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2800000007

第7章 认识健康的心理(1)

神经衰弱

著名老作家孙犁在1986年6月发表的《红十字医院》短文的一开头写道:“1956年秋天,我的病显得很重,就象一个突然撒了气的皮球一样,人一点精神也没有了,天地的颜色,在我的眼里也变暗了,感到自己就要死亡,悲观的很。其实这是长期失眠,神经衰弱到了极点的表现。”这一段描述可以说是神经衰弱患者的“自白”、“主诉”,它寥寥几笔,使得了神经衰弱病人的一部分思想感情跃然纸上。

“神经衰弱”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的名称,首先是由美国的比尔德在1868年提出来的。他认为神经衰弱主要由于心身过度疲劳,引起了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性衰弱,表现为十分敏感,容易疲乏。

通常讲来,有四种人容易神经衰弱:

(1)缺乏自信性格的人。这类人干什么事都没有信心,依赖性大。我认识一位女青年,已经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但是她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都要“请示”她的妈妈,她胸无主见,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行动。她神经衰弱,经常失眠睡不好觉。

(2)强迫性性格的人。这类人过分求全,总觉得事情不是十全十美。我认识一位中年医生,他学习刻苦,医术很好,在病人当中享有威望。可是他有一个总是改不了的“毛病”,那就是他没完没了地要用肥皂洗手,唯恐手上不干净,有传染病菌。他也是神经衰弱,经常失眠。

(3)忧郁性性格的人。这类人总是动不动就会闷闷不乐。

(4)歇斯底里(俗称“癔症”)性格的人。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虚荣,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神经衰弱和职业、工种有密切的关系。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比起从事体力工作的人,神经衰弱的发病率一般要高几倍。有人调查,体育学院的大学生很少患有神经衰弱的;可是准备报考大学的高中生,神经衰弱发病率却最高,而且随着高考的激烈争夺程度的提高,有逐年增多的趋向。从这个简单的调查可以看出,神经衰弱是脑病,是因为用脑“过度”或用脑不当,而引起大脑功能严重失调的疾病。

从神经衰弱属于大脑功能严重失调的观点出发,就可以确定出在三种情况下,有可能得神经衰弱这种疾病:(1)如果长期紧张地从事脑力劳动,可是却不争取或者得不到大脑功能的放松和调节时;(2)如果遭受强烈的精神创伤,可是却不争取或者得不到安慰和疏导时;(3)如果持续地忧郁悲伤,可是却不争取或者得不到温暖和关怀时。在这些情况下都有可能得神经衰弱病。

得了神经衰弱病怎么办?①不要过分紧张焦虑;②要及时地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不可延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地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有紧有松,不要把精神象满弓似地绷得紧紧的,要放松思想,缓和情绪。一般说来,在比较紧张的脑力劳动1小时后,就应当散散步,活动一下身体,最好是能够在空气新鲜的地带做做简单的体操。实验证明,这样做十分钟,就可以使耐力增加大约15%以上,使消除疲劳的时间缩短大约80%以上。你看,这样的休息,难道不是不仅仅没有“浪费”了时间,反而倒是因为提高了工作效率,而节省了时间吗?至于怎样预防神经衰弱,有两个办法不妨一试。①保持舒畅、愉快的心情,要想得开、放得下,不被烦恼所困扰;②养成每天风雨无阻地体育运动的好习惯。如果你善于调整和稳定你自己的思想情绪,再加上坚持体育运动,增加大脑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过程,那末,我有充分把握地说,神经衰弱的毛病就会从你身边逃开,你就不会感到疲劳不堪、精力衰竭,而会觉得情绪饱满,精力充沛。

失眠的原因、种类和对策

世界上,有不少人因为经常失眠而苦恼着。人为什么会失眠?失眠有哪些类型?怎样可以不失眠?科学家们为了探讨这些问题花费了大量的劳动。

据西方科学家统计,目前已经知道的能引起失眠的原因不下四十种,但归纳起来,最主要的还是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也有一些是由于生理疾患,或服用药物和酒精之类兴奋性饮料所引起的。

生理心理学家们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一致认为在引起人们失眠的原因当中,心理因素名列第一。他们的这个结论根据说来也简单,那就是:只有人类才会有失眠。因为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表现,都受心理因素的支配;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心理因素都能够使人失眠。

明天就要去春游的小学生,下个礼拜就要去参加足球比赛的初中生,下个月就要参加高考的高中生,以至于青年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成功与失败,都会使他们程度不同地尝到失眠的滋味。可是,你再看一看动物会怎样对待这样一些足以引起兴奋、焦虑、忧愁、喜悦或者悲哀的刺激呢?赛马比赛时,只差一头距离而屈就第二名的赛马,比赛过后,照样会很快地入睡;猫儿不会由于它的主人的不幸逝世而辗转反侧;激烈争夺骨头而没有抢到的狗,也照样酣然大睡……。尽管这些动物都有大脑,也程度不同地分泌血清素,但是它们“缺心眼”,也就是说心理因素几乎对它们不起什么作用,因而它们“品尝”不到失眠的味道。

许多人由于缺乏关于睡眠的知识,于是对失眠现象感到惊慌、恐惧,认为失眠会对健康大为不利,总是嘀咕着:“今儿晚上可别失眠!”结果反而越发睡不好。当然,如果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失眠,也有必要服用药物。例如,因为痛疼、泻肚、咳嗽引起的失眠,就可以“对症下药”,止痛、止泻、止咳之后,也就可以睡好了。有些因为慢性病,象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和血液循环机能不良等病症所引起的失眠,就要从根源上治疗,治好了,也就会安稳地睡觉了。有时实在睡不着,不必硬挺,可以适量地吃些安眠药,比如,安定、利眠宁、眠尔通、速可眠等等。安眠药有的能够立即催眠;有的可以延续睡眠,这些不同功能的安眠药,都可以少量地服用。如果同时适当吃一些镇静药之类辅助药,效果就会更好些。我主张需要吃安眠药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吃些,不必对安眠药感到心理紧张。心理学家证实,安眠药本身的“危害”(不一定有什么危害,姑且叫做“危害”)远比对安眠药畏惧感的危害要小得多。当然用吃安眠药来治疗失眠症,是治标而不是治本,因而我也不主张轻易吃安眠药。最根本的、最彻底的办法还是心理治疗,因为失眠主要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有人根据苏联伟大的大脑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首创的“条件反射”学说,作过如下的试验,他给一位失眠者服用安眠药时说:“这种药药性强烈,用多了会对身体有害,所以不能多给您,因为您总是睡不着,才给您一片。”结果服用这种强力安眠药的睡眠效果,反而不如下面这样的语言暗示效果。“这种安眠药没有副作用。一片就够了,可是因为您总是睡不着,所以给您两片。”然后给他服用的虽然是用奶粉或面粉做的假安眠药,他也会放心地安然入睡。这个真实的实验例证,再一次地证明了保持心理健康对睡眠的作用。

下面谈谈失眠有哪几种类型。

(1)神经质的失眠。这类人,本来睡得很好,睡的时间也够了,但是由于把睡眠对身体健康的意义估价过高、看得过重,因此,总是想多睡,总怕睡不够。于是,有的以怕睡不着为理由,晚上8点钟就躺下了;有的总是吃安眠药;有的用酒来代替安眠药,等等。这类人,为了睡得好,屋子要暗、怕光,要静、怕吵,甚至不许家里的人讲话。他们愈是这样,就愈睡不好,比家里所有的人都睡得早而又起得最迟,这就是因为他在睡觉时,心事重重。另外,这类人当中很多人白天不活动,总是想心事,因而生理上没有睡眠的要求,也就睡不好。

对于这类人需要多从思想上开导。可以对他们这样讲。如果从心理学和哲学的双关角度看:①睡眠状态等于是死亡的状态,睡眠的时间就等手是死亡的时间;②在死亡的时间里,人类是无所作为的;③因此,人生的意义表现在清醒的时间里有所作为,所以“睡眠愈少,人生愈长”。然后给他们举几个例子,告诉他们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争分夺秒、珍惜时间的人。周恩来总理一生辛劳,为了民族生存、为了国家兴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很少。又如,把毕生献给了马列主义宣传工作的张仲实同志,在他不幸身患癌症后,很多人劝他说,你已德高望重,年近古稀了,还是去外地享享清福吧。张仲实同志回答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如果我什么也不干,活得再长又有什么意思?”就这样,他在手术后,仍然坚持天天上班。

(2)郁闷质的失眠。这种类型的失眠和神经质的失眠,在性质上不同,它们正好相反。神经质的失眠可以说是一种虚假的失眠,是心理上的失眠;而郁闷质的失眠则可说成为真正的失眠,生理上的失眠。

得了抑郁病的人,心情就会焦躁不安,兴趣淡薄,疲劳感加重,食欲不振,缺乏主动性,于是失眠就会“乘虚而入”。如果说神经质失眠的特征是难以入睡的话;那末,郁闷质失眠的特征则是比较容易入睡,但却睡不长,睡上2、3个小时后,脑子依然处在半兴奋的状态,一觉醒来,辗转难于再眠。对于这种失眠现在已经有很多对症的特效药,比起神经质的失眠来更容易治疗。

(3)特殊性质的失眠。这类失眠症患者,本人并不那么自觉是在失眠,也不以失眠为苦恼。他们当中有的人会半夜起来干这干那地忙个不停;有的入睡前磨磨蹭蹭睡得很晚,但却又起得很早。这类人在别人看来是失眠症患者,但本人并没有什么心理压力。问题在于,他们的体力和精力达不到正常人的“足够”的标准,因而日子长了,很多失眠的恶果就会逐渐地显示出来。因此,这类人实际上是心理失常者。

那末,怎样防止失眠,保持“足够”的睡眠?

最通常的促进睡眠的说法是:养成有规律的起居作息习惯,定时就寝,定时起床;每天清晨或下午坚持符合自己体力的适当锻炼;不吸烟、不酗酒,睡前不要饮用兴奋刺激性的饮料;卧室保持气氛幽静和空气清新;保持舒畅的心情,排除种种烦恼的内心干扰;睡前不要用脑过度或过多思虑;晚餐不要吃的过饱,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睡前散散步,松松心,用温水洗脚,有条件的最好洗一个温水澡,使全身肌肉得以松弛;如果需要服安眠药时,要遵医嘱,切忌过量,连续服用安眠药切勿超过三周;等等。

上面讲的这些办法,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睡眠前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其他办法可以说都是一些辅助手段。比如说,一个人尽管生活有规律、坚持体力锻炼,没有什么吸烟、喝酒的“恶习”,居住条件理想,睡前洗脸洗脚等等,但是因为心事重重、焦虑苦恼,那他还是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辗转难眠”的。

有些青年人失眠时,往往在临睡前喝酒,认为这是一种催眠的好方法,其实是错了。1982年,美国的一些医生通过试验发现:睡前饮酒的人,每个人在睡眠中呼吸暂停(每次至少10秒)的次数共计110次,而不饮酒的人只有20次。饮酒的人当中绝大部分还至少出现一次肺部运气不规则的现象。饮酒的人在每个夜晚,会在体内出现380次和呼吸有关的不正常现象,可是假若他不喝酒,那么夜晚只出现207次不正常现象。喝了酒以后最普遍的不正常现象,就是血液中的氧急剧减少,这就和死亡率发生了联系。科学家已经证实,男性过胖、嗜酒、常服安眠药等,都会导致体内潜伏着使人们寿命缩短的不利因素,这些都和睡眠时的呼吸暂停有关系。因此,如果谁有在睡觉前饮酒的习惯,还是快些改掉为好。

很多人积累总结了他们自己的医治失眠的经验办法,有些也是可以参考的。比如,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一位医生,1988年4月份投稿给《北京晚报》,谈她个人医治长期失眠的经验是:睡前吃维生素B(1下标),开始吃7、8片,然后减为六片,最后每晚只需吃三片,就可以很快入睡,解除了她过去吃安眠药也睡不着的苦恼。她把这种疗法告诉了不少失眠者,都收到同样效果。根据我的了解,维生素B(1下标)的作用是:维持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糖代谢;它的用途是治疗脚气病、神经炎、食欲不振、带状疱疹等。服用维生素B(1下标),为什么能治疗失眠症,这还需要进一步查明,不过,我想它无疑地是能对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起到抑制的作用。失眠的朋友无妨一试。

末了,再介绍一种“断眠”的睡眠方法。即在工作繁忙劳累,情绪比较紧张的时候,抽空打个盹,“小睡片刻”。它会使你解除疲劳,精神焕发,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有些人在小睡一会儿后,就可以长时间地清醒工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收效?我认为打盹有如充电,可以弥补睡眠的不足。找个角落、倚斜瞌睡一会后,会使人感觉舒服一些,精神上得到缓冲,也可以解除因工作而带来的焦虑,放松心理的紧张。另外,养成了打盹的习惯以后,可以增进对睡眠的控制能力,想睡的时候就能立即入睡。

不过,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断眠、小睡片刻的。这是因为首先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要对打盹有厌恶感,觉得打盹不雅观、不文明等等;其次是要排除心理上的种种干扰,训练成一种什么时候小睡都可以、小睡多久也都可以的硬功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博士韦柏说:“打盹不仅仅是婴儿离开襁褓期前最后放弃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是成年人最先‘返老还童’的一种行为。打盹实际上是人类向大自然的归顺。”他的意思就是说,打盹是顺乎自然的事情,不必对打盹感到羞耻,也不必对打盹感到厌恶。韦柏同时讲道:打盹这种自然的倾向延续到成年后,由于往往会遭受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等等,而使打盹自行压抑。

我当然不是劝大家不分时间、场合和其他条件地都去小睡。比如说,在重要的、严肃的会议上,你就不能小睡,因为往往在你小睡的时候,你没有听到事关重大的讲话或议论。在你和女友会面时也不能“打盹”。五十年代和我同住一个房间的一位年轻的大学教师,当他在公园里初次和女友见面时,就因为头天晚上备课过迟而疲乏得困盹了片刻,以至终身大事几乎“告吹”。

怎样才算“足够”的睡眠

也许有人对“睡眠的知识”这个题目感到可笑。哈,真逗!人人都睡,天天都睡,睡眠又有什么好讲的呢?

其实,你也许不太了解,对于睡眠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全世界学术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说,好多人因为睡不着或者睡不好,就吃安眠药,而安眠药目前已占世界制药厂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根据统计,在法国每晚睡前服安眠药的有350万人;在美国,1977年对安眠药生产的投资达五亿美元以上。你看,从这个简单的统计数字里就可以看出,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睡眠上出了毛病,需要投入多少财力去对付它、研究它。

同类推荐
  • 博弈心理学

    博弈心理学

    弗洛伊德曾说过:“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本书既是一本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深刻的心理学读物,同时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而又实用的博弈论思维。
  •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本书针对大众日常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提供具体的自我诊断测试、行为分析以及自我矫正(疗法)指南等。涵盖了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忧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每种类型的心理异常,都设计了一个针对此心理异常的总体测验或者分类测验,以便读者进一步鉴别心理异常的情况和类别。每个心理异常包括自我诊断测验、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建议、矫正心理异常的建议措施、预防该类心理异常的建议等。通过书中的诊断性自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趋向,以便及早地发现不健康的心理信号。
  • 微表情心理学(精华版)

    微表情心理学(精华版)

    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机会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假如我们能通过这本书学到那些看懂别人微表情的本领,那么我们对机会的嗅觉就会更加敏锐。与其他人相比,我们也就能相对比较容易地捕捉到机会,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然获得成功。
  • 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

    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

    从小,被大人教导的我们都深信:“乖巧”就有理,“听从”便无罪。长大以后恍然发现,童年时期关于被表扬的经历,居然都只与满足了大人的期待有关——而不是你本来就很好。一直在压抑真实的自己,灵魂深处的不安感要如何摆脱?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在本书中深层剖析了“乖孩子”在长大以后自我认同度低、迷茫、委曲求全、不敢走出舒适区等种种负面心理背后的深层心理成因,追溯到童年成长过程中抽丝剥茧,分析了家庭环境、父母的态度对成年后的你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找回自信、实现自我价值的处世智慧,鼓励读者摆脱父母和他人的期待,接受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喜欢上自己,勇敢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本书是一本专门解读生活中怪异现象的魔法心理书,这里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只有鲜活丰富的生活案例,用简洁浅显的语言阐述心理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探测复杂的人心,用心理学工具探索意识的秘密,打开它你的命运就会因此而改变。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各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我们很难对它们作出准确、恰当的解释。如果我们能从这些现象中找到心理学密码,就可以深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热门推荐
  • 浮世剑圣

    浮世剑圣

    一玉蕴身世,一剑破苍穹英雄只为乾坤录,血山骨海踏九幽莫欺贫,红颜笑,斩尽神魔作冥王!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 希望

    希望

    希望是一种很原始的力量,它隐藏在内心的深处,激发出这种力量将得到一种全新的思想变革。国家、企业、个人都需要这种力量,这是我研究了大半辈子的课题,我的理想就是将这种力量教给每一个人,让他们能自行掌握从谷底走向巅峰的方法。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水浒新传(上)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水浒新传(上)

    本书是《水浒传》金圣叹腰斩本(70回本)的续书。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1943年由重庆建中出版社发行单行本。全书讲述梁山好汉大聚义后协助宋朝朝廷抗击金国入侵的故事。全书共六十八回。
  • 小镇青年:寻找初恋

    小镇青年:寻找初恋

    一对有奖的邮票,驱使刘恒回乡寻找自己的初恋,却发现初恋给自己生了一个儿子,而初恋有了新的追求对象,为了邮票,为了爱情,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
  •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人,很容易老去。我很想知道,有生之年,我爱的你,会过得好吗?我们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再简单不过,不论生活给予什么,遇见了谁,坦然地接受便是,这是内心最美的姿态。
  • 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挥手那年的冬天

    挥手那年的冬天

    杜海威怀着理想来到大学,并且遇到了让自己心动的女生,随后两人展开甜蜜的爱情之旅。事与愿违,正当海威沉寂在这种美好的感情泡沫之中时,女友的父亲被无情的病魔折磨着,她无奈选择挥泪离去,海威痛苦至极。于是下定决心,步入社会,残酷的现实让他头破血流,面对生活的无情和那份曾经让他遍体鳞伤的感情时,他又该何去何从……
  • 国民老公娶回家

    国民老公娶回家

    豪华婚礼上前男友突然出现随之新婚丈夫的追求者前来捣乱!这是一场注定艰难的协议婚姻!情敌不断然而偏偏还不能离婚不说,对眼前这个完美丈夫脸红心跳会不会算犯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