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1500000004

第4章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

唐·释法海撰

(案:后人增删此文名为《六祖大师缘起外纪》,其所增之事实,间有穿凿附会之处,且文笔亦陋。今从《全唐文》录出。存其旧也。)

《全唐文》九百十五:法海,字文允,俗姓张氏。丹阳人,一云曲江人。出家鹤林寺,为六祖弟子。天宝中预扬州法慎律师讲席。

大师名惠能。父卢氏,讳行瑫[1];母李氏,诞[2]师于唐贞观[3]十二年戊戌岁二月八日子时[4]。时毫光腾空[5],异香满室。

[1]瑫,音“叨”。生曰名,死曰讳。《左传》:“讳名,自周人始也。”

[2]诞,音“但”;育也。《诗》:“诞弥厥月。”

[3]贞观,唐太宗之年号。

[4]二月八日,佛诞日也。《长阿含经》:“二月八日,佛出生。”

[5]《法华科注》一:“白毫者,具种种功德。其毫中表俱空,状如白琉璃,内外清净。”

黎明[1],有二异僧造谒[2],谓师之父曰:“夜来生儿,专为安名[3]。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言毕而出,不知所之。师不饮乳,夜遇神人灌[4]以甘露。

[1]明暗相接之时,天犹带黑暗,故云黎明。

[2]请见曰谒。

[3]二僧言专为安儿名而来。

[4]灌,注也。《光明文句》五:“甘露是诸天不死之药。”

既长,年二十有四,闻经悟道[1]。往黄梅[2],求印可[3]。五祖器之[4],付衣法[5],令嗣祖位[6]。时龙朔[7]元年辛酉岁也。

[1]事见《坛经》。

[2]黄梅,山名,在湖北黄梅县西北。五祖弘忍居此。后人因称五祖为黄梅。

[3]印可,认可也。《论语》皇侃《义疏》:“皆被孔子印可也。”印可者,证明弟子之所得而赞美许可之也。

[4]器之者,重视其人,与以相当之职,称其才也。《论语》:“及其使人也,器之。”

[5]以达摩传来之衣钵及一脉单传正法眼藏之大法付与六祖。

[6]令继五祖之位而为六祖。

[7]龙朔,唐高宗之年号。

南归,隐遁一十六年。至仪凤[1]元年丙子正月八日,会印宗法师[2],诘论玄奥[3]。印宗悟契师旨[4]。

[1]仪凤,亦唐高宗年号。

[2]《传灯录》:广州法性寺印宗和尚,吴郡人也,姓印氏。从师出家,精涅槃大部。唐咸亨元年,抵京师,敕居大敬爱寺。固辞。往蕲州,谒忍大师。后于法性寺讲《涅槃经》,遇六祖惠能大师,始悟玄理,以能为传法师。《法华·序品》:“常修梵行,皆为法师。”

[3]玄奥,深远奥妙之旨也。

[4]事见《坛经》。

是月十五日,普会四众[1],为师薙发[2]。二月八日,集诸名德[3],授具足戒[4],西京[5]智光律师为授戒师[6],苏州[7]慧静律师为羯磨[8],荆州[9]通应律师为教授[10],中天[11]耆多罗律师为说戒[12][12],西国[13]蜜多三藏为证戒[14]。

[1]比丘、比丘尼,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合云四众。或云,四方之众徒也。

[2]薙,音“替”。薙发,即剃发也。

[3]名德,有名称德行者。

[4]比丘以二百五十戒为具足戒。

[5]汉时长安之称。自后汉都洛阳,始称长安为西京。

[6]《行事钞》下三:“佛言,善解一字名律师。”一字者,律字也。《宝云经》六:“具足十法,名律师。”凡授戒师,有三人。今但举智光者,举其名德中之胜者也。

[7]《皇舆考》三:“苏州府,陈云吴州,唐云苏州。”

[8]《要览》上:“羯摩,此云办事。”为羯磨,即为授戒时之办事人也。授戒时有四人以上之办事人,今亦举其最为名德也。

[9]《皇舆考》六:“荆州府,宋南平,陈荆州。”

[10]教授,指教授师言。教授师为五种阿阇梨之一。

[11]中天竺也。

[12]说戒,指说戒师言。说戒日读戒本之长老也。

[13]法海就唐国而指西竺为西国。

[14]《宋高僧传》二:“为人天师,称曰三藏。”夫三藏之义者,则内为戒定慧,外为经律论,以陀罗尼总摄之也。案:以上授戒师等,皆举其名德。

其戒坛[1],乃宋朝[2]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3]。立碑曰[4]:后当有肉身菩萨[5]于此受戒[6]。

[1]《要览》上:“西天比丘楼至,请佛立坛,为比丘受戒;如来于园外东南置一坛。”此为始也。

[2]刘裕篡晋,国号宋,故云宋朝。

[3]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诸论,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见《高僧传》三。创建,始造也。

[4]记谶言之碑。

[5]肉身菩萨者,以父母所生之人身而至菩萨深位之人也。

[6]受戒者,言受取具足戒于身也。

又梁天监[1]元年,智药三藏[2]自西竺国航海而来,将彼土菩提树一株[3],植此坛畔。亦预志曰: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4],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5]之法主也[6]。

[1]天监,梁武帝年号。

[2]智药三藏,《传灯》、《会元》、《佛祖统纪》等,俱作梁真谛。其预志皆曰“一百二十年”,《正宗纪》则曰“后四代”。

[3]《酉阳杂俎》:“菩提树出在摩迦陀国,在摩诃菩提寺。盖释迦如来成道时树也。”

[4]上乘者,大乘之异名。

[5]以心印心,故名心印。

[6]法主,法门之主也。《杂阿含经》一:“佛为说法主。”案:后世以说法、知法之僧为法主。

师至是祝发受戒[1]。及与四众开示单传之法旨[2],一如昔谶[3]。

[1]祝发,断发也。《尚书注疏》卷十一:“《泰誓》曰:上帝弗顺,祝降时丧。《传》曰:祝,断也。”《列子·汤问》第五:“南国之人,祝发而裸。”

[2]《祖庭事苑》:“传法诸祖,初以三乘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3]谶,差谮切,音“寸”。《说文》:“验也。”凡谶纬皆言将来之验,即预言也。原注:梁天监元年壬午岁,至唐仪凤元年丙子,得一百七十五年。

次年春,师辞众归宝林。印宗与缁白[1],送者千余人,直至曹溪[2]。

[1]缁白,犹云缁素。缁衣,僧服也。白衣,俗人所服也。

[2]曹溪,在韶州府城东南三十里。

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师至曹溪宝林,观堂宇湫隘[1],不足容众,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曰:“老僧欲就檀越[2]求坐具地[3],得不[4]?”仙曰:“和尚[5]坐具几许阔?”祖出坐具示之。亚仙唯然[6]。

[1]湫,音“秋”。隘,乌懈切,读如“约”。《左传·昭公三年》:“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注:湫下隘小也。

[2]《祖庭事苑》五:“檀越,檀那也;此云施主。”越,谓度越彼岸也。

[3]坐具地者,置坐具之地也。坐具长佛之二拃手,广佛之一拃手半。新坐具必贴故衣于其上面之中央,谓之拃故。《四分律》十九:“坐具,一为护身,二为护衣,三为护众人之床席卧具。”案:礼拜之时,先敷坐具,于其上作之。

[4]不,读“否”。得否者,犹言可以不可以也。

[5]《名义集》一:“梵本名邬波遮迦,传至于阗,翻为‘和尚’。”亲教师为和尚。在家人称出家人为和尚者,尊敬之意也。

[6]《金刚经》:“唯然,世尊。”注:唯然,应诺之辞。

祖以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1]。四天王现身[2],坐镇四方。今寺境有天王岭,因兹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广大。但吾高祖坟墓[3]并坐此地,他日造塔,幸望存留。余愿尽舍,永为宝坊[4]。然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5],只可平天,不可平地[6]。”

[1]以笼覆物,俗谓之罩。此言一展坐具,如笼之罩物,罩曹溪四境也。

[2]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各领二鬼。其所居为六欲天之第一天,在须弥山腹,即最初一层天也。四天王为帝释之外将,其天名曰四王天。

[3]高祖,曾祖之父也。言最高在上也。穴曰墓,墓上积土曰坟。

[4]宝坊,寺院之美称也。《大集经》一:“尔时如来示现无量神通力,渐渐至彼七宝坊中。”

[5]此地,指南华山而言,在曲江县南六十里。白象,指象岭而言,在南华山之上方。憨山大师曰:“观此曹溪主山,俨然象形,而四足、六牙、鼻口俱备。其宝林初开时,山势完密,故寺坐颔中,左大牙包裹,与右牙连合,唇内为龙潭,即如象口。其宝林右壁,俨然象鼻。其口为龙潭,滀水于内,有龙居之。”案:此即所谓生龙也。见《曹溪通志》。

[6]平天者,山势有高下,凡屋之起于高处者低之,屋之起于低处者高之,使屋顶彼此均平也。若使地平,铲凿其山石,恐伤山之来脉,故云不可平地。

寺后营建,一依其言。师游境内[1],山水胜处,辄憩止[2]。遂成兰若一十三所[3]。今日花果院[4],隶籍寺门[5]。

[1]寺境之内。

[2]憩,音“器”。

[3]兰若,于《四分律》一,谓之空静处;于《萨娑多论》二,谓之闲静处;于《智度论》六十八,谓之远离处。案:兰若,为阿兰若之略称,又云兰室。佛寺之异名也。

[4]据《大明一统志》,华果院,即南华寺。或云,一十三所兰若,今皆败坏,唯华果院存在耳。

[5]隶,《说文》:“附著也。”隶籍寺门,谓花果院即附属于宝林寺也。

其宝林道场[1],亦先是西国智药三藏[2],自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3],香美。异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4]之水无别,溪源上必有胜地[5],堪为兰若。”随流至源上,四顾山水回环,峰峦[6]奇秀。叹曰:“宛如西天宝林山也。”乃谓曹侯村居民曰:“可于此山建一梵刹[7],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8],于此演化[9]。得道者如林[10],宜号宝林。”

[1]佛成圣道之处,谓之道场。又供养佛像之处也。《注维摩经》四:肇曰:“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案:隋大业九年,敕天下寺院改称道场,故唐沿袭之,有道场之目也。

[2]韶州府南华寺,天竺僧智药开山。智药事今略。

[3]两手捧之曰掬。《礼记·曲礼》:“受珠玉者以掬。”

[4]此方指天竺曰西天。

[5]胜地,地较他处为佳者。

[6]峦,音“鸾”;山头相聚也。

[7]梵刹,伽蓝之美称,寺院也。

[8]法宝,本指佛所说之妙法。佛所说法,无有能上之者,故云无上法宝也。案:此云无上法宝,则指六祖言也。

[9]演化,演说而扬化也。

[10]平土有木丛生曰林。

时韶州牧侯敬中[1],以其言具表闻奏[2]。上可其请[3],赐额为“宝林”,遂成梵宫[4]。盖始于梁天监三年也。

[1]汉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帝安和元年,更名牧。侯敬中,无考。

[2]表,章奏之属。闻,闻之于主上。奏,进也。

[3]可,许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制曰:可。”

[4]梵宫,谓佛寺也。朱庆余诗:“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

寺殿前有潭一所[1],龙常出没其间,触挠林木。一日,现形[2]甚巨,波浪汹涌,云雾阴翳。徒众皆惧。师叱之曰[3]:“你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若为神龙,当能变化[4],以小现大,以大现小也。”其龙忽没,俄顷复现小身[5],跃出潭面。师展钵试之[6],曰:“你且不敢入老僧钵盂里。”龙乃游扬至前[7]。师以钵舀之[8],龙不能动。师持钵归堂上,与龙说法[9]。龙遂蜕骨而去[10]。其骨长可七寸,首尾角足皆具,留传寺门。师后以土石堙[11]其潭。今殿前左侧,有铁塔处是也[12]。

[1]潭,深水也。

[2]示色相于人,曰现形。

[3]叱,音“出”。

[4]《文选·西京赋》曰:“若神龙之变化。”注:龙出则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5]俄顷,少时也。

[6]《要览》中曰:“梵语钵多罗,此云应器;今略云钵也。”

[7]《前汉书·季布传》:“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

[8]舀,音“杳”。挹彼注此曰舀。

[9]《处胎经》一:“佛告阿难:吾于海中,与龙说法,无数诸龙、龙子得道。”

[10]蜕,音“税”。虫类所脱之皮,曰蜕。

[11]堙,音“因”;塞也。

[12]原注:龙骨于至正己卯,寺罹兵火,因失,未知所之。

同类推荐
  • 道可道:内外修为,人生即道场

    道可道:内外修为,人生即道场

    崇尚自然无为的天道、秉承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追求返璞归真的精神气质、修炼隐逸之士的人文关怀,这是千百年来道家思想不变的文化基因,也是今人为人、处事的行动策略。本书从深邃的道家文化中摘取精髓,从集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道家文化中找到生存的智慧,从深刻而浅显的道家文化中找到快乐的源泉,从而明晰人生的航向、把握生存的本质,并为心灵提供滋养。
  •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学派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重大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它产生了老子、庄子两位世界级的大思想家,它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道家妙语话人生》在编选原文的基础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华南经》、《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著名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颇有造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话题。本书内容包括: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热门推荐
  • 大唐盛世么少妃

    大唐盛世么少妃

    这年头,是个穿越的年代。迟小么的朋友安娜苏穿到明朝去把朱允文拐回来后,听安娜苏描述得,那古代实在太美好了,珍珠美玉黄金白银取之不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迟小么是眼红得不行,一向鄙视穿越的她忽然也很想穿越一把到古代混个小妃子赚点小钱花花!
  • 刻心爱咒:半缘修道半缘君

    刻心爱咒:半缘修道半缘君

    楚希静绝没想到,那个让全校女生为之疯狂的钟临霆会喜欢上她,而她则完全沦陷。就在被对方诱哄着要突破最后一重关系时,却因“尺寸不合”而意外让她保住了清白。而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耀眼男孩,也露出了真面目。他说,“不管怎么说,我最后不也没碰你吗?”他一脸无所谓的转身离去。而因为这件事,楚希静心态失衡高考落榜,从而不得不继承家里的灵符馆,原本期望的生活就此消失。而他,出国留学,成为让无数女人疯狂追捧的大明星。“楚希静!是不是你,你对我用了什么妖法?”又出现的男人用手在眼角狠狠一抹,皮肤上立刻出现诡异的紫色印记,如同丑陋的补丁覆盖在原本英俊无匹的脸上。
  • 绝代武神

    绝代武神

    身披日月星辰,脚踏地火水风。造化七星之一,绝代天骄暮苍穹在黄泉之战中陨落,数百年后转世重生,化为青罗郡城少年秦烈,开启一段亘古不朽的传奇。天地玄黄,绝代武神;宇宙洪荒,唯我独尊!
  • z惊艳了余生

    z惊艳了余生

    承蒙你出现,惊艳了遇见,温暖了余生,蹉跎了岁月。
  • 宿命 (龙人日志系列#11)

    宿命 (龙人日志系列#11)

    在《宿命》中,当十六岁的斯嘉丽·潘恩醒过来并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一个龙人时,她努力想弄明白自己正发生着什么。在疏远了自己的父母朋友后,她唯一能转向的人只有塞奇——那个迅速成为了她生命挚爱的神秘男孩。然而,她发现,塞奇的家,已经无处可寻。斯嘉丽,孤零零地在世界上,无处可去,她寻找朋友,并努力与他们和解。一切似乎就要修复了,他们请她和他们一起参加去哈德逊河上一座废弃的小岛上的旅行——但是正当事情恢复的时候,斯嘉丽的真实力量显现了。她的朋友和敌人对于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惑不解了。布雷克,仍然对她有好感,努力想修复关系。他看起来很真诚,而斯嘉丽也糊涂了。她挣扎着想是要和布雷克在一起还是等待塞奇,但塞奇已经无处可寻。当斯嘉丽最终找到了塞奇,他们度过了她生命中最浪漫的时光,同时也因为悲剧而黯然。因为塞奇就要死了,只还剩下几天时间活着了。同时,凯尔,变成了另一个唯一在这世界上的龙人,正在变得嗜血的残暴,寻找着斯嘉丽。凯特琳、迦勒和艾登商量,他们每个人执行不同的任务——迦勒去拦住和杀死凯尔,凯特琳去著名的耶鲁大学图书馆,研究古老的遗物,据说那遗物可以同时治疗和杀死龙人。这是和时间的赛跑,而且也可能太晚了。斯嘉丽正在迅速转变,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改变,而且随着时间每一刻的流逝,塞奇就更接近死亡。随着本书在激动人心和令人震惊的转折中达到高潮,斯嘉丽将要作出一个决定性的选择——一个将永远改变世界的选择。斯嘉丽会为救塞奇的生命而作终极牺牲吗?她会为了爱情不惜冒一切危险吗?
  • 剑胆

    剑胆

    天黑的时候来了一个人,他在暮色中穿过院子里的灌木丛,手指头在树冠上掠过,发出沙沙的声音。大部分人没发现他。我正坐在窗边,透过窗户,看见黑魆魆的灌木不自然地摇晃着,那个人的身影与黑暗融合,看不出胖瘦。我完全没察觉这是怎样一个人,等他走上台阶,我顺手按亮了门前的灯。此时透过落地窗可以清楚地看清他的容貌:瘦削,一身黑西装,戴了一副墨镜,是电影中黑社会的经典装扮。他在门前按响了门铃,坐在门边的一个女孩跳起来将门打开,门还没完全张开,他已经像泥鳅一样滑了进来。
  • 冥尊驾到

    冥尊驾到

    冥尊是高冷,强大的代言词,同时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一缕幽魂突降冥界,打破了冥界众生心中冥尊的形象。且看她如何成长,玩转乾坤。本文女主性格多变,一对一。
  • 帝医风华

    帝医风华

    推荐自己新书《影帝今天做人了吗》沐家有女,不学无术,貌丑无颜,一无是处?她是被陷害的!天圣国师,清贵绝尘,风华绝代,悲天悯人。假的!当穿越女毒医VS腹黑伪国师,他骗她,宠她,藐视她,最后还要娶了她她欺他,坑他,压榨他,绝对不会放过他。“小姐,国师大人请您去干大事,奉上五个大洲,神兽百只,另有百亿墨晶。”拍了拍衣摆,某女施施然起身,“东西留下,人,丢出去。”
  • 最佳天后(下)

    最佳天后(下)

    律政男神方纫秋万万没想到多年后再遇令嘉居然是在谈判桌上。十年前的‘杨顺心’简直女大十八变,他没压抑住内心的洪荒之力,主动套近乎,开口便问她是否整容了?令嘉是娱乐圈里的低调女神,不仅人美戏好歌还唱的妙。人前她是自拍界的泥石流,人后她是装逼界的巨匠。方纫秋则是一朵高岭之花,他以八块腹肌和盛世美颜绝杀律政界。活了二十多年,令嘉第一次遇上对手。方纫秋比她还表里不一,人前衣冠楚楚,人后毒舌自恋。看似温和有礼居家必备良品的他,表现上对她各种嫌弃,背地里各种使坏儿,破坏她的恋情又是什么鬼?嘴炮天后杠上律政界的禁欲男神毒舌律师,这对青梅竹马、久别重逢后的欢喜冤家上演了一段段子一样的笑闹生活。
  • 平石如砥禅师语录

    平石如砥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