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6200000006

第6章 回望西口——《农民曰报》驻山西记者站站长马小林访谈(1)

主持人:娟子

播出时间:2008年10月21

(出录音:马小抹,山西孝义人。1954年生于北京,长在太原,少年曾随父母下放农村,在农村上初中高中,插队三年,并入团、人党从事新闻工作30年,至今仍在这行、行业奋斗着。现任《农民日报》驻山西记者站站长:1985年曾徒步走西口采访,并著有《西口大逃荒》长篇纪实文学,对西口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马小秫:西口文化的意义就是嫁接——文化的嫁接。文化的嫁接产生了新的文化,它一定会推动社会的进步的,

山西文艺广播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西口文化访谈录》,11月21日晚10:00~11:00到访嘉宾马小林。敬请关注!)

主持人:山西文艺广播的听众朋友,各位网犮朋友晚上好!欢迎大家收听和在线收看《西口文化现象访谈》。今天是第二期直播节闫,我们有请到的是马小林老师。您好!

马小林:又回到了广播电合,听众朋友们好,网友朋友们好!

主持人:对,马老师是广揺界的前辈,他从事广揺事业14年,在您的广揺生涯中,经历直播节目的机会不多吧?马小林:头一次!

主持人:山西文艺广播将留下马老师从事广播14年,第一次参加直播节目的声音和岡而,听众明友和各位网友可以作证哦!

马小林:哈哈!

主持人:说到岡而,马老师,我手中有一本山西人民广播电台逮台55周年的両册。马小林:对,我也有收藏。

主持人:其中葙张照片您是最熟悉的了,但我是第一次肴到,这张照片上的;——中一位就是马老师,另一位是黄河电视台的常务副台长张敬民,这是你们当时走瓯口的照片?马小林:在途中,在河曲。

主持人:我看到你们俩人穿的是运动装。

马小林:肖时也没有别的衣服,我们觉得应该有个统一的服装,还要显眼,走在野间,走在山间,能醒目,别丢了。哈哈!

主持人:您好幽默!那是在1985年,马老师他们两个人徒步走西口采访,跋涉了两千多里,历时八十多天。那份回忆今天想來还是非常淸晰吧!

马小林:今生今世都不会忘己!做新闻工作以后。经历的新鲜事很多,但是以这样一种大规模的、又是徒步的形式,长期的、远距离的跋涉,不间断地去采访、报道,是不容易的,

难以忘记的。

主持人:当时您的小女儿才三岁,那会儿您也不知道这一去要走多少天,您当时怎么能够忍心抛妻别子呢?

马小林:诬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裘时在我们走之前,已经有《经济日报》的罗开富重走长征路,这对我们荷一个强烈的刺激,我们经历过文革,经历过插队,从当年那种封闭的意识形态中,突然听到有这样的方式。对我们两个人刺激很大。

主持人:于是你们用自己最踏实的脚步,冲进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去走属于自己的不寻常的采访之路,当时除了张敬兒台长送样一位一拍即合的好褡档之外,还有个人对您非常重要,她,就是您的妻子,

马小林:对,她支持我们啊!哈哈!

主持人:今晚我们也会第一时间连线马老师的爱人田虹女士。田阿姨您好!

田虹:你好!听众朋友,网友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当时您的女儿那么小,马老师一去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您怎么舍得放他去呢?不担心吗?

田虹:因为珣时他们俩也感染了我,我特别希望这事儿成了,所以特别支持他们。比如刚开始定时间、做方案、直到成行,我都特别有印象。

马小林:当时在我们家聊,在我家吃饭,

田虹:对,都是饭桌上成型的。张敬民点子多。小林把握大局,他们虽然差五岁,性格特相反,但配合特别默契:

主持人:徒步走西口会特别艰辛,您都给他们准备了些什么呢?

田虹:那个时侯简单,脑子毘、眼里和生活里没苟那么多丰富的东西,輿不知道该给他们准备什么5他们俩提出来要一个包一背包……

主持人:那时候已经朽双肩包了呵?

田虹:也有。我们三个人骑着车子满世界地跑,一个店一个店地挨个儿进,能想到的地方都去了,跑了宥半个多月。

主持人:半个多月?

田虹:后来他们得到一个信息,省地质局有野外人员作业背的包。

马小林:就是背矿石的包。

田虹:绿色的帆布包。他们俩很兴奋。我记得他们买这个包是开着证明去的。

主持人:还得开证明啊!就为尖一个包!

田虹:终于有个包啦!感觉真的很兴帘,就好像我也要跟他们一起去一样。他们还买了一个水壶,不是军用的,囵来后磕得乱七八糟的,遗憾的是没有把它当文物留下来。

主持人:那这包里装了些什么?

田虹:买了5桶罐头。午餐肉,那时候最好的罐头就是午咎肉。还带了两样常用的药,带了些秋天换洗的衣服,咋天晚上我还跟他卩时候特别遗憾的,就是不知道买一双好鞋,他就穿了一双特别简易的球鞋。后来他回来跟我讲。脚打泡,疼啊!那时候没那个意识,洱说包很小,得装采访机、笔记本、还布他爸爸的一个旧相机、

主持人:那个时侯能带上相机吗?

马小林:有,120的:

田虹:胶卷买了十几卷嵛上。

马小林:一卷12张,

主持人:好像那种相机是上而揭盖的那种,

马小林:对,对。

田虹:那包特别小,这呰就装得满满当当的。退时我去送他们了,茌台门口布一个小型的出发仪式。然后就上了开往大同的火车了。走了以后就夼无音信了,不知道他们走哪儿去了。主持人:那您怎么能知道他们是不是安全?

囝虹:我们家留了一张山西地間,我把它挂在墙上,只要电台播一篇新闻稿,我就知道他们到哪儿了,就用铅笔在上而划一点,记录他们一路走过的地方3当时特别±我感动的是,台领导和部领导都特别好,那吋家里没荷电话,一有稿来了,他们就第一时间敲。告诉我说他们走哪儿了,明天早上发稿,你听吧。所以那些报道我一次都没落过。

主持人:您一个人带着孩子挺难的吧?孩子那么小。

田虹:对。中间孩子也生病啊,我还得上班,这边还惦着他们走哪里了。为什么他们走西口到今天对我还有这么深的影响,因为走西口的楮神一直在影响他们俩。我们一接触走西口的话题,就又会把当时他们走西口的细节冋忆一次:一九九零年他们这本书出来以后,八月十九号,就在我家聚了一次。当时我们的女儿八岁了,正在练书法,就写了几个字一爸爸走西口五年。

主人:孩子知道爸爸迮西口是怎么间事吗?

田虹:不知道,似是他们很兴符,孩子也被感染了:

主持人:您是他们走西口的强大后盾。我们现在来假设一下,吋隔23年之后。如果马老师苒徙步去走西口的舌,您还会支持他吗?

田虹:还会同意,而还会报名加人他们这个1队,跟他们一块儿走。真的太有意思了!

马小林:现在也没有孩子之祟了嘛!

主持人:当时如果没荷孩子的话,我相信阿姨一定会跟着您走的!

田虹:会!一定会!

主持人:太羡慕你们了!真希迢荇一天你们能夫妻双双走西口。哈哈!

马田:哈哈!

主持人:谢谢阿姨,洱见!23年了,我想每一次冋顾走西口的故礙,她都和您适一样的心情。

马小林:她说得对!走西口的话题一直没断过,一直在延续。只要听到走西口的歌儿,只要谈到内蒙,就会议论,就会联想。

主持人:说到这儿呢,马老师,西口到底指的是哪里呢?很多专家有不同的看法。马小林:咋天张敬民说到了,其实西口到底在哪里,没有必要争论。最早提到西口的是明朝的顾炎武,他葙酋诗写的就是西口,那是1613年,《自大同志西口二首》,当时还提到东口,东口是指张家口。走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规模的民间的逃荒,另一部分是商旅,他们走西口走的是杀虎口。杀虎口在明朝的时候是战场,它所在的右玉县当时是一个驻兵的地方,都说右玉县人能吃苦,因为他们是将士们的后裔,

主持人:马老师987年还走过一次西口,姮吗?

马小林那坫闪——次;1曲口后很多素材在写作上都用不完,就攒着,等待吋机。

同类推荐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5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5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国宝有秘密

    国宝有秘密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电脑附身

    电脑附身

    2012年网络世界风起云涌,移动智能时代方兴未艾。杨林无意中被自己的电脑系统上了身,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在这个人信息终端高速发展的时代,杨林和他的电子帝国让这个世界变得和以往不太一样……【软件、游戏、电影、军工】 新书《学霸的科幻世界》
  • 要遇见温柔的人

    要遇见温柔的人

    我的冷漠里,藏着一半害羞一半自卑,你说你了解我,是真的吗?
  •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 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
  • 三少奶奶

    三少奶奶

    她睁开眼时,全身尽湿,据说,是刚被人从池塘里救上来。原来,自己穿越成首富祁家刚过门的三少奶奶,新婚夜贪杯,失足落了水。新婚当晚,新郎留恋赌坊、夜深未归,整个祈府,能将他从赌坊带回的,却只有二少奶奶!祁家四世同堂,祁老爷是商界奇才,声名赫赫,只是到了祁家第三代……大少爷天生体弱多病、双腿残废;二少爷掌管米店,有点小聪明,但却好色成性;三少爷……,则只有在赌场才能见到他的人;四少爷则在十岁那年,一场高烧,烧成了傻子!本只想冷眼旁观地逍遥度日,无奈总有人撩拨是非,别以为她平日闷声不吭便是好欺负,殊不知,她最擅长的,便是扮猪吃老虎!片段1:目睹了一场男女纠缠后,有人皮笑肉不笑,“二哥似乎对和我有关系的女人,都特别地感兴趣。”某二少说,“我能抢你一次,自然也能抢你第二次。”无所谓地笑,“随你,只要你能让一切名正言顺。”片段2:“这是咱们府里新打造的饰品?”男人嬉笑着将手里的金器不停把玩。“嗯。”女人埋首画图,头也不抬。男人见状,悄悄地将金器往袖笼里塞。“别藏了,我这有现成的银两给你去赌,不是更方便?”文案纠结!本文种田,宅斗少不了,争风吃醋更是家常便饭,过程励志,结局一对一,耐心看下去,绝对精彩。推荐好友的文文:《逼良为兽》《悍妾当家》
  • 元经

    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分别布施经

    佛说分别布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橙梦湘君

    橙梦湘君

    人物介绍(橙子国的诗人著有《芷兰骚》),(橙子国的谋士著有《烊子合纵经》)吴磊(橙子国大司马的儿子,橙子国的武士),夜曦橙(平民,出身卑微失去双亲,但有一颗相信奇迹的上进心)季羽涵(橙子的好友,是青楼的姑娘一开始自甘堕落,在橙子的影响下有别一样的成就)。希望大家多多为我加油打气便好,为我留言便好。作者大大爱这个世界,爱你们哦!长话短说,进入梦境吧(-_-)zz
  • 十八岁的婚嫁

    十八岁的婚嫁

    腊月一到,办酒事的人家就慢慢多起来了,远远近近整天不绝于耳的爆仗声,总会让人想起一些用红纸裹着的事来。人们也乐得每天换了干净的衣服,今天下坝底吃贺房子酒,明天过东山吃讨媳妇酒。酒事一场一场吃下来,日子也就一天一天挨过去了。好在这时节,田里各种庄稼正值开花期,除了偶尔扛着锄头到田里给油菜豌豆放放水,或是逢着哪家地里砍甘蔗赶去帮一下,倒无什么要紧事做。听到爆仗声,也有些人心情一下子就暗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