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9500000004

第4章 源远流长的山西民间舞蹈历史(3)

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斗争形势,太行区、太岳区提出“文化工作要配合群众运动”,“要抓紧这个武器”的口号。要求秧歌“一要表现简单朴素;二要利用农村语汇。”(杨秀峰:《文艺工作要配合群众运动》原载《华北文艺》1943年3月15日)使艺术作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武器——这是新秧歌不同于传统秧歌的新鲜内涵。

传统秧歌的本质在于“社火”,其生命力来自传统文化的深层,凝聚着这一地区人民的信仰和审美理想。新秧歌借其内在的凝聚力,注进解放和翻身的民主要求——这是山西新秧歌的时代新意。

秧歌作品数量之多,参加人员之广,是前所未有的。晋察冀边区文艺会演中,曾有40多个秧歌剧获奖。在晋绥边区举行的“七七七”文艺评奖活动中,荣获奖金的剧作几乎全是秧歌剧。据1944年的《解放日报》报道,根据地每1500人中就有一个秧歌队。太岳区22个县,有秧歌队2200多个。另据统计,仅临县南二区招贤镇一带就有50多个秧歌班子。离石、碛口一带是每村都有一个秧歌队。黎城县胭脂村320多口人中,参加秧歌队的就有180人。晋绥边区有的县出现了老大娘、老大爷组织的老人秧歌队。临县组织了一支有500人参加的大型秧歌队伍。大众剧社组织的军民大联欢秧歌队,编排演出了《好庄稼大丰收》、《绣金匾》、《镰刀斧头红绸舞》、《纺织舞》、《上冬学》等节目。由于秧歌队的迅速发展,每逢节日,自然便形成群众自己的艺术节了,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秧歌队还发展到部队、机关、学校、厂矿,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显示了新秧歌广泛的人民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民间舞蹈的新生命。抗日战争中,由于根据地的迅速发展,群众渴求文化生活,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文化大众化的局面。因此,广泛地吸收民间艺术的营养,利用民间形式为抗战服务的观点愈来愈被广大文艺工作者所接受。1943年冬,皇甫束玉等左权县的文艺工作者,对民间歌舞《小花戏》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改革。发扬了《小花戏》“一小二花载歌载舞”的特点,编排了《四季生产》、《生产劳动》、《住娘家》、《练武》、《参军》、《红都炮台》、《新告状》等节目,并改变了过去男扮女装的旧习,使之面貌一新,人们称之为《新花戏》。民间舞蹈《小花戏》在组织群众,动员抗战,促进生产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一些曾在左权工作过的老同志说:“左权‘小花戏’跳走了鬼子,左权民歌唱走了敌人。”此外,《胜利腰鼓》、《翻身花鼓》、《旱船》、《小车》、《高跷》、《抬阁》等民间舞蹈都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活跃在宣传抗日战争,实行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号召参军支前,欢庆胜利等各个场合,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

2、全面发展稳步前进的山西民间舞蹈

1949年,山西人民以传统的歌舞艺术形式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庆祝翻身得解放,三晋大地到处是高歌欢舞的热烈景象:花鼓、腰鼓、秧歌以及狮子、龙灯等,舞出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山西民间舞蹈与时代、人民紧密相联,成为山西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在发掘、整理的基础上提高,山西民间舞蹈焕发出盎然的生机。1953年到1960年,为弘扬民族文化,省文化局先后举办过5次全省民间艺术观摩演出,民间艺人集传统之大成,承前师之技艺,演出民间舞蹈节目120多个。其中《凤秧歌·过大年》、《踢鼓子秧歌·落帽》、《小花戏·卖扁食》和《晋南花鼓》、《花灯舞》、《五女观灯》等优秀节目曾多次参加全国民间艺术会演。这些节目以其强烈的地方特色,博得了首都观众的好评。这是民间舞蹈从广场走向舞台的初步尝试。

向民间学习,建构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特色的山西舞蹈。建国以来,山西的艺术家们坚持艺术与群众相结合,自觉地将艺术根植于民间的沃土。他们深入到山庄卧铺演出、搞辅导,同时向民间艺术学习。建国以来,省歌舞团多次分赴晋南、晋东南、晋中、雁北等地深入生活,进行采风,搜集民间音乐舞蹈,并将老艺人请上来,向演员传授民间艺术。学习了近百种歌舞、小戏节目。他们广泛吸收民间舞蹈的养份,他们把即兴、随意的舞蹈动作提炼为规范化、风格化的民间舞姿舞态,完善了山西三大舞种《花鼓》、《小花戏》、《踢鼓秧歌》的动律和组合,并整理成较为系统的民间舞教材,使之成为山西舞蹈学校和专业团体舞蹈演员训练的必修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西民间舞蹈舞台艺术的体系。他们加工、整理、改编了《花鼓》、《落帽》、《放风筝》、《九连灯》、《对花》、《大场子》等民间舞蹈节目,这些节目或粗犷豪放、或诙谐幽默,或婀娜多姿,保持了淳朴自然的民间舞蹈的风格,其中有不少已成为优秀的保留节目。

3、不断创新再铸辉煌的山西民间舞蹈

1986年,文化部与广播电视部联合举办了一次全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这是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一次大检阅、大总结、大展演。山西在这次大赛中共夺得了13个奖项,其中舞蹈《元宵夜》荣获大奖;《江河水》获一等奖;《捣米》、《蒲州伞秧歌》获二等奖;《送妻回娘家》获三等奖。山西民间歌舞在全国一举夺魁,取得了全国历届文艺比赛中一个省获奖最多、最高的好成绩。

1992年,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根据我省“山药蛋派”经典作品改编的舞蹈《小二黑结婚》获大奖;取材于左权县民间舞蹈《小花戏》编创的舞蹈《开花调》获一等奖。

1996年,在第二届“群星奖”评奖中,舞蹈《小二黑结婚》、《开花调》又喜获金奖;舞蹈《泥新窑》获银奖;舞蹈《骡驮轿》、《灯花花落在心尖尖上》获铜奖。

1996年,在第六届“群星奖”评奖中,山西选送的舞蹈《复活》、《走西口》、《筑路哥哥》分别获金奖;舞蹈《打花鼓》、《山韵》、《征西》分别获铜奖。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民间舞蹈凝聚着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民族生命的盎然情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它千百年来能在人民中流传、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各种舞蹈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基础。

山西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不同的地域文化总是塑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山西民间舞蹈受三晋文化传统的历史影响,其表现形态及与此相契合的内在情感,无不烙上地域的印记。究其发展亦可分为三个发展区域。

一是晋南。晋南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音乐、舞蹈繁盛之乡。从长治发掘的战国时期的编钟、编磬及两列乐伎伴奏下,两人舒袖对舞的一组陶俑中,可窥见当时乐舞一斑。从运城汉墓中出土的“百戏楼”中,可见百戏在当地也曾盛行。盛唐时期,河东经济、文化大发展,人才成批涌现。同时,唐代宫廷乐舞在晋南也有流传。元灭金后,山西遭到空前浩劫,“斯时太原、平阳掳掠一空。”(《山西国土资源》)直到明清时期,三晋文化趋于封闭保守,但属于下里巴人的大众文艺却呈现出勃勃生机。金院本、元杂剧以及民间“社火”遍及城镇和乡村。仅从侯马、襄汾、新绛、稷山出土的砖雕看,就有腰鼓、舞狮、扇舞、跑驴、秧歌等多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此外,丁村明清木雕社火图中,有《竹马》、《狮子》、《大头舞》的造型。之后,孔尚任写的竹枝词中,对“歌舞从来上帝阶”的平阳地区闹红火的盛况和舞蹈艺术表现情况作了生动的记载。

建国后,晋南仍是山西歌舞的中心。在全省234种民间舞蹈中,流布在晋南的舞蹈占全省舞蹈总数的一半以上。在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舞蹈中,“鼓舞”颇具有晋南的地域风采。其特点为:气势宏伟壮观,节奏热烈激昂,动作刚劲洒脱,情绪开朗风趣。在众多的鼓舞中,《花鼓》独树一帜,成为山西有代表性的主要舞种之一。表演者以双膝略屈的“骑马蹲裆势”为基本姿态,尽情地蹦、跳、扑、闪、辗、转,以及手的奋力推、拉、绕,再加上拧、涌、耸、扭、摆、晃的动律,充分显示舞者激越奔放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中原文化的气质和神韵。

二是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地区。这里不但产生过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家,而且开设票号、钱庄、布庄和茶庄的晋商闻名天下。他们雄厚的经济基础成为民间舞蹈的动力,每逢节日,各地的大户自愿集资筹款,为民间舞队添置新装,修缮道具,支付费用,使舞蹈形式年年有新变化,个个出新花样。在这样的氛围中,《小花戏》脱颖而出,成为晋中舞蹈的自豪,山西舞苑的奇葩。《小花戏》以歌表情,以舞传神,以扇达意,以戏引人。“花、跳、走、扭”为其主要特征。从《小花戏》颠颤靠膝脚,扭摆靠腰胯,花哨看彩扇,颠跳拧扭带飘摇的动律中,表现了人体向上跃动,向外部空间拓展、延伸的倾向,是晋中人开拓性心态的人体表现,是三晋文化精神在民间舞蹈中的投光。

同类推荐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中国鄱阳湖

    中国鄱阳湖

    详细讲解了鄱阳湖古今历史之演变,描述鄱阳湖周边各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地理资源概况,熔历史、思想、知识及趣味性于一炉,资料丰富详实。
  •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这是我国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诗人阿不都热依木·那札尔(1770~1848)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多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作品通过古代王子帕尔哈德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和美丽的西琳公主的恋爱故事,歌颂了劳动,歌颂了勇敢、忠诚、不贪富贵、不畏强暴的高贵品德,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寄托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的不满。
  •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热门推荐
  • 最终猎杀

    最终猎杀

    重生新时代,拥有万法之书,解封书页,获得电影、动漫、游戏中的各种能力!“我市警备总署,在上层区铁十字大道查处的邪教案件,今日开庭审理。十七名黑巫师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同时被判处死刑的,还有九名吸血鬼。”听到老旧收音机里的声音,李维擦拭着手中的短刀和手枪,走上了一条猎魔之路!这里是后灾变时代,魔鬼与猎手共舞,枪火与超能闪烁星空!……新书《幻想娱乐帝国》已经发表,求新老读者支持~已有完本作品《帝国之心》,大家可以去看看~
  • 茅山天师

    茅山天师

    茅山秘术,冠绝天下,洞天福地,道门正宗!北宋哲宗御赐茅山镇山八宝,令茅山镇守一方,除魔卫道,泽被苍生,然而茅山派千百年来的道门内部争斗,却延续至今,故事将由发生在我身边的神鬼秘事展开。卜卦参天机,禁忌守四方,画符驱鬼耳,秘术破玄黄,民间流传的鬼怪之事是真是假,道门高人何故被人污蔑排挤,是否真的有阴阳两界,我是茅山正统道派传人,为你揭开道法世界的神秘面纱!
  • 触摸生命的神奇:人体奥秘

    触摸生命的神奇:人体奥秘

    生命对于人类而言,不是简单的生存过程,而是创造和发展的过程。人类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的出现,使整个地球改变了面貌。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人体本身的形态结构、机能与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健康、疾病、信息的感知与处理等,对人们而言都充满着趣味性和神秘感。人们对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青少年,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知识感兴趣,愿意学习,而且对许多人体本身的奥秘更加关注,更感兴趣。
  • 飞动的黑影

    飞动的黑影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四,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惊悚恐怖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气氛紧张刺激,让热爱惊悚恐怖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 天然凉菜集锦

    天然凉菜集锦

    凉菜,在饮食业俗称冷荤或冷盘。它是具有独特风格,拼摆技术性强的菜肴,食用时数都是吃凉的,称之为凉菜。凉菜切配的主要原料大部分是熟料,因此这与热菜烹调方法有着截然的区别,它的主要特点是:选料精细、口味干香、脆嫩、爽口不腻,色泽艳丽,造形整齐美观,拼摆和谐悦目。
  • 翻天巨浪

    翻天巨浪

    战神归来,发现回到小时候,于是打算稍微改变一下世界。
  • 浮生若白头

    浮生若白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他对她,开始于愧疚,却以爱结尾。她,为了他,去做了这一辈子都不敢想象的事。在一切的背后,还有慢慢浮出水面的真相面前,他们该何去何从……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 疑仙传

    疑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那边的风景

    海那边的风景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时很少跟我交流的儿子石川,一见我回家便憨头憨脑地冲我笑。看着儿子可爱的模样,我也顾不得旅途的劳累,一下子把儿子抱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