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9600000064

第64章 暗示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镇民们很高兴,会试三年才一场,无论状元还是探花,对他们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对象,结果因为小仙师的缘故,头三甲接二连三的出现了。

当然,现在还只是预言,但上虞小仙师金口玉言,整个绍兴府都是有口皆碑的,不消全中,只要中了一半,就足够异乎寻常的了,要是都中了,更是足以震惊天下的大事。

古往今来的算命先生多了去了,可又有几个敢断言别人乡试折桂?会试金榜题名?更别说直指三甲这种逆天之举了。

士子们也激动了。

他们辛苦奔波,所为何事?还不是求刘同寿一评?这段时间刘同寿一直没作点评,结果一开口就是这么劲爆的消息。

状元,探花都有了,看小仙师这架势,似乎是只打算点评三甲啊!那么,接下来还有个榜眼的名额,会**呢?

士子们的心思都热切起来,无数艳羡的目光投向了刘同寿,又转向了吴山,几乎凝成了实质一般。

但当事者吴山的心情并不好。

首辅门生的名头听起来响亮,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在京城连一号人物都算不上,平日在张孚敬身边,也都是充当着文书幕僚这样的职司。类似眼下这种情况,他很少遇到。

当然,只要有出仕的心思,被人围观这种事迟早都要经历的,观啊观啊的也就习惯了,他顶多是有些不自在,心中的郁闷另有其因。

从奉命出京那一日开始,他的郁闷就已经开始累积了,在刘同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他真心搞不懂老师的心思。

如今朝中形势严峻,张孚敬已经在蓄势奋力一搏了,这种时候,哪怕多一分助力也是好的。吴山认为,刘同寿的性子虽不好,但他还是可以带给嘉靖一定的新鲜感,从而为张孚敬多争取一点圣眷的。

最低限度,可以用小道士来牵制邵元节,使其多少配合一下自己这边的行动。可每当他一提起此事,张孚敬的态度就变得暧昧起来,只是不肯点头。

另一方面,偏偏张孚敬对小道士又非常关注。将李崧祥送去的情报看了数遍不算,还遣了自己来江南,说是观察刘同寿的情况。

这不是笑话么,一个只会装神弄鬼的小道士有什么可观察的?能用就用,用不了就丢,若是怕他转投别人,那就直接解决了便是,现在这算是怎么一回事?让自己来观其言行,难不成还要大用,让他入朝为官,甚至接老师的班吗?

这个认知让吴山感到茫然。

没错,嘉靖朝的道士地位高,可以做官,还能做大官,比如邵元节就有个礼部尚书的头衔。但是,这就是个头衔而已,邵尚书从来就没踏入过礼部衙门半步,更别说上朝参政了。就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衔而已。

想正经当官,还是得走科举正途,靠歪门邪道是不成的。

这道理人尽皆知,只有张孚敬像是不知道似的。他不但让自己来观察,还写了私信给按察使李崧祥。具体说了些什么,还不清楚,但从李崧祥的安排中,却可以解析一二,分明就是要自己提点小道士啊!

严格来说,张孚敬的势力,恐怕是有明一代的所有首辅中最弱的,因为他出仕的时间太短了,从新科进士到文渊阁,他只用了区区六年时间而已。

升官快其实也是有利有弊的,平步青云的背后,他的人脉和根基都非常浅薄,压根就当不起引领大明走向的重责。否则也不会在桂萼死后,立刻就露出颓势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样张孚敬也是个首辅。

想推举出个接班人,接收他的权力和班底,继承他的政治理念可能很难,如果只是想留点余萌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在刘同寿出现之前,吴山就是众所周知的接班人。

对于明年的会试,吴山信心十足,他本身才华就高,再加上有这么一层身份,落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对刘同寿,他已经隐隐有了竞争者的意识,所以他刚刚才显得有些咄咄逼人,把好好的台词说得云山雾罩的。

出门之前,他还在暗爽,琢磨着是不是可以让小道士疑惑个三五日,直接导致他在水陆大会上发挥失常,或者干脆疑神疑鬼的退缩了就更好了。

可没想到,转个身的功夫,小道士就已经有所发现了,而且还给了自己颇为强力的一击。

如果说是状元,倒也算是善祷善颂了,可他说的是什么?探花郎?

去他娘的探花吧!以自己的才华身份,考个第三名有什么好得意的?只要不是沦落到同进士出身的地步,进士及第和探花能有多大区别?

好吧,必须得承认,头三甲和普通进士还是不一样的,但问题不在这里,让吴山不爽的是,刘同寿先前已经点过一个状元了。现在点了他做探花,不是摆明了有俩人比他强么?这还没考呢就沦落到第三了,让心高气傲的吴才子如何能够接受?

这还不算完,最憋屈的是,万一被小道士说中了,自己还得承人家的情,而且还是好大一个人情,自己若是不认,就得做好被天下人戳脊梁骨的准备!

老天,这叫什么事儿啊!果然不能随便得罪神棍,尤其是这种时不时就灵验一把的神棍。

在一片热切的注视中,吴山缓缓转身,抽动着僵硬的脸部肌肉,勉强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多……谢小仙师赐教,在下来日必当十倍报之。”

这大概是刘同寿穿越以来,接受过的最没诚意的道谢了,换给一个不知情的,准会认为吴山是要报仇,而不是报恩呢。

将他神态看在眼中,士子们都大是不平。

这是什么?得了便宜还卖乖啊!别人哭着求着想要小仙师给个评语,结果却求之不得,你吴山多什么?不就是有个首辅老师吗?那也不至于得了个探花还不知足啊!真是人心不足,得陇望蜀啊!这种忘恩负义的人,小仙师就应该把他给拿下,换个知情识趣的上。

刘同寿却是一副甘之如饴的模样,他笑吟吟的摆了摆手:“好说,吴先生,咱们将来要多多亲近才好啊。”

“小仙师真是大度啊!对这等狂生,居然也能以礼相待。”

“那当然了,小仙师可是咱们东山人的骄傲,别说区区狂生,就算是谢家那种丧尽天良之辈,若是幡然悔悟的话,小仙师也一样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诶,梁兄,你这话就不在理了。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小仙师这等人品道行,实乃人中龙凤,又岂是东山这滩浅水能容得下的?要我说,应该说是绍兴小仙师才更上口。”

“照祝贤弟你这么说,将来小仙师若是去了京城,难不成还要换个名号,叫江南小仙师不成?”

“梁兄,你又错了。小仙师若是去了京城,那就是大明的天师了,或者应该说是国师才对,哪还需要什么名号呢?”

“有道理。”

士子们纷纷赞叹起来。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他们唯恐声音不高,称赞的水平不够,一个个扯着脖子就开始引经据典,将刘同寿那一笑中的意义无限拔高,嚷嚷得整个镇子都清晰可闻。

为了最后的那个榜眼的名额,这帮人什么都不顾了。

“……”吴山的脸色更差了,有心再交代几句场面话,可思来想去,却不知如何开口,最终只是拱拱手,然后头也不回的闪人了。

望着吴山的背影,刘同寿若有所思。

仔细想想,这人应该来的目的,应该暗示自己的,而且暗示的规格还很高,八成涉及到了嘉靖,不用说,吴山的背后,肯定就是那位张阁老的意思了。但这个吴山对自己态度又很别扭,像是很不情愿似的,这里面又有什么玄虚呢?

“我说同寿,这吴山鼻孔都快翘到天上去了,你干嘛还这么看重他,给他点评呢?要我说啊,你这胳膊肘不能往外拐啊,多照顾照顾乡亲们才是正理……”吴山走了,梁萧腆着脸凑了上来。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梁叔,你想当探花,唉……就算是太上老君下凡,也难啊。”刘同寿犯了个白眼,他要真有点谁谁就中的本事,那还当哪门子道士啊?直接连点三次,一路点成新科进士不就结了?那还用得着象现在这么辛苦啊?

吴山的暗示他算是想明白了,眼下嘉靖同学最关注的不是长生不老,而是没有后嗣!二龙不相见给出了皇子夭折的原因,但却没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嘉靖虽然心动了,但离行动却还差很多。

这就是剽窃太早的后遗症了,箴言谒语这些东西,必须得在特定的时刻,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张孚敬想告诉自己是,民间的声望再高也没用,想有所作为,还得是挠到皇帝的痒处才行,而目前皇帝的痒处就是下一代的问题。

这场水陆大会就是最为恰当的时机。

一切都想通了,可到底要怎么办呢?刘同寿犯起了愁,原本他想的倒是简单,无非就是魔术表演罢了,只要能出彩就行,可现在随意发挥变成了命题作文,这就困难了。

同类推荐
  •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华夏历史悠久,文物世代传承,鸿殖丰厚,仓促之笔不能尽显中华数千年瑰宝之美。所选文物挂一漏万,每篇文章寥寥千字难以绘出她们的容姿丽质。传世之国宝重器,包含了众多轶闻野史,甄别缕析,稽古钩沉,实非易事。在《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撰写过程中,首先由衷地感激我的同事杜卫民兄长的无私帮助,杜兄博学多识、殚见洽闻,有深厚的文物知识,他为《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文物进行了遴选,并奉献出数篇自己的佳作。
  • 西方历史的瞬间

    西方历史的瞬间

    《西方历史的瞬间》篇章以时代排序,在西方历史中选取一百二十个题目,为每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对于文化、社会方面的情况谈得比较详尽,有助于读者认识、了解西方世界。此外,《西方历史的瞬间》特别重视15、16世纪西方世界向外求发展时代的状况,并借此说明“世界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文字明白易懂,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阅读乐趣。
  • 清史

    清史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9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对稗史、逸闻等史料的使用极为谨慎,往往要“几经考证”。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 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研究(第1辑)

    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研究(第1辑)

    《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研究》立足中国东北地区,整合东北地区伪满、日本研究资源,致力于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本书是第1辑,聚焦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与教育侵略、经济掠夺、交通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充分阐明了日本的文化侵略与经济侵略对中国东北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阻碍,以及给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 明末之李岩传

    明末之李岩传

    读书的时候常想,如果当年李岩不被李自成冤杀,历史会不会有点不一样?他的死令人扼腕不止,这次就写一个不一样的李岩,一个闷骚狗血,一言不合就掀桌子的李岩。
热门推荐
  • 校园生死恋:爱情不稀奇

    校园生死恋:爱情不稀奇

    爱,是怎样?爱,是疼痛,爱是感觉有人把图钉重重的压进左心房,然后拔出来,再压进去。自己听着自己的心碎裂,却又无可奈何。她10岁便对他芳心暗许,而他,却无动于衷。身边却总是红妆缭绕、美女如云,甚至女友换了一任又一任。她不是没人追,只是她心里有了一个就再也容不下第二个。他当着女友和她的面说“我只当她是我妹妹。”他又当着对她死缠烂打的每一个男子都说“她是我的,不管你爱不爱她,都请你离开她……”欢迎加群:425753695【我的小助手24小时在线,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咨询】
  • 修真大网店

    修真大网店

    “修真功法十块钱!通通十块钱!”方吴为不知道自己脑海中的功法究竟有多么珍贵。他也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修真名门藏经上阁的唯一传人。但是他知道,他的梦想是要把卖修真功法的网店做到皇冠级别!总之这是一个脑海中知晓万千功法,却努力想成为修真网店大亨的"小人物"奋斗史!而爆笑又励志的喜剧背后,究竟承载着什么使命呢?还希望各位关注收藏看看,谢谢。
  • 罗茜效应

    罗茜效应

    《罗茜效应》是备受期待的纽约时报畅销小说《罗茜计划》的续集,因为在《罗茜计划》中男主角唐的寻妻计划项目完美达成,唐和罗茜迁往纽约重新生活。但他们即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和惊喜,因为罗茜怀孕了。唐开始着手学习成为父亲的新计划,但他不同寻常的研究风格使他陷入了被妻子误解的困境。因误解而分离,因真情而释怀,唐和罗茜怀着期待又焦虑的心情迎接第一个孩子并再次坠入爱河。
  • 东征四记

    东征四记

    初春的陕北,白天阳春回暖,太阳一落山就恢复了料峭的春寒,大风在没有什么植被的荒原上呼啸着。彭德怀沉着脸,一双眼睛布满血丝,伏在油灯下研究地图,一盏用西药瓶子制成的小油灯不断地爆出灯花,窑洞里忽明忽暗。侦察参谋小杨和警卫班长小周一边一个坐在炕沿上靠着墙睡了,炕上堆着几件问老乡借来的土布衣服和羊肚手巾。远处传来几声悠长的鸡啼,彭德怀抬头看看发白的窗纸,吹熄了油灯。他走到炕边,拿起土布衣服给两个年轻人身上各盖了一件,自己也拉了一件披到身上,就在炕中间躺下闭上了眼睛。
  • 灵鬼志

    灵鬼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三摩竭经

    佛说三摩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街头门店生意经

    街头门店生意经

    本书从理论上分析了如何选择开店的地址、如何讲究风水、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如何管理店铺等开店的一系列问题,所选择的开店案例来自不同的领域,其中有开店成功的经验,也有开店失败的教训。旨在帮助读者学习一些开店的基本知识及技巧,学会如何开店、如何创业。
  • 仙路之大阴阳师

    仙路之大阴阳师

    张稳曾一直过着十分平静的生活,虽然人缘和成绩一样差的要死,有基友却无对象,除了被人欺负嘲笑和同情,大概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了。直到那三秒的出现……(本文又名《一切从那三秒后开始》)
  • 我本反派

    我本反派

    结怨神道大帝李世易、暗算盟友先辈长老易剑心、强上侍神女帝慕千紫...累累罪行径,苏刑一夜醒来,发现自己一手的烂牌,看似花团锦簇,却即将成为神乾帝国开国初最无脑的反派。无奈,为了不成为别人的垫脚石,苏刑不得不逆天改命,将反派做到底。反命、反人...,直至最后,反到了拨弄这一切的源头——看似无常无序的天与地!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