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300000012

第12章 惠姓播迁与当今分布(5)

现抄录如下:洛滨镇避难堡村惠姓260户,1030人;上王乡惠家庄惠姓55户,310人;荆姚镇惠家村(原属甜水井乡政府,撤乡并镇时,并入荆姚镇)262户,1150人;荆姚镇惠家村72户,330人;苏坊乡惠家村70户,350人;翔村乡惠家村85户,450人;原任乡惠家村38户,340人;兴镇惠家村33户,110人。这些村庄惠姓祖源呈多元性,不像富平惠姓祖源单一。洛滨镇避难堡村非常古老,相传因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此避难而得名。据村中清乾隆十年的《惠氏祖茔碑记》记载,始迁祖为山西洪洞人,曾任过淞江太守,太宗时迁于避难堡。历元、明至清,族繁衍分为5支。两支移居于吾邑之高槐村,两支移居于蒲东之惠家河,“洵为两陕巨族”,五支家三百有余丁二千有奇。上王乡惠家庄惠姓也是从避难堡村惠姓迁移而来。其余惠姓村庄大都是明清建村。荆姚镇的两个惠家村,都以姓氏得名。

原属甜水井乡政府的那个大惠家村传说元末战乱中从陕西扶风迁到山西太原,明洪武三年兄弟5人又从太原迁到陕西蒲城县城南30里璋宝建村,到现在传21代,历史上出过知府、知州、两淮盐使;另一惠家村人口较少,相传明时惠姓首居此地而得名,祖源不清。苏坊乡惠家村,又名大户惠,家谱遗失,祖源不清。翔村乡惠家村,相传初以永远兴盛之意得名永头堡,后以惠姓更名惠家村,祖源也不清。原任乡惠家村,相传以花、马、惠三姓同住,得名花马惠家,后因惠姓居多更名惠家村。兴镇惠家村,相传惠姓先居于此而得名,何时何地迁来也说不清。

蒲城惠姓在明朝中期步入政坛,仕宦不断,清光绪年间的《蒲城县志》上载有惠姓4名举人、2名贡生,都任有官职。明景泰七年(1456)惠楫中举,任资县(今内蒙乌审旗)训导。过了6年,到天顺六年(1462)惠民中举,初任山东平定县训导,后升任历城、齐河知县,以廉谨着称,成为当时的名县官,得到皇帝的表彰,敕授定州同知。在成化十六年(1480)惠周中举,官至同知。还有两名贡生惠璧、惠承芳,年代不详,一为训导,一为资县主簿。惠体廉(《同州府志》为礼),年代不详,科第不载,名列“别途”一栏,官至宝庆(今湖南邵阳)知府,为四品官。到了清代,乾隆三年(1738)惠克隆中举,初任长安县教谕,后升福建大田知县。以后又有惠金铭任两淮盐使。璋宝惠家村家谱上还记有惠体义任贵州郑安州知州,惠体仁任四川石驻厅通判、同知,惠静庵任刑部江西清吏司、云南清吏司郎中。当今蒲城惠姓有的在本县机关、渭南市政府部门任职,也有的在外县、外省工作较为出色,惠存虎为咸阳市林业局长、惠勋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参谋等。

临渭区惠姓3200多人,集中在官底镇惠丰村、惠安村,传说是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惠丰村是上世纪50年代合作化时期由小惠、前惠、后惠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50多年历史了,惠姓达1000多人,前惠、后惠与北惠是一脉(蒲城县原任乡惠家村),小惠村与惠安村是一脉。清嘉庆小惠村惠春应中举,后任宁羌州学正。惠安村惠春林解放前参加革命,解放后曾任富平县委书记。

澄城县惠姓2208人,主要分布在高槐村、惠家村,与避难堡惠姓为一脉。明清年间出过六、七名举人贡生,有3名任职。惠德明永乐年间任昆明知县,惠帝英清康熙年间任华亭县训导。惠凤仪,官最大,礼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为官清廉,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澄城县城隍庙,当城隍神供奉。华县惠姓700多人,集中住在下庙镇的惠家村、东阳乡的胡磊村、瓜坡镇的湾惠村、徐惠村,其他均为散户。

史载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华州发生8级大地震,华县、华阴、潼关为震中,这一带民房、衙署、庙宇皆倒塌,变为一片废墟,人员死亡过半。20多年后,许多地方仍荒无人烟。相传万历年间,明政府又采取措施,从山西移民于华州等地,上述惠姓村庄始祖就是那时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继迁来。惠家村的始祖刚来时住在渭河大坝以北,子孙繁衍,分散住在三个点上,称东惠、西惠、南惠,每个点上只有几户人家。

后来由于渭河泛滥,迁址于今东惠、西惠,迁移中南惠解体,分居在东西两惠,统称惠家村,有的又迁居附近的康甘、雷家。惠家村惠姓历18代,现在200多人,传说清代出过一个太监。徐惠村先祖从山西迁来时是一户人家,先居今陕西化工厂处,清末回民起义时移居现址。

该村有一家谱,只记近7代人的情况。村有惠成功,16岁参加国民党军队,1949年随军到台湾,以陆军少校衔退休,定居台湾桃园县。1988年首次回乡探亲,以后又4次返乡,每次都有捐赠,捐赠总金额人民币达61万元。分别在村、镇设立“惠成贤奖学金”“惠成功奖学金”。村里为表彰他的事迹,在村校园内为他树碑立传。华阴市惠姓略少于华县,680多人,主要住在华山脚下的仿车村。仿车村是个2500人的大村,居住惠、姚、李、张、屈、马、刘等姓,前三姓约各占村中人口的四分之一,相传先祖也是华州大地震后,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400多年间,传十七、八代。

村中有几株三、四人合抱不住的大槐树,相传是先祖们初来时栽的,寄托着后辈人的乡情。大荔县惠姓640多人,其中两宜镇的周家寨有300来人,周家寨原属朝邑县,朝邑县属三门峡水库区,建制撤消,未淹没区划归大荔县,始祖可能是守寨的军人,后转为民籍。韩城、合阳各有一、二百人,合阳城关镇东庄子一支是上世纪70年代祖父从河南南阳惠庄逃荒要饭落脚黄龙山中,后辗转定居合阳。

西安惠姓西安,从古至今是惠姓活动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据公安部门2006年的户籍数字显示,有惠姓21998人,位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而且全市14个区县分布较均匀,除杨凌、阎良、新城、户县、高陵在千人以下外,其余区县都在1400人以上。

早在姓、氏合一的汉初,就有惠姓人在这一地区生息。东汉末年社会大动乱中,大批关中人南迁,有的惠姓人故土难离,动乱过后仍回居长安附近。据西安市地名办公室调查,现在洪庆街道南端的惠家庄是惠姓在唐贞观年间或唐代以前建立的村庄。长安县鸣犊镇马嘶坡村,相传也是建于唐代,也有的说汉代这里就有了人家。最早是一惠姓老两口,带着6个儿子从扶风流落到此,穴居河岸,给邻村的“土大王”打工。后来又有一姓赫连的人,进山做生意,也居于此。以后又有一户贩马的杨姓人也居于此。赫连、杨姓后来人口不旺,渐渐消失,而惠家却人丁兴旺,占居了库峪河两岸,现在成为惠姓为主的千人大村。关于村名,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实是因发生地啸而得名。

村子处于秦岭不断抬升的断层地带,曾每隔10到20年发生一次地啸,其声如雷,断续像马嘶声,人们将这种自然现象,与附近因牛鸣而称“鸣犊”镇相联系,得名马嘶坡。现村中老人尚有听过“马嘶”的。王寺镇的惠家堡村,相传是宋代建村,原惠、赵两姓人居此而得名,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惠赵堡,今名叫惠家堡。在丰镐遗址南部有一座500多人的村落,建于宋代,最初惠姓人居于此,得名惠家堡,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南丰镐村,清末恢复原名,当地人念作惠(xi)家堡。宋史记载有10世同堂的惠存顺为京兆人,京兆,即今西安,惠存顺可能就是这一带人。

除这些古老村庄外,其余大都是明清时建立的村庄。未央区汉城乡东惠村、西惠村,均是千人大村,位于古汉城城墙遗址上,明建文年间因村地低湿,初名惠家洼,亦写作惠家凹,到清乾隆年间扩大为东西两村,东村称惠家下头,西村称惠家上头。清嘉庆《长安县志》分为惠南、惠北二村,惠南村为今惠东村,惠北村为今惠西村。在三桥镇阿房宫前殿遗址上坐落着一个村庄叫赵家堡,相传明万历年间以姓氏得名,现在村中有赵、惠、李、张等姓,赵、惠居多,惠姓400多人,晚于赵姓迁入。雁塔区有沙乎沱、金乎沱村,两村均有惠姓人,沙乎沱惠姓是清时富平惠姓迁入,金乎沱惠姓是清末蓝田惠姓迁入。

蓝田县惠姓始祖可能是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集中分布在两个乡镇四个村庄,以华胥镇惠家斜最多,800多人,其次为孟村乡的惠家环,600多人。临潼区有以惠姓建立的村庄惠家村、惠家坡,但祖源不详。北田镇北田村惠家因无家谱,始祖从何而来,也无法考究。高陵县药惠村惠家现有惠姓800多人,明末以惠姓得名,清雍正十年《高陵县志》载有此村,名为惠家堡,光绪七年《高陵县续志》始记为惠家,民国三十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上将该村与药家村合标为“药惠村”。

姬家乡也有个惠家村,元末建村,始祖从富平惠家村迁来,以原居村民姓命村。周至《惠氏家谱》记载明朝天启至崇祯年间,先祖惠养民、惠苏民兄弟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居陕西周至涧里村。惠养民、惠苏民成为周至惠姓开基之祖。惠养民生八子,习称八门。除二门绝后,七门迁楼观台西堡,四门移居于广济镇南留村,其余长门、三门、五门、六门、八门,均居涧里繁衍生息。惠苏民后代,也在涧里生息,但续谱不详,门次不清。

地方志对西安惠姓名人的记载,宋元以前很少,明清以来较详。长安、咸宁两县明清有举人惠儒、惠可久、惠应蛟、惠恺,惠儒明弘治年间任过通判。蓝田清顺治年间有举人惠民沾、高陵清康熙年间有举人惠麟,任职均不详。周至惠姓传至四、五代,从清乾隆年间始,成为西安乃至关中惠姓的佼佼者,有着一门三进士、四举人、三贡生的荣耀。惠养民的第5代孙惠元士,字仲晦,号瀛州,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七年馆选翰林院,越三载,擢为检讨,敕授徵仕郎。致仕后回乡主持二曲书院,培养人才。乾隆四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陕西按察使的秦勇均为其撰写墓志铭,称:其诗古文词,鸿博奥衍,为一时冠,每一艺出人争诵之。

立朝刚有古风格,上书陈事,往往不避权贵,都中六君子之称,先生实居一焉!元士的四弟惠元龙,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武),曾任肃州守备、延绥镇波罗营都司,因屡建奇功,敕授昭武大夫。元士的堂叔惠琨(苏民的4代孙)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例授文林郎,因病早逝,未有任职。元士长子惠棆,乾隆四十二年(1703)拔贡,修职郎,曾任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县丞、良乡县(今北京房山区)知县。元士的长孙、惠棆的长子惠其畅,太学生,例授登士郎。元士的曾孙,惠其畅的三子惠浩,任贵州永从县丞,代理黔西州知州事,敕授登仕郎。元士长兄元恺之子惠楠,岁贡生,例授修职郎。元士的堂叔惠璇,雍正2年举人。还有一些名人,与元士世系不清,即乾隆十八年武举惠大沛、乾隆二十五年正宾举人惠濬、乾隆三十九年武举惠桓、乾隆五十年正宾例贡惠玫、介宾监生惠瑔、耆宾惠秉德、儒士惠思诚等。

可见,周至惠氏崇文尚武,官宦辈出,数代不衰,在京颇有名气,在乡名声显赫。元士的祖父惠修德,太学生,每逢佳节、荒年开仓放粮,周济贫民。据民国十四年《周至县志》记载惠修德“施舍乡里,人称善人,赈贷全活者千余人。”因而这支惠氏很受乡人的尊崇,有不少轶闻趣事传播于民间(详见书中第七章“周至惠氏传说集锦”)。那时涧里村成为独特的文化小村,村分东西两堡,建筑气势宏大,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村中常年摆摊设点,百货齐全,喜庆佳节,演戏杂耍,人来人往,热闹若市,人称“小北京”,驰名关中平原。元士祖母的葬礼十分隆重,元士同僚12人送来挽诗,宫保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嘉淦和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叶一栋的挽诗至今还保存着。

清时的西安府范围很大,除了现在西安市管辖的范围外,还包括同官、耀县、富平、三原、泾阳、渭南等县,这些地方的惠姓人在外任职,都称西安人,当时给外省人的印象是西安惠姓人才济济。

现代西安惠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一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外地迁入西安的干部、职工及其后裔。有不少人在省、市、区、县党政机关以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任职,省厅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不乏其人。世居当地的惠姓名人有战争年代曾任西安市工委书记的惠子俊和省参议员、长安县参议会议长惠甘亭。惠甘亭为社会名流,在上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创办芷阳中学和马嘶坡小学,为长安县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当代有长安籍的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教授惠振德、蓝田籍的陕西省计生委副主任惠宏琏、未央区籍的陕西省农业开发办巡视员惠应南、灞桥区籍的第4军医大学药学系主任惠国强、临潼区籍的陕西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副局长惠恒磊、周至籍的甘肃省人大财委主任惠树人等。在乡间还有一些名望很高的人,周至县养民公13代孙惠映明,自学成中医,德艺双馨,悬壶乡里,救死扶伤,很受百姓尊崇;百岁老人惠德发创办唢呐学校,传艺受德名满乡间。

咸阳惠姓当今的咸阳市是古扶风郡的一部分,是扶风惠姓繁衍生息的一个地区。现在惠姓也较多,全市6225人,13个县区市均有分布,城区秦都区、渭城区有1000多人。三原县最多,3200人。有文献记载在宋金时期云阳(今属泾阳县)就有惠姓生息,并有惠吉于金承安五年考中进士。三原县惠姓主要分布在新兴、嵯峨、马额、渠岸、大程等5个乡镇。据黄泽岭先生的《移民大迁徙》记载,明清曾从山西移民于三原县的渠岸、徐木、大程、嵯峨、新兴等16个乡镇。三原惠姓始祖可能是洪洞大槐树移民。现在新兴乡麻惠村由惠家堡、惠家坡两村合并得名,有惠姓1000多人,是三原惠姓最大的村庄。该支惠姓家谱失传,据村中退休中学教师惠宗科调查,认为始祖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落脚在嵯峨乡的北社村,数代后移居洪水村。明末清初有的从洪水移居马额乡鱼池,形成鱼池惠家;有的从洪水移居新兴乡马家坳;有的从洪水移居新兴乡惠家堡,清末惠家堡人有的又移居三里之外的惠家坡。这3乡6村惠姓皆为一脉,新中国建立初期还保留着清明节一起到北社老坟祭祖的风俗。大程、渠岸惠姓不详。三原惠姓明嘉靖年间有举人惠及民、清道光年间有副贡惠淮南。惠及民任过福建福宁州知州。

同类推荐
  • 惊世奢华_解读满城汉墓

    惊世奢华_解读满城汉墓

    一次极其偶然的发现,却成就了中国考古电上一个石破天惊的事件。位于河北省满城县城西南1.5公里处陵山上的天下第一崖墓满城汉墓,是西汉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陵墓。1968年5月,被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在进行国防施工时偶然发现,后经周恩来总理批示,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亲临考证发掘而面世。满城汉墓凿山而成,规模宏大,举世罕见,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宏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崖墓。满城汉墓出土文物一万多件,驰名中外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朱雀衔环杯”等稀世珍宝曾远赴欧、亚、美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轰动海内外,满城也因此被誉为“金缕玉衣”的故乡。本书著者以翔实鲜闻的史录、冷峻精肃的推理和文采飞扬的笔触,不仅为读者讲述了充满神秘离奇色彩的发掘过程,更对满城汉墓的墓室建造特点、出土文物价值及相关历史背景等内容,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引导读者走进无比奢华的地下宫殿,去破解深藏岩层中长达21OO多年的历史迷团……
  • 青铜甲

    青铜甲

    自周朝建立,武王分封天下。助商灭纣的有功之臣封土建国,共计八十一位。各诸侯国相互吞并导致烽火连天,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传说。这部书发生的年代是在战国后期,也就是秦国正式开始统一天下之时。长达数百年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结束这个黑暗时代,不再有无休止的杀戮。吕子领昭王命游走于各地,招贤纳士以充实秦国实力。为寻求和平之光,他带领我华夏好男儿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华丽的乐章。可是当面临忠诚与信仰,和平还是战争的抉择之际,他又该何去何从?
  •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

    秦时明月汉时关,龙腾万里绣江山。虎步鹰扬竞苍穹,华胡共沐大汉风。雄霸东方气势虹,从此中华号长雄!樱花灼灼,枝叶蓁蓁,娇娃美人,妖娆伤眼。北斗玉麒麟刘禅,拜尽名师,汇合天下英雄,总揽诸子百家。处江湖之远,持三尺青锋,行侠万里樱花,恩爱情仇,赏尽人间春色!据庙堂之高,仗方天画戟,复兴锦绣江山,虽远必诛,明犯我强汉者!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常识

    本书通过收集一般教科书中所不可触及到的题材,描写某些重要的文化生活和历史人物。此外,对于口头传说的成语,都通过具体史实,给以详尽的说明。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概况。形式比较活泼,不拘泥于一定格式,比一般辞书要详细一些,丰富一些,也更生动一些。不仅便于读者记忆,更有利于读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启发。
热门推荐
  • 再苦也要笑一笑(大全集)

    再苦也要笑一笑(大全集)

    人生在世不过数年,要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名利如云卷云舒般坦然才能无意。生活中不乏酸甜苦辣,面对艰难困苦我们应该学会一笑置之。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人生的浅显而又深刻的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踏上新的征途。
  • 原来爱情会说谎

    原来爱情会说谎

    结婚七年,突然丈夫对我说:“贱女人,离婚吧。”他狠心连同恶毒的婆婆将我和孩子撵出家门。那一刻,我彻底醒悟,原来爱情会说谎……
  • 做高效能管理者:管理者应该向狼学习的9条管理哲学

    做高效能管理者:管理者应该向狼学习的9条管理哲学

    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如同狼的生存环境一样,竞争不断,险象环生,别说发展,就连最起码的生存都不再脊易 那么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 蜜婚爱恋,念念不忘

    蜜婚爱恋,念念不忘

    人人都知道,T市最矜贵,多金的男人――向御寒!有一个妹妹,他对那个妹妹宠的无度,放在手上怕摔着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两年前的一场意外,那个被寒少宠着的妹妹变成了植物人。寒少为此差点炸了这个T市。两年后,她突然意外醒来,从此寒少变身贴身教师。“大哥,我想要那个包。”某女眼睛睁大的看着电视。果不其然,下一秒那个包在了她的手上。“大哥,我想要那件衣服。”下一秒,那种款式的衣服都在了她的衣柜里。
  •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美国最畅销书榜上盘旋近20年的人生励志第一书;全球销量超过2亿册;《态度决定一切》作者又一惊世力作;亿万富翁洛克菲勒毕生最推崇的成功圣经。
  • 一曲江湖行

    一曲江湖行

    断龙脉、绝气运、九州灵气日益不存。衣衫褴褛的小乞丐不光跌跌撞撞闯入江湖后誓要将江湖捅个通透。还要追寻已经无路可走的长生大道。这大抵是一个武者在灵气不复以往、气运断绝的年代中,一步步作为前行者,替天下武者寻觅长生、复苏灵气的故事。神仙、妖怪、侠客、佛门千年古刹、道教武当龙虎、蜀山剑宗倚天而立、你想看的,这里应有尽有。
  • 伏魔仙尊

    伏魔仙尊

    热血修仙路,软妹伴修行。恐怖禁地、荒古禁地,六极迷宗,无上的修真神通,无尽洪荒至宝,脚踏天才屠戮仙魔,敛尽美女无数!废柴体质,巧得仙精入命凝结仙脉,淬炼天生仙体觉醒仙界传承,强势崛起,开辟法相界倒转轮回,弑仙诛神,踏破万重门!
  •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太上黄庭中景经

    太上黄庭中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商用三十六计

    商用三十六计

    本书结合当前的商业事例,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了三十六计所蕴含的内在哲学思想。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