差。除了那些重活苦活累活力气活,她们几乎都做。陕南的妇女,下地插秧,上山打柴,样样都干;关中的妇女,拉车、割麦、浇地,也是样样能来;陕北的妇女,也一样,拾柴、揽羊、割谷、打场,没有她们不做的。在家里,做饭的是她们,但吃在最后的也是她们。

她们穷也罢,富也吧,都善于精打细算,信奉“丈夫是个耙耙,媳妇是个匣匣”,在家里绝对是“一把手”,统揽着财政大权。西安媳妇虽然不像广东女人整日烧呀、炖呀、讲究个补;也不如上海女人过日子精致有品位;她们大多能擀一手好面,变着花样做,臊子面、浆水面、飙飙面、卤面、烩面、扯面、犁面、棋花面、棍棍面、蘸水面……甚至一二周绝对不重复,拴住男人的胃口,有时偶尔一家大小进次饭馆潇洒,还觉得不合算。在单位加班或逛街错过饭口,她们会在街边小摊落座,来一碗凉皮,辣子调得汪汪的就算一顿。

自尊刚强,是陕西媳妇又一个显著的特征。陕西的媳妇,还在少女时,就在父母长辈的调教下,特别注重个人品性的养成,无论小媳妇还是大媳妇,都知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脸皮最要紧。家里再穷,心里在苦,她们也很少向别人诉苦。有时和丈夫吵架,也是紧关门窗,生怕别人听到。陕西媳妇说话大多高喉咙大嗓门,但非武汉女人火气十足,常在街头巷尾吵架干仗。她们得理让人,有时宁愿吃点小亏,也不愿落下“泼妇”的恶名。当然,因为分房调资不公吃亏大了,或丈夫窝囊受人欺,陕西媳妇的“泼”劲就上来了,非争论个是非曲直不可。有的甚至像“秋菊打官司”一样,一级一级地往上“闹”。

“恋家的鸟儿飞不远”。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西安媳妇大多普普通通,出类拔萃者鲜见。

(3)憨厚而不羁的汉子

陕西这块土地既然能孕育出优秀的女子,自然也就能孕育出优秀的汉子。这样的黄土高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陕西人男似吕布女似貂禅。故又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说。

在陕西,陕北似乎是出美女的地方,“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陕北小伙子高鼻深目,即使土气的衣衫,也掩盖不了他们的英俊,陕北女孩温柔顺从,但内心刚烈,炽热如火,往往以柔功把丈夫控制得服服贴贴。

陕北黄土地上的后生,大多是美男子。他们身材颀长,脸部呈长条形,年少者面皮白里透红,年长者面如重枣,额头宽阔,浓眉大眼,眼眶深邃,鼻梁高直,长腮帮。有人形象地称他们为美男子:有阳亢明媚如田亮的,有俊朗冷酷如郑钧的,有古朴敦厚如贾平凹的,更有独具匠心如张艺谋的……

其中,尤以绥德男人最为俊美,他们就以壮实英俊的体魄和敦厚豪迈的阳刚之美名扬陕西。有什么样的母亲就能生出什么样的儿子来,有黄土高原一样的母亲就能生出黄土高原般的儿子来。

外省人形象地把陕西男子称作“陕西愣娃”,一个“愣”字,不失幽默地抓住了陕西男子的某些特点,比如说为人老成正统,待人温厚诚恳,脾气倔强坚毅等等。但如果以为“愣娃”们都是老实巴交的笨人王老大,那就大错了,“愣娃”们精着哩,大智若愚,心头比谁都有数。其实别人一看就知道聪明的人只是小聪明,未必真的聪明,同时由于看出他聪明,所以别人总是防着他一手,真正大聪明的是类似“陕西愣娃”的这种人,因比较老实而轻而易举地赢得别人,然后他们就可以老谋深算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是温和并中庸的,但他们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犟得要死,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陕西愣娃”们迷恋家乡的一山一水和家庭的温暖,喜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碗吃面条。一大海碗的老稠酒,一口气就喝下去了。从表面上看他们是温和中庸的,但一火起来犟脾气就犯了,七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当然,“陕西愣娃”还是有地域性差异的,关中愣娃比陕北愣娃要狡猾灵敏一些,而陕北愣娃比关中愣娃更笃实豪爽。

四、百戏之祖是秦腔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况味及集体性格,最好的方式就是听一听带着泥土味的音乐。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堪称百戏之祖。秦腔也称“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邦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

它发祥于陕西关中,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堪称流行最为广泛。

《诗经》里“国风”的不少篇章,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吧。秦、汉时期,长安城中,关西大汉击节而起,慷慨悲歌,声震寰宇,吼的就是秦腔。唐时,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既演唱宫廷乐曲也演唱民间歌曲。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他所做的《秦王破阵乐》称为秦王腔,简称“秦腔”。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苏东坡曾在关中做过官,如果记载中他善于演唱秦腔的说法属实的话,宋朝时候秦腔就已经形成了,在发展过程中,它受到昆剧、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的影响。其后历史记载,明朝时,万历年间才子康海在爿东制乐作曲而成散曲,也就是秦腔。可以说,秦腔从内容到形式日臻完美,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秦腔在五十年代末曾经有两次晋京,一次是1958年三大秦班晋京汇报演出,一次是1959年陕西演出团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当时,中央领导除了毛泽东主席抽不开身,其余中央领导都来观看秦腔。别的戏曲只让演一场,秦腔一演就是九场。当时北京的观众流行一句话,“路再远也要到长安剧院看秦腔去。”秦腔高雅优美,高亢激越,对于讲究涵养而性情又倾向刚烈的关中人来说,这个剧种大大地受用,他们正好以此来一展中庸而又火气很旺的嗓子。

做为一个三秦之人,不会吼上几嗓子,那是很丢份儿的事,高亚平在《秦腔》一文中说得极其准确:秦腔境界在于吼……唱它时,要用生命的底音,那是来自洪荒时代的声音,野兽畏惧,天地震惊,这声音是带铜质的,经亮丽阳光打磨的……西伯利亚冷风揉搓过的……发自肺腑,磨烂喉咙,因有一种悲壮的肃杀之势。

让秦人之声吼劈了嗓子,嘴角流血的感觉是它的灵魂,如泣如诉撕心扯肺像杯烈酒,是秦人的精神呐喊。

其实,秦腔早已渗入了秦人的血脉,负载秦人千年精神的心灵声音,稍不留神,肤浅化、媚俗化即在眼前,就像秦的歌者的摇滚,激烈乐符里浸藏的,还是秦腔在发声。“那就是来自洪荒时代的声音,野兽畏惧,天地震惊。”

“吼破嗓子挣破脎”,是三秦父老对秦腔艺术特征形象而不失幽默的高度概括。有人说秦腔的本色,是它的直白高腔,那和着黄土高原的风沙声。“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正是秦腔影响之广泛的真实写照。

秦人饭食少盐寡醋没辣子可以凑合,生活中没有秦腔却没法过。生子呱呱坠地,满月时以秦腔迎接;成人过寿,都要请“自乐班”助兴;老者去世,更要唱大戏热热闹闹送行。乔迁新居,子女升学,也要唱折子祝贺。

生活的艰辛,对幸福的渴望,铸就了人们唱秦腔的才能。老者能演本戏,少年会唱折戏;男人能吼“乱弹”,女子会来清唱。唱秦腔成了体面事。大凡在人面前走动的男女,有谁不曾唱过秦腔?幼时,就跟着爷爷和父亲一板一式学唱秦腔;成人,进入社会,就把生活的喜怒哀乐,黄土地上的悲欢离合,倾注于秦腔,现于唱念做打中。人逢喜事精神爽,唱一折“快板”,“忽然间一个突然”,“突然间一个忽然”,欢快愉悦之情竟惹得鸟儿啁啾,驴马撒欢打滚;肚里窝火,吼一通“慢板”,道一声“实可怜”,唱依据“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一切的烦恼和不如意,随着高吭的吼声,消失于缥缈的天际,随之而来的,是血脉的活络,筋骨的舒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同类推荐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从庄严古典的科隆大教堂到地理名城格林威治古城,从自由象征自由女神像到沙漠隔壁的纳斯卡巨画,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涌现出了数不尽的文化奇迹。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雄关要塞:函谷关

    雄关要塞:函谷关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热门推荐
  • 情定三世:前夫别来无恙

    情定三世:前夫别来无恙

    本以为不过平凡少女,谁知本命年里记忆破除封印,前尘往事汹涌而来一朝离婚,只身而去,本以为彼此不会再有瓜葛,却谁曾想与前夫一次次相遇古人灵魂,莫名穿越,离奇事件背后,究竟隐藏怎样的阴谋?一次次相互扶持中,两人是否可以正视真心?再续前缘?
  • 平濠记

    平濠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顾不论凌云

    无顾不论凌云

    凌家覆灭,凌家大小姐沦为阶下囚。重生后,凌宫芸发誓要改变凌家结局。大小姐回归,说好了让我来撕仇敌的呢,怎么仇敌被你们撕了?说好的让我来爱你们,怎么就变成了团宠?父母宠,哥哥宠,弟弟也宠,要命的是后面还有个紧追不舍的男人。而在他们认为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却发现有更大的责任等着他们……
  • Tfboys之最美爱情

    Tfboys之最美爱情

    原以为和自己定亲的人,是个纨绔子弟可没成想,竟然是王俊凯!是她小时候的玩伴,那个酷酷的小男孩。既使是多年的分别,可一切早已注定……
  • 婴儿论

    婴儿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辽、西夏、金在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本书中叙及的阿保机、阿骨打、萧太后等。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全国。
  •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是由作者阿库乌雾所创作的散文诗集。该作品由《虚构血脉》《解码血族》《献祭血城》三部分构成,共六十五篇散文诗。《混血时代》作者将这个时代命名为“混血时代”。在时代洪流的作用下,作者表现出对文化混血、族群混血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本民族失落的焦虑与挣扎。除此之外,在《混血时代》中,作者还表述了自己乃至世界各地各族人文知识分子所应该关注并予以严肃思考的命题,即关于种族变迁,关于信仰危机,关于人性变异,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主题。由此,《混血时代》是一部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观察、解释,也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志。
  • 卿与君歌:墨锦流年馥不忘

    卿与君歌:墨锦流年馥不忘

    三百年前,下凡游历的白墨上神在干涸的池塘里救下一条奄奄一息的小锦鲤,自此小锦鲤励志要报白墨上神的救命之恩。瑶池宴会,白墨触怒天君,被发配到凡间经历人世七苦,执着报恩的小锦鲤,不惜一切代价随他度七苦。第一世,他是当朝丞相之子,她只能远远看着他。第二世,她是骁勇善战的女将军,他是敌国二皇子,背道而驰两两相忘。当一切回到最初的模样,小锦鲤后知后觉顿悟她早已喜欢上白墨,而他却不知。忘川河畔,奈何桥前,唯愿你记得我。
  •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