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5300000022

第22章 风景谈

茅盾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反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就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融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场面。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这时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队人,从“生产”归来,兴奋的谈话中,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忽然间,他们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来了,他们的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他们在山坡下,被另一群所迎住。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川,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话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我们都曾见过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在公园的角落,绿阴下长椅上,悄悄儿说话,但是试想一想,如果在一个下雨天,你经过一边是黃褐色的浊水,一边是怪石峭壁的崖岸,马蹄很小心地探入泥浆里,有时还不免打了一下跌撞,四面是静寂灰黄,没有一般所谓的生动鲜艳,然而,你忽然抬头看见高高的山壁上有几个天然的石洞,三层楼的亭子间似的,一对人儿促膝而坐,只凭剪发式样的不同,你方能辨认出一个是女的,他们被雨赶到了那里,大概聊天也聊够了,现在是摊开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同一在看,——试想一想,这样一个场面到了你眼前时,总该和在什么公园里看见了长椅上有一对儿在偎倚低语,颇有点味儿不同罢?

如果在公园时你一眼瞥见,首先第一会是“这里有一对恋人”,那么,此时此际,倒是先感到那样一个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安上这么两个人,是一个“奇迹”,使大自然顿时生色!他们之是否恋人,落在问题之外。你所见的,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是两个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人,在任何情形之下,他们不倦怠,也不会百无聊赖,更不至于从胡闹中求刺激,他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之下,拿出他们那一套来,怡然自得。但是什么能使他们这样呢?不过仍旧回到“风景”罢;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再有一个例子: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林。花时已过,现在绿叶满株,却没有一个桃子。半盘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这些怪样的家具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茶社。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这就不坏!”你也许要这样说。可不是,这里是有一般所谓“风景”的一些条件的!然而,未必尽然。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荫作为户外的休息地点,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盘磨石,几尺断碣,还有荞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条件,那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现在请你坐下,来一杯清茶,两毛钱的枣子,也作一次桃园的茶客罢。

如果你愿意先看女的,好,那边就有三四个,大概其中有一位刚接到家里寄给她的一点钱,今天来请请同伴。那边又有几位,也围着一个石桌子,但只把随身带来的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了。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温雅得和闺女一般。男女混合的一群,有坐的,也有蹲的,争论着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时时哗然大笑,就在他们近边,长石条上躺着一位,一本书掩住了脸。这就够了,不用再多看。总之,这里有特别的氛围,但并不古怪。人们来这里,只为恢复工作后的疲劳,随便喝点,要是袋里有钱;或不喝,随便谈谈天;在有闲的只想找一点什么来消磨时间的人们看来,这里坐的不舒服,吃的喝的也太粗糙简单,也没有什么可以供赏玩,至多来一次,第二次保管厌倦。但是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的人们却把这一片简陋的绿阴看得很可爱,因此,这桃林就很出名了。

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

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940年12月,于枣子岚垭

【鉴赏】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班。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笔,新疆学院文学系主任。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对新文学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很大,在小说创作上成就尤为卓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这篇散文写于抗战时期,作者在1938年赴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主持“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工作,并在新疆学院任教。

1940年5月,他赴延安参观讲学,同年年底,遵照党的指示到重庆从事国统区的文学运动。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目的,就是想把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和感想告诉国统区读者,让国统区的读者能够重新认识延安,能够感受一下黄土高原的辽阔、粗犷和雄浑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让读者明白延安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作者开头写道:“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作者由抗战时的一部影片而想起猩猩峡外的沙漠,一下子就点明了写作的时代背景,让人有所感悟。

接着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先是描写了猩猩峡外沙漠的“苍茫”、“寂静”、“纯然一色”,接着用动态的笔墨勾勒出沙漠中一队由远而近的骆驼行进图,图中的色彩由淡而浓,形象由小而大,声音由弱到强。作者将静态和动态描写相结合,使之交相辉映。这种写作手法使文章的意蕴得到升华,同时也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作者面对此情此景也不禁发出感叹:

“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则加上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这段话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同时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也为下文的叙述作了有力的铺垫。

作者首先给我们描述了“月下的黄土高原”的情景。作者写道:

“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这几句话就将黄土高原的面貌描绘出来,使我们了解到黄土高原虽然广阔而苍凉,但同时又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段描写简直传神极了!在这样美好的月夜里,也难怪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样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我们可以说这些勤劳朴实而又坚强乐观的劳动人民不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吗?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使黄土高原披上了新装,并且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接着又给我们描绘夕阳下延河的美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纷纷来到延河边休息。在夕阳的映照下,“河水喧哗得更响”,这与人们欢快的心情相统一,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风景画。

作者再接着为我们描绘了雨中洞的奇景:“一对男女促膝而坐,头凑在一处看一本摊开的札记簿”。这对男女的情景使作者想到了“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在公园的角落,绿阴下长椅上,悄悄儿说话”,相比较而言,石洞远没有公园有情调,但石洞的静谧而安祥又远非公园可比。

同样石洞中的男女本身也是一道风景。正是由于他们的自在从容,才使这石洞“熠熠生辉”。

作者又写到了桃林中的情景。桃林的风景并非是那样的诱人,但同样富含着神韵,许多怡然自得的人们正在装饰着桃林,那种欢乐、祥和而又宁静的氛围使人陶醉于其中,使得人们把“这一片简陋的绿阴看得很可爱”。

作者最后写到了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泛白,万籁俱寂,这是人们头脑最为清醒,最易凝神观察和谛听的时刻,忽然“一阵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正当作者精神为之一振,想要明白个究竟之时,作者却“另辟一径”,深情地补叙了白天在贴照簿上看到的,文章蓄足了势,感情积累到了一个新的视听度。于是作者“披衣”出去,终于看到了一位迎着霞光、“额角异常发亮”的小号兵,一位荷枪实弹随风飘动,显得活泼而轻柔,而那柄致敌人死命的刺刀却“闪着寒光”,格外富于“刚性”,两相对照,色调和动态的差异极大,因此给我们的主观印象也最深。也许有人会想不通作者为什么只单单描写小号兵和哨兵?其实这正是作者取材的高明之处。作者把英勇无畏的边区军民形象浓缩于小号兵和哨兵的身上,起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以至上升到“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这一高度。作者此刻的心情也如奔腾的岩浆一样不可遏止,他写道: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样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之中最伟大者”,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照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并使作者的心中的激情表露无疑,而这股激情缘自于他对延安生活的眷念以及对延安军民的热爱。

总的说来,《风景谈》这篇文章构思新颖,主题深远,在描述画面的同时,将抒情、叙述以及议论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可以说无愧于大师的手笔。

同类推荐
  • 守望绿洲

    守望绿洲

    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 沙的建筑者:文集

    沙的建筑者:文集

    陈寅恪、钱锺书之后的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家,译介《尤利西斯》第一人。《沙的建筑者》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吴兴华文集,收录了吴兴华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创作的散文、书评与论文共二十五篇。1940—1941年,吴兴华向上海《西洋文学》供稿,前卫地介绍并节译了当时刚刚出版的乔伊斯《菲尼根的醒来》。后又在《新诗》杂志、燕京大学《文学年报》等陆续发表中西诗论和文学评论文章,从中可管窥他在中国古代典籍上深厚的学问功底,也可见他自如进出古今中西诗歌渊薮的文学眼界和鉴赏力。
  • 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

    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

    从中国散文诗作家自觉用“散文诗”这一文学体裁发表作品至今,已经90年了。对人而言,90岁已是垂垂暮年;可散文诗,90年后依然风采迷人。我曾用这样一段话描述散文诗:“在雅文学的殿堂里,有一位远离显赫地位,然而却令人倾倒的美丽混血儿。她,便是散文诗。”这段话包含两个关键词:寂寞、美丽。这两个词伴随散文诗走过了90年。文学有雅俗之分,诗与小说都有雅俗之分。小说有通俗小说,诗有传单诗、打油诗。可散文诗无法入俗。她美丽的天性限定她只能属于高雅文学的一种。
  •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本书选取了诸多较有影响力的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为了方便您的阅读,编者还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处附注了“哲语沉思”,引导您去品味其哲思与意蕴。相信每一篇美文都会叩击您的心灵,让您在阅读之余收获那久违的感动与激励,从此不再寂寞与孤独,从而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找寻那迷失已久的精神家园。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热门推荐
  • 末世逃荒

    末世逃荒

    一场无情的地震,结束了无数人的生命;劫后重生的人们却遭遇了病毒的袭击,是天灾还是人祸,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一个个阴谋逐渐浮出了水面。
  • 江姐其人

    江姐其人

    一曲红梅赞,唤起了多少人对纫岩上那位视死如归的巾帼英雄的深情怀念。在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江姐这个名字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小说、电影、歌剧都饱含激情地讴歌了她的英雄事迹,并对她的光辉形象作了深刻动人的描写。然而现实生活中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的江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那就鲜为人知了。
  • 北京不相信眼泪

    北京不相信眼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万鬼屋杀人事件

    万鬼屋杀人事件

    三十二年的囚禁,无法阻挡一颗自闭症患者觉醒的心。官商勾结,为了政绩,下令放水淹没万田村,万万没想到,被两个人听见了;为了帮助小舅子,邪恶力量想方设法加害于那两个知道真相的人,于是就有了冤案的发生。三十二年后,被定义为精神病的孩子觉醒了,于是,杀戮延绵不止,万鬼争鸣……
  • 我家小皇妃超可爱

    我家小皇妃超可爱

    为她痴,为她狂,为她哐哐虐渣渣,更是开挂版宠她上天入地。她,将军府不受宠三小姐,被迫嫁给了二皇子。新婚之夜直接被送入洞房,连新郎的面都没有见到,府中怪事重重,下人竟是纸人所变。就连死去的二皇子也出现在她的面前,不仅调戏她,还说要给她生猴子。他是已经病逝的二皇子,容貌妖孽无双,更是那高高在上神秘的鬼帝。传言中的他狠毒冷漠,却唯独对她溺宠,成为了宠妃狂魔。(他邪魅冷漠,她聪明伶俐,1v1独宠。)
  • 情字谋杀

    情字谋杀

    情字谋杀,因情而生。程羽作为一时过客,翻阅着不同的情感故事。作为侦探,她以情而动,找出谋杀背后的凶手,还原事实的真相。
  • 傲娇散修的命定姻缘

    傲娇散修的命定姻缘

    小小少女,人生十四年经历多次生离死别,连自己都开始怀疑是天煞孤星转世,打算活一天算一天然后孤独终老、哦不,是孤独拥抱死亡时,遇见了传说中的仙人。修仙拜师,从此远离凡俗苦楚争分,过上闲云野鹤、悠然自得的日子?不!属于她的劫难才刚刚开始。无忧安少不请自来:“你远渡修仙界需要我帮忙。”“谢谢呵!”下一秒就用船桨支开海岸,她已筑基,难道还渡不了这海?“你这船太慢。”安无忧口中埋汰却已强行入船。“下去!”船桨指向这个不待见的男子。安无忧抓住桨面顺势一带,双双入海:“正好许久没来龙宫玩玩了。”“龙宫?”注意力被这两字吸引。从此丢了她自己的真命天子、天定姻缘……
  • 恶霸千金独宠校草

    恶霸千金独宠校草

    豪门恶霸千金再遇单纯国民校草男神,又如何运筹帷幄的撩完就跑,国民校草男神还不赶快乖乖束手就擒!!!“怎么?不是说喜欢我么?这么抗拒干什么?”某恶霸千金饶有兴趣,满面笑容缓缓靠近。“你!!!”某只萌物校草男神惊慌的往后退了一步,大吼道“你不喜欢?”某恶霸千金依旧泛着冰冷的笑。某萌物校草男神涨红了脸,心跳愈加快。“你可是我的人了,别反悔哦~”某恶霸千金抬手抚了抚某萌物校草男神的容颜。“………”“你还是不穿衣服的时候,最好看!”“你这个女流氓!”某校草男神涨红脸咆哮。
  • 回到明朝做帝君

    回到明朝做帝君

    明朝,一个荡气回肠的朝代。京城贺家少爷贺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为了朱允文,历史上被朱棣打败了的建文帝。接受现实的贺知该如何为了自己,为了大明让朱棣臣服,征蒙古,开海禁,手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建千秋之功业,立大明于不朽?
  • 史通

    史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