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1500000002

第2章 序言(2)

公元1887年,大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午后,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传来一阵男婴的啼哭。蒋肇聪的父亲按照孙辈字序,给新孙子取名为“瑞元”。尽管在“贵子可期”的鼓励中,迷信的王采玉及她公公对蒋瑞元格外疼爱,并在他身上寄予了厚望。但谁也不敢想,这个男婴竟在数十年后与这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他便是溪口街上大名鼎鼎的“瑞元无赖”-中正蒋介石。

之后,王采玉再接再厉,相继为蒋家生下二女一男:

1890年,瑞莲;1892年,瑞菊;1894年,瑞青。

人生际遇好比季节流转,王采玉在蒋家经历了春季的温暖,夏季的热烈,以及秋季的收获后,终于需要再度面临冬季的霜寒了。1894年,公公蒋玉表以八旬高龄辞世。

次年夏天,丈夫蒋肇聪身染时疫,无力回天。处理店务与抚育儿女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三十二岁的王采玉肩上。对于十多年前已经被迫当过家庭支柱的王采玉而言,这份更重的担子她还能不能扛得起呢?

面对苦难,永远微笑

苦难的女人再度挺起并不厚实的肩膀迎击命运的挑战。

由于嫁入蒋家之后,王采玉一直帮助丈夫操持生意上的事情,因此对于店里的事务一点也不陌生,完全可以料理得得心应手。让人觉得难过的是,丈夫与前妻所生儿子蒋介卿却逐渐与后母王采玉不睦,时常因为店务的事情和王采玉发生争执,言行之间也没有了起初的尊重,后来更是吵闹着要分家。

王采玉哪里会不知道,继子这样大张旗鼓地闹腾,就是害怕她把这整个家业算计成自己的,可她二度守寡,早就感受了世态炎凉,唯独希望自己的儿子女儿能平安成长,完全无心去和蒋介卿争什么,便同意了分家。

按照农村约定俗成的习惯,作为长子的蒋介卿分得父亲的产业,独自继承了玉泰盐铺,王采玉和二子二女只得到了祖传的三间老屋、三十亩耕地以及一片竹山。虽然条件差了些,但她有地方住,能够依靠耕地和竹山来维持生计,养育儿女,尚未窘迫到毫无经济来源的地步,王采玉已经很满足了。

可是,命运再度急转直下,让人窒息。在分家后的四年间,王采玉的女儿瑞菊、儿子瑞青相继夭折,王采玉看着他们小小的逐渐冰冷僵硬的身体,欲哭无泪,连恨老天的力气都没有了。幸而中正走过来,蹲在母亲身边,提醒了母亲,还有我们在相依为命。坚强的王采玉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再度站了起来,她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蒋介石身上,不只因为她只剩下这么一个儿子,还因着多年前那位相士的一句预言。

蒋介石自小非常顽皮,甚至到了顽劣的地步,左邻右舍都觉得这个孩子难成大器,将来也只能是个“小混混”。

可是王采玉却不这么认为,她拿出所有的耐心教育儿子,既扮演着慈母的角色,又兼任了严父的角色。

蒋介石六岁时,王采玉就送他去私塾读书,后来更甚,一听说哪里有好老师,王采玉就送儿子去“拜师”,因此,蒋介石不但熟读四书五经,且在县城的两所学堂中接受了新式教育。而王采玉呢,为了让儿子能够一心向学,家务事是半点不用儿子操心,自己再怎么苦也能够轻松微笑地面对儿子。

王采玉一生信佛,每天除了操持繁重的家务之外,最大的寄托便是口念佛经,求佛祖保佑儿子读书上进,功成名就了。可就在佛堂拜佛祈愿的时候,王采玉却听说了一出闲话,说是年仅十四岁的儿子要娶堂表妹毛阿春做媳妇。

这毛阿春是王采玉死去丈夫蒋肇聪的堂妹蒋赛凤的女儿。

在那个年代,这表里表亲的说门亲事倒也正常,只是别人闲谈之间透露出来的,却是对蒋介石这“小毛孩”的讽刺,认为这个孩子该念书又不好好念书,光想着娶媳妇的事情了,这让王采玉脸上很是挂不住,气鼓鼓地回家去。

天下知子莫如母,只有王采玉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她并没有被旁人的褒贬所左右,而坚信自己的儿子能成大器。在她看来,幼时顽劣不一定是十足的坏事,如果培养得好,恰恰是这种小时候不安分的少年长大以后能成大事,关键在于好好引导和培养。所以她安静下来好好反思着儿子未来的路。

王采玉的母亲姚氏见状,便给王采玉出了个主意,让她直接到蒋赛凤家里去提亲,一来为蒋介石找个媳妇管教着点那个野性子,王采玉还可早早抱孙子,二来也可以堵住悠悠众口。

说干就干,王采玉第二天就请了个媒人去堂妹蒋赛凤家里提亲。谁知道,蒋赛凤丝毫不给面子地回绝了,口中还诸多抱怨地说:“嫂子真作孽,这么个不争气的歪胚子也想来娶我的女儿,我就算生了十个女儿,也不会让她们谁去嫁给阿元(蒋介石)的,让她死了这份心吧,不然将来变成败家子才有得哭呢。”

媒人出力不讨好,回来自然添油加醋地回复了王采玉,这下真是把王采玉窘得恨不得挖个地缝钻进去,她发狠地说道:“堂妹你把我的阿元看成一条虫,我还偏就要让你看看,我阿元定能娶个好媳妇。”

于是,王采玉便雇了顶软轿,亲自去榆林拜访表兄陈春泉,让表兄务必给儿子找一个好媳妇。表兄一番思量,最终为侄儿选定了通家世交毛鼎和的二女儿毛福梅。看王采玉没什么意见,陈春泉便差人去毛鼎和家提亲。

毛鼎和是个眼界宽广的人,并不拘泥于当时蒋介石那些淘气捣蛋的“恶名”,欣然同意了女儿和蒋介石的婚事。

于是,在1901年的时候,十四岁的蒋介石迎娶了十九岁的毛福梅。这时,伟大的母亲王采玉再度显示出她不凡的一面,她把新媳妇送到县城里的作新女校去读书,为的就是让小夫妻俩更能够举案齐眉,毛福梅能在蒋介石通向功成名就的道路上搭把手。

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千疮百孔,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及亲信臣子仓皇出逃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同这11个国家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列强勒索的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已经完全无力主宰国家命运,而王采玉这样的普通人家也受到了国难的影响。高额的赋税被摊派到了甲首和中户家里,王采玉家也是摊赔的人家之一。几个狡猾的甲首见王采玉家孤儿寡母,便心生恶念,勾结征收田赋的庄书一起,给王采玉家分配了高额的赔偿。王采玉心知肚明,据理力争,可是她毕竟是一介女流,怎么敌得过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强权强势,对方把蒋介石扣押在县里,逼迫王采玉拿钱赎人,万般无奈的王采玉只得东拼西凑,认了这个哑巴亏。

母子相见,抱头痛哭。王采玉觉得这件事简直是奇耻大辱,遂鼓励儿子一定要发愤图强,将来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也一洗今番耻辱。十九岁的蒋介石把母亲的话深深刻在了心上。

由于一直在县城里接受新式教育,对于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年轻的蒋介石也深受感染,他主动剪去发辫,决心出国留洋去接受更先进的教育。他的决定在农村老家掀起了轩然大波,亲朋好友们纷纷上门相劝,让王采玉规劝儿子,不要做这么“出格”的事情,但王采玉却很赞成儿子的做法,她相信蒋介石的选择,也相信自己的儿子将来定能出人头地。尽管不舍得儿子远渡重洋离开自己,但她还是很坚定地为儿子筹措学费,准备送儿出国。这也是王采玉不同于普通女人的地方。苦难让她明智而有远见,曾经的出世生涯让她能超越常人、超越世俗的现实人生去判断人事并做出智慧的决断。因此说她是蒋介石一生中最重要的女性应不为过。

蒋介石先是去了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受训,然后又由学校保送去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在日本时加入了同盟会,正式开始了革命活动。

这一头的王采玉很快从送儿远行的失落中摆脱了出来,因为她惊喜地发现,儿媳毛福梅已经怀孕了。要说这夫妻俩已经结婚八九年,毛福梅的肚子却始终没有动静,这可把盼着抱孙子的王采玉等得心焦,这下,她终于如愿了,欢欢喜喜地准备着抱孙子颐养天年。

转眼寒假,留学日本的蒋介石回家探亲。某天晚上,夫妻之间不知道因为什么小事起了争执,年轻且性情火暴的蒋介石一脚踢在毛福梅的肚子上,可能用力太大,竟导致毛福梅流产了,这下可气坏了王采玉。一向轻声细语的王采玉一反常态,痛哭流涕,一面诉说自己一生苦难,一面指责儿子不孝,吓得蒋介石跪地求饶,才平息了母亲的怒火。正是这种关键时刻体现了王采玉既对世事高屋建瓴的权衡,又对人生的细节也毫不粗心,如果不是她的准备和明智的拿捏与掌控,恐怕就不会有蒋介石的未来。这也许是天下所有的母亲需要学习和模仿的。

这个世界不怕从未拥有过,怕的是得到复失去。眼看着孙子就要呱呱落地,却一场空欢喜,王采玉对于孙子的期盼就更加迫切了,她带着儿媳去算了流年,然后眼巴巴地等着蒋介石暑假再回家,夫妻团圆。

时间健步如飞,转眼暑假,回国的蒋介石却滞留在了上海。迫不及待的王采玉带着儿媳追到上海去,“一哭二闹三上吊”,逼着蒋介石不断诅咒发誓不再与妻子争吵。蒋介石邀来好友做保,才把情绪激动的老太太给劝了回去。为了督促儿子多多努力“造人”,王采玉还拜托在上海的乡亲,随时观察着蒋介石夫妻的生活状况。

当得知儿媳毛福梅再度怀孕的消息时,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立刻将儿媳接回老家,亲自照顾,直到1910年农历三月十八,毛福梅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就是叱咤风云的蒋家王朝的第二代伟人-蒋经国。

这一年,王采玉已经四十七岁了,岁月似乎曾把所有能够想得到的苦难都加诸她头上,可是她却凭着自己的坚韧一桩桩一件件地承受了过来,不曾绝望,也从未低头。

如果没有她的智慧和勇敢,恐怕这历史就该重写了。所以说蒋家王朝的成长与功绩,最终都要追溯到这个倔强的传奇般的伟大老人。而今,饱经风霜的她终于能够长舒一口气了,她抱着孙子,左看右看合不拢嘴,欢喜得禁不住泪流满面。

1911年秋天,在日本高田野炮兵受训的蒋介石听闻国内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便和几个同学一起回到国内,贡献自己的革命力量。蒋介石灵活的头脑以及卓越的领导能力很受孙中山及陈其美的赏识,被指派负责浙江的起义活动,组织武装讨袁,遂成为了北洋政府通缉令上的一员。

在光复杭州战役中,二十四岁的蒋介石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这时的蒋继承了母亲顽强勇敢大无畏的精神,并靠着它取得了革命史上的至高地位。

为了逃避追捕,蒋介石几次回老家避难,左邻右舍都知道这个“瑞元无赖”惹上了大麻烦,避之唯恐不及,都与他家断了来往。王采玉却泰然自若,每日吃斋念佛,对外人指指点点的眼光视而不见,在家极尽母性温柔地宽慰儿子,且想办法资助儿子躲避灾难。如果没有她对儿子的信心,如果她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索与判断,历史恐怕也要重写,王采玉不愧为一个伟大的老人,伟大的母亲。王采玉如此的胆识,让很多人肃然起敬,虽然大家害怕惹麻烦不敢相交,但渐渐地也没有人再在背后讨论这家人的诸多问题了。

没过几年,积劳成疾的王采玉终于病倒了,庆幸的是,儿子蒋介石正因处境不如意待在家中韬光养晦,得以侍奉汤药,陪伴了王采玉最后的岁月。1922年6月14日,在老房子里,王采玉终于闭上眼睛,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一年,她五十八岁,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最终,她还是笑着告别人生,从此再不与命运抗争,此后的日子,就留给儿孙去经营吧。

同类推荐
  • 岳麓风云(上下)

    岳麓风云(上下)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发展、人才培养起过巨大的作用。岳麓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具有神奇色彩的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年。期间讲习绵延,弦歌不断,一直是湖南的最高学府,湘楚人才的摇篮。在有关资料所列的世界万.所大学中,其历史悠久仅次于摩洛哥加鲁因大学。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初年,理学进入繁荣时期,人才辈出,学派林立,理学家纷纷以创办或主持书院为契机进行讲学和传播学术思想,岳麓书院成为重要理学学派之一——湖湘学派的主要活动基地。
  •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是张爱玲一生挚爱? 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柯灵、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三毛、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闫红眼毒心静,笔下有理也有情,腾挪自如地刻画民国女子的缠绵情事之余,也大刀阔斧地书写了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与其说她用文字去写张爱玲,不如说她用文字去演张爱玲。
  • 名人传记丛书:勃朗特

    名人传记丛书:勃朗特

    名人传记丛书——勃朗特——英国文学名人史中的“一家三姐妹”:“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狂想追爱九十天

    狂想追爱九十天

    人生如戏亦如梦!她《他》要的只不过是自己的爱情…爱情,亲情,友情,姐妹之情,孰是孰非…
  • 圣街

    圣街

    黑暗的大时代降临,厄运归来,这片大陆陷入大混乱,世界阁,六帝盟,以及圣街……
  • The Wheel Spins

    The Wheel Spins

    Best known as the basis for Alfred HItchcock's classic film The Lady Vanishes, Ethel White's book The Wheel Spins is a gripping and accomplished work in its own right. The plot is deceptively simple and the premise is classic: a woman meets a mysterious stranger during a long railway journey. It's easy to see in this novel what Hitchcock found so compelling and so well-suited to his particular brand of filmmaking.
  • 成为仙兽师的小民警

    成为仙兽师的小民警

    宠物和民警的生活文。——“警察叔叔,我的大苹果手机丢了。”“……伸手,让黑毛土汪嗅嗅,好了,我知道在哪了,跟我走吧!”——“警察叔叔,金月湾小区六号楼楼顶有人失恋要跳楼!”“美女蛛,别装修你的盘丝洞了,人命关天,赶紧在底下倒腾十米三层大丝网,务必保证人员安全。”——“警察叔叔,第一医院有人聚众闹事!”“把分局门口芒果树旁的黄大仙叫上,放个超级生化臭屁,一个两个全安生。”——“警察叔叔,唉,我一个人孤单寂寞,孤苦伶仃,终日食不知味……”“周奶奶,您明年都七十大寿了,别喊我警察叔叔。”“哎呀,反正你帮我找只猫作伴,就要你给我隔壁周老太领养的那只胖橘猫,会跟她一起跳广场舞的。”
  • 讲故事的人

    讲故事的人

    一个阴冷的雨天,一个失魂落魄的女子,一个神秘富裕的男子,一个杀人的故事,一处荒僻的木屋,一本记忆的本子,陶夏北的人生由此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改变。失去亲人,爱人,朋友,辞去工作,却因单冰箫找了个听故事的好差事。住进豪宅,开着豪车,只需聆听便可拿到优渥报酬,天下岂有这等好事?兜兜转转,才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一场交易……我看你的故事,你听我的故事,认识新人,挥别旧人,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但总有那么一群人,擅长静静聆听,也总有那样一群人,带着情感,叙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清代扬州盐商的诗酒风流

    清代扬州盐商的诗酒风流

    本书研究清代扬州盐商的诗文、戏剧活动;梳理其文学艺术活动的基本面貌和对地方文事活动的贡献,探究盐商作家文学创作的内在动机,重新认识、评价盐商文人群体的精神追求及其创作的社会价值、盐商作家的文化品格;探究商人群体与文人阶层的互动影响,揭示造就地域文化繁荣的特点、机制等。其中重点研究清初的盐商诗人孙枝蔚、雍乾和乾隆时期的盐商诗人马曰琯和马曰璐兄弟、乾隆时期以布衣交天子的盐商文学活动家江春等人的文学活动经历。
  • 憨妃好有种:王,给本宫跪下

    憨妃好有种:王,给本宫跪下

    老天,她是有多倒霉,竟然被来自古代的前世女鬼缠身,要她穿越回去改命重生?只是,为嘛让她一穿越就惹来了大麻烦,居然压坏了太子的命根子!皇上大发雷霆的要斩了她,皇后好心求情,结果却是要她带着那个病怏怏的太子四处求医问药,直到太子身体复原,能够肩负起传宗接代的责任,否则她就等着上刀山下油锅!好吧好吧,好死不如赖活着,反正她一个弱女子插翅难飞皇后的掌心,只是皇后你也不用背后放冷箭吧…等等,太子,你干嘛呢?就算你要试试看你那方面的能力恢复了没有,也不用半夜三更爬上我的床,拿我开刀吧!停停停,再动手,别怪姐不客气,直接让你当太监!什么,什么,你说你不怕!汗,亲亲大叔,救命!太子要吃人了……
  • 快穿之原来你是这样的宿主

    快穿之原来你是这样的宿主

    月老哪家强?“反派”红翎真“红娘”。————主神大人送关怀分界线————白羽:为什么最后一关是情劫?现任主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你这一瓢还是我掐指给算的,怎么样,够意思吧!白羽:......为什么叫“情劫”?(“劫”字咬着念)现任主神:呵呵~(意味深长)「历代主神惯例坑,我会告诉你?!」——————————————————2222:大猪蹄,看在宿主大大这么“在意”你的份上,人家…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你,加油,我知道你……可能……可以的!
  •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一部内容丰富、规模巨大的农业生产技术著作,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