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0900000015

第15章 屈原(3)

楚顷襄王于十八年(前281年),派遣使臣到诸侯国,重新组织合纵,欲以伐秦。秦国听说后,出兵伐楚。第二年,楚军大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秦将司马错又攻占楚的黔中;第三年秦将白起攻占楚的鄢、邓、西陵等五城;第四年即公元前278年,白起攻陷了楚国都城郢,灭楚宗庙,烧毁楚先王坟墓。顷襄王东逃至陈城(今河南淮阳)。

国都的失陷,给屈原在精神上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他怀着痛苦的心情写下了《哀郢》。其后不久,屈原来到长沙附近的泪罗江,在极端苦闷与绝望中,投江自沉了。时年,他大约是在60岁左右。有人说,从《哀郢》里有“至今九年而不复”一语看,诗人在郢都陷落后,还过了9年的流亡生活。(见程嘉哲:《屈原生年之“谜”》)这种说法恐怕不妥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哀郢》一诗,也是在郢都沦陷9年以后才写的了。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屈原在国都沦陷了这么长的时间才为之写哀诗呢?既然不说原因,怎能令人信服!其实,这句诗的全句是“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应该是写自己因见疑而被迫离开朝廷(或说流放)9年而不复。另外,诗是文学作品,并非历史记录,“三”、“九”等数不是一个准确的实指数目,而是常被用来泛指一段或短或长的时间而已。所以还是在郢都沦陷不久,诗人难以接受这残酷事实而沉江自杀的,比较能够接近史实。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及诗人,把五月五日定为他的忌日,使人们千秋万代地怀念着他。

四辉煌的诗篇

屈原创作的诗歌,后人称之为“楚辞”。楚辞的本义是楚国体裁的文(歌)辞,即一种文学的体裁。宋朝黄伯思解释“楚辞”说:“屈原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引黄伯思《校定楚辞·翼骚》之序言)在这些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语言与声音的特点,如“楚辞’冲的“若些”(读若所)、“只”、“羌”、“谇”。蹇’、“纷”、“佗傺”等,皆楚国的方言;其声调悲壮顿挫,通常二句一韵,二韵一节。因此我们可以说,“楚辞”是中国最早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特色的方言文学。但是屈原在创作诗歌时,并没有把自己的作品称之为楚辞。这个名称是汉代初年才有的。《汉书·地理志》载:

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

《汉书》王褒传、朱买臣传中均提到“楚辞”这一名称。楚辞是屈原所创,其作品既有屈原的,也包括后人“慕而述之”的写作。西汉末年刘向将楚辞编成集,从此楚辞就有了专书。现在人们称楚辞,如屈原的作品为诗,或诗歌。在汉代则称其为赋。如《史记·屈原列传》里说“作怀沙之赋”,《汉书·贾谊传》中说“作离骚赋”,地理志说“作离骚诸赋”,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刘勰的《文心雕龙》以《离骚》为赋又为诗。但是楚辞虽也称赋,却应当与“汉赋”有所区别。很多汉赋,严格说来只是诗化的散文,而楚辞却是真正的诗歌。

屈原创作楚辞,除他自身的爱国的激情。高尚的思想情操、广博的学识外,他还接受了南方民歌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影响。尽管《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而《离骚》等诗歌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但它们同样都是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诗言志”之意的作品。从表现形式看,屈原的一些诗与《诗经》中一些篇章十分相似,试以《橘颂》和《郑风·野有蔓草》做一比较可见其承袭:

后皇嘉树,野有蔓草,

橘徕服兮。零露漙兮。

受命不迁,有一美人,

生南国兮。清扬婉兮。

深固难徙,邂逅相遇,

更壹志兮。适我愿兮。

《橘颂》为四言,但一小节最后一句为五言,如:“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而《诗经》早已有这样的句式:“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卫风·淇奥》)

当然给楚辞更直接影响的是南方的民歌。公元前6世纪中叶楚人翻译的一首《越人歌》歌辞是这样的: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儿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这首民歌的抒情味道很浓;句子的参差不齐,衬字“兮”的多次运用,都增加诗句的舒展流畅,及音调的优美。楚辞中的篇章里,很多句子与这类民歌相近。屈原将它吸收过来,经过加工,形式更完美,语言更丰富生动了,使楚辞的这些地方特色更臻完美。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招魂》、《九章》(9篇)、《九歌》(11篇)等20几篇。司马迁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史记·屈原列传》)这个次序应当是作品的次序,《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故《九章》排第四。《九章》非原题,9篇诗也非一时之作。《九歌》是祀神乐歌,居最后,是屈原加工过的楚国民歌。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抒情长诗,共有373句,2477字。《史记·屈原列传》讲:他因为楚王不听正确的意见,邪曲占了上风,容不得方正,所以“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说明《离骚》是在他被疏之后的作品,离骚的含义是离忧,即心烦意乱,忧愁幽思与怨恨的意思。《屈原列传》还讲:“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是屈原在自己被打击,又看到楚国面临危亡,发自内心的悲愤之作,完成于楚顷襄王时期,应该是可信的。

《离骚》全诗可分为12个段落,加尾声《乱曰》,共是13个段落。(据郭沫若:《离骚今译》)一、诗人通过家世的追溯,美好品质、远大抱负及重视才能培养的叙述,表明了自己热爱生活,愿为祖国效力的心愿。二、以古代贤与暴不同类型作对比,暗示楚王为小人包围,不纳忠言,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心,对楚王轻信多疑的伤心。三、痛心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变节,鄙视群小的争夺财利,又担心自己政治上无所建树,表示一定要效法先贤,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四、表明决不为恶势力的袭击而动摇,埋怨楚王不能明辨是非。正邪不能相容,失悔自己看错了路向,似乎应退避自疏,但最终自己将宁死不屈。五、说明现实道路走不通,只好退到想像的境域中去,使精神暂时得以安歇。六、叙述女伴对他的劝告,但亦于事无补,他感到人间的寂寞,于是只好向舜帝去陈诉。七、以古代国家兴亡的道理,反复说明应当起用贤能,可惜自己生不逢时,只好掩涕悲泣。八、写他乘龙驾凤神游虚幻境界,排除险阻去求索崇高的理想,可惜天国中也找不到自己可以寄托的对象。九、从天国到人间,自己的追求,—一的碰壁,其原因是被“混浊”势力所阻挡,宫门万重,君王何时能醒悟呢?十。在绝望中去请神巫占卜,借巫者的口吻,来考虑自己的去留。十一、借神巫的鼓励,应该往好的那方面去设想,却担心不被见容;善良的人抵不住社会歪风的袭击会变节,而自己却不愿随和。十二。写自己离都门日远,把灵魂上升到深邃的上天,摆脱尘世的羁绊,得到了光明,但是当他一看到祖国,就使他再也难以移步向前。尾声总括了全诗,最后说道:算了吧,国内没有人把我理解,我又何必一定要思念着故都?既然没人和我一起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那我就死去依就殷代的彭咸。从全诗的结构来看,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以“女媭之蝉媛”为界限,前半部分多叙述现实的事情,即对已发生的事情的追述,后半部分则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虚幻的无国,对未来询问、求索。最后,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但现实又令他绝望,甚至产生去投靠殷代因谏君不听而沉水的贤臣彭咸的念头。

《离骚》,表达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及对美好人生的求索。屈原所提出的美政,就是效法古代的贤君尧、舜、禹。汤、文、武,兢兢业业遵循着正义的法则来办事;反对启、羿、浇、桀、纣这些昏君,因贪图逸乐,倚恃强力,荒淫残酷而遭到灭亡。他希望楚王以史为鉴,不要重蹈昏君的覆辙。屈原特别重视“举贤授能”,他认为三王时代,政治之所以能够纯正,就是因为有许多贤能的人辅佐君王。他还通过巫咸的口举出许多历史上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好处。屈原“举贤授能”的主张,正符合大动荡、大变革时代进步的政治趋势。

《离骚》,体现了屈原强烈的爱国思想。他提出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是从爱国主义出发的。屈原对楚上所表示的忠诚,就是忠于楚国的表现。例如:

岂余身之惮殃兮,

(我并不怕自己的身子会要遭殃,)

恐皇舆之败绩。

(我怕的是君王的乘舆要被毁坏)。指九天以为正兮,

(我要请九重的上天做我证人,)

夫唯灵修之故也。

(我悃忱地忠于君王并无他意。)

这里都是把楚国的命运与楚王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来考虑的。他对楚王的忠诚,是寄希望于楚王能够把楚国治理得富强。他不仅不是对楚王惟命是从、俯首帖耳,而且是与楚王危害楚国的行为去进行抗争,当楚王不辨忠奸,不能采纳正确意见造成严重后果时,他又很痛心,以至于怨恨、绝望。他在《离骚》中写道: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你既不肯鉴察我胸中的忠诚,)

反信谗而斋怒。

(更反而听信谗言给我以恼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我诚然知道耿直是不能讨好,)

忍而不能舍也。

(但我却忍耐着痛苦不肯抛弃。)初既与余成言兮,

(在当初呵你既已经和我约定,)

后悔遁而有他。

(你奈何反悔了又改变了心肠。)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我和你的分离也不怎么难堪,)

伤灵修之数化。

(只叹息你的为人呵太没主张。)

诗中的荃与灵修,都是指的楚王。起初楚王还是信任屈原的,但听信谗言后,则对屈原产生了恼怒。屈原知道耿直是得不到什么好结果,但还是坚持不改。既然得不到信任,与王分离也没什么难堪的。很明显,忠心于楚王的前提,是要能接受自己正确的政治主张,而使楚国强大起来,否则也只能在政治上分道扬镳了。表现出诗人的气节,也是与他的爱国主义相一致的。

屈原的爱国市义还表现在他又寸祖国大地的无限眷恋上。诗中写道:

陟升皇之赫戏兮,

(在皇天的光耀中升腾着的时候,)

忽临睨夫旧乡。

(忽然间又看见了下界的故丘。)

仆夫悲余马怀兮,

(我的御者生悲,马也开始恋栈,)

蜷局顾而不行。

(只是低头回顾,不肯再往前走。)

当诗人在想像中的皇天遨游的时候,忽然间看到祖国的故丘,就再也不肯往前走了。对于祖国热爱之深,哪怕她处在混浊黑暗中,哪怕对自己还存在许多危险,哪怕自己是在幻想中游历,都绝不能离开自己的祖国。这种至深的爱,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离骚》,体现了屈原对美好人生的不断求索。他追求美与善,而与一切丑恶的事物进行不屈的斗争。在诗中,诗人以香花。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格,而且要永远保持这种高贵的品格,至死不变。和他相对立的那些腐朽的贵族则是苟且、偷安、贪婪、嫉妒,在关键时甚至不惜向敌国变节求荣。他们对正直、廉洁,坚持正确路线的屈原造谣中伤,打击排斥。而屈原决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并给以严厉的斥责与辛辣的讽刺。诗人写道:

既替余以蕙兮,

(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

又申之以揽。

(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代。)

亦余心之所善兮,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心甘,)

虽九死其犹未悔。

(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他郁邑余佗傺兮,

(我忧郁,我不安,我感受着孤独)

吾独穷乎此时也!

(我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困穷)

宁溘死以流亡兮,

(我就是淹然死去而魂离魄散,)

余不忍为此态也!

(也决不肯同乎流俗,屈节卑躬!)鸷鸟之不群兮,

(鹰和隼不能够同凡鸟同群,)

自前世而固然。

(原本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能周兮?

(哪有方和圆能够互相通融?)

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曲与直能够一概相量?)

诗人坚持不懈地与恶势力作斗争,虽九死也不悔。这种洁身自好,一往无前的精神,能感天地,泣鬼神!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高度评价屈原的诗歌:“屈平辞赋悬日月!”

《离骚》,所揭发咒骂的贪婪。奸险。奢侈、凶暴的宵小、恶棍,实际上是剥削阶级集团的形象;他所歌颂的正直、善良、廉洁、耿介的嫉恶如仇的精神,实际是人民性格和人民反抗情绪的折射。所有这些说明了时代对屈原所起的决定作用;同时,也只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遭遇,才能够写得出这样的作品,所以刘勰讲:没有屈原,也就不会有《离骚》(《文心雕龙·辨骚》)。

《离骚》在表现手法上,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这首长诗善于揭示矛盾和心情的波折。诗中所表现作者的广阔思想,深刻和复杂的感情及自己的遭遇与心情,不是平铺直叙的叙述,而是在处处以忠贞与谗邪之间的对立矛盾中展开。诗人对忠贞的歌颂和对谗邪的指斥,充分显示出分明的是非与强烈的爱憎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人的内心也充满着矛盾,反映到诗中,一方面是自己忠贞不渝的态度,一方面在现实打击下的苦闷徬徨;一方面是女媭劝他随俗沉浮,不要使自己过于孤立,一方面是诗人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接受这个劝告;一方面是灵氛的卜卦,要他合则留,不合则去,但在诗人离开都门邀游时,看到故丘就冉也不愿移步向前了。这些矛盾,使诗人心中充满波折,但诗人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祖国和理想他宁肯去死,也决不随波逐流,突出的表现了诗人卓越的人格。

其次,《离骚》用象征比喻的方法描写诗人的遭遇,表白自己的爱憎感情。一是用传说与历史故事,以古喻今;二是用花、草、树木等来比喻不同的人物和品行,以鸩鸟代表丑恶专讲坏话的形象,雄鸠代表举止轻佻的形象,鸷鸟代表不屈斗争的形象,凤凰代表善美的形象等等,这些形象比喻精确,可以看出诗人巧妙的构思。三是诗人充分的利用神话传说的材料,把读者带到虚幻缥缈的世界。他把传说中古代美女组织到自己的诗篇里,把日、月、风、云拟人化。他想像自己驾驶着以凤凰为车,以无角白龙为马的神车,月神望舒在前面引导,风神飞廉在后面追赶,向着四方去邀游。在他去上下求索时,天渐晚了,他就向太阳神羲和发出慢行的命令,叫他不要急于回到崦嵫山下。他在想像中驰骋,早晨由苍梧动身,晚上便落到昆仑山的县圃;刚渡过仙河赤水,便又向西海前进。诗人大胆丰富的想像,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昂扬开阔的精神境界。如同奔驰在群山万壑之上的雷鸣闪电,如同高悬在万顷波涛上的皓月亮星,引起人们的惊奇与激动。

然而,诗人的想像是以激烈复杂的现实斗争为背景的,是以真实的感情为基础的。他没有逃避到梦幻的世界,而借以表达他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始终坚持不渝地斗争、去不断地上下求索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的幻想始终是现实的积极反映,他在幻想中的行为正是他在现实中对理想执著追求的反映。

我们说《离骚》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因为他用借助想像构成虚幻的境界,来表达、抒发自己强烈奔放,不受现实羁绊的思想感情;他用夸张和大胆的比拟,赞美善良忠正,鞭笞奸邪巧佞,它的精神是积极的。战斗的、充满了现实主义的。

同类推荐
  • 二战名将传记(套装共六册)

    二战名将传记(套装共六册)

    本套书包括《蒙哥马利传》、《巴顿传》、《古德里安传》、《山本五十六传》、《朱可夫传》、《隆美尔传》六本书,写了诸位将领从童年时代到二战指挥的各场重大战役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励志故事,还有对二战局势的重大转折。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 华尔街:野心不眠

    华尔街:野心不眠

    本书是华尔街营销传奇人物、上市公司董事长王勇的自传。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少年,自小心怀大志,儒雅的外表下有颗异常坚定的心。内里“不奋斗,毋宁死”的劲儿贯穿着他这前六十年的人生:23岁放弃公职考进大学,31岁赤手空拳赴美留学,与妻子一边打工赚取学费一边求学,32岁考入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在硅谷的MP公司从普通的销售员做起,晋升到首席营销员、国际事务部总经理。38岁的他创立“美国环球实业公司”,49岁公司在华尔街上市。这条崛起之路,是一部不断的斗争史。公司达到年产值两亿美元高峰时,却因内斗伤痕累累,王勇为着股民和自己,两次与窃据公司职位者对簿公堂,最终大获全胜,宛如好莱坞式的人间话剧。
  • 唱着情歌走向彼岸花开: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唱着情歌走向彼岸花开: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庄严神圣的布达拉宫,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尘俗世,重权高位,于他不过是禁锢自由的牢笼。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与扭曲,也让他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悲悯众生的活佛,也是多情的诗人,他的情歌唱响三百年,至今不衰。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热门推荐
  • 古罗马神话(上)

    古罗马神话(上)

    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罗马神话丰富了文学艺术,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以新的生命。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动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 精华版(二)你不可不知的投资宝典

    精华版(二)你不可不知的投资宝典

    这是一本像《男人装》一样紧随潮流,像《读者》一样贴近生活,像《故事会》一样充满故事,又像《花花公子》一样有内涵的理财专刊! 理财达人水湄物语出品,长投网倾情奉献:《长投专刊》与你分享实现财富自由的实用投资。
  • 红楼大官人

    红楼大官人

    薛文龙穿越成了红楼梦里的薛蟠,对,没错,就是俗称呆霸王的薛家大少爷,好吧,虽然开局不妙,但没什么可以把薛蟠打倒的,除了……红楼世界里的美女们!嘿嘿嘿嘿……这是一个穿越到红楼梦中过着自己幸福小日子的故事。少了刀光剑影和勾心斗角,多了生活的从容,和花前月下的恬静。薛蟠爱死这个时代了。
  • 祁生天缘奇遇

    祁生天缘奇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精选集)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精选集)

    《乞力马扎罗的雪》一书收录了海明威的十一篇短篇佳作。雪山上的豹子,河边的垂钓人,咖啡厅中的老者……十一个貌似淡薄的故事蕴含了人世间言不尽的沧桑。海明威独特的“冰山”式文风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得到了最佳的呈现。有些人会激励我严肃看待生命。但我若真的这么做,可能会让许多人勒颈自戕。
  • 漫威之无尽异能

    漫威之无尽异能

    有一天,罗迪心血来潮地数一下自己获得的异能。精神攻击、隐身、念力、金属控制、冰冻……半个小时之后,艾玛,根本停不下来啊!新书:某美漫的机械主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沧澜顾叶落

    沧澜顾叶落

    一对冰晶玉佩,牵动着人与妖之间千年的恩怨,谁又能记得幼时那天真无邪的誓言,到底是什么推动着他们的命运,是身份,是依赖,还是爱情?医者仁心,但是如何能医治自己心中的病症?正如医者难自医,面对亦敌亦友的爱人,他是否能解开堆积在心口的心结?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自己的命运到底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是皇族的支配,面对皇族和自己的爱情,他应该如何选择?
  • 钟情予你

    钟情予你

    小说简介。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吗?就在我见到你的那一秒——沈云烟原本是沈家的养女,却因为异父异母的哥哥,在十二岁的时候独自一人出去居住。多年之后,俩人再遇,却又是另一番光景。无微不至的照顾,体贴细微的照顾,使她一步一步地沦陷。宛若朝阳的温暖,是否能温暖那早已冰冷的心?当那层坚冰破碎,往事带来的痛又从哪里修补?
  • 还你救命之恩

    还你救命之恩

    岑水被老天一道闪电劈到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庭,但幸好一家人感情和睦。但一场灾难令一家人再次背井离乡,机缘巧合救了他。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但……等等,你大我9岁,是不是差距有点儿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