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400000004

第4章 每天读点人生哲学(3)

据说,有一次,他边走边思考问题,不慎跌倒在一个水坑里。一个婢女就嘲讽他说:“真可笑,你连身边的事情都看不到,却总是想那些没用的事情。”对此,泰勒斯一时竟无法反驳。事实上,泰勒斯后来用实际行动驳斥了那名庸俗的婢女。他夜观天象,知道来年的橄榄将获丰收,于是,他事先租赁了当地全部的榨油坊。果然,他的知识没有欺骗他——橄榄丰收了。于是泰勒斯便将榨油坊高价出租,获得了一笔巨大的利润。泰勒斯的行为证明,哲学家如果想发财是很容易的,可惜,他的志向并不在于此。正如他所说“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人不吃饭会饿死,这是真理。但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这也是真理。尼采说,人是挣扎在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精灵。人离不开物质,因为人有一个肉身,他需要物质来满足机体的各项需要,需要吃饭、喝水、穿衣以及其他上天赋予人的本能。但人更需要一种精神,也只有因为这种精神,人才成其为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康德说,人是一种形而上的动物。人如果变成像猪一样每天就知道吃、喝、睡的动物,也许就没有烦恼了,但是人变不成猪。甚至,人越想变成猪,就越痛苦,因为你有一个精神在,它会让你意识到你正在堕落,而猪却意识不到。看来,对人来说,堕落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曾经读到过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说在隆冬来临之前,在深秋的田埂上,有三只小田鼠忙忙碌碌地为过冬作准备。第一只田鼠拼命地去找粮食,把各种谷穗、稻穗一趟趟地搬进田鼠洞;第二只田鼠拼命地去找御寒的东西,把很多的稻草、棉絮都拖到洞里;而第三只田鼠一直在田埂上悠悠荡荡,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一会儿抬头看看地,一会儿躺着。弄得它的那两个伙伴一边在忙活,一边在指责它,说它这么懒惰,也不为御寒过冬作准备,真到了冬天怎么办呢?这只田鼠也不辩解。后来冬天真的来了,三只小田鼠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小耗子洞里面过冬的时候,发现吃的东西不愁了,御寒的东西也都备齐了,然而每天在这里无所事事,大家终于变得百无聊赖了。当大家开始难受得要命的时候,第三只田鼠开始给那两只田鼠讲故事。它说就在那样一个秋天的下午,它在田埂上遇到了一个孩子,孩子在做什么;又在那样一个秋天的早晨,它在水池边看到一个老人,老人在做什么;它曾经听到人们的对话,它曾经听到鸟儿在唱什么样的歌谣,所有的这些它当时都记录下来了。其实到了这个时候,那两个伙伴才知道,这只田鼠在为大家储备了过冬的阳光。也就是说,这种表面看起来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这个时候会给予人心一个淡定的支点。

原来,精神的需求对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原来,越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越是决定我们的生存,尤其是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抛开其中所蕴涵的哲学玄思不谈,单就人的生存而言,这句话无疑向我们表明:那些看不见的、无形的价值才是人最该关注的,因为那才是人的精神家园。

可现代人好像遗忘了这一点,他们拼命地追逐物质利益,但却放逐了自己的心灵。当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吃、穿、住、行这些物质享受方面的时候,唯独放弃了思的权利,忘记了真正的愉悦总是来自人的心灵。他们不知为何而来,也不知为何而去;他们只知道索取,却从不想想究竟在向谁索取;他们只接受所谓道德的非人桎梏,却放任自身的神性渐渐地丧失;他们只看到别人的可笑,却不感到自己灵魂的猥琐;他们只盯住一点点立竿见影的蝇头小利,却阉割了活泼得犹如孩童般的精神;他们只在意眼前一点点的得失,却从不肯留心聆听远方的召唤……他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可是,当这些物质利益都得到满足以后,他们心灵上所产生的空缺就会马上显露出来。就像上面的那两只小田鼠,虽然过冬的一切“有形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但却要忍受没有“精神食粮”的煎熬。试问,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又有谁在为了吃不饱、穿不暖而忧心忡忡呢?相反,孤独、寂寞、忧郁这些像瘟疫一样的情绪却时刻袭击着我们,而这些好像都和物质无关。

专家们早就指出:“今天,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身体病症时代进入了精神病时代。”一个健康的人、成功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能意识到自我,但又不执著于自我的人。喧嚣的都市,繁忙的生活,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紧张忙碌中逐渐淡忘了自我,只有在寂静的深夜,心绪才会偶尔伴着微凉的夜风飘进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空间。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呢?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常清理一下自己的私密空间。也许只有通过心灵的按摩,人们才能去面对那久违的自我。

魔由心生——不能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我想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朽的灵魂拖着一个沉重的肉身。佛家讲,你有一个肉身在!醍醐灌顶,任何人都逃避不掉,这是事实,无从辩驳,无从改变。

如果没有这个肉身,人的一切欲望就会停止,就会臻于完美了。可是人有了智慧,上帝为了惩罚亚当、夏娃偷食了禁果,于是给了他们一个肉身让他们不可能永恒。更残忍的是,上帝还设置各种各样的欲望来勾引人的肉体,考验人类的意志。

无欲则刚,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欲望,就没有什么东西能把它打倒。可惜,人生而有欲,拼命追逐,才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烦恼。欲望就像娇艳欲滴的禁果,引诱多少人趋之若骛,然后又以翻云覆雨之手,将追随者放之荒原,去承受那一片亘古不变的荒凉与寂寞。

欲望的放逐必然要付出代价。而对有理性的人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苦难都是我们必须去承受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是可以收发自如的。比如吸毒,我们就不能先去尝试,然后再去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戒毒。因此,潘多拉盒子,我们能不去打开还是不要去打开吧!

据说,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火种送给人类,人类学会了使用火,主神宙斯十分恼火。宙斯决定要让灾难也降临人间。他命令他的儿子火神赫准斯托斯用泥土制作一个女人,名叫潘多拉,意为“被授予一切优点的人”。每个神都对她有所赋予以使她完美。阿弗洛狄忒送给她美貌,赫耳墨斯送给她利嘴灵舌,阿波罗送给她音乐的天赋。宙斯给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瘟疫,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宙斯将这位丽人遣送到人间,众神和凡人正在大地上休闲游荡,其乐融融,大家见了这无与伦比的漂亮女子,都十分惊奇,称羡不已,因为人类从未有过这样的女人。

潘多拉立即去找“后觉者”埃庇米修斯,他是普罗米修斯的弟弟,为人老实厚道。普罗米修斯深信宙斯对人类不怀好意,告诫他的弟弟埃庇米修斯不要接受宙斯的赠礼。可他不听劝告,娶了美丽的潘多拉。潘多拉双手捧着她的礼物,这是一只密封的大礼盒。她刚走到埃庇米修斯近前时,突然打开了盒盖。埃庇米修斯还未来得及看清盒内装的是什么礼物,一股祸害人间的黑色烟雾从盒中迅疾飞出,犹如乌云一般弥漫了天空。黑色烟雾中尽是疾病、疯癫、灾难、罪恶、嫉妒、奸淫、偷窃、贪婪等各种各样的祸害,这些祸害飞速地散落到人间。而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了挽救人类命运而悄悄放在盒子底层的美好东西“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盒子,奸猾的潘多拉就把盒子关上了。

从盒里飞出的全是灾祸,它们洒遍人间,幸亏希望留在我们手中,使我们还能忍受这不幸的人生。那么人类的希望在哪里呢?那就是人的意志。也许,人所拥有的对抗欲望的唯一法宝就是意志了。唯有强大的意志力,加上人类理性的判断力,才能紧紧地关紧欲望之门。

庄子以一个哲学家的洞察力,在几千年之前就意识到了欲望之门不能打开。

庄子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愤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为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这一段文字,出自《庄子》的“天地”。说的是子贡在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人抱着一个罐子到井中取水来灌溉庄稼。子贡感觉这样做效率太低,就告诉老人说,有一种叫“槔”的机械,可以大大提高灌溉的效率,一天可以浇灌百畦。老人不以为然,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机械,而是以使用它为耻”,之所以“为耻”,是因为有“机事”,必有“机心”,有“机心”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则“道之不载”。

欲望一旦打开,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无法收回。上面这个故事里的老人不齿于用“机械”,就在于使用了机械会产生投机取巧之心,而投机取巧之心所勾起的欲望一发而不可收。

人们都说,人最难战胜的是他自己。其实,人最难战胜的是他自己的欲望。对于欲望和诱惑,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靠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战胜它,所以不要和它较劲,离它越远越好。欲望是不能打开的,打开了也许就收不回去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官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两米。”第一位说。“半米。”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越远越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不错,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非要去接受不可。你没有必要在不能自拔的时候通过克制自己显示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前面显然是火坑,难道我们非要跳进去弄得遍体鳞伤地爬出来,才能证明自己的成熟吗?

克制自我——别把放纵当自由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句名言。毕达哥拉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创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一个专门研究数学的学派。他们认为,数是世界的本原。宇宙中的一切关系都可以用数的关系来表示,而且这些关系都是和谐的,世界万物的和谐证明了造物主的神奇。因此,只有研究数学,探究出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才能逐渐地接近神,从而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同造物主——神的无限连接起来。因此,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数学并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而是为了发现和谐,接近神。众所周知,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因为这一定理就是毕达哥拉斯发现的。据说,当时毕达哥拉斯为了庆祝这一定理的发现,竟然举行“百牛大祭”,杀了一百头牛来庆贺这一在当时根本没有丝毫用处的定理。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坚信,通过“勾股定理”的发现,自己已经与神明更接近了一步。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对毕达哥拉斯学派同时还是一个宗教团体而感到惊诧了。毕达哥拉斯内部的规矩很多,据说,每个新入学的学生都得宣誓,严守秘密,并终身只加入这一学派。谁也不准将知识传播到学派之外,否则,将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有很多禁忌,比如,坚决不吃豆子,不捡掉落下来的东西,不触摸白公鸡,不掰碎面包……可见,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探索数学奥秘、追求心灵自由的同时,在生活上对自己也做了方方面面的限制。正如上面那句名言:“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只有肉体上的欲求受到限制,心灵上才能谋求更大的自由。据说毕达哥拉斯本人在被追捕时,宁死也不践踏豆子,可见其信仰何等坚定!

不错,有所节制才会有真正的自由。毕达哥拉斯对数学本质的自觉追求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节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他们对自由有着深刻的理解。可是,现代人把自由多理解为外在束缚的消除。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自由来自内心,而非放纵,如果把自由理解成为所欲为,则恰恰背离了自由的本意。你难道没有看到吗?每一天,我们都听到许多人在谈论自由,仿佛自由是无比荣耀之物。其实,从广义的现状来说,这种自由不过是放纵欲望,为所欲为,不过是低等动物的一种属性,并没有任何尊贵之处。一个人即使再伟大,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像鱼那样自由。人总是有所为,同时又有所不为,而鱼则可以自由来去,为所欲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整合在一起,也不过是海洋的一半,而世界上所有的铁路、车辆,无论是已有的还是将要发明的,都不会有鱼鳝那么自如灵便。稍加思考你就会发现,人所受尊重之处是他的克制,而不是自由。进一步说,即使对低等动物而言,所受尊重的也是它们的克制,而非自由。蝴蝶远比蜜蜂自由,但是蜜蜂更受人尊重,因为它们受制于适合蜜蜂群体秩序的一定规律。

环顾世界,在自由与克制这两种抽象事物中,克制通常更能辉映出人性的光芒。当然,像对待其他事物一样,你绝不可能从抽象的概念中得出最终的结论,因为就这两者而言,若作高尚选择,均能悦己利人;但若作卑鄙选择,则会败坏社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唯有克制能代表高等动物的特征,并使低级动物得以进化。上自传说中执行上帝使命的天使,下至辛勤劳作的昆虫;从相互维持平衡的行星,到为地心所吸引的一粒尘埃,所有生灵,所有物质的力量与光荣,全都体现于服从而非自由。相对于随风飘下的落叶,太阳亦无自由可言。由物质构成的人同样如此,人身自由到来之日,也许就是其灭亡腐朽之时。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法治社会,又是个自由社会,非常重视个人权利的保护。自由是行使个人权利的自由,法治是不得侵犯他人权利的法治。博弈的结果是节制,是人性有规则地释放。以赌博为例,人天性中就有赌的成分,只不过每个人轻重的程度不同而已。在赌场,如果让你赌性释放,你就会发现自己会陷入人性的两难:贪婪与恐惧——赢时贪婪,输时恐惧。其实,明知概率设计和机关设计都无法保证赌场准赢,为什么人还要赌,而且强者稳赢呢?前者只能说明心存侥幸,这是人之天性;而后者是智慧与节制的胜利,他赢的不是赌场,而是那些比自己弱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战胜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在赌桌上,强者少而俗者众,所以赌场红火。其实,在赌徒眼里,处处可赌,事事可赌,人生无处不赌场,上帝就是那开赌场的人,上帝准赢。

即使圣人也会犯错误,甚至明知故犯。不同的是,圣人不会走远,自省与节制会使他在旁人尚未觉悟或觉察时已然回到正确的轨道。

同类推荐
  •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市民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社会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对市民社会展开考察,对当代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涵盖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读透这一本书,那么便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从多个方面感悟、体谅、修行,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热门推荐
  • 还剑奇情录

    还剑奇情录

    本书以明代土木堡之变为背景,通过朱明王朝与张士诚后代的矛盾、朝中奸宦与忠臣义士的斗争以及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民族冲突,表现出爱国保民的主题。小说精心塑造了一个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世仇,甘愿抛弃荣华富贵、奔波于塞北中原之间,屡建奇功的大侠张丹枫的生动形象。其间穿插了张丹枫与仇家后代女侠云蕾的爱情波折,有机地与家国命运交织在一起,深沉蕴藉,凄怨动人,表达出作者“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的创作思想,交织成一个豪侠浪漫美好绝伦的传奇。
  • 中观论疏

    中观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宠妃不倾城

    邪王宠妃不倾城

    他娶她,只当是一步棋,却不料,为她所吸引,第一次动心,却爱的那么狼狈。她求他,只为摆脱困境,她只当是一场戏,却始终分不清他的真真假假。
  • 绝色宠妃:爷,你越界了!

    绝色宠妃:爷,你越界了!

    【穿越+女强】沈清晨,特种部队里的兵王、现代修真界的唯一传人。一朝穿越成废柴三小姐?笑话!我堂堂兵王还能任人欺凌?!待看本小姐掐白莲,虐未婚夫。修炼、魔宠、丹药?很难吗?对本小姐来说,小菜一碟!!只是这妖孽男是怎么回事?不是说本小姐心机不纯?不是要逃婚?要休妻吗?你这宠我上天的节奏是闹哪样?!!“夫人,我错了!求原谅!”
  • 约会神器

    约会神器

    高大帅气有钱途的托德是个人渣,但是仍有那么多姑娘渴望着能从他那得到爱。身处精英云集华尔街,到处都是创业成功身价亿万的美国男人,是选择奋斗成为女强人,还是在三十岁之前努力把自己嫁出去?且看本文中的各位小妞如何虐男人/被爱情伤,如何战胜事业/被工作压迫,只有杀出重围窥破一切假象,才能赢得事业爱情双赢!
  • 漂在东莞十八年

    漂在东莞十八年

    《漂在东莞十八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打工题材作品,在社会上颇受好评,凡看过此书的作者,均以为深入人心,写的是个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沧桑史,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一部历史写照。
  • 唤醒:激发你心中的潜能

    唤醒:激发你心中的潜能

    在生活中,一些人看到别人的成功,他们往往把其中的原因归结为自己能力有限,认为自己本就是不如别人。看到有些看似不如自己的人都活得比自己好,他们原因就归结为命运。其实,他人的成功并不是他天生就比你能力强,人生的暗淡更不是自己命该如此。强者之所以强,是因为他拿出了自己好的一面面对生活,因而他才超越了所有人,活得比其他人要好。不难看出,人潜在的能力是无可限量的,只是没有激发出而已。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拿出自己好的一面去生活就是人生的成功。那么,我们如何去激发内心的潜能呢?《唤醒:激发你心中的潜能》将告诉你答案。
  • 逗逼农女忙翻天

    逗逼农女忙翻天

    oh,no!猝死的人有穿越福利?可是确定这不是惩罚吗?这个破系统,简直了,吃饭要走路,上厕所要跑步,总而言之,一切以劳动换取,这么下去,她会不会死啊?懒到人神共愤的漫画家顾双穿越了,彻底变成了大钱国的小村姑!家中四面漏风,还有一堆大小包子,极品亲戚三天两头上门找茬……看她如何发家致富虐渣打脸,走上人生巅峰,迎娶古代高富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骨节

    骨节

    《骨节》由青年作家孙频的七部中篇小说代表作结集而成。七个故事,七场悲伤而孤独的人生之役。一个年轻时因轻信而失身,决意要在女儿身上注入贵族气的单身母亲;一个迷恋日本女优的贫寒大学生;一个出生就被遗弃,历经九渡而未在世间找到安身之处的孤儿;一对父亲失踪,靠母亲小卖部微薄收入维持生活的矿区姐弟;一个失婚的三十岁女子,和被她嫌弃又怜悯的寡居母亲;一个为了不让父亲再遭受嗜赌哥哥盘剥,而突生杀心的乡间少女……在逐渐荒芜的乡村,在没落的工业城镇,在茫茫的陌生都市,这些故事里的男男女女,他们承受着各自命运的寒意,却耗尽所有的力量和情感,去掩饰、去摆脱、去治愈原生生命里的暗疾与伤害。
  • 我曾许你一生的远方

    我曾许你一生的远方

    于音爱了纪言两年,性格暴躁叛逆的她在这段感情里委曲求全,只为能与他有以后,却没想到他从未爱过她,然而噩梦还没有结束,最好的朋友跳楼自杀,家人车祸而亡,想不开的于音曾想过自杀,却在最低沉的时期遇到了那个笑起来能温暖全世界的少年他说“于音,我养你。”他说“于音,我特别喜欢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他说“于音,我喜欢你这么久,你什么时候才肯嫁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