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8100000010

第10章 综合锻炼(1)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根据人体各部机能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来预防和治疗其产生疾病的各种因素,而创编了这套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经络自我综合锻炼方法。该方法集经络自我锻炼、肌肉锻炼、脊椎锻炼、足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快步行走或慢跑锻炼,以及医疗练功针对各种疾病的锻炼,动静兼修气功锻炼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于一体的新型综合锻炼方法。我在实际锻炼中体会到,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因此,综合各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来力求从整体上调整身体,从而达到身体的协调统一,以求更加完善,每种锻炼方法的功效各尽其能,互补互助。

(第一节)气功史

气功是通过意识的运用使身心优化的自我锻炼方法,是中华原创医学中的瑰宝。古称养生、导引、吐纳、守一等等,称谓不下30种。其中“导引和养生”最为贴切。导引,意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气功锻炼的内容,使“气”更平和,使“体”更柔软,是技术关键。养生,则更强调锻炼的目的。

呵护自我健康的导引和养生方法已经风行数千年,但是正式作为医疗手段之一而由中央政府权威机关颁布的则是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太医令巢元方发表《诸病源候论》一书。书中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症候变症,是中华医学史上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部中医病理学专着。全书共分五卷,六十七门,二千零三十九论,为张仲景着《伤寒论》《金匮要略》以来最重要的医学着作。此书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全书基本不涉及方药,只在每论末尾写上其汤、熨、针、石。相反,全书共载“养生方”或“导引法”289条,213种具体方法。可以说,巢元方是集此前数千年医学气功成就之大成者,也是今日“医学气功学”最早的领路人。《诸病源候论》的问世,标志着气功在医学上的应用已进入成熟的阶段。“辨证施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全书所介绍的213法绝大多数是根据不同症候选用。五脏六腑诸病候均有不同方法。例如,标明“肝病候”条目下的方法是“肝脏病者,愁忧不乐,悲思嗔怒,头眩眼痛,‘呵’气出而愈”;“心病候”条目下导引法是“心脏病者,有冷热,若冷‘呼’入;若热‘吹’气出”;“脾病候”导引法是“脾脏病者,体面上游风习习,痛,身体痒,烦闷疼痛,用‘嘻’气出”;“肺病候”导引法是“肺脏病者,咽喉窒塞,腹满耳聋,用‘呬’气出”。“呵”“呼”“吹”“嘻”“嘘”“呬”六字用以治五脏病,并非始自巢氏,五代梁朝之陶弘景(公元452—531)已有记述,但作为政府颁布之医疗方法则是巢氏的功劳。

巢氏着作的另一特点是简明扼要。巢氏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均非常简单,便于日常实施。例如“风旋”,其养生方只有一个动作:“以两手抱右膝,着膺,除风旋”,治“大便不通”:“龟行气,伏衣被中,覆口、鼻、头、面,正卧,息息九道,微鼻出气。”寥寥数字,把调形、调息要领剖明无遗。巢氏之法简明扼要,使得有志传播医学气功者易于效法和借鉴。术式复杂,不见得效果就一定好;相反,术式简明,却一定能开“方便”之门。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诸病源候论》内容丰富,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证,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书中关于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的记载,都是世界外科史的首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医着的病因、病理分析大多依据此书。必须自己锻炼而非气功师的所谓气功疗法,气功锻炼是以养生健身祛病为目的,不要总是想不劳而获,吃饭、睡觉别人代替不了你,运动锻炼更加无法代替。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导引”“吐纳”“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炼”“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气功是形神共养的最佳运动锻炼形式,就养生学的范畴而言,形,指形体,包括了人体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盈其间的精血,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外壳;神,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主宰。形神之间的关系,恰如魏晋时着名养生家嵇康所言:“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养生论》)形体与精神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互为依存的密切关系:一方面,形的存灭决定了神的存灭,神只能赖形而生存,决不能离形而生,神的生机旺盛只能建立在形体健康的基础之上,所以欲养神必先养形。用《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就叫做“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素问·上古天真论》)。另一方面,神的健康与否,也直接影响形体的盛衰存亡,欲康健形体必须重视养神,否则“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素问·疏五过论》)可见养形与养神,二者必须兼顾,不可偏废。

《黄帝内经》的形神观中,强调了形体决定精神、精神依赖于形体。《灵枢·营卫生会》指出:“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贯,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其次,《黄帝内经》认为精神反过来也能影响形体。《灵枢·本神》篇说:“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然而,主张形神共养,决不意味着把形、神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事实上,就总体而言,中国养生学从来都视养神为首务,正所谓“太上养神,其次养形”(《艺文类聚·养生》),鉴于中医学关于心神能统率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而为一身之主宰的生理观,所以,古代养生家大多认为调养心神不但能使心强脑健,也有益于精神健康,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养心调神还有助于调养整个形体。《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得神”“守神”,就能保持健康、袪病延年;反之,神伤则病,无神则死。由此可见,形神兼顾、养神为先,确实是很重要的。

正是从形神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形神并重的养生原则。这种养生原则集中概括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而岁乃去”(《素问·得神者生》)的口号,主张“养神为先”。后世养生家则主张“太上养神,其次养形”,强调养生的关键在于“养神”。

欲长寿,则应养生。要养生,则应认识到养生的自然观、防治观、意志观、精气观、动静观以及食疗观、睡眠观、自然观,讲求“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生、秋养生、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防治观,讲求未病先防,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意志观,重在调养精神意志。精气观,要积精全神,重在藏精。动静观,主在动静结合,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而在平时,应该以饮食、睡眠、运动为人体自然循环三要素,注重平时的锻炼,调心、练形、养神,适应自然、顺应自然,做到天人合一、协调一致、动静结合、形神兼备,这既为养生的原则和方法,也是自然与人类既对立又统一的自然法则。

(第二节)气功的三调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多方面的精辟论述。关于养生的问题,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异法方宜论》《素问·移精变气论》《素问·奇病论》《素问·刺法论》《灵枢·贼风》《灵枢·师传》《灵枢·病传》等多篇论述中有所涉及。由此可见,《黄帝内经》不仅是祖国医学经典,也是奠定我国古典气功学基础的重要经典着作之一。《黄帝内经》中多处涉及养生气功“三调”的论述。

调心就是心理调节,在《黄帝内经》中有关的论述很多。《素问·灵兰秘典论》就用治理国家来比喻调心养生。原文说:“心者,君主之官也”“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意思是说,人体是最灵敏、最复杂的自动调节系统,是自然与社会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二者属同构系统。因此,把心比喻为君主,很形象地说明了心主神明的功能,二者都是自动调节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健康了,系统就能正常运转。《素问·气交变大论》又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明代《类经》引用“南华经”注释说:“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不以物害己。”就是说,掌握调心养生之道的人,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善于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持和谐一致,所以生命能够长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意思是说,只要注重道德修养,心情安静愉快,少私寡欲,努力做到“返璞归真”,真气就能顺从畅通,精神将守持于内,疾病就不会发生,生命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正如《灵枢·本脏》所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就是说,只要能心清神静,意念专一正直,思想情绪稳定,脏腑功能就不会紊乱,生命就不会受到任何危害。可见,气功中的调心是非常重要的。

调心:顾名思义就是调节人们的心理活动。佛教养生非常注重人的心理作用,佛教的“内省法”指出:“境非本善,但以顺己之情,便名为善;境非本恶,但以违己之情,便名为恶。”佛家认为,事物没有美丑、好坏之分,只是人们的心理感受不同,才会出现差别。一切烦恼皆由心生,万念归一,心如止水,恬淡虚无,静极生动,把气控制在丹田。调心主要是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增强神经中枢系统的协调性,降低人体的应急状态,使身体对来自外界的各种不良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以及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做到身体协调、呼吸均匀深长、心意气三者归一。

在《黄帝内经》中,对调息的方法也有明确的论述。《素问·刺法论》指出:“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张景岳《类经》注曰:“此即养气还精之法也……久饵之,令深根固蒂也,故咽气津者,名天池之水,资精气血,荡涤五脏,先溉元海,一名离宫之水,一名玉池,一名神水。……晋道成(我国古代着名学者,号崇真子,着《崇真篇》)论长生养性之旨曰:“其要在于存三抱元守一。三者,‘精气神’,其名曰三宝。抱元者,抱守元阳真气也。守一者,神灵也。”如蒋氏调气篇曰:“欲修调气之术者,当设密室,闭户安床,暖席偃(仰)卧,瞑目,先习闭气,以鼻吸入,渐渐满腹,及闭之久不可忍,乃从口细细吐出,不可一呼即尽。气定复如前闭之,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不可忍,渐熟渐多,但能闭至七、八十息以上,则脏腑胸膈之间,皆清气之布护矣。至于纯熟,当其闭气之时,鼻中唯有短息一寸余,所闭之气,在中如火,蒸润肺宫,一纵则身如委蛇,神在身外,其快其美,有不可言之状。盖一气流通,表里上下彻泽故也。”又如李氏十六字诀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汨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静)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气海之中。行之一年,绝风寒、痞积、逆滞,不生痈疽疮毒等疾,耳聪目明,心力强记,宿疾俱瘳,长生可望。”

调息:人的生命中“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调息是一种古人用来练气“无中生有”的意念锻炼方法。锻炼调节人体的呼吸系统,深呼吸也叫腹式呼吸,均匀深长的呼吸,以鼻细而均长的吸入空气意想吸入脐下,略停后缓缓呼出。一次深呼吸能救活人体数以亿计的细胞,可以改变人体生理和神经的各种反应和变化,补充脑细胞供氧量,使身体细胞得到充分的氧气,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祛除疾病、疏通脏腑经络、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增强心肺功能,对胸腹肌肉的锻炼意义重大,使身体得到舒展、心情得到放松,从而延长人的寿命。美国空军运动研究室医学博士库珀说过:只有心肺功能健康,才能称为真正的健康,因为维持身体内部数量众多的细胞的营养供应,保障它们正常地发挥功能,就必须为它们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只有健康的心、肺才能担当起身体各组织、器官保持良好状态的重任。心脏和呼吸系统最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就是氧气,因此,有规律的深呼吸对心肺功能就显得极为重要。

同类推荐
  • 肠胃病食疗菜谱

    肠胃病食疗菜谱

    《胃肠病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胃肠病患者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胃肠病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胃肠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黄帝内经九型体质养生

    黄帝内经九型体质养生

    《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以及病证、诊法、论治、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黄帝内经》中早就记载了体质的形成、特征、分类,以及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的关系。提出在治病与养生时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区分患者的体质。
  • 考前备战营养餐

    考前备战营养餐

    饮食的科学搭配和均衡的营养摄取,都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身心健康。我们针对考生备考时期的常见问题,有的放矢地介绍了各种有助考生身心健康的营养方案。
  • 健康排毒食谱

    健康排毒食谱

    无毒一身轻,健康百分百!《美食天下(第2辑):健康排毒食谱》让您全面了解自身的排毒系统,并提供全方位对症排毒食疗方,使您的身体焕发生机,实现“无毒一身轻”的健康状态。
  • 骨质疏松(贴心大夫丛书)

    骨质疏松(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热门推荐
  • 这样写作最高效

    这样写作最高效

    本书是一部专门针对中、高考作文的训练书,旨在帮助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准确、高效地写出好作文,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本书在内容上紧扣考试大纲要求,准确地把握考试内容;在形式上紧跟中、高考话题文的发展趋势,取材典型,重点突出,是中学生理想的作文训练教材。
  • 剃头匠

    剃头匠

    杨川年幼时体弱多病,长到九岁命已垂危,遍访名医却无人可治,最后是被村子里一名剃头匠师傅连夜送去赶尸客栈才救了一条性命。然而,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剃头匠这行的门道,也很少有人知道剃头匠自古以来便是有专门官职的,一是“礼官”,负责帝王公爵的发型仪表。二是“髡(kun)刑官”,是断发为刑的刽子手。剃头削发有很多门道规矩,此行中的高手甚至能看面断脉,知人疾病生死。我是民间剃头匠人,说说这行里不为人知的禁忌与手段。
  • 丛林盛事

    丛林盛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消费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2)

    消费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2)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法律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高深莫测,也并不是司法机关或者律师等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贴近大众生活的“日常必需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最晦涩的法律条款,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拥有它,读懂它,你的合法权益将不再受到侵害,成功维权不再是梦。本书针对当前许多人对法律的需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人们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列举了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本书克服了法律普及读物重说法、轻案例的弊端,在内容的编排上,从多角度分析具体情况,使面临麻烦的你迅速抓住问题的要害,在短时间内成为运用法律成功维权的高手。书中专业的法律评析,能让人们轻松地找到法律依据,以最便捷、最科学的方式运用法律。
  •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图说世界名人: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介绍了,乔治·戈登·拜伦,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 别回头

    别回头

    一栋封闭的旧图书馆里究竟有什么能让人莫名其妙的失踪?墙壁上的“死亡预言”又预言了什么,为何能让人自杀?古朴的青铜镜上的铭文究竟记载了什么,能引出匪痍所思的梦镜?
  • 重生都市之逆天魔帝

    重生都市之逆天魔帝

    魔帝沐海,因异宝重生,世界异变,灵气、魔气、死气……快速复苏。这一世,我要守护的人,谁若敢动,通天入地,定屠你个万劫不复!神若阻我,我必杀神,天若拦我,我必逆天!任你有通天手段,定不敌我魔族大军!沐海执子为棋,统御全局,建立一个绝世魔国。他日,登临巅峰,试问,还有谁?
  • 直到世界没有爱情

    直到世界没有爱情

    回忆,永远都是那些和重要的人共同度过的岁月。从开始到最终,林暖暖知道她的生命里永远只住着一个男人。汪亦寒对她说:“我爱你,那是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也是她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亲情还是爱情,让她越来越分不清,习惯早已深入骨髓。当身世之谜被揭晓,爱变成一种不可言说的秘密,她与他,该往何处迈步?
  • 孕妇产妇枕边书

    孕妇产妇枕边书

    本书共分两篇,孕妇篇、产妇篇,囊括了从准备怀孕、怀孕、妊娠、分娩、调养、护理、防病、禁忌等方面的内容,科学分析和阐述了从怀孕开始到孩子成长过程中读者想了解和掌握的生育知识和各类问题。其内容翔实全面、结构严谨、段落分明,文字通俗易懂,融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特别方便读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