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4800000007

第7章 中朝文化交流(3)

义天号大觉国师,本是高丽朝王子,俗名王煦(xu)。他11岁出家,13岁时即成为僧统。成年后,他上表请求允许人宋求法,但因航海有风险,再加上有人反对,结果未能成行。义天不得已,于1085年初夏,率弟子寿介等二人微服乘宋商船离开高丽,先到达中国山东密州板桥镇,然后人汴(bian)京(宋朝都城,即今开封)。得到哲宗皇帝诏敕,义天开始在中国游方,向各地著名高僧问法。1086年,义天回到高丽,担任兴王寺住持。其间,他培养弟子,并在寺内设教藏都监,刊印从宋、辽和日本购进的佛教经典中有关佛经的章疏,以及在国内搜集到的各种佛经古籍,计有4740余卷。

义天自宋回国后,仍与杭州的慧因教院保持着联系。义天曾“以青纸金书晋译《华严经》三百部”和筹建经阁的资金,托商船带给慧因教院。因此,慧因教院又称“高丽院”。1089年,慧因教院行者颜显到高丽,讣告晋水法师人寂,井带去法师的真影及舍利。义天特派其弟子寿介等前往杭州祭奠,并携带黄金宝塔二座,借以祈愿宋朝皇帝及太皇太后康宁。遗憾的是,由于排佛论在中国抬头,此举遭到阻挠,黄金宝塔被退回高丽,义天派来的弟子被驱逐出宋境。

(第四节)明清之际:中国与李朝

明初,中国便与高丽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开展了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曾遣使到高丽,颁布科举程式。诏书说:“高丽、安南、占城等国如有经明行修之士,各就本国乡试,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语见《恭愍王世《家》)1372年,高丽朝上表,请允准派遣子弟赴明留学。次年,明太祖下旨,表示凡愿来华留学的,只要父母同意,均可来华学习。

1392年,高丽王朝灭亡,李氏朝鲜王朝取而代之。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深人地向前发展。李朝(公元1392~1910年)是朝鲜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史家为与古朝鲜相区别,称李成桂所建的朝鲜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今天,在韩国,人们多称之为“朝鲜王朝”。

在李成桂夺得王位的过程中,曾得力于居留朝鲜的中国文士、畏吾儿族人楔长寿(楔:xie)的参与谋划,因此楔长寿得赐“中兴功臣”铁券(铁制的凭证),后又受赐“定乱功臣”称号,官至判三司事。长寿所撰著的《直解小学》(小学,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因解说得当受到中国儒者的称赞。

中国河问(府名,在今河北省一带)人李敏道,也是李朝开国功臣之一。元朝末年,贩盐出身的割据称雄者张士诚占据东南,曾与高丽朝有过交往。乘高丽使节自张士诚处返国之机,敏道请与使节同行。在高丽,敏道以其医术见称。李成桂登上王位之前,敏道多次表示拥戴他的意思,并向他陈说历代兴替的道理。李成桂登基,敏道被视为功臣,赐号“推忠协赞开国功臣”,官至商议中枢院事。

15世纪,李朝在文化方面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创造了“谚文”拼音文字)。世宗在宫中设谚文局,召用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均为李朝王室学术研究机构集贤殿学士)等制定谚文。他们研究朝鲜语音,参考中国韵书,制成包括母音和子音的28个字母,于1443年公布,定名为《训民正音》,沿用至今。这种拼音文字的优点,主要在于它能完满地表记所有的朝鲜语固有词汇和所有的汉字词汇。

朝鲜自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时期起,逐步形成了利用汉字的音或意来表达意思的“吏读”文字。人们曾用它创作、记录过一些诗歌,并用以夹注于汉文字句之间,表示朝语的语法关系。但“吏读”文字标记法并不完善,只可作为辅助文字加以利用。从古代至李朝末年,朝(Chao)野正式通用的文字一直是汉文。

《训民正音》制定后,文人们曾用它记录过《龙飞御天歌》等诗歌,翻译过儒家经典、佛经、韵书等。但由于朝野保守势力强大,(训民正音》并未得到全面推广。不容置疑的是:《训民正音》的制定,在朝鲜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特别是在文学方面,由于有了这种拼音文字,才有了从形式到内容都名符其实的朝鲜文学作品。

为制定出优异的朝鲜语拼音文字,成三问、申叔舟等集贤殿学士曾奉命13次来到中国辽东,访问滴居(zheju,被贬谪后住在某个地方)其地的明朝翰林(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学士黄瓒(zan),同他讨论音韵和发音表记法。所以可以说,《训民正音》的制定,也是中朝文化交流的结晶之一。

明朝与李朝之间,同前朝相比,有着更为频繁的书籍交流。1426年,明朝赠给朝鲜四书、五经以及《性理大全》(哲学文献汇编。明代胡广等奉敕编。性理,指理学。所采宋儒之说共120家)和《通鉴纲目》(即《资治通鉴纲目》。纲目体通史,南宋朱熹撰)各一部。国王世宗曾为此欢宴百官。1454年,明朝又赠朝鲜《宋史》(纪传体史书,元代脱脱等撰)。此前,世宗曾多次令赴明使节寻购此书,始终未得,于是才向明廷求赠。除在中国采购或向中国朝廷求赠外,李朝有时也自行刊印图书。1421年,世宗曾诏令刊印《资治通鉴纲目》,并命集贤殿正其谬误。国王世宗认为,文章正宗是《楚辞》(总集名。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17篇,以屈原作品为主),学者不可不读,1428年,他下令铸字排印。1438年,世宗又命集贤殿撰写《韩柳文注释》(韩即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即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世以韩、柳并称),书成后,还命人为该书作跋。“跋”中写道:“唐韩柳氏所著文章,雄伟雅健,杰立宇宙,实万世作者之轨范也。”

《东文选》是李朝成宗、中宗在位时期15世纪中后期至16世纪中期)先后由学者徐居正、申用溉编选的朝鲜诗文集,内中诗文都是用汉文写作的。该书分正续两篇,正篇由徐居正编选,包括新罗朝至成宗时的诗文;续篇由申用溉编选,包括正篇之后约40年问的诗文。此书后来也流传于中国,不少藏书机构都有收藏。

一直以词章和训诂为主的学风,在程朱理学传入之后转变为以经史为主。这一转变开始于高丽朝末年,进入李朝时期后则更趋明显。理学传人之前,佛教已在朝鲜盛行多年,理学传入后,佛教逐渐受到排斥。从攻击佛教的世俗权开始,进而发展到把佛教视为异端邪说,完全地予以否定。这一转变也是开始于高丽朝末年,进人李朝以后则日见激烈。李朝时期,程朱理学的发展构成了中朝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侧面。

16世纪前期,李朝哲学家徐敬德(公元1489~1546年)对朱熹的理气二元论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批判论点,即“气一元论”,主张“气外无理”,并用阴阳的相互作用来说明“气”的作用,成为朝鲜主气论者的先驱。哲学上,徐敬德持唯物主义的观点,首创“气不灭”之说;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气”是世界的起源,一切事物,包括人和精神在内,都不过是“气”的不同的凝聚状态……他的主张和学说,对朝鲜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哲学家李彦迪(公元1491—1553年)做过官,后遭权臣嫉恨被流放。政治上,李彦迪提出“中和”的理论,哲学上则主张“太极”乃“道之本体”、“万化之领要”;他立足于朱熹的理气二元论,认为“理”与“气”虽不可分,但“有理而后有气”,精神先于物质。他是朝鲜主理论者的先驱。

诗人、哲学家、朱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李混混(公元1501~1570年),既反对徐敬德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也反对主观唯心主义,他尊崇的是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他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但“理在事先”、“理为气之帅,气为理之卒”。他还认为人有两重人性,即“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由于气质不同,人才有“上智”、“中人”、“下愚”之分。除诗歌散文外,李混还著有《朱子书节要》、《朱子书节要记疑》等,成为朝鲜主理论的集大成者,被后世誉为“朝鲜的朱子”。

哲学家李珥(公元1536~1584年)也是诗人。哲学上,他持“理气兼发”之说,认为世界乃由“气”和“理”所构成。他同时主张“有血气之身,然后有知觉之心”,强调感觉器官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李混、李珥的出现,说明朝鲜的性理学(或称“性理之学”,指程朱派理学,本于程颐“性即理也”一语,别于陆九渊、守仁“心即理也”之说)迎来了它的全盛期,在理学理论上已有新发展。

同类推荐
  •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是能吃苦的一群人,他们那苦行僧的精神是他们生存的力量来源。在常年的生存压力中,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中,苦难和艰辛、饥饿和折磨……一切的不幸迫使河南人不得不埋首于生活的残酷。于是,在艰难中也不断前进,星落云散,始终挺立在世人面前。于是,在黑暗之中看到烛光,从陨落到奋起,创造新的高峰。
  • 菊与刀:日本风情系列(套装共3册)

    菊与刀:日本风情系列(套装共3册)

    《日本论》一书初版于1928年,它不仅介绍了日本社会、文化的现象,更揭开了隐藏在现象下的深层原因,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重要参考著作。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它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国内通俗日本史第一人樱雪丸融合留学日本多年体验和对日本历史的研究,以风趣幽默的分割、调侃辛辣的笔触,深入剖析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各个方面的趣闻逸事,为您还原一个鲜活、独特的扶桑国原貌,向您展示一段华丽、绚烂的东洋岛小调。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这本《中华礼仪学》从起草到出版已经四易其稿了。现在终于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师友的关怀和鼓励,这些关怀和鼓励使得作者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完成了编写任务。宁夏大学党政领导,包括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

    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

    潘一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已出版《生活世界中的民主》、《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文化安全》、《文化与国际关系》、《西方文学中的政治》、《阅读经典:世界文化名著阐释》、《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故事与解释:世界文学名著通论》、《裸体的诱惑:论文学中的性与情》等著作。
热门推荐
  •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前生2

    前生2

    青年女作者王晓燕最新长篇小说《前生》,以其特有的视角与简练的文笔将一个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把都市里职业男女的爱恨情仇描写的淋漓尽致。评论家称,在这样一个小说家已经被贬为毫无意义的故事复述者的年代里,王晓燕所坚持的叙述方向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之外的寓意与叙述的技巧,其作品叙事诡秘,没有随传统或流行叙事的方式而自成格调。
  • 黯乡魂

    黯乡魂

    我真的,真的,真的只是个过路的,可是为什么老天爷如此“厚爱”我?是她们要穿越又不是我要。天哪,我不要去那种连电视机都没有的世界!!!黯乡魂,追思旅,无奈异世走一回...
  • 十里医香之携子妃嫁不可

    十里医香之携子妃嫁不可

    医界圣手一朝失手,被自己调制的毒香送回古代,变成了个废人。摇身一变,多了个便宜儿子。母子身陷泥沼,为保瘦弱儿子,她撸袖开怼,怼敌,怼极品,怼恶人!原主身份不简单,被人狸猫换太子,顶替身份,丢失记忆,被人算计生了娃!既然是这样就不怪她做恶人,手撕白莲花,脚踹禽兽,使浑身解数护娃!啥?竟然有人敢抢她娃,胆儿真肥!“王爷,光天化日强抢民娃,就不怕阳.痿了!”某王嘴角抽搐,“本王养大的儿子,你有何凭据。”“凭他们的长相!”某王:“哦,本王怎么看都像是你在抢本王的娃,乡里乡亲们说说他们像谁的娃。”众人:“像王爷!”某女愤!某王得逞笑道:“这样吧,本王看在他们喜欢你的份上不计较了,随本王回府,王府正缺个养娃的。”【1V1,宠文,强强。】
  • 21世纪穷窑

    21世纪穷窑

    将来,要有属于自己的小酒馆,过一个平凡悠闲的生活,偶尔与来往的酒客说谈有趣的故事,悠闲下更可以学学乐器,看看书!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活不成周星驰的电影,就只能做张学友的歌!一生最大的遗憾便是,从人海中相遇,从人海中相离!(本书已建群,群聊号码:629306685欢迎各位书友入群探讨!)
  • 旧闻证误

    旧闻证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锁琴卷(情锁之人篇)

    锁琴卷(情锁之人篇)

    秦倦人称七公子,千凰楼掌权之主。以倾国倾城之貌,聪慧绝伦之智闻名江湖。可又有谁知道他的一切,都是牺牲了亲生大哥的尊严和幸福换来的。当他倾心相恋的之人正是大哥的唯一光明时,他又能怎么办?他又该怎么办?当大哥的幸福与她的幸福不能两全时,纵是机智绝伦的七公子也难下决断了。秦筝,天生是朵带刺的蔷薇,在愤怒的时候分外地艳丽,在快乐的时候分外地妩媚:失去神采的时候,就像蔷薇被折去了所有的尖刺——遍体鳞伤,令人心痛。她不该属于懦弱的秦遥,她应该像炸雷一般怒放,像烈日一般火红,如刀剑一般犀利!
  • 我有一座地狱场

    我有一座地狱场

    滋……滋……欢迎进入……地狱场!玉兔:“呜呜呜,好阔怕,我不玩儿了。”周星拎着兔子的两只耳朵:“不玩?你钱都花了,不玩怎么行!”悟空吓得毛都竖起来了:“场主,我要退出。”周星淡淡道:“可以,把你身上的一件贵重物品给我。”白雪公主瑟瑟发抖:“天呀,我的冒险路线怎么还没完,场主你没骗我啵?”周星拿着手机一边直播一边说:“加量不加价,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西游之九头虫

    重生西游之九头虫

    封神之后,西游未开始。金蝉子在功德池前喂金鱼,猴子在花果山的五彩石中风吹雨打,天蓬元帅执掌天河水兵,卷帘大将在天庭兢兢业业,小白龙在西海作威作福,大名鼎鼎的取经五人正各有各的生活。除此之外,北海妖师宫殿门紧闭,南海紫竹林梵音响彻,灌江口三眼男人在逗哮天犬,各路妖怪在天庭闲不住要下凡。李元丰一觉醒来,成了拥有洪荒异种血脉的九头虫,他修神通,炼法宝,会妖王,上天庭,搅动风云。不一样的西游,同样的证道永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