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100000003

第3章 管子(1)

【原文】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注释】

选自《管子·牧民》。辟:开辟、开垦。举:全部、尽。

【译文】

国家拥有了富足的财力,那些远方的人民就会来归属你,土地普遍开垦了,人民就会安心留居。

【赏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可以吸引远方的人民来投靠,从而便拥有了可贵的人力资源。管子生活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大国相争,无视劳动力资源的流失,因此管子疾呼人力资源是发展社会生产的决定因素。然而,人民的去留取决于国家的经济状况,所以,国富粮足是保证与争取人力资源、扩大再生产的前提。

【原文】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注释】

选自《管子·牧民》。

【译文】

粮仓充实了,百姓就知道遵守礼节;衣食充足了,百姓才会知道荣辱。

【赏析】

物质与精神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精神虽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但物质归根结底却具有决定作用。所以当老百姓在吃、穿、用等各个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精神层面就不可能有提高,也不可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总之,人的追求是在不断满足的条件下一步步提高的。当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整天为衣食而焦头烂额时,还哪有时间去追求感情上的满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说不定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还会引起社会动乱。正因为吃饱穿暖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为政者要想保证社会秩序的安定,必须搞好农事,使人民丰衣足食。只有解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才能对人民进行教化,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管子的这两句名言始终为古代政治家和史学家所传诵。

【原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注释】

选自《管子·牧民》。

【译文】

政事之所以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事之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

【赏析】

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以来都是顺民者昌,违民者亡。因为一种观念只有顺应了百姓的意愿,才能得以推行进而巩固政权;反之,得不到百姓的拥护,必将灭亡。说具体点,就是民心逆顺问题。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如周厉王统治时期,推行一系列暴虐政令:对山林川泽实行专利,箝制“国人”言论,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众怒,于公元前842年,爆发了“国人暴动”。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竭力把赋役剥削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等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政策法规,使唐初出现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因此唐太宗被后世评为历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

【原文】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注释】

选自《管子·牧民》。家:第一个“家”是动词,治家,第二个“家”是名词。

【译文】

用治家的方法治理家,用治乡的方法治理乡,用治国的方法治理国家,用治天下的方法治理天下。

【赏析】

在教育上,孔子一向主张“因材施教”;在为政上,管子在这里也提出了任人唯才,量才而用的主张。他告诫为政者要防止“以小治大”或“以大治小”等狭隘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将导致国不能治、乡不能治、家不能治。所以,为政者在选取人才时应量才而用,应视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范围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

【原文】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注释】

选自《管子·牧民》。惟:只有。患:祸患。未形:没形成。

【译文】

只有那些有道的君主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才能预防它。

【赏析】

“道”是一种复杂的哲学范畴,在此被管子当做一种美好的理想,他认为只有那些有远见的人才能利用它治理国家、统一理想。他认为有道者治理好国家,防患于未然的办法是顺民心,兴民德,对百姓施行仁政,关心百姓的疾苦,使其生活无后顾之忧。对于重大问题,有道者开诚布公,做到“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这样的“仁政”,老百姓便会安居乐业而不会滋生事端,国家便会免去各种灾祸。

【原文】

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注释】

选自《管子·形势》。

【译文】

和不可交往的人交往;强做不可能做的事情;告诉别人听不明白的话,这就叫做劳动而没有效果。

【赏析】

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问自己这样做有意义吗?如果强行做某些事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徒劳无功的。盲目地、不分对象地去做这些事,必定是没有效果的,甚至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原文】

欲为天下者,必重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

【注释】

选自《管子·权修》。重:珍惜,珍重。

【译文】

要想治理好天下,就必须珍惜本国的国力;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珍惜国内的人民;要想治理好人民,就必须珍惜民力以防耗尽。

【赏析】

这三个条件是管仲富国强兵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君主君临天下的先决条件。在此,管仲十分重视爱惜民力,所谓民力,实际上是指农民的承受能力。在小农经济时期,这个承受能力本来是不大的,所以,只要国家在征用民力时,不超过他们的负担限度,就可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人民负荷小,农业生产就能恢复和发展,从而君主也可以实现富国强兵,天下大治的伟业。

【原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注释】

选自《管子·权修》。树:种植、培育。

【译文】

想在一年内获得利益的,不如种植粮食;想在十年内获得成果的,不如种植树木;想终身获取利益的,不如培育人才。

【赏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至理名言便是从管子的上述三句话中提炼出来的。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培养人才虽然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从中得到的益处是无法估算的。因为,人才的培养对于治理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古人有之,今人更有之。清代学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说明了人才对社会起到的巨大作用。

【原文】

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

【注释】

选自《管子·乘马》。治:安定太平。

【译文】

通过市场可以看出国家的治乱,可以了解到物质的多寡。但是市场并不能使物质财富本身增加或减少。

【赏析】

市场具有调节作用,它反映着政治经济的好坏,在这里管子强调的是物质进入流通领域后的功能。产品只有进入社会流通,才能知道社会成员除自用的部分外,可用于社会流通的剩余产品有多少,可以了解社会生产力的大小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少,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只有物质丰富了,市场才有充足的货物流通。但是市场交换不同于生产,交换不能使商品变多或变少,而只能知道上市商品的多寡。商品的多寡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市场不能生产出商品来,但却能促进商品的生产。这实际上体现了利用市场调节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原文】

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

【注释】

选自《管子·乘马》。

【译文】

不是诚实的商人,不得依靠经商为生;不是诚实的工匠,不得依靠做工为生;不是诚实的农夫,不得以务农为生;不是诚信的士人,不能在朝中做官。

【赏析】

古往今来,不管你作为什么身份,这个社会都提倡“诚信”。因此“诚实”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管子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手法,连用四个“非诚”,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告诫各行各业的人要有敬业精神,诚信责己,诚信待人,只有诚信才能各食其所。作为为政者,如果言而无信而让百姓失望,那么迟早会被百姓推翻。

【原文】

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

【注释】

选自《管子·五辅》。利:利益,得利。

【译文】

然而获取民心的法则,不如给人民利益;给人民利益,不如对人民进行教育。

【赏析】

这里体现了管子在治理国家中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只要国家富强了,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人民得到足够利益了,就不会再争夺;给人民以足够受教育的机会,人民就会知书达礼,进而懂得忠孝两全;只有民心安稳了,社会才会稳固。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的帝王、将相、实业家都不会忽略政治秩序中的“民本”思想,亦不会不重视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

【原文】

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

【注释】

选自《管子·枢言》。

【译文】

爱护人民,使民得利,使民得益,使民安居,这四点都是道的要求。

【赏析】

在此管子提出的“受之、利之、益之、安之”等政策其实是孔孟“仁政”治国之道的体现。他认为只有把百姓和土地放在第一位,才能成就帝王之业。为政者能够运用好这一法则,天下就可大治。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比他强大的项羽,是他首先做到了爱民这一法则。公元前206年,刘邦首先率军攻进咸阳,并制定了爱民措施,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的严刑苛法,并引军驻扎在郊区,深得民心。而项羽后于刘邦进咸阳,项羽进驻咸阳后,掠夺财富,并火烧秦都阿房宫,造成很大的损失,从此失去民心。刘邦借此击败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刘邦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利民、益民、安民的措施,如轻徭薄赋、释放奴婢、复员士卒、重农抑商、与民休息等政策。并且,正是因为汉初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才使国家昌泰,人民安居乐业,促成了日后“文景之治”局面形成。

【原文】

量力而知攻,善攻者,料众以攻众。

【注释】

选自《管子·霸言》。量:估计,估量。料:料想,揣摩。众:军队。前一“众”指自己的军队,后一“众”指敌人的军队。

【译文】

估量自己的力量而知道如何进攻的人,是真正善于打仗的人,(这样的人)能正确分析自己军队的优势,进而去进攻敌人。

【赏析】

同类推荐
  • 开心学国学(习俗卷)

    开心学国学(习俗卷)

    本册主要从中国古代礼制、节日礼俗、婚葬礼俗、日常生活礼俗、交际礼俗、华夏图腾及符号、民俗信仰、禁忌风俗八个方面来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习俗知识。不仅如此,在介绍日常礼俗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俗语,这些更加增强了本书的趣味性。相信本书将会在普及国学知识等方面,给广大的读者带来帮助和指导。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内经知要白话解

    本书原文以扫叶山房刻本为兰本,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8部分进行编辑校注。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年年孤叶迎春风

    年年孤叶迎春风

    二十年来坚持“一夫一妻无妾制”不动摇的苏夫人育有四个听话的好孩子:长女奉旨入宫,是为皇后殿下;长子刑部供职,是为国家高级公务员。就连爬树上墙无所不能的调皮次女也已安分出嫁。苏夫人向来不太注意世人的指指点点,但在这普遍认为“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时代,她无法免俗地被大潮流熏染,开始为小女儿着急了。然而这位苏府千金虽长得与孪生姐姐分毫不差,性格脾气却完全不同。她尽得父亲苏太傅之真传,满腹的心计使她几乎千事不愁、万事不忧,又怎么会傻傻地被婚姻套住呢?于是她面向前来提亲的众家男子立下了一条基本要求:非自愿入赘者勿扰。直到某一天,来自远方的乘龙快婿亲手敲响了苏府的大门……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我和我上司

    我和我上司

    作者以幽默诙谐的笔调,略富有童话色彩的叙述,喜剧的形式,上演了一幕现代版的青蛙与公主的浪漫爱情。然而,尽管时代在变化,但是中国婚姻的门当户对观念,始终烙印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或许现实终究是现实,终究是残酷的。那么,青蛙又能否与公主相结合?真爱又能否摆脱观念的束约?有情人又能否终成眷属?
  • 安定团结

    安定团结

    安小刚是打出租车去宾馆的。宾馆不远,三公里路,起价五元,是安小刚日工资的百分之一。但是,就是这百分之一,安小刚一般情况下也是不会轻易出手的。不过,今天安小刚的心情好,加上同学定远行的电话催命似的让他感觉只有出租车的速度才可以适应当下的心情。于是,看看时间过了上午十一点四十,他连忙穿好衣服小跑着从家里出来拦车。安小刚今天要去参加同事定远行孩子的十二岁生日宴会。出租车行驶在前往宾馆的街上,车速不是太快,因为这是安小刚所在山城一条最重要的街,路面不宽却好车不少,桑塔纳、现代抬头就能看到一辆,宝马、奥迪、奔驰也会间或飘来一辆,彰显着小城人民的富足。
  • 领导学

    领导学

    本书集MBA(工商管理硕士)理论之精华,系统地阐述了领导科学的各类实质性和实务性问题,内容全面具体,结构严谨有序,语言通俗易懂,对新时期领导者加强自身修养,提商领导能力,汲取领导经验,探求领导方法提供了可资依循的理论指南和行为范式,是各级别各行业领导者集中培训学习的最佳读本和首选教程。
  • 房伟小说二题

    房伟小说二题

    我想起马波,起因是那次冬天返乡。父亲告诉我,马波的父母,晓得我回来了。我和马波从小要好。他们让我有空去劝劝马波。父亲的掌心缓缓地转动着两颗青绿色健身球。我和马波是同学。马波高中时成绩很不错,和我差不多,都是工厂学校的尖子生。后来,我考上扬州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学当专职辅导员。马波考上省城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聊城,成了中学历史教师。马波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就是打网络游戏,钻进民国史的故纸堆。他吵着考研究生,被父母阻止了。马波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双双下岗。老爸开出租车,老妈在饭店帮佣。后来,老妈还得了哮喘病。家里依赖马波那份稳定薪水。
  • A Woman-Hater

    A Woman-Ha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何纪

    如何纪

    农村出身的一介书生张向北,阴差阳错地娶了副市长苏剑的女儿苏书慧,此后一路青云直上。妻子的“优雅、端凝、雍容”在他看来只“适于堂皇的客厅”,缺少他要的“闺帷中的旖旎情致”。苏剑的妻子,这个“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市长夫人”趁着每月到郊外圆月寺上香,奔赴与情人的约会,她渴望的是激情,是“疯狂的,惊艳的,生命的华彩章节”。作者将笔触深入个体家庭“幽暗的内核”,从副市长苏剑父女两代人表面光鲜的婚姻中探幽发微,直击暗疾丛生的人性。
  • 快穿:神秘男神撩上瘾

    快穿:神秘男神撩上瘾

    夭宁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然而别人总有不同意见。系统:上啊,宿主,撕逼!打脸!让渣渣们怀疑人生!夭宁[悠闲脸]:哦。系统:等等,宿主,你在干嘛?夭宁:如你所愿虐渣渣。系统:所以,宿主你为什么这么流弊,和资料不符!夭宁:不知道,你猜。系统:……游走与万界书之中,夭宁的职责就是消除怨气,保护世界和平!保护世界和平之前,先整一把天灵灵地灵灵。
  • 冤家斗:盛世萌妻

    冤家斗:盛世萌妻

    前世作为在厨房洗碗的女工,她励志成为女厨师,但是……她连铁锅都颠不起来;魂穿异世她成为一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姐,可是……她发现每个人都带着目的来跟她接触;她怒了,她只想安静的把厨师的梦想给发扬下去,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帅哥,我们演出戏如何?”池玉瑶笑的一脸谄媚。“你想干嘛?”他紧紧护住胸前那一点点春光。“你……娶我吧,娶我吧,娶我吧。”池玉瑶在跳脚。“……你疯了,再见。”他黑线,转身翻墙而去。“喂,帅哥,你别走,我们就是当假夫妻,不干羞羞的事情,你别走!!”咚……”第一次他翻墙摔了,这女人真、开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赢来的三宝王妃

    赢来的三宝王妃

    好不容易遇到了个一见钟情的美人,求皇上赐婚,怎知赢娶回来的是个被移花接玉了的败家女,此女被人戏称三宝,能赌,会打架,还很败家,最让皇爷头痛的竟是她还很爱跟别的男人称兄道弟的,堂堂王爷怎能忍受如此无德的王妃,他决定废妃另娶,当她跟着别人走了时,他才知道,原来他一直最在乎的是她,当她再度出现是,她已是另一个身份,他要怎样才能把他的三宝王妃赢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