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成就,所有挣来的财富,源头都只是在一念之间!
这以后的每一章都会提到赚钱的秘诀,遵循它的指引,已产生出成百上千的巨富,赚进了无数的钱财。许久以来,这些富商巨贾一直是我详尽分析的对象。
50多年前,卡內基先生最先让我注意到这个致富秘诀。当时我还只不过是个男孩子,这位精明干练而慈祥的苏格兰老人,却满不在乎地把这个诀窍抛入我脑海,然后就背靠着座椅,眼中闪烁着快乐的光芒,留神地看我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智力去领会他所有的含意。
他发现到我掌握住了他的观念,就又问我,愿不愿意花上20年或者更多年的时间,让自己成一点气候,再将这则窍门公诸于世,让原本可能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的男男女女皆可因此受惠?我说我愿意。于是,在卡内基先生的协助下,我一直信守着当时的承诺。
书中这则绝妙上策已有上千人屡试不爽,这些人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卡内基先生当初的用意是,对于为他带来巨额财富的这則神奇公式,应该让没有闲暇探究生财之道的人。也能垂手可得。他也希望我能在不同行业的男女身上,验证这则公式究竟靠不靠得住。他认为这则公式应该在所有的公主院校传授。他更表示,如果讲授得宜,这个法则足以引发整个教育体系的彻底改革,大家可因此少花一半的时间在学校的课程上。
在讨论信心的那一章里,你会读到美国钢铁公司令人惊讶的建构史。原因在于,一手孕育缔造这则传奇故事的人,便是卡內基先生亲自调教出来的诸多年轻人中的一员,借着这些年轻人的成绩,卡內基先生证明了这则窍门“对那些已准备就绪的人来说”都会有效。史库韦伯运用了这则秘诀一次,就为自己赚进了大把钞票,并赢得数不完的机会。这次的运筹帷幄,少说也值6亿美金。
这些事实是每一个认识卡内基先生的人都耳熟能详的。上述的实例可以让你大略了解到,“只要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这本书便可以为你罗致什么。
这个秘诀已传授给上千名男女,正如卡内基先生所预期的,这些男女将这个原则运用在自身的利害关系上,其中一些人发了财,有些则成功地营造了家庭的和乐融洽。有位传教士因为运用此诀得当,年收入高达7.5万美元,并且有增无减呢!
辛辛那提的一位裁缝师亚瑟·纳斯把他濒临破产的事业拿来当作“实验用白鼠”,想看看这个法则灵不灵光,结果他的事业又起死回生,并因此发了大财。虽然亚瑟·纳斯先生已去世,这家公司还是欣欣向荣。这次的实验简直无可比拟,报章杂志争相传诵的溢美之辞,为公司免费打了价值逾百万美元的广告。
这个诀窍也被魏尔所得知。当时他住在德州的达拉斯。而且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一口气辞了职,改行学法律。他成功了吗?这个故事本书中就会提到。
我在拉萨尔推广大学当宣传经理时,该校才刚草创不久,规模粗具,我有幸得以眼见校长查别林善用这个公式,而使该校跻身全美的大型推广院校之列。我所指的这个秘诀,将在书里前前后后提到不下百次。这则公式并没有直截了当的名称,因为不命名似乎比较灵验,那些一切皆已就绪、正在四下摸索的人仍可以俯拾皆得。所以当初卡內基先生传授这个概念给我时,也没跟我讲到什么特别的名称,只是悄悄传递了一个概念给我罢了。
如果你已准备好,要把这个公式派上用场,在本书的每一章里,你至少可以找到一次这则窍门。我很希望我能亲自告诉你如何运用这个秘诀,但是你用自己的方法去找答案,受用会更大。
如果你曾经气馁挫败过,如果你曾竭尽心力熬过困厄,如果你曾很努力却失败了,如果你因病痛导致行动不便,本书可能正是你遍寻不着的荒漠甘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总统曾大力运用本秘诀。每一位参战的士兵受训时,都接受了不露痕迹、精心包装在训练课程里的这个秘诀,然后才到前线去作战。威尔逊总统告诉我,在筹募作战经费时,这个秘诀也居功甚伟。
这个秘诀的特殊之处是,一旦展现在已得知它、使用它的人身上,他们旋即——致富。如果你心存怀疑,每当我提到某些人的名字,你就可以去研究一下这些曾运用此道的人;你可以亲自去查明求证,然后你就会心服口服。
天下是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的!
我提出的这个秘诀,是要付出代价才能取得的,但是它物超所值太多了。对那些不曾刻意寻觅成功诀窍的人来说,花再大代价,也学不来这个窍门。这个公式既不能免费奉送,也不能用金钱买卖,因为这个秘诀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那些一切就绪的人身上原已具备的。
对所有准备就绪的人来说,这则诀窍的效力是不会因人而异的。这个成功法則和教育程度一点关系也没有。早在我呱呱坠地之前许久,爱迪生即已坐享这个成功要诀,并且加以发扬光大,使自己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发明大师,而他只上过3个月的学校。
爱迪生的事业伙伴艾德温·巴纳斯也颇谙此道。虽然他当时的年收入仅有1.2万美元,他仍迅速累积了一大笔财富,而且以壮年之姿功咸身退,隐身于繁忙的幕前作业之后。你将会在第一章开头就读到他的传奇。你一定会发现,成功并非遥不可及,你仍然可以成为自己所向往的人物,名和利、幸福和认同一切近在眼前,只要心态正确,下定决心的人都可以得享这个福分。
我是怎么跟这些福分结缘的?你还没读完这本书就可能找到答案了。也可能才读了开宗明义的第一章,你就已恍然大悟,也可能读完最后一页,你才开窍。
我应卡內基先生的请求,做这20年研究工作期间,分析过不下数百位士绅名媛,他们多半承认,巨额的财富皆是借助卡內基的秘诀才得以累聚,其申有:
亨利·福特(美国汽车大亨)
詹姆士·希尔(美国铁路巨子)
乔治·伊士曼(彩色冲印专家、美国实业家及慈善家)
约翰·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
托马斯·爱迪生(美国发明家)
伍德罗·威尔逊(美国第28任总统)
西奧多·罗斯福(美国总统)
詹宁士·柏班克(美国参议员及园艺家)
成廉·柏莱恩(美国政治家及律师,曾三度为美国总统候选人)
亚历山大·贝尔博士(电话发明者)
成尔伯。莱特(飞机发明者)
这些人名代表的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足以证明知晓卡內基法则的知名人士岂只数百,他们在理财方面和其他方面的成就,皆囚了解并且运用了卡內基法则而获致,并随即攀上人生的高峰。时至今日,我也还没见过有谁灵机既动、且运用了该秘诀之后,却没有在自己选定的行业里大放异彩的。我也从未目睹有哪一个人,能够在这些条件尚未完全的情形7\,累积到什么财富,或是能自己鹤立鸡群的。由这两个事实,我下定结论,这則要诀法门,比一般人所受的任何教育都来得重要,这个秘诀高招是任何一位想要下定决心的人都不可或缺的认知。教育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会详加解答。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所提出的这则法门必会跃然纸上,活脱脱横陈在你眼前,只要你一切就绪,一旦纵身跃出,你就会辨识出它来。不论你是在第一章还是在最后一章里,接收到了它出现的讯号,都要停顿一下,拿个玻璃酒杯来倒立,因为这个场面标示着你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你读这本书时务必要牢记,这本书讨论的是真人真事,而非凭空杜撰的子虚乌有,本书的目的是要昭告世人,凭着一则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所有一切就绪的人都可以学到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所有打点妥当的人,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成功所不可或缺的鼓舞和鞭策。
你开始读第一章之前,我再为你加把劲,一句简短的提示,可以帮助你迅即指认出卡內基秘诀为何物。这句话就是:“所有的成就,所有挣来的财富,源头都只是在一念之间!”如果你已准备就绪,你的因缘大抵已俱足了;所以,其余的那部分映现在你脑海时,你理当可以随即掌握住。
(第1章)心想事成
成功只降临在那些自觉会成功的人身上。
失败则降在满不在乎、任由自已自觉会失败的人身上。
“心想事成。”此话一点也不假,思考中若带有坚定的目标和不屈不挠的决心,其力量之大真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尤其当你有一股深切的渴望,要把行动目标和决心转化为财富或其他实质的目标时。
好些年前,艾德温·巴纳斯就领悟到,人真的可以思考致富。当然。他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顿悟出来的。这个了悟是随着他想成为爱迪生事业伙伴的热切渴望而日益彰显的。
巴纳斯的渴望有许多特点,其一是他的渴望很“坚定”——他要和爱迪生“共事”,而不是“帮”爱迪生做事。你仔细揣摩以下描写他如何将渴望转为现实的叙述,你就会进一步了解到致富的原理和原则。
这种渴望或思考的冲劲刚开始在他心中闪现时,他根本无力付诸实行。阻碍他的有两大难题——一是他不认识爱迪生。二是他甚至连到新泽西州橘郡的车费都不够。
这两大难处已足以阻碍大部分人采取行动,但是他的渴望则非同小可!
发明大师和街头流浪汉
他现身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宣称他要和这位大发明家合伙做生意。多年以后,爱迪生谈到两人之间首次会见的情况时说道:
“他就站在我面前,看起来和寻常的街头流浪汉没什么两样,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则别有意味,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以我多年和人交往的经验,我已经知道,当一个人真正深切渴望某个东西的时候,他会不惜拿所有的未来去孤注一掷,而且也势在必得。我把他想要的机会给了他,因为我看出他已打定主意要坚持到底。后来事实证明了我并没有错。”
当时巴纳斯的衣着褴褛不堪,对他的处境十分不利,可见让他得以在爱迪生的事业里起步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的“信心”。
巴纳斯并没有在第一次会见爱迪生时,就成为他的合伙人,倒是在爱迪生的公司里谋得了一份差事,薪资寥寥可数。
过了好几个月,巴纳斯起初设定为目标的理想,一点也没有实现的苗头。但是巴纳斯心里却起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他不停地加强他自己想成为爱迪生合伙人的渴望。
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个人真正准备好要迎接一种事物的时候,这个事物就会露脸了。”说得一点也没错。巴纳斯已经准备就绪要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更甚的是,他决定要锲而不舍。直到他达成目的为止。
他并没有告诉自己:“唉!你看,有什么用?我看我还是算了,找个推销员的饭碗吧!”他反而告诉自己:“我来这里是要和爱迪生合伙的,即使穷毕生之力,我也要达成这个目标。”他说话算话!要是大家对自己的目标有这么的坚定,而且坚持到念念不忘、全力以赴的程度,结果势必大不相同!
也许巴纳斯当时并不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不屈不挠的决心,和他锁定单一目标的坚韧不拔,注定会铲除所有的阻碍,为他带来契机。
机会诡谲多诈
机会现形时的身姿和角度,都不符合巴纳斯当初的期望。这正是机会的诡谲多诈之处。它有从后门溜进来的狡猾习惯,而且常常伪扮乔装成一时的失意和不幸,可能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没能把握住已经降临的机会。
那时候,爱迪生刚把一种新型的事务机器改良完成,并且命名为爱迪生听写机。但他的业务员们对这项新产品并不热中,他们不相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新机器销售出去。巴纳斯看出了他的机会。机会正蹑手蹑脚登门造访,藏身在一架奇形怪状的机器里,除了爱迪生和巴纳斯,没有人对这架机器感兴趣。
巴纳斯知道他可以挺身而出,而且立即把握住机会。他真的把机器卖出去了,而且他销售的手法非常高明,以致爱迪生跟他签了约,由他一手主掌全国的行销配合事宜。巴纳斯一举致富,而且努力不懈,不断地超越自己。他证明了一个人真的可以“思考致富”。
巴纳斯最初的渴望兑换成了多少现金?我无从得知。说不定是在两三百万美元之间,但是金额总计是多少,与他运用既定原则所证得的观念——“无形的思考动力,可以转换成实质酬劳”——相比之下是无足轻重的。他得到的是这则坚定不移的认知,它才是更重大的财富。
巴纳斯从一文不名到摇身一变成为伟大发明家身边的合伙人,完全是“想”出来的!他“想”出了一笔财富,除了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这一点能力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之外,他一无所有。
往下三尺有黄金
最常见的失败原因,莫过于是遭到一时不如意就抽腿的习惯。每个人都偶尔会犯下这个错。
淘金之风正炽时,达比有个伯父也迷上了“淘金热”,只身跑到西部去挖金矿,好实现他的发财梦。他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史以来从土里挖得的金矿,从没有如人类想像中要开采的来得多”这句话。就请领了一块土地,拿着铁锹和十字镐,动手开挖。
苦干实干好几个礼拜后,他发现了亮晃晃的金砂,颇有收获。但他没有机器把矿砂弄上地面,便不声不响埋了矿,回归他的家乡马里兰州的威廉斯堡,把他走运的发现告诉了亲友。大家凑足了买机器的钱,把机器寄去矿场。达比也跟着伯父去挖矿。
挖出来的第一车矿送到了冶金场提炼。结果证明他们挖到的,是科罗拉多最丰富的矿藏之一。再多挖上几车的矿,他们就可以清偿债务,之后进账就可以多得吓死人了。
挖金的矿钻往下窜,送上来的,是达比和伯父的希望!但是大事却不妙了,矿脉突然间踪迹尽失。他们已到了彩虹昙花一现的尽头,矿藏已不再。他们不停地钻,拼死拼活想重拾矿脉,结果却徒劳无功。
最后,他们就此“罢休”。
他们把器材以区区数百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旧货商,然后搭火车回家。这位旧货商邀请了一位开矿工程师去看矿坑,做实地的地质测量。结果发现,原计划会失败,是因为矿主不熟悉“断层线”所致。据工程师的推断,矿脉就在“达比歇手处的下方三英尺”。结果矿脉果真就不偏不倚地在地下三英尺处露脸。
旧货商晓得要在放弃之前,先找专家咨询,所以他从该矿赚取了上百万美元。绝不因为别人说不,我就罢休后来,达比先生所重拾的财富,是当初损失金额的好几倍,因为他发现了“渴望可以转换成黄金”的原理。在投入人寿保险的销售行列之后,他才有了这样的顿悟。
记取了往下三尺有黄金的教训后,达比受益无穷,他只需告诉自己:“我只差三尺就挖到黄金了。所以,今后我请顾客买保险的时候,绝不会因为人家说‘不’,我就罢休。”
达比后来晋身年收入逾百万美元的精英之列。他的“锲而不舍”可归功于开金矿时的“半途而废”。
任何人成功之前,必然会遇到一时的失意,说不定也会落败几回。碰到不如意的事,歇手收山是合情合理的。也是最省事简便的做法。大部分人就是这么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