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7600000002

第2章 导言

知情者出面作证,人们总是希望他所说的都是真话,不掺任何水分。

许多接触过中国人的知情者,虽然能说出一些真实的东西,但是很少有人能抛却个人情感,如实地叙述,更不用指望他们讲出全部事实。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多么博学,都不可能了解中国人的全部真情。所以,本书里的观点,必须坦然面对来自三个不同方面的异议。

首先,有一种观点说,如果谁试图把他所知道的有关中国人的特性如实地转述给其他人,那么他将白费力气。

1857年至1858年期间,伦敦《泰晤士报》的乔治·温格罗夫·库克先生,是一位专门采访中国的记者,他像当时所有到中国去的作家一样,有机会观察各种环境下的中国人,并且能够借助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观察,获得对中国人全面、正确的理解。然而,库克先生在他书信集的前言中,对他描述中国人特性的失败表示了歉意。

在这些书信里,有一个重大的疏忽,就是关于中国人特性的文章,我写得不够精彩。没有一个题目能有这样的诱惑力,没有一个题目能有这样让人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巧的假设、深刻的概括、自信的断言,都可以在其中充分展示。所有的批评家,肯定会断然地蔑视我,因为我没能利用这样的机会,总结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我写过几位中华民族中很出色的人物,然而不幸的是,就在我写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曾有过的言行的粗俗,与我的初衷相违背,为了真实起见,我连续烧了好几封长信。而且,我常和最著名的汉学家谈论这种事,发现他们和我一样,很难形成对中国人特性的整体概念。

当然,只有那些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汉学家,才能遇到这种困难;一个八面玲珑的作家,对所写的主题可能一无所知,却可以轻易地写出一篇辞藻华丽的文章,以两个客观事实、头头是道地加以分析论述。某一天,或许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对中国人的矛盾心理,能够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目前,我避免严格的定性,用中国人具有的特殊品性去描述中国人。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人已经使自己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不能被征服的;也可以感觉到,他们又不是易被理解的。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人,除了中国人,任何其他国家的人都不可能做到。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是一个根本无法理解的矛盾体。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与中国已经交往了几百年,那么,我们就应该像认识其他复杂现象的秘密那样,真正认识中国这个国家。

其次,一个更为严重的反对意见,是我不具备写这本书的资格。就算一个人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二年,也并不能保证他有能力写书论述中国人的特性,正如一个人在银矿工作了二十二年,并不足以证明他能写一篇关于冶金学或复本位制的论文。

中国幅员辽阔,一个人只是在其中几个省居住,考察过的省份不到它的一半,当然没有资格对整个国家作出概括。需要声明的是,这些文章最初只是为上海的《华北每日新闻》写的,并没想过要更广泛地传播。然而,一些论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我才应邀把这些文章汇编成册。

最后,是一些人提出的,认为阐发的部分观点,尤其是涉及中国人伦理特性的看法,很容易让人误解,作出错误的判断。

然而,人的印象不可能像统计数字那样,做到分毫不差,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种印象就像是相片的底版,没有哪两张是相同的,可是每张都可以真实地映现一些图像,是其他底版无法呈现的。相片的底版不同、透镜不同、显影剂又不同,其结果当然也不可能相同。

对中国的了解,我远不如那些久居中国的人,但是,他们与我的观点实质上是一致的;另外一些人的看法也理应同样受到尊重,他们认为,在某些部位增加一些明亮的色彩,可以使过于单调的画面更为逼真。考虑到这些正确的意见,我对原文作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然而,由于出版的急迫,原本讨论中国人的特性有三分之一被省略了,只保留了最重要的部分,并新写了“知足常乐”一章。

要想拒绝赞美中国人所具有并表现出来的优点,我想不到任何理由;同时,又存在着另外一种危险,即屈从于既定的思维框架,给予中国人超过实际道德品行的高度评价——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并不亚于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由此,我们联想到威廉撒克里(1811—1861,英国小说家),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在他的小说里,好人总是愚蠢的,坏人却是聪明的。

对于这个问题,这位伟大的讽刺家回答说,他有眼无心,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有一幅橡树的木刻画,要求观察者从中分辨出一个画面——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的侧身像,抱臂低头站着的样子。但是,长时间注视之后,往往一无所获,似乎其中有什么差错,而一经人指点,就会感到,在画面中看不出拿破仑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道理,许多事情在中国每一次出现,人们往往视而不见,而一旦看出,就难以忘却。

读者需要注意,正像一个限制性的从句不能取代概括性的主句一样,不要以为本书的文章概括的是整个中国,也不要以为是外国人观察和体验的全面荟萃。这些文章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所得印象的记录,是许多“中国人特性”中的一小部分。它们不是一幅中国民众的肖像画,而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见闻,用炭笔勾勒的一些民族特性的素描。图像仅仅是由单线构成,无数单线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完整的白色光幅。它们是来自我和其他各种各样的人的个别经验的汇集,是一种归纳研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论题得到了如此广泛的例证。

梅多斯先生,众多研究中国和中国人的作家中最富哲理性的一位,他认为,一个人对外国民族特性有了正确的看法,并想把它告诉他人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所有笔记交给他,让他细读。这些笔记详细地记录了引人注目的大量事件,特别是那些非常事件,并且还附有当地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说明。

一般性的结论都是从大量的事例中推出的。这些结论可以被怀疑或否定,但是所列举的事例却不能搁置一边,因为它们是绝对真实的。任何关于中国人特性的理论,最终都要参照这些事例。

试图拿中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属于日耳曼民族,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进行比较,那是非常困难的。显然,许多看起来是“中国人特性”的东西,纯然是东方人的特性。至于对与否,读者在看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作出自己的判断。

很多人认为,在当今,我们与中国人的交往中,要想了解他们的社会生活,有三条途径:研究他们的小说、民谣和戏剧。无疑,这些知识来源是有其价值的,但是似乎还存在第四条途径,比前三者加起来还要有价值,那就是在中国人的家里研究中国人的生活,不过这个来源并不向所有研究中国和中国人的作家开放。就像对于一个区域的地形,在农村比在城市更容易弄清楚一样,在农村更容易了解人们的特性。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城市住上十年,关于中国人家庭生活的知识,可能还不如在农村住上十二个月获得的多。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乡村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而本书就是以中国农村为立足点写成的。

这些文章的写作,目的并不是表达一个传教士的观点,而是以一个没有任何偏见的观察者的角度,如实报告其所见所闻。由于这个缘故,本书没有作出中国人的特性可以由基督教进行改善的假定,并不猜想中国人是否需要基督教,但是,假如他们的特性中存在严重的缺陷,那么,如何去纠正这些缺陷,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前所述,“中国问题”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完全有理由认为,在20世纪,这一问题会变得更为紧迫。任何一个希望人类美好的人,对于如何改善人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的问题,都充满了兴趣。如果我们得到的这些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将会得到对曾被忽视的一系列论据的支持;如果这些结论是错误的话,无论得到怎样的支持,都将不能成立。

埃尔金勋爵对上海商界的答问,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是他的话至今仍然是正确、恰当的。他说道:“当阻挡这个国家的障碍被搬开,可以自由进入的时候,西方基督教的文化将发现它面对的不是野蛮,而是一个在许多方面存在衰退和缺陷的古老文明,不过,在其他方面,又不得不让我们同情和尊敬。在即将出现的竞争中,在这个有着怀疑态度而又聪敏的民族中,基督教文化要想找到立足之地,所凭借的方式,就是宣传进入天堂的信仰比不离尘世的信仰相比,在公共和个人的道义上,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同类推荐
  •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今天,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全面、科学探讨孝文化,正确认识孝文化在历代法律中的地位,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摒弃其糟粕,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共收集了广泛流传在回族民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一千余条谚语,内容丰富翔实,涉猎面广,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回族群众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赋予他们的高超的艺术天才。其中有些谚语看起来似乎和其他民族的相同,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一省、市、区往往聚居着好几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的今天似乎有一种让许多人困惑不解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点,中国在全球的种种危机和困局之中虽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中国的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力量还是正在凸显,这也是为人们所充分了解的事实。
  • 豫台大学生双向交流研究

    豫台大学生双向交流研究

    本书稿为中原与闽台关系丛书中的一种,主要关注点为豫台两地大学生的双向交流。全书共六章,介绍了豫台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两地大学生交流的历史背景,展现了自2011年至2013年两地大学生实际交流的具体情况,并进行了经验总结和展望。该书对加强两岸同胞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是两岸青少年的交流,对增加台湾青少年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了解,从而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一定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冷情王爷遇上俏佳人

    冷情王爷遇上俏佳人

    她,大学一年级的校花,聪明,活泼,集美丽、智慧于一身,是个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女。却因带上一个古董玉镯穿越到古代。遇上了俊美冷情的王爷。他,一个堂堂的王爷,是皇上最亲密的堂弟及朋友,富可敌国,相貌堂堂,却对女人不重视。直到遇见一个古灵精怪的丫头。让他费解、让他发怒、让他欣喜、让他忧伤、让他兴奋、让他痛苦,让他情不自禁,欲罢不能。火与冰相遇,会发生什么?大家肯定会说:“冰被火融化了呗。”哈哈哈......大家全猜对了。不过,火融化冰的过程很精彩,不要错过喓!
  • 某老白的平凡重生

    某老白的平凡重生

    假如我重生了……不会像重生小说的主角那样牛X,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典,只有平淡无奇的生活。(自娱自乐之作,更新时间和数字都不保障) 【群号:344799327】
  • 愿向花间留晚照

    愿向花间留晚照

    天下第一门派玄天派掌门最喜爱的弟子江遥与万魔谷谷主的手下安瑾的恩怨情仇。天下苍生和她的性命孰轻孰重如何抉择?。“江遥,谢谢你。”“瑾儿,别怕。”这世间的任何一句情话,都抵不上他对我说一句别怕。玄天台上,清风正好,晚霞将至。她轻轻的靠在他肩膀上,这一生也没有此刻般活的安稳。
  • 年少时的心上人

    年少时的心上人

    某一天一个小男孩转到了小女孩的班,于是这个小男孩便走进了小女孩的心里。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这个王朝的曲调比横跨欧亚的辽阔疆域更有绵长的生命力。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但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深漏静,不经意辗转缠绕,便是三更无眠。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却不乏江南小巷柔情。
  • 不死龙帝

    不死龙帝

    这是一个只有元气的世界,而顾昊修炼元气的同时兼修着内劲!不惧掌控者,冷对主宰者,桃花园内骑仙鹤,巨龙之巢斩巨龙……前路艰难,孤傲的顾昊肩负着神秘的使命一步步前行。界域争雄我为王,纵横天下谁可挡。
  • 沈家微事

    沈家微事

    自大唐到民国再到科技发达的现代,一个族成功跨越了许多时代,唐期的沈家,民国的沈家,再到现在的沈家,无疑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且看沈清泱在历劫多世错过,如何喜结连理
  • 幸福的活法

    幸福的活法

    本书是一本关于幸福的读物,教你如何懂得放下、宽心、淡定、宽恕、舍得、感恩、珍惜等,为焦虑的人生寻找幸福的活法。
  • 快穿:傲娇男神,玩心跳!

    快穿:傲娇男神,玩心跳!

    【快穿,1v1】 新书《快穿女配请你吃小甜饼》 由于拒绝了天神大人的示爱,导致世界毁灭,余酒不得不到各个世界去拯救天神大人。狠戾少年皱眉,凶巴巴道:“喂,过来!看着我的眼睛说话!” 清冷天师无辜眨眼,委屈问:“为什么不看着我呢?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当红小鲜肉眉眼弯弯,声线诱惑:“姐姐,要不要和我谈一场永不褪色的恋爱?”六六:“要不你就从了天神大人?” 余酒:“我还能有别的选择吗?”#爱如毒药,使人沉醉,使人着迷#
  • 狄青演义

    狄青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